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老师的老师是孔子 一、孔子的人生与人格 (一)孔子的大致生平 1.孔子的出生和幼年的一些细节 2.孔子立志向学、母亲去世和蒙受耻辱 3.孔子的婚姻 4.孔子初的入仕经历 5.学于郯子,知“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开始收徒讲学传道 6.与齐、郑、周等国诸贤的交往,提倡君子之道 7.在周都观礼问道,在齐听韶,形成政治思想 8.不反对法制,但强调“度”即“中庸”的思想 9.追求理想、合礼之治,不与阳货为伍 10.有机会从政,但未能如愿,开始周游列国 11.结束周游返鲁,编写教材、提供资政咨询 12.孔子逝世,盖棺论定 (二)几个相关的重要问题 1.孔子以“儒”为学派之名,起始年代和原因均无明确记载 2.《论语》成书的年代需要关注 3.孔子在世时得到的评价 (三)孔子的人格 1.温和、谦逊 2.坚定、勇敢 3.智慧、好学 4.博爱、仁慈 5.独立、自主 6.有情趣,追求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二、孔子的思想与教育智慧 (一)孔子思想的基本体系 1.孔子的思想体系的建立,是以其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的 2.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学为核心的 3.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道德、礼制和法律为合力的 4.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支撑的 (二)孔子在与诸子的关系中相反相成 (三)孔子建构的传统教育体系 (四)孔子的教育智慧 (五)开启百家争鸣,事业后继有人 三、如何看待各种对孔子和儒学的非议 (一)分析具体的非议 1.关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2.关于“子见南子” 3.关于排斥异己诛杀少正卯 4.关于讥讽“樊迟学稼圃” 5.关于对个别学生的批评态度不合常理 6.关于被小儿难住,质疑其博学和智慧 7.关于“乡愿”“中庸”和“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的非议 8.关于封建家长制和孝、悌 9.关于墨子、庄子等战国诸子的非议 10.关于王充和部分古代学者的质疑和问难 11.关于嵇康、李贽和鲁迅抨击封建礼制的虚伪、“吃人” 12.关于孔(儒)学被历代统治者所利用 13.关于孔(儒)学阻碍中国历史的发展 14.关于“克己复礼”是否就是开历史的倒车 15.关于汉以后儒学的宗教化、神学化 16.关于“学而优则仕”与读书做官论 17.关于“五伦”和“夷夏之别”的消极作用 18.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否具有愚民色彩 19.“述而不作”是一味消极地复古,不能体现孔子的贡献,激发后人进取和发展 20.孔子和儒家的“王道”思想软弱、没有力量,会引导国民削弱血性,增长奴性,长于妥协而弱于斗争,在现实激烈的竞争中,没有价值 (二)应关注非议的反向价值 1.有益的借鉴常常来自于反向的非议 2.成语“瑕不掩瑜”的启示 3.面对非议,中国人仍须有意识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历史 四、孔子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一)以经学为发展变化的总纲和基础 (二)在民间深入人心 (三)有教育制度作保障 五、孔子思想对古今中外的影响 (一)孔子以后的中外“孔子”与尊孔 (二)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六、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孔子更是伟大的教育家 (一)道德与仁爱是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会学习的典范 1.论学习的功用、阶段性和相应能力 2.论好学 3.论学习内容、原则和方法 4.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5.论学习的评价与自我评价 (三)学为君子 1.成人 2.士 3.仁者 4.孔子后学谈“君子之学” 5.思孟学派总结的“君子之教” 七、了解孔子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一)学术研究的价值 (二)社会进步的价值 (三)人类发展的价值 (四)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价值 结语 孔子思想仍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依然能指导人类健康发展 附录 附录一《论语》中关注的**词语概念 附录二《论语》中涉及的学习中常会遇到的不良状况或问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