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从历史到未来——孔子德育思想理论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从历史到未来——孔子德育思想理论研究

  • 作者:李丽娜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38998
  •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孔子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可资借鉴的德育目标、内容、原则与方法,是新时代德育创新发展的宝贵思想资源。本书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依据文献典籍《论语》,遵循孔子重人、爱人的逻辑线索,厘清孔子德育的理论基础和显著特征,主要围绕“成人”的德育目标,为政以德、传道闻道、志道尚德的德育内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尚中贵和的德育原则,学、思、行的德育途径和循循善诱、以身作则、里仁为美、为仁由己的德育方法等方面,对孔子德育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以求固德育之本,强德育之基,见德育之效。
    目录
    目 录 绪 论1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3 二、研究现状与创新点11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8 **章 孔子德育理论界定32 一、孔子德育的相关概念32 (一) 为政与从政33 (二) 教与教民37 (三) 现代语境下孔子德育理论的概念41 二、孔子德育理论的基础42 (一) 天命观42 (二) 人性观46 (三) 中庸观51 三、孔子德育理论的特征56 (一) 人文性与平等性相结合56 (二) 政治性与伦理性相结合57 (三) 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60 第二章 孔子关于德育目标的论述63 一、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63 (一) 时代发展的趋势63 (二) 对人的自觉反思80 二、以培养“成人” 为根本目标86 (一) “成人” 之提出86 (二) “成人” 之要求90 (三) “成人” 之特征104 第三章 孔子关于德��内容的论述112 一、以“为政以德” 为核心的政治教育112 (一) “为政以德” 的治国路线教育113 (二) 惠民教民的民本观教育123 (三) 孝亲报国的爱国主义教育134 二、以“传道闻道” 为根本的思想教育137 (一) 不论鬼神的世界观教育139 (二) 积极救世的人生观教育146 (三) 见利思义的价值观教育153 三、以“志道尚德” 为基础的道德教育162 (一) 志于道据于德162 (二) 依于仁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167 (三) “四德” 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172 从历史到未来———孔子德育思想理论研究 第四章 孔子关于德育原则与方法的论述183 一、孔子德育原则183 (一) 坚持有教无类原则184 (二)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190 (三) 把握尚中贵和原则196 二、孔子德育途径203 (一) “学” 是基本途径204 (二) “思” 是重要途径211 (三) “行” 是关键途径221 三、孔子德育方法225 (一) 循循善诱的疏导教育法226 (二) 以身作则的榜样教育法232 (三) 里仁为美的环境教育法238 (四) 为仁由己的自我教育法241 第五章 孔子德育理论的价值与启示249 一、孔子德育理论的贡献249 (一) 确立德育至上地位250 (二) 奠定了德育理论基础252 (三) 形成了志士仁人的独特精神254 二、孔子德育理论的局限256 (一) 维护等级观念256 (二) 混同公德私德259 (三) 轻视生产劳动262 三、孔子德育理论的现实启示265 (一) 促进德育返本开新266 (二) 推动德育复归人本268 (三) 增强德育文化认同273 结 语279 参考文献282 后 记294__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