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陆相断陷湖盆混合沉积与优质储层——以渤海海域为例
QQ咨询:
有路璐璐:

陆相断陷湖盆混合沉积与优质储层——以渤海海域为例

  • 作者:徐长贵等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668103
  •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30668103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01日
    • 定价
      ¥16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陆相断陷湖盆混合沉积与优质储层:以渤海海域为例》**介绍了陆相湖盆混积岩研究所取得的4 方面成果:提出了三端元分类方案;从岩性相到成因相系统揭示了陆相混积岩内部构成及其沉积特征,阐明了混积岩发育的主控因素;查明了混积岩储层特征,揭示了优质储层形成机理;形成了一套岩心.测井.地震不同尺度识别陆相湖盆混积岩的技术方法及研究流程。《陆相断陷湖盆混合沉积与优质储层:以渤海海域为例》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渤海湾盆地混积岩的识别和优质储层预测,同时为我国陆相湖盆中深层新层系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
    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混积岩研究概述 1 1.1 混积岩研究现状 1 1.1.1 混积岩研究历史 1 1.1.2 混积岩研究现状及进展 3 1.2 陆相湖盆混积岩发育特征 6 第2章 渤海海域地质背景 8 2.1 渤海海域地质概况 8 2.2 渤海海域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 9 2.3 渤海海域新生代地层沉积序列 10 2.4 渤海海域混合沉积勘探历程 13 第3章 混积岩划分方案及岩性相分类 17 3.1 混积岩定义及分类体系 17 3.1.1 混积岩岩石学特征 17 3.1.2 混积岩的岩石学分类方案 20 3.1.3 混积岩的岩石学命名准则 26 3.2 岩性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 27 3.2.1 以化学碳酸盐为主的混积岩性相 27 3.2.2 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岩性相 28 3.2.3 以生物碳酸盐颗粒为主的混积岩性相 32 3.2.4 混积层系 33 第4章 混积岩沉积相及其构成序列特征 36 4.1 混积岩沉积相划分及主要特征 36 4.1.1 混积岩沉积相划分 36 4.1.2 沉积相主要特征 36 4.2 混积扇沉积内部构成特征及垂向序列 41 4.3 混积滩内部构成特征及垂向序列 42 4.3.1 近岸混积滩 42 4.3.2 远岸混积滩 44 4.4 混积坝内部构成特征及垂向序列 46 4.5 混积丘内部构成特征及垂向序列 48 第5章 混积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其沉积模式 50 5.1 混积岩发育的主控因素 50 5.1.1 陆源碎屑 50 5.1.2 生物发育情况 53 5.1.3 古地貌因素 55 5.1.4 水介质条件及古风向影响 55 5.1.5 基底岩性特征 58 5.2 陆相断陷湖盆混积岩发育模式 59 5.2.1 与扇三角洲体系伴生混积模式 59 5.2.2 湖岸或湖湾混积模式 61 5.2.3 孤立隆起混积模式 66 第6章 混积岩优质储层成因机制及主控因素 67 6.1 混积岩储层基本特征 67 6.1.1 混积岩储层孔隙类型 67 6.1.2 混积岩储层物性 70 6.2 混积岩储层成岩演化历史 72 6.2.1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72 6.2.2 储层成岩演化阶段 94 6.3 混积岩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97 6.3.1 原生孔隙的保存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 98 6.3.2 次生孔隙的发育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 104 6.3.3 热流体活动是优质储层改造的机制 109 第7章 混积岩综合识别技术及预测思路 117 7.1 混积岩综合识别技术 117 7.1.1 地震尺度识别技术 117 7.1.2 测井尺度识别技术 122 7.1.3 岩心尺度识别技术 125 7.1.4 综合识别技术 125 7.2 混积岩预测思路 133 7.2.1 混积岩预测难点 133 7.2.2 混积岩预测思路与方法 133 第8章 混合沉积勘探实践 136 8.1 秦皇岛29-2东构造 137 8.1.1 地质概况 137 8.1.2 混合沉积特征 137 8.1.3 混合沉积储层特征 143 8.1.4 勘探实践 145 8.2 秦皇岛36-3构造 146 8.2.1 地质概况 146 8.2.2 混合沉积特征 146 8.2.3 混合沉积储层特征 150 8.2.4 勘探实践 152 8.3 渤中36-2构造 152 8.3.1 地质概况 152 8.3.2 混合沉积特征 152 8.3.3 混合沉积储层特征 156 8.3.4 勘探实践 158 8.4 锦州20-2构造 158 8.4.1 地质概况 158 8.4.2 混合沉积特征 159 8.4.3 混合沉积储层特征 164 8.4.4 勘探实践 165 8.5 垦利16-1构造 165 8.5.1 地质概况 165 8.5.2 混合沉积特征 166 8.5.3 混合沉积储层特征 167 第9章 主要结论 171 参考文献 174 图版 18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