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军队文职考试用书中公2021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辅导教材汉语言文学(全新升级)
QQ咨询:
有路璐璐:

军队文职考试用书中公2021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辅导教材汉语言文学(全新升级)

  • 作者:中公教育军队文职考试研究院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569271
  •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 页数:428
  • 定价:¥5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公版·2021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辅导教材:汉语言文学(全新升级)》全书依据考试大纲编写,分为九篇: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诗词鉴赏、文学创作论,涵盖了大纲要求的考点。本书在讲解核心考点后,设有考题链接,篇后有强化练习,帮助考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
    文章节选
    **章语言的本质
    考点梳理
    一、语言的基本功能
    语言的基本功能包括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思维功能。
    1.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性的、*基本的手段。除语言外,人类还可以通过文字、体态语、手势语、红绿灯、公式、代码等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语言之外的交际工具都是语言的辅助性手段。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在发明文字之前,语言只有口语形式,之后在口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书面语形式。
    体态语是人类���进行语言交际时伴随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等的变化,主要用来协助语言传达某种信息。手势语是手语的一种,由形象的手势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动作组合而成,常作为聋哑人之间的交际工具。
    [考题链接](单选)语言的客观存在的形式首先为()。
    A.口语 B.书面语
    C.体态语 D.手势语
    【答案】A。解析: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2.语言的思维功能
    思维是人认识现实世界时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功能是语言的又一基本功能。语言和思维都是大脑的机能,大脑是语言和思维的生理基础。
    人的大脑由左、右两半球构成。左半球掌管右半身的器官,控制语言、理解、计算、逻辑思维等机能;右半脑掌管左半身的器官,控制形象感知、形象记忆、音乐、想象、情绪、感性思维等机能。语言功能区主要位于左半球,由左半球掌管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人类大脑的生理结构都是一样的,思维能力具有普遍性,但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因而思维方式具有特殊性。例如:关于“爸爸妈妈的父母”,汉语中有“姥姥”“姥爷”“奶奶”“爷爷”四种称谓,而英语只有“grandmother”“grandfather”两个称谓。这是思维对概念分类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多体现在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语法方面的特点。例如:在汉语中,可以直接表达“我买了书”,但在英语中需要说明买了一本书还是多本书。
    总的来说,人类语言既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性,又具有不同语言结构的特殊性。
    二、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1.符号
    符号是约定的代表事物或意义的标记,包括形式和内容(也称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指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用来代表事物或意义的物质形式,如交通信号灯、交警指挥手势、上课铃、盲文等;内容指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意义,如红色信号灯表示禁止通行,绿色信号灯表示允许通行。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不存在无意义的符号形式。例如:上课铃若作为一段音乐用来欣赏,不再是提醒上课的声音,就不再是符号的载体,也就失去了符号的意义。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由此可将符号分为象征性符号和非象征性符号。象征性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如**、**、包装箱上的高脚杯和雨伞、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标志等;非象征性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内在联系,什么形式表达什么意义,是人们主观规定的,如有人用“√”表示正确,有人则用“○”表示正确。语言符号属于非象征性符号。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而非人们约定的,因此不是符号,如树叶动、晴天、温度高等。但如果经过约定,赋予其一定的价值,也可以成为符号,如浓烟本是起火的征候,但周幽王时期曾把烽火作为报警符号。
    2.语言符号及其任意性和线条性
    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对现实事物概括出的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例如:汉语的“水”这个符号,“shuǐ”这个声音是形式,“*简单的氢氧化合物”这个意义是内容。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但是声音和事物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二者通过意义建立联系。语言符号一般是多义的,其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改变。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内在的或必然的联系,即内容不决定形式,形式也不反映内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其声音和意义之间不一一对应,这就促进了同音词、同义词等的发展。例如:汉语中,“qīnɡ”可以表示“轻”“青”“清”“倾”等不同词;汉语中的“靶子”和“靶”表示同样的意义。
    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一旦组合成一个语言符号,就具备了强制性,不再接受社会成员的随意更改,否则会妨碍交际。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社会成员遵守社会约定是两回事,后者不能否定前者。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按先后的次序在时间的线条上呈线型排列的,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换句话说,人的发音器官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做出发一个声音的动作,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说,一次不能同时说出两个词。例如:说“我要回家”这句话时,只能按照“我—要—回—家”的顺序说。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决定了我们要以符号序列的形式表达复杂的意义,因此,了解单个符号的音义关系,符号序列中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个符号和符号序列整体的关系,是有效使用语言的必要条件。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构成的有组织、有条理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极强的表达力,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用有限的单位构成无限的句子。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符号的层级装置上。语言系统*重要的特点是语言系统的两层性,底层是音位(音系层或形式层),上层是音义结合体(语法层或符号层)。音系层上的*小单位音位的数量比语法层上的*小单位语素的数量要少得多。底层的音位可以区别意义,音位和音位可以组合成音节、音步等,这些属于语言符号的形式。上层的音义结合体可以表示意义,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等,这些属于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需要注意的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是在语素这一层级上就已经实现了的。
    语言的层级装置中,高一层的单位由低一层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因此高一层的单位比低一层的单位要多得多。以少数根据规则组成多数,用有限的符号和规则创造无限的句子,进而表达无限的思想,这为语言系统的运作提供了巨大效能。
    4.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内部的两种根本关系,语言符号、音位和意义都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1)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语言符号链条上的各个符号之间排列的顺序关系。句子内部词与词之间、词内部语素与语素之间,构成语言符号的音位和音位之间、意义和意义之间都存在着组合关系。例如:“我们出去吃饭”中,“我们”和“出去吃饭”之间是组合关系,“出去”和“吃饭”之间是组合关系,“吃”和“饭”之间是组合关系,构成“饭(fàn)”的语音形式的“f—ɑ—n”这三个音位之间是组合关系,“吃”的意义和“饭”的意义之间也有组合关系。组合关系有远有近,例如:“吃”和“饭”之间是比较近的组合关系,“出去”和“饭”之间是比较远的组合关系。
    如果一个短语有两种语义解释,就说明这个短语存在两种组合关系。例如:“学习文件”中,“学习”与“文件”之间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定中关系。
    (2)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语言符号链条上的某一环节中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它既存在于语言符号之间,也存在于构成语言符号的音位、语义之间。同一类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都属于聚合关系。例如:汉语拼音中,所有的声母之间有聚合关系,所有的韵母之间也有聚合关系;所有的名词之间存在聚合关系,所有的单义词或多义词之间也存在聚合关系。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都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示意图来加深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图1-1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示意图
    [考题链接]
    1.(单选)语言成分按线性次序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是()。
    A.层级关系 B.组合关系
    C.聚合关系 D.主谓关系
    【答案】B。
    2.(单选)关于语言符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B.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称为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
    C.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D.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是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
    【答案】C。解析:A、B、D三项说法均正确。C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正因为这种社会约定的关系,处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从出生起,就只能被动地接受现成的语言符号,没有随意更改的权利。“可以任意改变”说法错误。
    3.(单选)在时间线条的某个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是()。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
    C.层级关系 D.表里关系
    【答案】B。
    第二章语音
    考点梳理
    一、语音四要素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四种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考题链接](单选)语音是()。
    A.音义结合的*小单位
    B.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C.用听觉可以自然区分的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D.音节的*小单位
    【答案】B。解析:“音义结合的*小单位”是语素,“用听觉可以自然区分的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音节,“音节的*小单位”是音素。
    1.音高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发音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声音则越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本身的粗细、大小、长短、厚薄、松紧密切相关。粗、大、长、厚、松的物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低;细、小、短、
    目录
    **篇语言学概论 **章语言的本质(2) 一、语言的基本功能(2) 二、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3) 第二章语音(6) 一、语音四要素(6) 二、音素的发音特征(7) 三、音位的组合和聚合(10) 第三章词义(12) 一、词义的聚合(12) 二、词义的组合(13) 第四章语法(15) 一、语法和语法单位(15) 二、组合规则(16) 三、聚合规则(19) 四、语言的结构类型与普遍特征(21) 第五章文字(23) 一、文字和语言(23) 二、文字的起源和发展(23) 第六章语言的发展演变(25) 一、语言分化(25) 二、语言统一(27) 三、语言接触(28) 强化练习(31) 第二篇古代汉语 **章文字(36) 一、汉字的结构和发展(36) 二、古书中的用字(39) 第二章词汇(42) 一、常用虚词(42)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48)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9) 第三章语法(51) 一、词类活用(51) 二、特殊句式(53) 强化练习(57) 第三篇现代汉语 **章现代汉语概况(62) 一、现代汉语的定义、特点和地位(62) 二、现代汉语方言(63) 三、现代汉语规范化(64) 第二章语音(65) 一、语音的性质(65) 二、声母与韵母(66) 三、声调与音节(72) 四、音变与节律(73) 第三章词汇(78) 一、构词法(78) 二、词义系统(84) 第四章语法(86) 一、汉语语法的特点(86) 二、词类(87) 三、短语(91) 四、层次分析法(92) 五、特殊句式(93) 六、复句(97) 第五章修辞(102) 一、修辞概说(102) 二、词语的锤炼(103) 三、句式的选择(103) 四、常用辞格(105) 五、辞格的综合运用(110) 强化练习(111) 第四篇文学概论 **章文学活动(116) 一、文学作为活动(116) 二、文学活动的属性(119)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121) 第二章文学创造(124) 一、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124) 二、文学创造过程(126) 三、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131) 第三章文学作品(134)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和基本体裁(134)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36) 三、叙事性作品(139) 四、抒情性作品(143) 五、文学风格(147) 第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152) 一、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52) 二、文学接受过程(155) 三、文学批评(160) 强化练习(165)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 **章先秦文学(170) 一、《诗经》(170) 二、历史散文(171) 三、诸子散文(174) 四、楚辞(175) 第二章秦汉文学(178) 一、秦及西汉散文(178) 二、西汉辞赋(179) 三、两汉史学(181) 四、两汉乐府诗(183) 五、东汉文人诗(185)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187) 一、建安诗歌(187) 二、晋朝文学(189) 三、南北朝民歌(191) 四、南北朝诗歌(192) 五、魏晋南北朝小说(193) 第四章唐代文学(196) 一、初唐诗歌(196) 二、盛唐诗歌(197) 三、中唐诗歌(201) 四、晚唐诗歌(205) 五、唐代散文(205) 六、唐传奇(207) 七、晚唐五代词(208) 第五章宋代文学(210) 一、北宋诗文(210) 二、北宋前期词(211) 三、北宋中后期词(216) 四、南宋诗词(218) 第六章元代文学(221) 一、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221) 二、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224) 三、元代散曲(227) 第七章明代文学(229) 一、文学流派(229) 二、《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229) 三、《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231) 四、汤显祖与“临川四梦”(232) 五、《西游记》与其他神魔小说(234) 六、《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236) 七、“三言”“二拍”与白话短篇小说(237) 第八章清代文学(239) 一、《长生殿》与《桃花扇》(239) 二、《聊斋志异》(240) 三、《儒林外史》(241) 四、《红楼梦》(243) 五、黄遵宪、梁启超与清末文学改良(245) 六、四大谴责小说(246) 强化练习(248) 第六篇中国现当代文学 **章“五四”及20世纪20年代文学(252) 一、五四文学革命(252) 二、20世纪20年代小说(254) 三、20世纪20年代新诗(257) 四、20世纪20年代戏剧和散文(259) 第二章20世纪30年代文学(263) 一、20世纪30年代文学思潮(263) 二、20世纪30年代小说(264) 三、20世纪30年代诗歌、戏剧和散文(270) 第三章20世纪40年代文学(275) 一、20世纪40年代文学思潮(275) 二、20世纪40年代小说、诗歌和戏剧(276) 三、解放区文学创作(280) 第四章20世纪50—60年代文学(284) 一、20世纪50—60年代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284) 二、20世纪50—60年代小说(285) 三、20世纪50—60年代诗歌、戏剧和散文(289) 第五章20世纪80—90年代文学(292) 一、20世纪80—90年代文学思潮(292) 二、20世纪80—90年代小说(294) 三、20世纪80—90年代诗歌、戏剧和散文(302) 第六章港台文学(306) 一、香港文学(306) 二、台湾文学(308) 第七章军事文学(312) 一、“十七年”的军事文学(312) 二、新时期的军事文学(314) 三、21世纪以来的军事文学(317) 强化练习(322) 第七篇外国文学 **章古代文学(326)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326) 二、古代亚非文学(329)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331) 一、中古亚非文学(331) 二、欧洲中世纪文学(332)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336) 一、人文主义文学(336) 二、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文学(337) 第四章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341) 一、古典主义文学概况(341) 二、代表作家(341) 第五章18世纪启蒙文学(343) 一、启蒙文学概况(343) 二、代表作家(343) 第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346) 一、浪漫主义文学概况(346) 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347) 第七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353) 一、现实主义文学概况(353) 二、各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353) 第八章20世纪文学(363) 一、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363) 二、俄苏文学(367) 三、现代主义文学(369) 四、亚非文学(374) 五、后现代主义文学(376) 强化练习(380) 第八篇古诗词鉴赏 **章古诗词形象与语言鉴赏(384) 一、古诗词形象鉴赏(384) 二、古诗词语言鉴赏(384) 第二章古诗词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分析(387) 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分析(387) 二、古诗词思想情感分析(390) 强化练习(393) 第九篇文学创作论 **章文学创作总论(396) 一、文学创作的现实基础(396) 二、文学创作的主体意识(397) 三、文学创作的提炼与加工(399) 四、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400) 第二章常见文学体裁的创作(402) 一、诗歌创作(402) 二、散文创作(404) 三、小说创作(407) 四、戏剧创作(409) 五、影视文学创作(412) 强化练习(415) 附录中外影视经典作品(418)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2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