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向年年(一个绍兴爱情故事,一段纺城风云传说)
QQ咨询:
有路璐璐:

向年年(一个绍兴爱情故事,一段纺城风云传说)

  • 作者:陈三月
  •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3964290
  •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绍兴,一个神秘又古老的城市。这里,兰花清幽,名士高雅,黄酒醇香;这里,小桥流水,乌篷起橹,曲水流觞;这里,纺城恢弘,商贾云集,风起云涌;这里,汗水和泪水交织,理想与现实碰撞,平凡与伟大共存。 于江南烟雨中,于越罗旖旎中,一个红粉佳人、一曲绍兴恋歌、一段纺城风云传说缓缓浮现。这也是一个八零后女孩的成长史,从打工妹到纺城风云布商,尝尽人情冷暖,依然向阳而生。小说从小人物的视角,窥探了一个大时代的风云变幻,展现了改革开放浪潮中新生代创业者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契合后疫情时代人的精神重塑。
    文章节选
    迷迷糊糊中,她醒来了。 黑暗中,她摸索着找到手机,下午三点五十五分。随手关掉手机中的闹铃,不然过五分钟手机便会响个不停。其实,多年来生物钟早已形成,基本无须闹铃,但她觉得,还是定个时比较保险些,说不定哪天就睡过头了。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 拉开窗帘,一团光亮倏地钻进了屋子,不是那种明晃晃的亮,就像傍晚乍黑还明时候,昏黄的、迷离的那种光线。 窗外,小雨依旧淅淅沥沥,下得缠绵悱恻。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雨水丰沛,冬天鲜少有阳光灿烂的日子。 利索地换好衣服,浅驼色的毛衣,黑色的加绒牛仔裤,套上一件厚厚的棕色面包款羽绒服,软软的,像钻进了棉花被。冬天,她特别偏爱大地色系的衣服,看起来温暖又舒服。 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穿鞋子,鞋柜对面的镜子里,映出一张乖巧可人的女孩儿的脸。 “年年,你要走啦?”隔壁房间的门开了,她的合租室友铃兰眯着惺忪的睡眼,探出身来。小小的身子,裹在宽大的加菲猫图案的厚绒家居服里,看起来有点滑稽。 “嗯,你好好休息哦,下雨,也别出去了,晚饭自己做点面条。”她叮嘱着,出了门。 一阵寒意扑面而来。江南冬天的冷,和北方不一样。若以温度衡量的话,相比北方零下几十度的天寒地冻,这里的冬天简直不能叫冬天。可就是这样的湿冷,像温水煮青蛙,披着温柔的外衣,一不小心就侵入了五脏六腑,寒彻骨髓。 她不自觉地缩紧了身子。 雨更大了。 雨丝将昏黄的天穹和地面连接起来,天地间一片混沌,空旷之处,竟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更分不清此时是昼,还是夜。 一瞬间,她感到游离于尘世之外的恍惚。 拐过小区的两个弯,走进熟悉的弄堂,她才有了遁入红尘的真实感。 这条弄堂叫马弄,位于古城的**地段,其实就是居民区中间的小路,两辆小车刚可以交会而过的宽度,长度,目测也就四百米左右。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弄堂,却十分繁华,大江南北的餐饮店密密麻麻地排布着,理发店、足浴店、便利店、水果店、服装店、小旅馆、洗衣店等夹杂其中,水果店旁边还有一个幼儿园,时不时传出稚嫩可爱的欢笑声和歌声。 她刚来绍兴打工时,就看中了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房租也不算太贵。六十平米的公寓,她和同事铃兰合租,一人一个卧室。两个女孩子,彼此照应,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排解身在异乡的寂寞。 这个时间点,是马弄**中热闹的时候。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来幼儿园接小孩子的家长,下了班匆匆赶路的白领丽人,来觅食的附近居民和外地游客,忙碌周旋的餐饮店的伙计们,站在门口招揽着来往行人的店主们,笑声、骂声、吆喝声、交谈声充溢着整条弄堂。而热闹中“有味”的莫过于美食:酱爆、油 煎、蒸炖,辣的、咸的、甜的…… 人影攒动,声色飘浮,车水马龙,一派人间烟火的景象。 她加快脚步到了“烦恼丝”。 “烦恼丝”是她常去的一家理发店,规模不大,价格亲民,在马弄经营了很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室内空调打得很热,与室外仿佛两个季节。她脱下外套,杜越生马上接了过去,整整齐齐地放置好。 杜越生是店内三个理发师之一,剃个小平头,个子不高,穿衣中规中矩,永远干干净净的。年年的头发,一直都是他来打理。 他在绍兴出生,父母年轻时就从老家湖北到绍兴打工,随后有了他,因绍兴古代为越国领地,故取名越生。这名字原本倒也没啥新奇之处,但跟了“杜” 姓,与乱世枭雄杜月笙的名字谐音,就让人过耳不忘了。 如今,父母已叶落归根,他却执意在绍兴留下。入理发行业快十年,他在圈内已小有名气,当然,名字功不可没。 除了铃兰,杜越生是年年在绍兴熟悉的人。 洗完头,坐定,像往常一样,她从包里拿出一本书,专心致志地看起来。 “这次读的什么书?”杜越生问。 “严歌苓的《扶桑》。”她头也不抬,“讲一个在美国的中国妓女的故事。” “哦。”杜越生熟练地吹着头发。 年年的发型,清汤挂面不曾变过,不需要费多少心思,吹干即可。 自此,再无交流。她安静地看书,他专注地吹发。 这个女孩子,话很少,面容永远是恬淡的,笑起来也是浅浅的,点到即止,看不出忧郁,也看不出欢愉,平静得仿佛世间的悲喜都与之无关。 他次见她,还是两年前的夏至。 她穿了一件米色的T恤,下面一条藏青色棉布碎花裙,皎洁的脸上没有任何化妆的痕迹,细细的胳膊上戴着一串桃木手链,形状很奇怪,像鸟类的尾巴。 理发的时候,其他人都在玩手机,她却捧着一本书,旁若无人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瞄了一眼她看的书,书名叫《追风筝的人》。 剪完头发,她很满意他的技术,办了一张卡,填写个人资料的时候,名字那一栏,她端端正正写下:向年年。 “向年年,你叫年年?”他好奇地问。 “是的。”她微微一笑。 他记住了,这个文静、神秘,爱看书的,叫年年的女孩。 此后,她每次来,必定都找他。他们之间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默契。哪怕并无过多交流,那种洋溢在两个人之间的心有灵犀的感觉,让气氛显得静谧又和谐。 好几次,他都想问她是做什么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看起来,像个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可是,从她每次来的时间看,又不像朝九晚五的工薪一族。 她一般都是下午四点多过来,这个点,是店内忙碌的时候,那些赶夜场的或者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姑娘,都齐刷刷地在这时出来做头发。她们大多浓妆艳抹,穿着性感,做头发时,偶尔会忍不住抽根烟,和理发师肆无忌惮地开玩笑。 她和她们来的时间一样,可模样、谈吐、举止明显和她们不一样。 真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孩。 可能是开网店的吧。他猜想。 “正月初二到初七,我回老家,不在店里。”吹完了头发,他随口提醒她。 她穿好羽绒服,悠悠说:“没事,我也回家。” “你老家远吗?” “闽南。”她言简意赅。
    目录
    部 机缘巧合 第二部 华丽转身 第三部 柳暗花明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