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教育文化的阐释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教育文化的阐释

  • 作者:丁钢 著
  •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9125745
  • 出版日期:2021年0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立足中国教育文化的多元形态和丰富内涵,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教育文化进行了扼要的阐释。章将对于教育文化的阐释置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语境之下,从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文化历史研究的知识图景和教育文化研究的价值取向三个方面阐明相关研究理路。第二章强调教育文化传统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方式,如汉字教育、乐教、书院教育等,其背后则是重视直观形象而融通的思维方式。第三章关注的是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反映了在这一过程中书院教育、现代学制等具体领域的变革努力及其对中国教育的深远影响。第四章则将目光投向当代教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对人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内涵和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教育传统等进行了阐释,强调中国教育文化应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文化特征、适合于自我发展实践的创新途径。除了上述主体章节,作者还在“尾章”中梳理了自己的中国教育文化研究历程,表达了自己继续致力于中国教育文化研究的心愿。
    目录
    章 文化处境中的教育诠释 / 001 节 教育的文化功能 (002) 一、 教育功能的文化观照 (002) 二、 关注的若干问题 (003) 三、 民族教育的反思与成熟 (005) 第二节 教育文化历史研究的知识图景 (006) 一、 历史研究的知识范围 (007) 二、 分类视角的知识图景 (009) 三、 重视知识的多元性和交叉性 (012) 第三节 教育文化研究的价值取向 (013) 一、 一种研究的视域 (013) 二、 教育理性及其价值 (014) 三、 话语限制与 “泛科学理性” (015) 四、 作为文化解释的教育理性 (016) 五、 过程性对话与交流 (017) 第二章 教育文化传统的诸多面相 / 019 节 汉字教育的文化特性 (020) 一、 表意文字与文化符号 (020) 二、 汉字的文化内涵 (022) 三、 汉语言文字的教育文化功能 (023) 第二节 乐教的内涵与功用 (025) 一、 乐与乐教溯源 (026) 二、 内涵与功用: 关于乐教的争鸣 (031) 三、 儒与道: 两种美育理论的评判 (041) 第三节 道家理想人格的培养 (048) 一、 法自然的人格品德 (049) 二、 因任自然的人格品德 (052) 三、 老庄的修养方法 (053) 四、 道家道德教育思想评价 (054) 第四节 中国宗教教育问题 (056) 一、 宗教及其教育研究的实质与范围 (057) 二、 社会风俗与宗教教育 (060) 三、 佛道教育的形成与特点 (063) 四、 儒家教育中的宗教因素 (066) 第五节 传统书院的文化建构 (068) 一、 书院营化的人文意蕴 (068) 二、 书院与乡里民俗教化 (081) 第六节 宗族经济与教育 (091) 一、 社会与经济变革的趋向及特点 (092) 二、 宗族组织的变迁与发展 (094) 三、 宗族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096) 四、 宗族教育的沿革 (099) 五、 与经济生活相契合的教育内部变革 (102) 六、 宗族教育的扩展 (105) 第三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文化发展 / 109 节 早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选择 (110) 一、 京师大学堂和东京大学 (110) 二、 历史进程与思想原由 (113) 第二节 书院精神与现代大学 (118) 一、 书院复兴的背景 (118) 二、 书院精神的现代诠释 (120) 三、 自修大学的理想 (124) 四、 两种不同的倾向 (127) 第三节 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内涵 (128) 一、 中国现代大学的建构 (128) 二、 现代学制的形成 (131) 三、 平民教育与白话文运动 (134) 四、 学以为己的思索 (138) 第四章 当代教育文化的变革与取向 / 141 节 传统文化在人文课程设置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142) 一、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衔接 (142) 二、 传统价值与教育目标的转变 (143) 三、 教材和教法的革新 (145) 第二节 课程变革的文化处境 (147) 一、 语言与学习方式 (149) 二、 教学传统的比较 (152) 三、 基本假设与结论 (156) 第三节 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解释 (157) 一、 两个典型方式 (158) 二、 文化的解释 (160) 第四节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教育 (164) 一、 西方学术界的全球化视野及其理路 (165) 二、 中国教育研究的全球化视野 (173) 三、 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现代教育传统 (180) 尾章 书写中国教育文化 / 193 参考文献 / 204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