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长安吏治(明君、贤臣、顺民,古代中国理想的政治图景。赠送精美宣纸古画:清代袁耀《九成宫图》)
QQ咨询:
有路璐璐:

长安吏治(明君、贤臣、顺民,古代中国理想的政治图景。赠送精美宣纸古画:清代袁耀《九成宫图》)

  • 作者:杜文玉、九志天达 出品
  •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 ISBN:9787554149089
  •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01日
  • 页数:32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长安吏治持续二千多年,由于长安地区如此重要,所以其作为统治**时,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其吏治建设,逐渐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制度。在吏治思想、官吏的选授、监察考课、道德规范、奖励制度、吏治内容等方面,都逐渐系统化、完善化,积累和总结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总结和整理这些经验,去粗存精,古为今用,将会对今天的社会提供可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如本书第二章《**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长安吏治四大特点: 一、四方取则之地,天子脚下,吏治自然应是全国吏治的表率。 二、弹压为先,不宜慈惠为本,京城的稳定才能保证统治的巩固和政令的通达。 三、事务繁剧,服务宫廷、百司为主,地方民政为辅。 四、兼具朝官身份,参与朝政,对**重大决策或产生影响。
    文章节选
    **章 古代吏治的内涵与特征 中国古代的吏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特征,无论是吏治内容、吏治思想、吏治作用、吏治形式以及对吏治���监督与考核,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体系,同时还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机地渗透进去,从而具有不同于世界各国的鲜明特色。研究古代长安的吏治必须放在这个体系中去考察它所应具有的地位和特点,撇开这个完整的体系孤立地研究长安吏治,将是一事无成的,也是不科学的。为了更深入地研究长安吏治,首先必须搞清到底什么是中国古代吏治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节 专制体制下的吏治特征 一、古代吏治的基本内容 所谓中国古代吏治,就其基本内容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对官吏政治行为的规范和制约,包括对官吏的选拔、任用、监察、考课、奖惩等制度的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忠于职守,提高办事效率,强化统治秩序;另一个方面是指官吏施政的内容以及如何行使**赋予的权力,包括官吏的政绩和吏风的好坏等等。长安吏治所反映的虽然只是一个地区的吏治状况,就其基本内容而言,也应包括这些方面。 选贤任能,健全官吏选拔制度,是保证吏治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历代统治者对选拔官吏都十分重视,认为地方长吏的选拔,是“吏民之本也”,是政清讼理的根本保证。中国历代的选官制度虽然不同,但选拔贤能的宗旨却是一致的。在职官设置上,注重权力不过分集中与互相制约,防止官吏滥用职权。同时还不断地完善监察制度,强化对各级官吏的监督,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规范官吏的行为。如《周礼•天官冢宰》提出考察吏治时应以“六廉”为标准,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秦律》则对官吏提出了“五善”的标准,即“忠心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秦朝还规定官吏把朝廷命书放在一边不执行,官吏听命书不恭敬,都要受到惩罚或处分。唐朝规定对皇帝的制书不予奉行,或虽然奉行但存在失错者,要根据情节给予轻重不等的惩罚。此外,各朝对官吏处理公务的时限、程序等都有较详的规定,如唐朝规定:“小事五日程,中事十日程,大事二十日程,徒以上狱案辩定须断者三十日程。”如果官吏未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任务,推迟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多不超过杖八十。各朝对官吏贪赃枉法、违法乱纪惩处的法律条文,则更加详细,更加严厉。除了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官吏的行为外,历代还制定了详尽的考课与奖惩制度。所谓考课制度,主要包括考课的内容、方式、程序、标准等一些具体规定。奖惩制度与考课制度紧密相关,主要是根据考课的结果,决定是否奖惩,其具体内容包括奖惩的依据、方式、程序等。此外,还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随时调整政策,褒扬清官廉吏,裁汰冗官冗吏,以提高官吏队伍的活力和治理效能,维护**机器的正常运转。所有这些制度和措施相辅相成,对促使官吏奉职守法,防范官吏贪赃枉法,废公营私,保持吏治的良好状态,都起到了较积极的作用。通观历代的吏治状态,凡是政治清明、吏风良好的时期,无不和上述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相关法律和法规的严格执行有密切关系。吏治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官吏个人素质的优劣,重要的是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是否发挥了制约与规范作用,因此完善和健全这些制度、法律、法规,并时常检查实施情况便显得更加重要。 官吏的施政内容十分繁杂,对于地方官吏来说,主要指发展生产,增殖人口,征收赋税,施行教化,兴办教育,惩处奸恶,维护社会秩序,发现和荐举人才以及其他各类公共事务。在长安作为统治**的时期,当地官吏还有为宫廷提供各种服务及承担皇帝交办的特殊任务的职责。地方官吏的政绩如何,完全体现在上述这些任务完成的好坏上,对官吏的考课内容也是针对这些方面。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时期吏治的优劣,往往也是从这些方面考察的,因此这些方面也就成为评价吏治状况的重要标准。研究吏治问题除了从制度和法律方面考察外,更多的还是应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吏治研究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即吏风问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吏风,吏风的形成与相关制度、法规的规范作用以及*高当局的倡导有极密切的关系。如秦朝奉行法家学说,强调以法治国,但由于制度和法律刚性太强,缺乏弹性,故吏风就显得格外严酷。西汉初期奉行黄老之术,强调无为而治,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吏风便显得和缓而平实。此外,官吏个人素质也对吏风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官吏主政而吏风差别很大的根本原因。说某一时期吏风良好,并不排除也有少量贪赃枉法、残害百姓的官吏存在;反之亦然,吏风严酷的时期也不排除有循吏的存在。因此,研究吏风问题必须要将整体考察与个案分析,吏治状况与相关的制度、法规结合起来全面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地评价一个时期的吏治优劣。
    目录
    目 录 **章 古代吏治的内涵与特征 **节 专制体制下的吏治特征 /002 第二节 长安社会与吏治思想 /018 第三节 吏治的考课与监察 /030 第二章 **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节 先秦时期的**政治 /048 第二节 秦的统一与吏治的形成 /057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吏治与吏风 /067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吏治 **节 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吏治 /100 第二节 北朝时期的吏治 /117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吏治 **节 隋朝吏治的曲折变化 /138 第二节 唐朝中期以前的吏治 /153 第三节 晚唐五代时期的吏治 /210 第五章 宋金元明清时期的吏治 **节 宋金元时期的吏治 /224 第二节 明代的吏治 /251 第三节 清代的吏治 /273 第六章 长安吏治的特点 **节 长安吏治的影响与特点 /296 第二节 长安与外地吏治之比较 /305 结语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