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同“文化强市”建设研究报告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同“文化强市”建设研究报告

  • 作者:张汉静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3118961
  • 出版日期:2021年08月01日
  • 页数:296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文化管理的研究报告类书籍,编写思路包括追踪理论前沿、突出整体性研究、聚焦软实力建设等,主要内容包括大同“文化强市”建设的意义及理论构建、公共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振兴提质等等,为将大同市建设成为一座“文化强市”而助力。
    文章节选
    章 大同“文化强市”建设的意义及理论构建
    节 “文化强市”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一、大同“文化强市”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做了规划和设计,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中共**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并部署了三个方面的**任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制定了新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个五年。“十四五”时期文化新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位;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过程。*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大同市的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和文化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同志指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化人,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改革文化体制,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新引擎、培育新动能。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2035 年文化发展的远景目标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全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全面建成文化强省”;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中,提出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做优做深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发展全域旅游,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品牌,打造核心景区,提升‘游山西、读历史’的文化旅游整体形象”。
    《中共大同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基于古都大同的历史文化优势及云冈、古城、恒山、长城等核心景区的**带动作用,建议稿提出“文化强市”战略。
    文化是一个**、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品牌与标识。大同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有着辉煌的历史和重要的区域影响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大同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打造国际**全域旅游目的地为抓手,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已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二、大同市“文化强市”建设的意义
    建设“文化强市”,对大同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增强大同城市文化整体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要瞄准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努力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是重要载体。作为人类文明进步集中的体现,城市是人类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是国际文化竞争活跃的主战场。文化之于城市,是“城市之心”,是城市的灵魂。文化是反映城市内涵特质和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和**软实力的主要体现。离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城市文化的探索与实践,离开了城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将无所依托、难以实施。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为创新知识和成果的产生、**文化人才的培养孕育了营养丰富的土壤。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也为城市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指引。
    *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发挥文化**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总书记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的新高度,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把握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
    (二)“文化强市”建设是大同市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转型发展,就是要使大同从资源型城市的传统发展轨道转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煤炭能源基地向新型能源基地转变;由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市向**的历史文化名城转变;由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向生态工业强市转变;由传统的商贸集散地向现代物流**城市转变。绿色崛起,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单纯依靠资源消耗、资本投入、生产要素数量增加乃至牺牲环境的粗放发展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集约化发展方式,从而把大同建设成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保障,新兴产业为支撑,宜居休闲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城市。从“黑色”到“绿色”,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
    文化产业作为天然的“绿色产业”和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在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深远意义。
    首先,是推进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并依托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从长远考虑,综合分析全市的各种资源,我们就会发现,丰富、独特,也比较优势的就是文化资源,而且通过开发完全可以成为有市场、有卖点、有看点的文化产品。大同市实施“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战略,也应该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成为全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随着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煤独大”的传统工业格局被打破,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文化产业所具有的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鲜明特征,不仅自身不消耗或较少消耗自然资源,而且能够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因此成为产业演变中能源城市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
    其次,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说文化资源是发挥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条件,那么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发挥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个没有文化产业的城市是不丰满、不全面的,应该“打好文化牌”,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以此增添城市文化含量,提高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文化强市注入活力。
    再次,是激发文化消费的必由之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日益成为消费热点。但应该看到,文化消费的繁荣是以文化产业的繁荣为前提的。一个文化产业不发达,没有消费热点的地方,不仅不可能引来外地的文化消费,而且势必导致本地文化消费的外流,这将严重影响到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我们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对文化服务进行充分挖掘,形成多门类、多层次的文化产业体系,才能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在数量上、质量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留住本地人,引来外地客,扩大文化消费规模,拉动文化消费增长。
    目录
    目录 章 大同“文化强市”建设的意义及理论构建//001 节 “文化强市”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001 第二节 “文化强市”建设的内涵与理论构建// 006 第三节 大同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026 第四节 建设路径// 036 第二章 公共文化发展//043 节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工程// 043 第二节 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 052 第三节 人文大同共建工程// 056 第三章 文物、非遗保护利用//061 节 文物事业发展// 061 第二节 非遗保护// 066 第四章 文化产业振兴提质//073 节 **文化产业提质升级// 073 第二节 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079 第五章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093 节 配置资源,合理布局// 093 第二节 开发旅游产品,提供优质服务// 098 第六章 对外文化交流传播//109 节 打造文化交流传播品牌// 109 第二节 完善文化交流传播体系// 114 第七章 “文化强市”建设制度保障//119 节 组织、政策保障// 119 第二节 体制机制、人才建设保障// 124 第八章 国外城市文化建设典型案例有益启示//131 节 美洲城市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131 第二节 欧洲城市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140 第三节 亚洲城市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158 第九章 国内城市文化建设典型案例经验借鉴//191 节 东部城市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191 第二节 中部城市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227 第三节 西部城市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252 参考文献//273 后记//28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