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百部红色经典:说少年
QQ咨询:
有路璐璐:

百部红色经典:说少年

  • 作者:赵世炎 著,新华先锋 出品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9650726
  • 出版日期:2021年04月01日
  • 页数:208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作品集,收录了作者发表的《说少年》《我们读书时间分配的问题》《万国工人救济会与中国工人》等,内容包括对进步青年民主革命运动的思考,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工人运动,抨击军阀统治与帝国主义压迫,探索思考早期革命运动遇到的问题及其出路等。从多种角度展现了赵世炎为中国工人**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还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等所提出的思想观点以及做出的贡献等。
    文章节选
    我们读书时间分配的问题(一九一九年十月十六日)
    我提出这个问题,原来是什么意思,请先说说:(一)很多的人说:“忙得很,忙得很!”或是说:“没有功夫这样,没有工夫那样,……”;(二)有很多人又说:“没有事!没有事!”或是说:“不要紧,很可以慢慢的!”或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总觉得没有事。这两种是反对的,然而都是实在情形。
    两种所生的现象:种好像个“无事忙”,因为忙不出个所以然;第二种是自己知道有事,却不承认有事,但是这种人总归有点事,只要张着两只眼,就有“眸子不正”的事;就是闭着眼,也有“梦邯郸”,“梦周公”的事。所以这种人没有事还是有事,唱戏,喝酒,冶游,打牌,赌钱,抽大烟!
    有这以上两种相反,动机不同的事实,却又是同归于无用;所以到底要怎样才好?我们现在是在读书,别的什么这界那界的“奥妙生活”,我们且不必管,我们先讨论自己。并且我恐怕……恐怕……我……你……他……我们:不属于类,就……就属于第二类!
    人是不是当然很忙,是不是当然没有事?忙的人是不是真忙?没有事的是不是真没有事?这些问题都不必讨论,只简单答复就行了。简单两句话:“人的事很多,但是不必忙”。
    所以我们读书的事很多,但是也不必忙。读书的事,对于我们,一点也不忙,我们觉得忙,是我们错了!至少说是没有事,当然根本上不能成立。读书又要去赌博、冶游,就不必挂读书的招牌。要说“逢场作戏”,就不必瞒着父兄;要说“偶而为之”,就不要再干第二回。打不了“读书”的招牌,也就要打“人”的招牌;难道真在鬼门关喝了迷魂汤?不然我们不要忘是个“人”。
    读书既是不必忙,忙是由时间上生出问题,所以我想讨论这个时间分配的问题,我们少年学会有讨论一项,我就把他提了出来;几天以后,接到弘毅、综两位会友的起稿,已经录在前面了。
    弘毅君一篇,虽是理论,却也切实。他说的书的性质,人的精力,与环境关系等等,都很扼要;不过他把我的题目有点误解:他说的是我们如何分配读书时间,我说的是我们读书的人的时间分配的问题。
    综君的“十分之几”分配法,很有道理,决不是随便的,我们细看看细想想就会明白。要注意的,就是他第四项的做工时间,特别占十分之三,这又要拿“工读主义”来说明;只可惜我们没有一个实行的办法。依我意思,只要属于“同时不用脑力”的事就行,譬如关于私人或公众的亲手“操作”的事,就算劳力;再退一步说:我们往返道途,譬如入校及归家,以步代车,也是一种;又如吴稚晖先生所说的“青年的工具”:家庭中,书房中,有些器具,真干起来,也好极了。
    综君的第五项尤要特别注意,我们学生界在这“五四”以后,群众运动渐收束了,但是中华民国已经给了我们一种担负;所以如综君第五项的说明中,我们总要择一项,若能力不够,也要出脑力预备,拿出时间去试;他这“十分之几”分配法,为平允,大家都做得到,我认为这分配法是共同的,不过我个人现状与他的微有不同,我且写出来与他作个比较的参考:(一)校课占全时间(上课不计)十分之一。
    (二)看参考书等占十分之二。
    (三)看新书报、新杂志占十分之一。
    (四)劳力工作占十分之二。
    (五)劳心的事占十分之三或四。
    (六)运动占十分之一或无。
    这都是以我现状说的,我的工作的事,说个笑话:小而言之,自己照料饮食,洗衣洗裤,补衣补裤,我都认为是劳力,我也常常作,总之我认为实行“操作的”,就算劳力工作。我自己觉得不对的,就是第五项占的太多,应该减去一分,增入第二项或第六项:我自己明知应该改良,无奈乎不能实行,并且第六项几乎没有,我自己知道很不对。
    我个人的“十分之几”分配法,不足计较;我觉得综君的很对,很可实行。惟“十分之几”的方法,用时间的单位限度计算起来,是怎样?若不说明,好像是一个“对于已过的观察”,不是“对于此后的规划”了,那岂不近于“造册子”、“画表”
    的事,岂不糟糕的?
    我们要拿钟点来做单位,决不行;因为以上六项不能每人每日件件都做。若以一日为单位也不对,因为不能说今天做某项,明天做某项。以周以月更不行。所以不能有的单位,只有一个时间单位的限度;这限度用钟点用日全不行,三日五日,又不好计算;好就是一周。简单说:“把一周的时间(除授课、休息、睡眠不计)分为十分,照着前六项分配实行;如第(一)(五)(六)三项可以全天全有;(二)(三)(四)不必每天都有;换一句话说就是:一周之内六项全要做到,全要按照所分配的分数。”
    以上的大致如此,详细的我们一面想,一面实行,自然觉得很明白,并且一定觉得有趣,不过这些时间,我们都把授课、休息、睡眠时间除开,这三种也是我们的时间,并且占去了大半分,我们不可不研究。
    (甲)授课:这个没有问题,当然要用心听讲,不过也有不可听的;对于这一层,我就主张不听,不特不听,直到可以听时才去听;我匀出这时间,还可做“十分之几”之内的事,不过不要做“逢场作戏”“偶尔为之”的事才对,至于甚么“旷课”“缺席”那是学校造册子的事,与我们无关。
    (乙)休息:这一种时间分几种:(1)下课以后的短时间;(2)饮食以后的短时间;(3)“十分之几”中各项内短的时间,大概不外三种,长一点的就是睡眠,或是卧病,这是不在预算内的,或是有特殊原因的长期休息,这三种都是一定有的,没有什么可以研究。不过这些休息都要真的,要是适当休息也拿着书看,这叫做“自苦”。
    (丙)睡眠:前两种的时间,不能人人都同,这一种依理可以划一。有很多人主张每日睡八点钟。我以为春、秋二季,应该睡七点钟,冬、夏二季应七点半钟,春秋二季的时间,比冬夏贵半点;理由也不是因为什么“春光明媚”,“秋朗气清”,不过这两季比较上可以少睡半点钟,并且还有地域变迁不同,不可概论;退一步说,四季都是七点钟也好。我们总要睡得够,别的分配的时间才能准,所以不能不有一个允当的限度;至于睡后半夜的两三点钟或是“明天以后前半天”,那是“逢场作戏”,“偶而为之”的结果,他的时间就没有分配,也不必管他了。还有“昼寝”一件事,也不应当,这是算在七点钟之内,也觉得零碎,顶可以不必,孔夫子骂宰予,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以上的三种说完了,再将我们**时间总算一算:(一)授课普通八点或九点,且以九点计算;(二)零碎的休息,二点钟;(三)睡眠七点钟;这三种就算占去十八点了。除下的六点钟就是“十分之几”的分配所占的时间了。倘若只有八点钟的课,或是只以五点钟分配“十分之几”的事,以这一点钟流入休息内也可;又若没有八点钟的课,就可以多出的钟头,加入“十分之几”内。
    这“十分之几”的分配时间,用一周为单位限度,到现在就可以用钟点计算,如上所说,平均每日六点钟,七日就四十二点钟,再加入星期日没有课的八点钟,就共有五十点钟了。把它分作十份,每份就是五点,所以我们每周有:(按照综君所分配)
    (一)十点钟温习校课(平均每日一点以上)。
    (二)十点钟看参考书(可以五日分配之)。
    (三)五点钟看杂志(可以四日或五日分配)。
    (四)十五点钟作劳力事(可以五日以上分配)。
    (五)五点钟作劳心的事(平均每日几十分钟)。
    (六)五点钟运动(平均每日几十分钟)。
    我的“我们读书时间分配的问题”,说到这里,已经完了。
    题目是妄拟的,这样分配法,综君提出来,与我意思同,我就把他说明,是不是对呢?不知大家意思怎样?不过我觉得很可以实行,我自己的是实行了,并且我想几十年时髦的“壁上贴的功课表”,差不多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是不是造册子的作用?也不知道;贴在壁上,能实行不能实行?是一个问题;天天如此,是不厌烦?又是一个问题;并且有几天又换了一张贴着的;有把几点几十分都定出来的;这些事我都干过—我想与其这样死,不如改个活法子。大家的意思怎样?我们可以从细商量;我们“少年学会”研究问题,是很欢迎人指教的。
    (原载《少年》半月刊第 2 期,第二至四版,署名:琴荪)
    说少年(续)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一日)
    (二)现代我国的少年:甲(总论)
    我要说“现代我国的少年”,我又先要作“现代我国的少年”
    的总论,岂敢!岂敢!普通一个人要论一件事,总说是问世十年或八年。可怜我自从四岁起,读了三四年的《三字经》、《百家姓》、《龙文鞭影》,又读了三年的四书、五经,到了十一岁进高等小学,三年毕业又进了四年中学,现在刚脱离中学,我那里会知道世是怎样问法?我既没有问过世,读的书又很少,我的家庭愉乐,抛离的很早,我的朋友交际,又很冷淡,叫我从何下手来论“现代我国的少年”呢?莫奈何我的脑筋一定要发出这个题目,我的手一定要拿起笔来写。细想起来我只好顺着脑说我自己的话。对与不对?大家原谅。
    我有一个同乡曾慕韩先生,曾做一本书叫做《国体与青年》,他所说的现代青年有三种:(一)堕落的青年;(二)迷惑的青年;(三)自杀的青年。我常常拿这三种,反省我自己:层堕落,我自己不能说自己,因为自己说的近于掩饰;第三层的自杀,我自己并没有这样计划,并且常由人生观上反对这事;惟有第二层的迷惑,可怜我自己实在不敢辩护!我现在要说的自己的话,就是要说迷惑的少年,与我这幼稚观察所得的迷惑少年。
    我脱帽三鞠躬,向国中自命少年的深深请一个罪,因为我拿迷惑的少年来说“现代我国的少年”。
    (乙)所处的家庭不得不已!我既拿迷惑的少年来说现代我国的少年,我要说现代我国少年所处的家庭,就是迷惑少年所处的家庭。迷惑少年所处的家庭,也就是一个迷惑家庭,糊涂家庭。现在一般人所谓的“家庭教育”,要没有迷惑的家庭,何至于有迷惑的少年?给以袭产,养以丰衣美食,逞一时情感的指腹为婚,抱子添孙主义的早早娶媳,这是迷惑家庭政策的种。希望子孙,达官贵显,光宗耀祖,步步高升,今年读字,而明年该读五经了。托张求李,送进学堂,几年速成?越快越好,毕业后可以拿多少钱?差事好不好?将来某某先生,准可以托他提拔提拔,一家子有希望了,孩子出头了!这是迷惑家庭政策的第二种。
    “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过了几年,四书五经念完了,或者是高等小学或中学毕业了,有的是家业艰难,有的说是“世道大变”。人上托人,设法求事,东拉西扯,找点小本,作朝不保夕的糊口生涯:张某是洋行买办,李某是钱店经理,叹惜连天,垂涎羡慕,这是迷惑家庭政策第三种。迷惑的路,千条万条,层出不穷,实在是描写不尽!还有张百忍的五世同堂,人人说是佳话,孰知道一般的家庭,只要时机成熟了,就举行“瓜分”:有的由父母主动,大批爱甲儿,恶乙儿;有的由兄弟争闹,或说父母偏爱,或因行为不合;有的是父子之间,发生问题,父说子不肖,子怨父固守,作儿子的,以为这财产是应得分的,有丝毫不平均也不行,作父母的,以为财产是应该给子孙的,若不然子孙何从生活。一般自命少年的,因此****想,产业何时可以分?自己将来得了分产,如何的妻子、奴婢,享受快乐,这都是迷惑家庭所产出迷惑少年的行径,并且是一般自命少年所互相标榜,互相竞争的。大家由这种迷惑家庭钻出来,由各张旗鼓,创造自己的迷惑家庭,传之子孙,迷惑无穷。
    (丙)所处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即是生活”,学校就是舞台了!由迷惑家庭培养的子弟,受迷惑家庭产出来的教师教育,与一般迷惑朋友“日居月诸”实行迷惑的生活。学校是一个进身之阶,学问是一种手段,时髦不可不趋,面子不可不讲,八十分是甲等,七十分是乙等,军国民教育,养成效命“国内沙场”的志士,慷慨悲歌,做几篇“元元之民,陷于涂炭”的文章,马褂尚黑,长袍尚白,自来水笔,亮光皮鞋,运动短裤,卫生毛衣,处处要挂学生的招牌,总怕人不知道我是学生!这都是时髦少年所受的教育与行为,是好是坏,我岂敢批评,不过我以为迷惑两个字,终不能免。至于在学业与操行各方面,我们迷惑少年实受赐不少;惩戒,记过,革除,我们知所警戒了;给赏,记分,褒奖,我们知所荣辱了;考试,发榜,甄别,我们知所发愤了。“黑者,黑也”“读书人应受绳墨”,这都是至言至理,小事不敏,静而听之。像这样的教训,是非得失?我又岂敢批评,不过我觉得都是造成迷惑的根源,还得研究才好,要公开,不要秘密,要进取,不要保守。可怕杜威博士真利害!他说“教育即是生活”。我以为中国的学校是些衙门,四班八房,典吏差役,无所不备,造册子,出训令,一层一级,森威谨严。我们在学校作了囚犯,出了学校,也就不免一个土匪!可怜!可怜!
    官僚式的教育!**式的学生!迷惑的少年!
    (仍未完)
    (原载《少年》第 3 期,署名:赵世炎)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