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自组织课程:语文学科课程群新视角(品质课程聚焦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自组织课程:语文学科课程群新视角(品质课程聚焦丛书)

  • 作者:苏家云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17960
  •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01日
  • 页数:24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自组织”视角下,教育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学习是一种自组织活动。本书基于自组织视角,阐述了自组织语文课程建设的框架和步骤,通过课程哲学、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学习方式、方法策略和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系统阐述,呈现出自组织课程价值与意义的耦合,过程与结果的生长、要素与内容的映射、生命与学习的整合、方法与策略的统整以及基因与专业的审视等内容,为自组织课程的建构提供思路和方法,促进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群建设,给一线语文教师以启发。
    文章节选
    课程是多向度的对话
    “自组织”是系统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系统按照相互认同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形成有序结构,并根据环境变化自我调整的机制。一般来说,系统自组织功能越强,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越强。
    运用“自组织”原理审视教育实践,不难发现儿童可以在不需要老师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他们的学习显示出充分的“自组织学习”特征。说白了,教育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学习是一种自组织活动。
    在自组织视角下,现代课程存在的根基开始动摇,预定性思维方式已经滞后,后现代课程将人们的视野从封闭、简单、线性的世界拓展至开放、复杂、非线性的现实世界。课程不再是单向度的灌输和约束,更多的是复杂关系中的多向度对话,是多元化知识要素的有效整合,是多个价值链条的优化重组。
    那么,语文课程在不同的价值链条中是如何实现多向度的对话呢?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引��学生丰富语言知识,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具有满足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就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而言,应主要从以下几个价值链条入手:1.准确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处理学习语文与学习做人的关系;3.强化“导学”功能,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4.增强资源意识,正确处理好用教科书与开发、利用相关课程资源的关系。以上这些复杂价值链条的改革依然不能完全适应“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全面提**生的语文素养还是无法真正落地。因此,我们尝试做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群,是为了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将小学语文专业或者跨小学语文专业中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形成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外部环境愈发变幻莫测,混沌模糊,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找到课程的接触点与引爆点,并进行有效的能量、信息交换成为课程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外部环境催生内部环境要素,蜀山区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始终顺应着教材的发展,教材教法的深入,让儿童站在教育活动的**位置。每所学校都设计了体现学校特点的丰富的课程图谱,愿景是美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有“为课程而课程”的现象。如何才能让这样美好的愿景落地呢?
    教育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都呼唤我们对现有的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群进行重建。自组织化解决了这一难题,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突破口。在杨四耕教授的指引下,我们用自组织课程理念指导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群建设,这是一种新的视角。
    本书的主体内容阐述了自组织课程建设的框架和步骤。通过系统阐述,分别从课程哲学、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学习方式、方法策略、课程管理等方面,呈现自组织课程价值与意义的耦合,详细介绍自组织课程过程与结果的生长、要素与内容的映射、生命与学习的整合、方法与策略的统整以及基因与专业的审视等内容,为自组织课程的建构提供思路和方法。希望这样的建构能够让课程愿景得以落地,让教师的课程能量得以提升。
    在自组织课程里,教师的课程能量在哪里?教师要有共同的愿景、目标,他们是分布式、多**的课程主导者、组织者。在自组织状态下,课程呈现出去权威化、去**化趋势,人人都可能成为**。自组织课程的权威的来源,是分布式、多层次的。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命令式权威转变为多元的、纵横交错的权威体系。在自组织课程里,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有时是自动生成的,有时角色会发生转换,这样形成了自组织课程高度信任的授权体系。这里面,每位教师都是主动去负责,主动去追求协同。因为自组织课程是网状结构形态,所以任何一个变量或要素都有可能带来颠覆性的创新。信任授权是的压力,分享是好的管控,在自组织课程里,教师具有自我变革与学习力。在这种网状的结构形态下,教师能够找到课程的引爆点,并把这种引爆点变成实实在在的课程创新,迸发课程能量使得课程从无序到有序,从单向到多向,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活力。
    在自组织课程里,教师的教学更民主公平,公开透明,呈现出交互、互动、协同等特点。我们期待着课程改变,教师改变,学生改变,学校改变,教育改变……
    目录
    前 言 课程是多向度的对话1 章 自组织课程:价值与意义的耦合 课程价值是恒定的,而课程的意义则是不确定的,生成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助力。课程价值与课程意义的耦合,将促进课程价值的实现以及课程意义的增值。以自组织视角审视学科课程群的价值与意义,凸显了课程育人的原点思维,可以让我们更明晰课程建设的方向,实现立德树人的课程旨归。 节 纯美语文:步入语言的天籁之境 第二节 润美语文:让儿童温润美好而行 第二章 自组织课程:过程与结果的生长 自组织课程的过程是连续的、有序的、整合的,结果是开放的、灵活的、生长的。课程结果指引着课程过程,课程过程和课程结果在自发中生长,互为正向反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相辅相成,不断更新,螺旋上升。自组织课程侧重于培养儿童自组织学习、自我管理、合作互惠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儿童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节 慧美语文:让美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第二节 三味语文:让语文味在儿童心田留香 第三章 自组织课程:要素与内容的映射 自组织产生的前提是系统的自主性,自组织系统通过与外界的不断交换,从而达到稳定的状态。自组织课程中要素与内容的设置以学生生长与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将核心理念作为固着点,内部各要素通过自我演化、自主唤醒的方式呈现为立体纵深化的拓展与延伸,形成有序结构。以自组织为核心的后现代课程设置,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更全面地参与到课程的创造、实施与完善过程中,让课程回归生活,让知识归于现实世界。 节 宽度语文:提供无限向上的力量 第二节 精彩语文:让生命成长精彩纷呈 第四章 自组织课程:生命与学习的整合 教育是与每一个生命体和生命群体的交流,自组织建构下的新课程通过不断创造条件,鼓励孩子通过多种感官训练手段以合作、聊天、体验、实践、迁移等方式促成真正意义的学习,进而实现孩子成长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与差异性,为语文学习注入活力,从而将单一课程的狭窄范围扩展到课程的深度整合,达到生命与学习的有效融合。 节 活力语文:让儿童语言充满活力 第二节 雅真语文:让每一抹翠色自然闪亮 第五章 自组织课程:方法与策略的统整 自组织课程的方法是多样的、多元的,自组织课程的策略是自主的、个性的。二者相互转化,相互作用。课程方法与策略的整合,能有效促进课程的统整,减少课程的零散感,使课程更具结构属性。以自组织视角审视学科课程群的方法与策略,可以引导和强化这种自组织行为,培养儿童自主建构、合作探究的自组织能力,让课程充满灵动和活力,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飞跃,终提升儿童的自组织能力。 节 本真语文:让儿童生命焕发光彩 第二节 致真语文:让语文回归本真地带 第六章 自组织课程:基因与专业的审视 自组织课程理论提出,课程不是封闭地传递、迁移,而是学生与学习环境、教师、教材之间开放性交互对话,转变原有经验的多元化自组织过程。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建构者和实施者。构筑文化视野下的语文课程,唤醒学生的文化基因,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的课程实践素养,实现文化基因和自组织课程的融合。 节 童真语文:让儿童心灵世界丰富多彩 第二节 诗意语文:为儿童铺垫精神底色 后 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