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学如何教育:人文视野下的文学教育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学如何教育:人文视野下的文学教育

  • 作者:陈平原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20717175
  •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 页数:452
  • 定价:¥8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20717175
    • 作者
    • 页数
      452
    • 出版时间
      2021年03月01日
    • 定价
      ¥8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文学作为“专业”的魅力正日渐消退,而作为“修养”的重要性却迅速提升。当今很多人缺乏独立阅读、深入思考、自由表达的能力与兴趣,而文学教育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一环。 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多年来始终关注着文学教育的方方面面。《文学如何教育》是他三十年来对该主题的思考总结。在这个快餐时代,文学应当何去何从?当下中国以知识积累为主轴的文学教育走入了哪些误区?学文学究竟有什么用?我们应该怎样学语文,怎样读书?就文学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书完整表达了作者的见解,为“文学教育”确立了宗旨、功能及发展方向。
    文章节选
    自序 十多年前,我撰《大学校园里的“文学”》,其中节“曾经,‘文学’就是‘教育’”,用了两个有趣的例子。一是建安八年(203),曹操下《修学令》:“丧乱以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这里说的“各修文学”,当然是指教育??设校官,选才俊,认真培育,以使得社会风气改良,“先王之道不废”。一是日本人森有礼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等翻译的《文学兴国策》,在晚清影响极大,是梁启超等人理解西方教育制度、创建新学体制的重要样板之一。书中篇,耶鲁大学校长华尔赛复函,论述“文学”如何有益于富国,有益于商务,有益于农务、制造,有益于伦理、德行、身家,有益于法律、国政等,这里所说的关系**兴亡的“文学”,也是广义的文化教育,而不是今人熟悉的Literature。 当然,古代中国关于“文学”的界说,主要不是教育,而是“文章博学”。《论语·先进篇》说到孔门四科,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里的“文学”,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人文修养。《论语 ·季氏篇》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不仅是训练表达能力,更包含思想、趣味、思维、情感、学识等。学《诗》的范围及功能涵盖整个人文学,反过来,“六经”中其他科目的训练也包含了若干今人所理解的“文学”。正因为传统中国的书院教育及科举考试中,“文学”无所不在,每个人都得苦心钻研,反而不必设立专门学校。 进入现代社会,合理化与专业性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文学”作为一个“学科”,逐渐被建设成为独立自足的专业领域。直接的表现是,建立文学院系、开设文学系列课程、讲授古今中外的文学知识、授予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学毕业以后,绝大部分读书人不再亲近文学了。所有这些,并不取决于个别文人学者的审美趣味,而是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决定的。文学依旧有其独立价值,但重要性明显下降;若以大学为例,那只是众多领域中的一个。 所谓“文学教育”,既指向大学里的文学类课程,也包含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二者教学宗旨及讲授方式不尽相同,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对于此前刊行的兼及学问体系、学术潮流、学人性格与学科建设的《作为学科的文学史》,本书虽仍以大学为主,但兼及中小学,更重要的是,将历史溯源、文化批评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宗旨是追求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结构上则兼及专业论文与学术随笔;至于十专题的设置,蕴含着我对“人文视野下的文学教育”的整体想象以及自我限定。
    目录
    自序 ·人文视野 理直气壮且恰如其分地说出人文学的好处 人文学·语文课·演讲术 人文与科技:对话的必要与可能 人文学科的评价标准 ·诗意校园 “文学”如何“教育” 诗歌乃大学之精魂 校园里的诗性——以北京大学为** 大学故事的魅力与陷阱——以北大、复旦、中大为** ·中文传统 那些日渐清晰的足迹 “中文教育”之百年沧桑 百年阳光,百年风雨 “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 知书、知耻与知足 中文人的视野、责任与情怀 ·文学课程 “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 四代学者的文学史图像 反思“文学史” 假如没有“文学史”…… 文学史、文学教育与文学读本 “文学史”的故事 ·现代文学 走出“现代文学” 学术史上的“现代文学” 文学史家的报刊研究——以北大诸君的学术思路为** “未刊稿”及其他 作为物质文化的“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及可能性 ·通俗文学 “通俗小说”在中国 学术史上的俗文学 俗文学研究的精神性、文学性与当代性 作为一种精神气质的“游侠” ·乡土教材 在“爱国”与“爱乡”之间——以晚清潮州乡土教材的编写为** 乡土教材的编写与教学——关于《潮汕文化读本》 如何谈论“故乡” ·民族文学 “多民族文学”的阅读与阐释 编一册少数民族文学读本,如何? ·语文教学 知识生产与文学教育 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 语文之美与教育之责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 如何谈论“文学教育” ·读书方法 与学者结缘 生于忧患 同一个舞台 休闲时代好读书 读书三策 有才华是好的,横溢就可惜了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