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白居易小品:唐宋小品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白居易小品:唐宋小品丛书

  • 作者:(唐)白居易 著,陈才智 注评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4895265
  •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白居易诗歌的影响较大,其实他的散文也具有重要的地位。白居易今存散文860余篇,诗歌2800余首。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体裁种类的多样化,都很突出。 白居易在各种文体中都能大展身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作为文人官僚,拥有大量执笔公案文牍的机会。白居易的文章,喜用对句和四字句,注重音律的和协,用词色彩丰富而具视觉美感。《旧唐书》称其“文辞富艳”,主要体现在对偶骈整的句式、流美和谐的声调以及明艳晓畅的辞藻。 其应试之作《性习相近远》等赋,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策林》七十五篇,识见超卓,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佳作。 《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等,文笔简洁,真切凝练,旨趣隽永,是**的山水小品;《江州司马厅记》《序洛诗》《醉吟先生传》等,抒写性情,洞开心扉,抑扬起伏,委婉达意,兼有诗性诗情;《晋谥恭世子议》《汉将李陵论》等篇,议论警醒,有为而作,条清缕析,情理相兼;《与元九书》则披肝沥胆,阐述诗歌的生命意义,是古代****的诗学文献;在杭州所撰有关水利的《钱唐湖石记》等,则充分显示出白居易的政务才能。
    文章节选
    冷泉亭记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①亭在山下水**,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②,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③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④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余杭而甲灵隐也。⑤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⑥,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⑦,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⑧,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后作此亭⑨。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⑩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 ①“东南山水”六句:这种写法,后人效之者颇多。如邓牧《冲天观记》云:“两浙山水之胜,*东南;由浙江西,杭*;由杭西,余杭*。逆天目大溪,上有十八里曰洞霄宫者,是为大涤洞天,又余杭*胜处也。”史鉴《韬光纪幽》记云:“环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为*佳;据西山之佳,惟四寺,灵隐为*胜;领灵隐之胜,有五亭,韬光为*幽。”灵隐寺,《咸淳临安志》卷八十:“(景德灵隐寺)在武林山东,晋咸和元年梵僧慧理建。旧名灵隐,景德四年改景德灵隐禅寺。”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评云:“出冷泉亭,如剥蕉心。” ②蠲(juān)烦析酲(chénɡ):免除烦恼,消解酒后的疲惫。蠲,除去,免除。 ③“山树”四句: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评云:“绝妙好辞。作者其有赋心乎?” ④矧(shěn):况且。 ⑤“斯所以”句: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评云:“一语挽前,健峭可喜。” ⑥韩仆射皋作候仙亭:《咸淳临安志》卷二三:“候仙亭,守韩仆射皋建,久废。”查慎行《白香山诗评》:“候仙亭在灵隐寺前。” ⑦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咸淳临安志》:“裴棠棣,河东闻喜人。兵部郎中,作观风亭。” ⑧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咸淳临安志》:“卢元辅,自河南县令除杭州刺史,白集有制词。尝于武林山作见山亭。” ⑨右司郎中河南元藇:《元和姓纂》:“荆州刺史元钦之孙藇,河南洛阳县人。”元稹有《元藇杭州刺史等制》。劳格《杭州刺史考》考元藇除杭州刺史在元和十五年。 ⑩“故吾”二句: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评云:“老气**。” 【赏读】 本文作于长庆三年(823)八月十三日,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冷泉亭,在杭州飞来峰下,《咸淳临安志》载:“(冷泉亭)在飞来峰下,唐刺史河南元藇建,刺史白居易记,刻石亭上。政和中,僧慧云又于前作小亭,郡守毛友命去之。” 这篇《冷泉亭记》写得笔力滋润,风神俊爽,情景交融,韵味深长。文章开头从东南山水写起,而后引向余杭,从余杭写到灵隐,从灵隐再到冷泉亭。用的是从大背景、大环境逐渐把镜头推近的手法。交代亭的地理位置、背景特征,以及冷泉亭在这个背景中所占的地位,并突出了文章**。这样由大到小、由远而近、由面及点地一路写来,好处有二:一是可以使读者居高临下、鸟瞰全景,把文章所要描写的对象的准确位置看得清楚。二是周围的风光、景色,对所写的主要对象可以起到众星拱月般的烘托作用。 陈天定《古今小品》评此文:“惟松故朗,惟脆故爽。”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对此文评价云:“记‘冷泉亭’,夏月读之四坐风生,真造五凤楼手。文章无寄托者,大不易作。此文一无寄托,而波澜老成,经营匠心,洵称毫无遗憾。似此才情,不知何以列于八家之外?” 后代诗人咏写冷泉亭者,都难以回避白居易的《冷泉亭记》。宋人董嗣杲有《冷泉亭》诗,序云:“在飞来峰下,唐右司元藇建,刺史白居易撰记。”诗云:“小朵峰前玉镜寒,几回倚杖听潺湲。箕公饮涧非凡水,慧理呼猿是此山。亭角静依金刹古,树身凉卧石阑闲。无因可洗人间热,时御清风照影还。”明人陈贽《和韵》诗云:“一勺尝来冰齿寒,亭前终日响潺湲。灵源泻出穿西涧,别派分来绕北山。饮水黄猿携子至,窥鱼白鹭比僧闲。诗翁欲试先春味,碧瓮呼童远汲还。”明末复社诗人方文亦有《冷泉亭》诗云:“天竺下山路,皆从灵隐过。此亭临涧壑,之子任婆娑。松桧夏偏密,樵苏晚更多。当年白少傅,高咏意如何。”清朝才女王慧有《冷泉亭》诗云:“泉声檐槛外,林壑杳然深。人世热何处,我来清到心。松林藏日色,潭底卧峰阴。一自乐天记,山光寒至今。”清道光间沈丹槐《冷泉亭》诗云:“清兴健篮舆,游迹随蜡屐。一往寒烟生,其上列松柏。空山落叶深,没尽青芝迹。云是冷泉亭,清泉流白石。泠泠绿玉寒,蔼蔼苍烟积。碎作琉璃声,泻落石罅窄。画屏青巉巉,倒影浸石壁。缅怀香山翁,登临忆畴昔。游者信如斯,美人一水隔。濯罍盛冷云,扫叶烹玉液。坐久万虑捐,茶烟具空碧。” 清厉鹗《增修云林寺志》载:“冷泉亭对联:‘圆机风与溪相答,妙义人同石共谈。’”梁章钜《楹联丛话》载:“西湖飞来峰,……峰下即冷泉亭,亭匾旧传为董香光所题。……惟董香光联云:‘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彼教中机锋语也。又有书王右丞‘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句者,亦雅切。至《七修类稿》中又载一联云:‘飞峰一动不如一静,念佛求人不如求己。’则钝相矣。”宋代僧人如璧撰有《新广冷泉亭记》,感叹“逝者如流,日迁月谢”,前贤流风遗泽,固已云散梦扫,但冷泉与冷泉亭固自如也;盛衰得失相寻于无穷,后之视今,将犹今之视昔。 与微之书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①如此。况以胶漆②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③,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④,各欲白首。 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⑤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⑥。便请以代书。” 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⑦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⑧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⑨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⑩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注释】 ①离阔:分别。孟浩然《入峡寄弟》诗:“离阔星难聚。” ②胶漆:比喻情谊极深,亲密无间。白居易《和〈寄乐天〉》:“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 ③相合:文中指相聚。 ④牵挛乖隔:牵挛,牵挂。乖隔,别离。 ⑤熊孺登:《唐才子传》卷六:“孺登,钟陵人。有诗名。元和中,为西川从事。与白舍人、刘宾客善,多赠答。”白居易有《洪州逢熊孺登》,元稹有《赠熊士(孺)登》《别岭南熊判官》诗。 ⑥白二十二郎:居易排行二十二。白居易《祭弟文》:“二十二哥居易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郎中二十三郎知退之灵。” ⑦闻仆左降诗:元稹集题作《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⑧方寸:内心,心神。《列子·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⑨“长兄”二句: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前月中,长兄从宿州来,又孤幼弟侄六七人皆自远至。”长兄,即白幼文。徐州,指宿州符离。诸院,指同祖的各房。 ⑩余习:旧习。文中指赋诗。 笼鸟槛猿:形容身不由己。 【赏读】 本文作于元和十二年(817),江州。按,文中云不见微之“已三年矣”,“自到九江, 已涉三载”,《白居易集笺校》谓:自元和十年至元和十二年,“适为第三年”。 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得罪权贵和宦官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和十年(815),又出为通州司马。同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此时在政治上都受到了打击。白居易在这封信中向元稹介绍在江州的生活情景,表达怀念知己的心情,表现坚持正道、不畏强权、虽受挫折而无怨无悔的胸怀,同时也流露出苦闷无奈、聊以自慰的情绪。文章简洁明快,如同晤面交谈,亲切有味,真切感人。 有时候,逆境会成为我们人生的财富。从书信中提到的“三泰”,即可领略白居易在逆境中从容淡定的心态。在贬谪三年后,白居易这样形容自己的身心状况“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之所以如此,他归结为三方面:有亲情相慰以乐天伦、能自力更生以足衣食、观云水泉石以忘得失。这“三泰”来自对磨难的无畏,不仅无畏,而且善于在苦难中寻找快乐,正所谓临变不惊,泰然处之。 自诲 乐天乐天,来与汝言。汝宜拳拳①,终身行焉。物有万类,锢人如锁。事有万感,爇②人如火。万类递来,锁汝形骸。使汝未老,形枯如柴。万感递至,火汝心怀。使汝未死,心化为灰。 乐天乐天,可不大哀!汝胡不惩往而念来?人生百岁七十稀,设使与汝七十期,汝今年已四十四,却后二十六年能几时?汝不思二十五六年来事,疾速倏忽如一寐?往日来日皆瞥然,胡为自苦于其间? 乐天乐天,可不大哀!而今而后,汝宜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无浪喜,无妄忧。病则卧,死则休。此中是汝家,此中是汝乡。汝何舍此而去,自取其遑遑③?遑遑兮欲安往哉?乐天乐天归去来! 【注释】 ①拳拳:勤勉貌。 ②爇(ruò):焚烧。《淮南子·兵略》:“毋爇五谷。” ③遑遑:心神不安的样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赏读】 本文作于元和十年(815),长安。 元和十年,白居易上表主张缉拿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贬为江州司马。在贬谪诏书到达之前他很苦闷,写此篇以自慰。 元朝刘谧作《三教平心论》,以佛教观点论述儒释道三教理论,中云:“白乐天《自诲》曰:‘人生百岁七十稀,设使与汝七十期,汝今年已四十四,去后二十六年能几时?汝不思:二十五六年来事,疾速倏忽如一寐。’则其死也,岂不甚易哉!以难得之生,而促之以易至之死,可以兢兢业业,昼惊夕惕,为解脱之计乎?佛以解脱法门示天下,凡有血气心智之性者,皆可趋而入也,而唯根器不凡,智识超卓,得正知见,不堕邪见。” 明代金之俊有《病起仿白乐天自诲》:“古来七十稀,余年四十六。七十或可期,来日已苦速。二十四年间,光阴如转轴。追前以思后,世事概可烛。生计本来疏,宦情终未熟。富贵总逼人,享受良局促。而况草上霜,修短杳难卜。只今一病余,未老同枯木。到此不回头,真可深痛哭。第宅宁吾庐,逆旅仅一宿。眷属岂久依,栖鸟偶相簇。徒隶与王侯,到头皆枯髑。嗜膻固豢豕,嗟穷亦痴鹿。身世两俱空,胡为自结束。刈愁如刈草,毋使断还续。破妄犹破暗,须将慧炬瞩。鼎食吾不甘,但办饥时粥。重裘非所愿,拥炉亦自燠。不馁又不寒,荡然无可欲。默坐向空王,梦境忽有触。梦醒还防梦,努力幸自勖。由来闻道难,得少勿遽足。
    目录
    卷一 记体之文 养竹记 庐山草堂记 冷泉亭记 太湖石记 江州司马厅记 许昌县令新厅壁记 白萍洲五亭记 吴郡诗石记 钱唐湖石记 沃洲山禅院记 修香山寺记 香山寺白氏洛中集记 东林寺白氏文集记 圣善寺白氏文集记 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 画西方帧记 记画 记异 卷二序体之文 池上篇并序 游大林寺序 三游洞序 不能忘情吟并序 题道宗上人十韵并序 荔枝图序 送侯权秀才序 和答元九诗序 新乐府诗序 效陶公体诗序 琵琶引序 和梦游春诗序 燕子楼诗序 放言诗序 题诗屏序 木莲花诗序 因继集重序 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 序洛诗 刘白唱和集解 卷三书体之文 与陈给事书 与元九书 与微之书 与刘苏州书 与刘禹锡书 书札 初授拾遗献书 代书 卷四赋体之文 动静交相养赋并序 泛渭赋并序 敢谏鼓赋 赋赋 荷珠赋 卷五其他 醉吟先生传 醉吟先生墓志铭并序 祭微之文 祭浮梁大兄文 祭庐山文 哀二良文 续座右铭 自诲 八渐偈并序 画弥勒上生帧赞并序 貘屏赞并序 酒功赞并序 齿落辞并序 论魏征旧宅状 进士策问五道 策林序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