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把孩子教聪明:朱煜教育小品文 大夏书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把孩子教聪明:朱煜教育小品文 大夏书系

  • 作者:朱煜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20960
  •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01日
  • 页数:272
  • 定价:¥4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把孩子教聪明——朱煜教育小品文 》 是作者继《讲台上下的启蒙》 《教书记》之后的第三本教育随笔集。三本书都谈作者的教育教学理念,但又有区别。《讲台上下的启蒙》谈的是对教育教学的基本认识。《教书记》是尝**一种新文体来谈理念,想让读者在了解观点的同时,感受作者对文章之美的追求。而《把孩子教聪明》这一本则谈得更全面更深入:从教材教学到整本书阅读指导,从备课上课到评课测试,都有涉及。分析问题时,努力做到周全细密;提供建议时,力求步骤清楚,便于借鉴使用。
    文章节选
    单元整合教学中的略读课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决定了他们学习知识与技能,必须经历初学、练习、巩固、运用等阶段。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围绕课文内容设置多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训练。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自然段中有生字,就学习生字;一个自然段中有可以讲讲的句子,就讲句子;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在一起归纳段意,就让学生归纳段意。一节课上下来,内容杂,形式多,看似每个环节都走过了,可仔细推敲,会发现每个环节都是教师牵着学生浮光掠影地学,而且只有一小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参与其中。学习句子,学习归纳,学习复述等,这些语文能力都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学生没有学习的经历,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好。
    为此,我在数年前开始做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实验。我觉得,教师要从单元的角度出发解读教材,确定课时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学*个知识或者能力才能学得有效。我对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概念做了以下界定:
    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建立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系统,以单元为结构形式,整合教材、课外选文等教学资源,利用精读、略读、练习、综合、作文等课型,有效达成单元目标,且可测评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
    精读课上,教师紧紧围绕单元目标,利用课文资源,让学生初步学习该单元的知识能力要点。学习之后,需要巩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掌握得不理想的地方,拾遗补缺。这就是略读课的主要功能。略读课不是新鲜事物,本文**讨论单元整合教学中的略读课的常用教学策略。
    一、单文教学,强化巩固,提升语言素养
    国内一节小学语文课通常是40分钟或者35分钟,基于这个时间限制,略读课上可以教一篇课文,也可以教两篇课文,不能多于两篇。这是由小学生学习规律所决定的,一旦多于两篇,在一节课中学生无法真正深入学习,只能浮于表面,甚至让学习语文异化成“看见课文”。
    一节略读课只学一篇课文,有两种策略:,关联精读,巩固提升;第二,自读自悟,分享促进。
    先说种。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一定的感情。课是《老师领进门》,一篇经典课文,精读。第二课是《孔子和学生》,全文采用总起—分述—总结的方式,介绍孔子能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课文结构清晰,内容简单,我将其定为略读课,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简介孔子。
    2.与两个学生合作读第二小节。请学生评价。
    3.齐读第二节。分角色读。
    4.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的作用,然后指名读第三节,互评。齐读,分角色读。
    5.提取课文中的信息,教师在黑板上完成表格(孔子学生们的优点与不足)。
    讨论:看了表格有什么想法?
    再讨论:用上黑板上的提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及表格等),说说孔子给你留下的印象。
    这节课的第二至第四环节是围绕着单元目标来教学的。在之前的精读课基础上,这节课用半节课的时间进一步巩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标,使得精读课与略读课之间产生紧密的关联。这样的关联会让学生更好地达成单元学习目标。只要认真教学,朗读课文的目标不难达成,如果就此打住,未免可惜。所以我利用课文内容,设计了信息提取和说段的练习,让朗读与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融合在一起,综合提**生的语言素养。
    再说第二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课文,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该单元内有四篇课文,依次是《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山中访友》写作者到山中游玩,将山中景物皆视为友人。《山雨》是按照时间变化顺序描写雨景及感受。《草虫的村落》中作者将自己视作昆虫,来描写昆虫世界。《索溪峪的“野”》则抓住“野”这一特点描写山间景物和人。我结合单元目标及课文特点做了重组,教学次序依次是:《山中访友》(精读课,两课时),《林海》(原为选读课文,我将其作为精读课,两课时),《索溪峪的“野”》(略读课,一课时),《山雨》(略读课,一课时),《草虫的村落》(作文课,两课时)。
    这样安排是因为《山中访友》《林海》文章较长,需要提示的知识点、能力点比较多。文章的表达形式也较有“嚼头”,适宜在教师指导下精读。《索溪峪的“野”》《山雨》,文章不长,结构清晰,适合学生自读。《草虫的村落》以昆虫的视角写昆虫世界的特点,是非常好的习作例文,适合让学生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进行仿写。
    《山雨》是该单元第二次略读课。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就用《山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自读课文,查字典理解新词。
    2.同桌合作,找出文中运用了联想与想象的句子。说说用了联想与想象之后,给你带来了什么阅读感受。
    3.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产生联想的依据。
    整节课只有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学和交流,在分享学习收获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表达形式及单元知识能力点的理解、掌握和体悟。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实施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并非易事。教师先得落实好精读课的任务,然后对略读课文做细致地解读,找准文本与单元目标的对应点,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充分的预设,而且能及时顺应学生学习情况,**其达成教学目标。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空间很大,如果指导得当,学生的收益也就更多。
    上述两种教单篇课文的略读课,相同点是在单元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都起到练习巩固的作用。不同点在于教法上前者是收(教师引导为主),后者是放(学生自学为主)。放与收,要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和单元内的教学次序而定。
    二、双文协同,扶放结合,发展思维能力
    一堂略读课教两篇课文,也有两种策略:,以一带一,扶放结合;第二,两文对读,分析比较。
    先说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除了两首古诗外,依次是这样三篇课文:《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对于这三篇课文,我确定的单元目标是:学习详细复述。因为《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是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先民靠着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用来训练复述能力是好不过了。而《西门豹》是历史故事,也是学习复述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将《西门豹》当作精读课,另外两篇作为略读课的内容。下面摘录一段课堂教学实录:
    师:如果你能把这些小标题连起来的话,就能把女娲补天的过程讲清楚了。
    生1:女娲补天是这样子的:她冒着生命危险到山上先去找五彩石。她以为很好找,其实不好找,她到山上看到的都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片。她找了好久才找到。她挖了一个坑,把五彩石都放在里面,冶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进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师:掌声送给她。这个小朋友没有简单地把几个小标题连起来,她加入了细节,加上了结果,能不能再加个开头?
    生2:**,女娲听到轰隆的响声,她被震醒了。出门一看,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了黑黑的窟窿,还在往下喷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冈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女娲难过极了,立刻到山上去找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好找,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找齐了五彩石,在地上挖了一个圆坑,用神火进行冶炼,冶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黏稠的液体,她把这种液体放进盆里,泼向窟窿。只见金光一闪,天立刻被补好了。
    师:掌声送给她。有头有尾有细节,好厉害。谁能到台上来讲,讲得绘声绘色,让大家都能被你的故事吸引?
    (学生上台复述故事)
    师:我们今天学会了一个方法:先提炼几个小标题,然后回忆课文大致的情节,把小标题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清楚。
    师:《夸父追日》也是神话故事,如果要讲好这个故事也可以先归纳出几个小标题,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夸父追日,追到虞渊,第二步呢?
    生1:喉咙冒烟。
    师:喉咙冒烟以后,他喝干了什么?
    生2:喝干河水。
    师:几条大河?
    生2:两条。
    师:要写清楚,喝干大河。接着他做什么了?
    生3:他倒下了。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语——
    生3:颓然倒下。
    师:倒下后变出了——
    生4:变成大山。
    生5:变成桃林。
    师:什么东西变成了桃林?
    生6:手杖。
    (板书:夸父追日、追到虞渊、喝干大河、颓然倒下、身作大山、杖化桃林)
    师:根据提示能不能说说这个故事?
    (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之前在精读课中已经学习了先梳理小标题,再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在这节略读课中,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先学习《女娲补天》,包含生词、句段和复述等内容。余下的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夸父追日》做材料,练习复述。用一篇课文带出另一篇课文,让学生在两节课中获得三次练习复述的机会。从教学策略上说,《西门豹》是教,《女娲补天》是扶,《夸父追日》是放。《夸父追日》看似没有教,实际上当学生能流畅地复述时,就说明他们已完成自学,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将文中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要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明确树立课文只是例子的观念。实施单元整合教学,一个单元内的课文都是为达成单元目标服务的。只有在教学中聚焦某个知识点、能力点,才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它,才会将其迁移到其他点的学习中。小学阶段要学的知识与能力本就不多,学习时间也充裕,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教不完,不然在教学中就会放不开手脚,总担心漏讲这个少说那个,从而造成教学目标的不集中。其次,必须依托于表达形式相似或者内容相似的数篇文本。如果教材里的课文不足以构成这样的文本群,那么可以从课外读物中选择添加。
    再说第二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有三篇课文,依次是:《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解读教材后,我确定的单元学习目标是:学习准确描写景物的特点。我将《秦兵马俑》定为精读课,用两课时教。因为该文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介绍得准确生动,需要带着学生细细品读学习。《长城》《颐和园》相对来说,阅读难度不大,而且两文中正好有相似的语言现象可供琢磨,就放在一节课里学习了。下面也摘录一段课堂教学实录:
    师:在《颐和园》这篇课文当中,除了用到比喻句之外,也写到了“长”。(出示)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比较一下,这两段话在写“长”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出示《颐和园》与《长城》的两个语段)
    生:写长城是先用比喻句体现它的长,写颐和园长廊的时候直接用文字写出有多长。
    师:作者写长廊怎么不用比喻呢?写景色的文章如果用个比喻,多好啊!我得给它加个比喻。(出示对比段)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像一条长龙……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
    师:我说它像一条长龙,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因为长廊不像长城那么壮观,没有那么高。
    生:颐和园的长廊也没有那么长。
    生:在颐和园里放一条长龙非但不美丽,而且有点吓人。
    (生笑)
    生:因为长城非常雄伟,比作长龙就能体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的时候很辛苦。长廊那里的景色是很美丽的,用长龙来比就有点不恰当了。
    师:原来运用比喻一定要恰当。我们再看一个句子——(出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师:美吧?我又要改了——(出示)
    长城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山谷里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全班笑)
    师:一边爬着长城,一边欣赏小野花,多好!一边爬着长城,一边凉风习习,多舒服啊!(生齐说“不行”)为什么不行?
    生:长城是雄伟壮观的,花是比较漂亮的,所以放在一起有点不合适。
    师:一个柔和,一个壮观,硬搭在一起就不合适了,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要选择。
    生:因为长城是军事要地,士兵驻守在那地方,如果种花木的话,就会让士兵分心。
    师:长城是防御工事,作者要写长城雄伟,即便旁边有花,也不必去写它。
    在这节略读课中,我没有逐一分析两篇课文,而是选择了两个要点,组织学生比较分析。基于精读课的学习经历,在比较中,学生很快明白描写景物关键是准确地写出其特点,不能一味地多加修辞手法,多用漂亮辞藻。词句使用是否恰当,要依据语境来定。如果一课教一文,要讲清这个知识点,很容易变成灌输抽象概念。但一课教两文,多了教学资源,就能设计出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行感受语言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思想情感。
    一课教两文,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文本再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一课教两文,能提高课堂思维含金量,学生经历这样的比较分析,既能提升阅读能力,还能优化思维方式。
    略读课在单元整合教学中起到了巩固学习效果的作用,因此要围绕单元目标和精读课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应该基于课文特点,将知识点、能力点设计于言语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聚焦式的学习经历。应该精心选择再构文本,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本文提及的四种教学策略是较为常见的,操作上也已较为成熟。教无定法,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同行们还能摸索出更多更好的略读课教学策略。
    2018年10月5日改定
    目录
    001 / 代序:把孩子教聪明 上编 聪明之教 003 / 单元整合教学中的略读课教学策略 014 / 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偏与正 023 / 长篇童话阅读指导的四个策略 028 / 《经典共读实操手册》序言 032 / 小学语文网络直播课的教学策略 039 / 把“怯生生”改成“胆怯” 043 / 无他,用心手熟尔 048 / 小鸟为何不出笼 053 / 参赛记 057 / 给三年级家长的两封信 061 / 给五年级家长的一封信 064 / 给孔子的一封信 068 / 与同行书 072 / 让诗教伴随童年 075 / 教会学生 078 / 一起开心 081 / 一汪学习语言的活水 084 / 关于一则新闻的问答 086 / 我的听课评课观 089 / 一场好香的桂花雨 092 / 从蔷薇的花期说起 096 / 重提启蒙 100 / 六鱼居札记 中编 聪明之读 129 / 理解不了的诗情 134 / 奥数是谁的替死鬼 139 / “过去竟然是这样啊……” 145 / 吃包子只有一个理由 149 / 读《绿光芒》 156 /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158 /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 165 / “咻”的一声后面呢…… 168 / 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171 / 希腊神话的读法 174 / 讲个故事给你听 下编 聪明之交 179 / 怀想春风 187 / 一本书•一个时代 191 / 只有一面 196 / 公益一年 199 / 电话铃响 附 录 205 / 访谈:不读书,就无法真正教好学生 213 / 访谈:抗衡野蛮,还得靠启蒙 233 / 访谈:教师,在阅读中生存 237 / 讲演:孔子是我们的同行 259 / 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