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周易教程
QQ咨询:
有路璐璐:

周易教程

  • 作者:周山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87084
  •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01日
  • 页数:526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00187084
    • 作者
    • 页数
      526
    •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01日
    • 定价
      ¥9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周易》六十四卦,本教程以六十四卦为六十四章,象、辞结合,阐释义理。 《周易》每卦六爻,自下而上,本教程按天、地、人三个阶段展开,阐释每类事物的发生、发展与终结。 《周易》以言明象,本教程应循类比思维,释读卦辞、爻辞中的譬喻例说,使读者真切感受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和使人日用而不知的无尽智慧。
    文章节选
    第二章 《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坤》是《周易》的第二个卦,由六个阴爻构成的纯阴之卦。纯阴的《坤》卦象征地。 **节 牝马之贞 天、地创生万物,所以《坤》卦同样具有“元亨”属性;两者的区别:前者“利贞”,后者“利牝马之贞”: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牝马即母马,其性柔顺。《坤》代表大地之道,按照《易传》的释义,具有“厚德载物”的属性特征。就象牝马那样柔顺,是地道与天道的区别所在。象牝马一般柔顺的地道顺从谁?当然是顺从刚健的天道。从占筮的角度理解,当占得此卦,表明人生或事业的前景为大通(“元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宜始终保持柔、顺(“牝马之贞”)的原则。如何在实践社会中保持“牝马之贞”?周文王又接连用了两个譬喻加以说明: **个譬喻:“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君子是指有抱负的、且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如《乾》九三爻辞中的那位终日乾乾的“君子”。但这个譬喻中的“���子”是应该持守“牝马之贞”的君子。“有攸往”,如有所往。 “先迷”,本来是跟随在**后面做事情的人,如果不自量力,走到了**的前头,就会把握不住前进方向,成为一只迷途羔羊;如果有自知之明,心甘情愿地追随在**后面,就会不断地取得成绩,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获取应得的利益,这就是“后得”;有了“先迷,后得”这一自觉,便能一生有利无害。 周文王这一“先迷后得”的形象例说所揭示的合理性,既被历史上诸多利令智昏者的悲惨下场所证明,也成就了历史上无数受其影响的贤相良将。汉初丞相萧何,自始至终追随汉高祖刘邦,为了表示绝无越位之念,还将家族里所有的青壮男丁,全部送到战争**线,帮助刘邦争夺天下。刘邦也便放放心心地让蕭何在后方招兵买马、筹措粮草。取得政权之后,刘邦论功行赏,萧何在经济上封为万户侯,政治上授职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萧何的忠贞品性,就是典型的“牝马之贞”。 另一大功臣韩信,头号军事家,统帅汉军击败楚军、荡平群雄。然而,功劳越大心也越大,渐渐萌生不甘于居“后”之念,刘邦只好设个局,将其诛杀。被捕后的韩信感叹“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至死未觉悟“先迷后得”这一智慧。 开国功臣多有居功傲主之态,君王也怕一旦年幼的儿子、孙子接掌政权之后,重权在握的功臣有越位之心。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诛杀功臣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在现代史上,周恩来堪称“后得”的典范。早在红军长征初的遵义会议时,周恩来就已认识到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从此以后的近四十年时间里,他始终坚持追随毛泽东、辅助毛泽东,从无二心。即便在党内的地位曾经高于毛泽东,也心甘情愿地将领导权交给毛泽东。他从心底里确信,毛泽东的智慧与雄才大略,共产党内****;只有拥护毛泽东、紧跟毛泽东,共产党才能战胜一切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新中国建立之后,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一直到人生终点,长达二十五年的总理地位,无人能撼动。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证明了周文王的“后得,主利”。 总之,“先迷后得”四字例说,是对“牝马之贞”含义的进一步展示。 第二个譬喻:“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在文王八卦方位中,西南方的兑、坤、离、巽等四个卦为阴卦,东北方的乾、坎、艮、震等四个卦为阳卦。阴为柔、阳为刚。 “西南”即指西南方位的四个卦所体现的柔顺属性,尤以处在西南正位的《坤》卦*为代表;因为以柔顺谦后的姿态与人相处,所以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结交朋友。故有“西南得朋”一说。 “东北”指东北方位的四个卦所体现的刚强属性,尤以正东北的《艮》卦*为代表:《易传.说卦》中有“艮为山”一说,《艮》卦象征物是石头构成的山,石头的属性之硬,尽人皆知,以山石那样硬绑绑的性格交朋友,势必很难,故有“东北丧朋”一说。 这第二个关于交朋友用柔不用刚的譬喻,也是在进一步揭示“牝马之贞”的含义。 上面两个譬喻,以上下级之间、人与人之间这两个不同角度,揭示了“牝马之贞”的含义:谦后、柔和。 儒家始祖孔子,在研读《周易》以致“苇编三绝”之后,对代表大地之道的《坤》卦属性,作了这样一个言简意丰的概括:“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就象大地一样,顺应天道,与天一起创生万物;以大地的宽厚,黙黙地承载万物的生长繁衍,从不与天争功。只有“后”,才能“和”,只有“和”,才能生养万物。这就是大地之道的“厚德载物”,这就是“牝马之贞”的内涵。 总之,“地道”之厚,具体表达为顺、柔;其核心一个字:“后”。所谓“厚德”,也就是“后”德。这一思想,在《坤》卦的六个爻辞中有具体展开。 第二节 直、方、大 《坤》卦六个阴爻,也分三个层次。初六、六二两个爻,是坤德即“厚德”的初始积累阶段。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因为性属阴,故以阴寒的霜与坚冰作比喻。坚冰,是很厚的冰。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冰的形成,是长时间寒冷天气积累的结果;寒冷天气,始于霜的降临。“履霜”,脚下已踩到了霜;初六爻处于六个阴爻的*下方,故以“履”为喻;也是重阴之初,如同寒天初始时,霜之复盖地表。霜的出现,预示着寒冬将来临。从霜的降临,到坚冰的形成,其间有一个渐进过程。这个譬喻,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人的“厚德”,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从一个一个方面,一点一点地积累而成。德不仅有量上的多寡差异,还有程度上的厚薄差异。“履霜”显然不能算得是“厚德”,只有“坚冰”方算得是“厚德”。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就“厚德”品性,必须从头抓起,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直率、方正、宽容,是人的基本德性,也是能否*终成就“厚德”的基础。“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一个人具备了直率、方正、宽容这三个基本德性,即便不再学习其它内容,人生之路上也一定可以畅通无滞。 人与人相处,“直”是*基本的德性。直是直率、真实。孔子在谈论“为仁”、“近仁”、“成仁”时,十分注重“直”,认为“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近仁”的标尺,是一个人*终能否“成仁”的必要条件。鲁国有一个名叫微生高的人,素有“直”名。一次,有人向他讨醋,他家里没有,就向邻居家里讨了醋转给那人。孔子认为,微生高这个人并不“直”。 微生高的不直,是因为他家里没有醋却偏做出有醋的样子,向邻居讨了醋再转给向他讨醋的人,这一行为不合乎情理。所谓“直”即真实,是发乎内心的思想真实,是指怎么想就怎么说,至于所想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则是认识问题。也就是说,即便你的认识是错误的,但是只要说的话反映了你的真实想法,就符合“直”的标准。有一次,叶公跟孔子说,我的家族里有个做事很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就去官府告发父亲。孔子说:我的家族里对直的标准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直就在这相互隐瞒中。 在孔子看来,儿子告发父亲的劣迹,并非出自真心,也不符合常理,所以看似直的举动,其实是对真实愿望的一种扭曲。与此相反,隐瞒父亲的劣迹,恰恰反映了他的真实想法,也合乎人之常情。因此,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恰恰反映了人性的直,而人性的直,才是“为仁”的基础。孔子的这一认识,显然源自于周文王将“直”置于“方”、“大”之首,作为一个人成就“厚德”的*基本品性的思想。 “方”是方正的方。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的含义,由方正延伸为规矩,由规矩延伸为礼仪规范。人与人相处,必须有礼貌,要尊重他人。如若只讲一个直,口无遮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其行为就是放肆,是直的变形。所以,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说,为人要“直而不肆”。直固然重要,但是在具体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时,说话、行为举止,都要考虑场合、把握分寸、注意方式方法。 以积聚“厚德”为目标的方正,其表达形式离不开柔。真实的想法,以柔性的方式表达,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卦辞中讲的“得朋”还是“失朋”,就取决于人的品性中有没有这种充满柔性的方正。 “方”既是对原则的坚持,也是维护原则的方式。我们讲了几千年的礼仪规范,时有变味。追根溯源,礼议规范的目的离不开“直”的效果的实施,同时也必须是在“直”的前提下展开。一旦脱离了“直”,礼议规范也就成了弄虚作假、甚至是欺世盗名的幌子、遮羞布。 所以,“方”是为人的重要品性,是成就厚德的基础;做一个有抱负有进取的人,不仅要直,更要正直。 “大”,宽大之大。器具宽大则能容物,心胸宽大则能容人。所以,这个“大”就是指的宽容。人与人相处,宽容是又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品性。地能载承万物,以其宽广之故,所以我们在感恩地时,总是以“大地”称之。以大地一般的宽大胸怀容纳他人,具有这种品性的人,任何时候都是只会“得朋”不会“丧朋”。 宽容这种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断地磨砺、修养、积累。凡事多替别人着想,多作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体谅他人。从开始时的“忍无可忍”,逐渐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过渡。这一由窄而宽的过程,需要现实生活磨砺,需要个人心性修养。 具备直、方、大三种基本品性,不待学习,就能与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朋友,做任何事情,遇各种困难,都会得到众人帮扶,畅通无滞。“厚德”品性的初期积累满溢着对别人的尊重、关爱,也使得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有了基本保证。 第三节 括囊 六三爻、六四爻是积累“厚德”的中期阶段。当一个人因其不断积德而有了相当高的声誉、地位之后,如何象“牝马”那样,禀持“先迷后得”的宗旨,继续积累“厚德”: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这是以例说方式对刚刚踏上仕途者的一个提示:不要显露、炫耀才华,固守“牝马之贞”的德性;为君王事业默默奉献(如同《乾》卦九三爻描述的那样“终日乾乾”);有了成绩都归功于君王,这样的人必然能善终。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往往被称为“大智若愚”的聪明人。汉初谋士张良,帮助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天下一统,樊哙等众多将军争功不已,唯有被刘邦认定为**功臣的张良,将自己的功劳归于汉高祖刘邦,辞谢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封地、高位,黙黙地退出政治**,独自去过隐逸生活,实为“无成有终”之典范。 然而,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显摆才华、锋芒毕露,做了一点事情便大事张扬、唯恐别人不知的官场中人,从不少见。时至**,此类有悖“厚德”的行为,依然不绝于耳。*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级地方官员,热衷于“政绩工程”。搞政绩工程的目的,一是替自己为官一任留下“造福一方”的印记,二是作为向上邀功请赏的资本。然而,搞“政绩工程”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老百姓得不到实惠,怨声载道;显摆自己功绩,上级领导也不满意。 地位越高,“牝马之贞”的要求也越高。六四爻位与君主之位*近,其地位之高可想而知。此时的“牝马”,不仅在行为举事上,平时的一言一语,都要小心谨慎。“括囊,无咎无誉。”象扎紧口袋一样管住自己的嘴,既不要犯错误,也不要争荣誉。这个形象的譬喻,是对庙堂之上高位权臣的警示。经常与帝王直面应对,是一件无限荣耀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买弄聪明,可能一时受宠,也可能弄巧成拙,一旦大祸临头,已经追悔莫及。恪守“牝马之贞”,保持“无咎无誉”,才是位高权重者*明智的选择,也是“厚德”的表现。 第四节 黄裳 上六两爻属于天爻,是“牝马”的*高位置。“厚德”的积累,至此也达到了顶颠状态。在如此高位上的人们,又应该怎样展示他们的“牝马之贞”呢?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黄裳,元吉。”在古代,黄色是五种正色中的一种,不仅漂亮而且**;古代人将上身的衣袍称为“衣”、下身的裙裤称为“裳”,所谓“衣裳”,便是上衣与裙裤的统称。“黄裳”就是用既**又漂亮的黄绸布做成的裙裤,其意为谦逊、藏德、不显摆,比“含章”更难能可贵。用“黄裳”譬喻六五爻,其意就是:德高望重的君子如同“黄裳”遮隐于上衣下面那样,仍然心甘情愿地追随在君王左右。这样的“牝马之贞”,不仅给他个人带来莫大的吉祥,也给整个社会带来吉祥。“元吉”即大吉,这是对“黄裳”这类“牝马之贞”的*高评价、充分肯定。 上六爻象征久居高位之臣。这样的老臣、重臣,无论面对老皇帝还是接班人小皇帝,都应该一如既往,保持“牝马之贞”,如同辅助先帝一样辅助幼帝。西周初期的周公,就是一个典范。周武王驾崩后,周公竭尽全力辅助幼帝。周公的两个兄弟不服幼帝统治,发兵取而代之,被周公一一铲除。有人怀疑周公也想取而代之,一时流言纷纷。事实证明,周公讴心沥血,始终保持着“牝马之贞”,维护侄子的君权地位,开创周天下的盛世。相反,如果久居高位的重臣不守“牝马之贞”,与幼主争权夺利,甚至图谋不轨、取而代之,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上六爻辞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就是从“牝马之贞”的反面,形象地说明君、臣相争的流血后果。 结语:利永贞 用六:利永贞。 《坤》卦六爻,均为谦后之言;谦后则吉,争先则凶,正是《坤》卦的核心思想。“利永贞”,是本卦六个爻辞的结语,也是对世人的劝诫:永远保持柔顺谦后的德性。 中国历史上,老子是*早为“后”德唱赞歌的人。后德的内涵中,有两大属性,一曰“柔”,二曰“不争”。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他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赞美“柔”赞美“不争”,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德性使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无法与之抗衡。 《周易》中的卦爻辞只是一些譬喻例说,《坤》的卦爻辞是写给普天下所有“君子”看的。后德不仅包括皇后、太后们的坤德,更是具有普世意义的道德品性,通过修身养性融为君子人格的一部分,化入治��平天下的事业中。当然,《周易》作者所主张的后德品性,并非所有的人都赞同。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荀子,就曾对“括囊,无咎无誉”这种过份的小心谨慎提出批评,斥之为“腐儒”行为。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括囊”这类明哲保身的道德行为已经不合时宜,明显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先迷后得”的价值取向,也与民主平等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是,谦让而不争先的道德风貌,仍然为当今社会所普遍认同;“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道德品性,依然作为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厚德载物”这个传统民族精神里,仍然有许多宝贵资源值得我们继承,这些**的道德品性,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恒久性,是构建当代民族精神亦即新的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的人文资源。 本章思考题 1、“牝马之贞”在当代的意义 2、“履霜”与“坚冰至”的隐喻意义 3、“不习”的本义是什么? 4、“括囊”的行为方式,在现代社会里可行吗? 5、“黄裳”的本义究竟是什么?
    目录
    绪言 上编(上经) **章 《乾》卦 **节 元亨,利贞 第二节 潜龙与见龙 第三节 或跃在渊 第四节 飞龙与亢龙 结 语 群龙无首 本章思考题 第二章 《坤》卦 **节 牝马之贞 第二节 直、方、大 第三节 括囊 第四节 黄裳 结 语 利永贞 本章思考题 第三章 《屯》卦 **节 “ 建侯”之梦 第二节 十年乃字 第三节 往吝与往吉 第四节 小贞吉,大贞凶 本章思考题 第四章 《蒙》卦 **节 童蒙求我 第二节 利用刑人 第三节 “困蒙”不可取 第四节 “击蒙”须谨慎 本章思考题 第五章 《需》卦 **节 孚与贞 第二节 利用恒 第三节 泥与血 第四节 需要满足之后 本章思考题 第六章 《讼》卦 **节 中吉,终凶 第二节 不永所事 第三节 不克讼,复即命 第四节 终朝三褫之 本章思考题 第七章 《师》卦 **节 “贞”与“丈人” 第二节 师出以律,王三锡命 第三节 经验与智慧 第四节 田有禽,利执言 本章思考题 第八章 《比》卦 **节 原筮 第二节 比之自内 第三节 比之匪人 第四节 显比 本章思考题 第九章 《小畜》卦 **节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第二节 复自道与牵复 第三节 夫妻反目 第四节 下雨之后 本章思考题 第十章 《履》卦 **节 履虎尾,不咥人 第二节 素履与幽人 第三节 履虎尾,愬愬 第四节 夬履与视履 本章思考题 《泰》卦 小往大来 拔茅茹,以其汇 无往不复 帝乙归妹 本章思考题 第十二章 《否》卦 大往小来 拔茅茹,以其汇 包羞 系于苞桑 本章思考题 第十三章 《同人》卦 **节 同人于野 第二节 同人于门 第三节 乘其墉,勿克攻 第四节 同人于郊 本章思考题 第十四章 《大有》卦 **节 大的收获 第二节 大车以载 第三节 匪其彭 第四节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本章思考题 第十五章 《谦》卦 **节 君子有终 第二节 谦谦与鸣谦 第三节 劳谦与挡谦 第四节 利用行师 本章思考题 第十六章 《豫》卦 **节 人心和乐“利建侯” 第二节 独乐与众乐 第三节 盱豫与由豫 第四节 冥豫 第十七章 《随》卦 **节 追随“利贞” 第二节 择善而从 第三节 系丈夫,失小人 第四节 孚于嘉 第十八章 《蛊》卦 **节 女惑男,风落山 第二节 父母之蛊 第三节 裕父之蛊 第四节 用誉 本章思考题 第十九章 《临》卦 **节 利贞 第二节 咸临 第三节 甘临与至临 第四节 知临与敦临 本章思考题 第二十章 《观》卦 观察要虔诚 童观与窥观 观我生与观国之光 观我生与观其生 本章思考题 第二十一章 《噬嗑》卦 用狱 灭趾与灭鼻 噬腊肉遇毒 何校灭耳 本章思考题 第二十二章 《贲》卦 小利有攸往 贲其趾与贲其须 濡如与皤如 白贲 本章思考题 第二十三章 《剥》卦 阴盛阳衰 蔑贞凶 剥床以肤 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本章思考题 第二十四章 《复》卦 反复其道 不远复与休复 频复与独复 敦复与迷复 本章思考题 第二十五章 《无妄》卦 不虚妄 不耕种哪来收获 无妄之灾 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本章思考题 第二十六章 《大畜》卦 不家食 舆说輹 童牛之牿 何天之衢 本章思考题 第二十七章 《颐》卦 自求口食 舍尔灵龟,观我朵颐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拂经与由颐 本章思考题 第二十八章 《大过》卦 超越常理 枯杨生稊 栋桡与栋隆 枯杨生华 本章思考题 第二十九章 《习坎》卦 有孚维心 坎有险,求小得 来之坎坎 坎不平,祗既平 本章思考题 第三十章 《离》卦 畜牝牛 敬之无咎 突如其来如 恢复光明 本章思考题 下编(下经) 第三十一章 《咸》卦 取女吉 始于足下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咸其脢 本章思考题 第三十二章 《恒》卦 夫倡妇随,天长地久 能久中 不恒其德 恒其德 本章思考题 第三十三章 《遯》卦 隐退三义 黄牛之革 激流勇退 嘉遯与肥遯 本章思考题 第三十四章 《大壮》卦 利贞 壮于趾,征凶 壮于大舆之輹 丧羊于易,无悔 本章思考题 第三十五章 《晋》卦 依附与柔顺 晋如愁如 众允 失得勿恤 本章思考题 第三十六章 《明夷》卦 明夷,利艰贞 明夷于飞,垂其翼 获明夷之心 箕子之明夷 本章思考题 第三十七章 《家人》卦 利女贞 无攸遂,在中馈 家人嗃嗃与妇子嘻嘻 有孚威如 本章思考题 第三十八章 《睽》卦 君子以同而异 丧马勿逐 无始有终 遇雨则吉。 本章思考题 第三十九章 《蹇》卦 遇险能止 往蹇,来誉 来反与来连 君王的困顿 本章思考题 第四十卦 《解》卦 利西南 田获三狐 负且乘,致冠至 射隼于高墉之上 本章思考题 第四十一章 《损》卦 二簋可用享 酌损与勿损 损其疾,使遄有喜 十朋之龟 本章思考题 第四十二章 《益》卦 损上益下 十朋之龟 “中行”之诫 有孚惠心 本章思考题 第四十三章 《夬》卦 不利即戎 莫夜有戎 独行遇雨,若濡有愠 苋陆夬夬 本章思考题 第四十四章 《姤》卦 女壮勿娶 系于金梔 庖厨无鱼 以杞包瓜 本章思考题 第四十五章 《萃》卦 情同乃聚,气合乃群 引荐人才 不容犯错的“大吉” 尊位思悔 本章思考题 第四十六章 《升》卦 柔以时进 诚信与攀升 不息之贞 本章思考题 第四十七章 《困》卦 穷则思变,困则谋通 困于酒食 困于金车 困于葛藟 本章思考题 第四十八章 《井》卦 改邑不改井 旧井无禽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井收勿幕 本章思考题 第四十九章 《革》卦 顺天时,应民心 己日乃革 革言三就 虎变与豹变 本章思考题 第五十章 《鼎》卦 立国重器 鼎有实 鼎折足 鼎玉铉 本章思考题 第五十一章 《震》卦 震惊百里,不丧七鬯 笑言哑哑 震苏苏与震遂泥 震索索,视矍矍 本章思考题 第五十二章 《艮》卦 静而止与动而止 艮其趾与艮其腓 艮其限与艮其身 艮其辅,言有序 本章思考题 第五十三章 《渐》卦 循序渐进 饮食衎衎 陆非所安,择木而栖 鸿渐于逵 本章思考题 第五十四章 《归妹》卦 归妹征凶 跛能履,眇能视 迟归有时 帝乙归妹 本章思考题 第五十五章 《丰》卦 如日中天 日中见斗 日中见沫 三岁不觑 本章思考题 第五十六章 《旅》卦 旅贞 旅途三件事 焚其次,丧其仆 先笑后号啕 本章思考题 第五十七章 《巽》卦 柔顺与“小亨” 柔顺与果断 田获三品 丧其资斧 本章思考题 第五十八章 《兑》卦 相益则悦 和兑与孚兑 来兑与商兑 **的愉悦 本章思考题 第五十九章 《涣》卦 王假有庙 用拯马壮 以涣济涣 涣王居与涣其血 本章思考题 第六十章 《节》卦 可节不可贞 节制与时宜 不节与安节 甘节与苦节 本章思考题 第六十一章 《中孚》卦 豚鱼吉 我有好爵 月几望,马匹亡。 翰音登于天 本章思考题 第六十二章 《小过》卦 宜下不宜上 飞鸟以凶 弗过防之与弗过遇之 公弋其彼在穴 本章思考题 第六十三章 《既济》卦 初吉终乱 曵其轮,濡其尾 高宗伐鬼方 濡其首 本章思考题 第六十四章 《未济》卦 小狐汔济,濡其尾 濡其尾与曳其轮 震用伐鬼方 有孚失是 本章思考题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