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案例报告——青州香山汉墓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案例报告——青州香山汉墓

  • 作者:刘江卫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661968
  •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01日
  • 页数:270
  • 定价:¥2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30661968
    • 作者
    • 页数
      270
    •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01日
    • 定价
      ¥29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2008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担了青州香山汉墓出土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修复实施工作,历经7年完成了1011件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修复。《中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案例报告——青州香山汉墓》是针对《中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案例报告——青州香山汉墓》的详细记录与总结,内容包括了项目背景、文物信息调查、病害评估、科学检测分析、制作工艺研究、保护修复实施等,并以典型器物的修复保护过程为案例,既是在经验中总结,也是在探索中研究,旨在推广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为从事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性。
    文章节选
    **章 项目背景
    香山汉墓位于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东南约5千米的香山西北麓。2006年6月因公路施工,在墓旁发现一座陪葬坑。2006年6~8月,由山东省考古所、潍坊市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开展了香山汉墓的勘探及陪葬坑的发掘工作,共发掘陪葬坑一座,汉代窑址一座,并确定香山汉墓为“甲”字形大型土坑坚穴墓。
    香山汉墓陪葬坑位于墓道西侧,南北长7.3米、东西宽5.1米,深4米,陪葬品以陶质彩绘文物为主,共出土各类陶器、陶俑2000余件,陶车两乘,以及大量铜、铁兵器,种类丰富,分布密集。陶器主要是成套的礼器和生活用具等,表面髹漆并绘有卷云纹、平行条纹、波状纹等纹饰;陶俑包括骑俑、立俑、仕女俑、马俑、牺牲俑等,通体彩绘多见红、白、紫等颜色;不同形制的人俑冠饰、服饰各异,马俑、牺牲俑刻画��动传神,表现了该时代成熟的制陶工艺和精湛的绘画技艺,为研究该时期陪葬的形制,仪仗的规模,服饰、马具的时代特点及人民的生产劳动力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因此,该陪葬坑一经发现和发掘就得到国内考古、史学研究和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从香山汉墓的墓葬形制和陪葬坑出土物来看,该墓年代应属西汉中前期,推测墓主可能和西汉菑川国有关。发掘工作结束后,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负责接收了陪葬坑的出土文物。面对数量巨大、种类齐全的珍贵历史文物,如何完成保护任务,使它们**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成为摆在青州市博物馆面前的棘手问题。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文物局**科研基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下简称科研基地)成立于2005年,是在**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下简称秦陵博物院)为依托成立的**文物局**科研基地,是**文物局首批**科研基地之一。科研基地的宗旨是力求解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面临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通过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文物保护事业科学和技术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解决领域内重大科技问题。秦陵博物院、科研基地在长期的秦兵马俑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实践中,逐步建立了成套的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体系,形成了科学化的保护修复流程,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不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技术推广和辐射。
    **文物局非常重视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文物的保护工作,在调查研究后要求,文物的保护修复应依照工程施工的模式开展实施,并加大科技力量在保护修复中的投入。在科技分析、前期实验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推动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的规范化。随后,受青州市博物馆委托,秦陵博物院、科研基地编制了《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彩绘陶器及铜铁器保护方案》,并通过**文物局审批。
    与秦始皇帝陵陪葬坑出土的陶质彩绘兵马俑相比,香山汉墓出土的陶质彩绘文物体量相对小,但数量庞大,并且部分文物的装饰工艺与秦兵马俑一样,在陶质胎体上施以生漆后再进行彩绘,彩绘中出现了珍贵的紫色矿物颜料。由于这批文物埋藏时间长,器物之间叠压堆放、排列紧密,导致脆弱的陶质胎体残损较为严重;地下不利环境的长期侵蚀导致器物表面彩绘层出现了脱落、起翘、开裂、污染等各种病害,因此对于这批文物的保护修复**是彩绘加固和陶体修复。
    该项目是科研基地成立以后承接的**个大型文物保护修复工程,为了更好地完善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规程,保证工程质量,秦陵博物院、科研基地决定以此次香山汉墓文物保护修复工程为契机,在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科学的、实操性强的工作流程、标准和规范,以文物保护工作者严谨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来对待这批珍贵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由此组建了青州香山汉墓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组,明确了任务分工和技术目标,陆续将文物运至秦陵博物院或派人员赴青州实地工作,开启了此次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出土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的序幕。
    第二章 出土文物信息调查及价值初探
    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东南约5千米的香山,又名箕山,是一处颇有知名度的小山脉。百姓相传,这里有一墓葬,当地群众俗称“纪侯冢”“纪季冢”,据史料记载应为春秋时期纪国国君之弟纪季之墓。2006年6月公路施工时,在此地发现一处规模不大的陪葬坑,出土大量精美的陶器和铜、铁兵器,经考古发掘确定此陪葬坑的时代应为西汉中前期。而这一仅不到40平方米的陪葬坑,出土陶质彩绘文物2000多件,器形种类繁多,造型多样并均施以彩绘,具有典型的西汉时代的风采,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1.山东青州的历史
    青州,山东半岛西部的一座小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积淀深厚而又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千年的沧桑变化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
    古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关于青州的记载*早见于《尚书 禹贡》:“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1]记述了渤海和泰山之间均为青州的领地,交通发达,物产丰富等重要信息。《周礼 职方氏》曰:“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1]大体的意思指:正东面是青州,因为土的颜色是青色,所以得名青州。《资治通鉴》中,青州被概括为“左有负海之饶,右有山河之固”[2],可以说青州一直以来都是连接内陆和沿海的交通要塞,其地理位置重要性可想而知。
    上古时期,青州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齐国,秦朝建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青州时属齐郡,后改为临淄郡。西汉前期分封同姓诸侯王,青州主要属于齐国,都临淄。汉武帝时期实行郡国制与州县制并存,在全国设十三个州,置刺史进行监察。自此以青州命名的正规行政建制**出现,青州刺史部的监察范围有济南、平原、齐、千乘、北海、东莱六郡及淄川、胶东、胶西三国(图2.1、图2.2)。此后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建制频仍,青州均为州、府、郡、道、路的治所。在军事上由于青州城具有易守难攻的天然地理优势,所以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青州城内多有驻兵,军事地位显著。在经济上,青州的农桑业、纺织业、冶铁业、制陶业均发展良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其中又以纺织业*为有名,正因此,有学者提出古青州应为陆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说[1,2]。
    图2.1 汉代时期政区图
    图2.2 西汉时期青州政区图
    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方面,青州都长期居于山东半岛地区的**地位,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了青州众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青州市共发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古石刻造像等文化遗产600多处,可移动文物4万余件。青州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潍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青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84处,青州市博物馆是我国**的县级**一级博物馆。
    2.香山汉墓及其陪葬坑发掘的基本情况
    2006年6月,山东省青州市香山之阴的谭坊镇大赵村在建设取土过程发现一处汉代墓葬陪葬坑,内有大量彩绘陶质文物,随即上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山东省文化厅随即组织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潍坊市博物馆和青州市博物馆联合成立考古队,对陪葬坑进行抢救发掘。发掘的同时,对整个墓葬形制、陪葬坑数量、墓葬茔域内附属设施等内容进行了考古钻探和测绘,并对香山汉墓开展了勘探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钻探发掘,确定香山汉墓为“甲”字形大型土坑竖穴墓,墓室正方形,边长35米,墓道长40米(图2.3)。
    图2.3 香山“甲”字形汉墓平面图及陪葬坑位置示意图
    陪葬坑位于墓道西侧,南北长7.3米、东西宽5.1米,深4米,从发掘迹象看,陪葬坑底部有木板铺垫,陪葬品以陶质文物为主,种类丰富,分布密集。这些器物在坑内分三层埋藏。*上一层在位于坑南部东西向放置一箱,东、西、南与坑壁齐,南北宽2米,内置鼎、壶、钫、尊、耳杯等礼器和生活用具。第二层木箱与坑的面积相同,以箱的中部为界,南北向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排列,**排为鼎、耳杯、卮等陶器,第二排为陶俑与马、羊、鸡、狗等陶器,第三排为盆、盘、耳杯、卮、簸箕、刀、壶、鼎等陶器;西部自北向南依次为两排牛、陶马和陶俑。第三层(*底层)木箱的东、西、北三面与坑壁齐,主要放置陶俑、陶马与两部陶车,陶车位于箱的南部偏西;南部剩余约1米宽的空间,东半部分放置铜、铁的武器模型,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已锈结且小于正常尺寸,应为兵马仪仗俑所佩戴,种类有剑、弩、镞和戟等;西半部分放置一小箱。三层器物的放置较凌乱,基本无规律可循,放置的方向也不一致,这可能与墓主下葬较仓促有关(图2.4)[1]。
    图2.4 香山汉墓陪葬坑考古现场
    由于香山汉墓主墓室尚未发掘,印玺、金属器皿铭文等可资说明问题的直接证据还未见到,墓主人的身份现在还没定论。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的李森先生认为,从香山汉墓的历史、地理背景、文献记载、墓葬规格以及现有的考古发现等几个方面著文对墓主人的身份进行了分析推测,香山汉墓墓主人在时间、国属、身份和情节等一系列方面俱能与**代菑川国王,汉高祖刘邦之孙,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刘贤相合[2]。
    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被**文物局评为“2006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出土的文物种类丰富、形制多样,对研究当地西汉时期的历史、社会、艺术、丧葬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3.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彩绘陶质文物基本情况
    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位于“甲”字形大墓西北角,竖穴土坑,坑内陶质遗物被分别安置在三个木箱中,陶俑数量达1000多件,陶礼器及生活
    目录
    目录 **章 项目背景 001 第二章 出土文物信息调查及价值初探 003 1. 山东青州的历史 003 2. 香山汉墓及其陪葬坑发掘的基本情况 005 3. 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彩绘陶质文物基本情况 006 4. 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陶质彩绘文物价值初探 016 第三章 前期保护保存状况调查 021 1. 文物埋藏环境调查 021 2. 修复前文物保护保存状况 023 3. 文物存放环境基本情况 026 第四章 病害类型调查 028 1. 出土陶质彩绘文物损坏的主要原因 028 2. 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陶质彩绘文物常见病害类型 029 3. 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陶质彩绘文物病害调查结果 036 第五章 科学检测分析 038 1. 陶胎的分析 038 2. 彩绘颜料及彩绘层的分析 053 3. 褐色有机底层的分析 067 4. 胶结物和粘接物的分析 069 5. 病害的分析检测 076 第六章 制作工艺研究 081 1. 陶泥加工 082 2. 制坯成型 083 3. 焙烧成器 092 4. 表面装饰 093 第七章 保护修复实施 095 1. 保护修**案编制 095 2. 保护修复工作 099 3. 保护修复档案的建立 111 第八章 陶质彩绘类文物预防性保护 123 1. 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123 2. 影响陶质彩绘类文物的因素 124 3. 陶质彩绘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 126 第九章 修复保护案例 132 1. K1②区5西部:562立俑的修复保护 132 2. K1②区5东部偏东:407陶马的修复保护 144 3. K1X2区2北185内:187耳杯的修复保护 153 附录1 保护修复档案示例 159 附录2 关于青州市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彩绘陶器、铜器和铁器保护方案的批复 173 附录3 “青州香山汉墓出土文物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结项意见 175 附录4 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文物信息总表 176 后记 26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