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遇见吴城
QQ咨询:
有路璐璐:

遇见吴城

  • 作者:陈光来,何以战 主编
  •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20531498
  •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 页数:256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遇见吴城》全面介绍中国候鸟小镇吴城。从十大自然景观、十大**候鸟、十大古迹遗址、十大非遗民俗、十大行业贸易、十大本土名流、十大名人足迹、十大故事传说、十大地方名菜、十大特产小吃等方面,用真实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展现吴城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色以及非遗民俗和当地美味,图文并茂,让读者未到吴城,便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人们要去吴城遇见这些美好的欲望,结一段终身难忘的缘分。
    文章节选
    章 自然景观 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大自然造就了这方水土。国际重要湿地在这里,中国的淡水湖在这里,美的水上公路、阔的湖池草原、奇的湖中沙山……都在这里,全球**的候鸟也在这里春去冬来。 遇见吴城,惊叹于遇见她的美丽与奇异。 节 水上公路 鄱阳湖,古称彭蠡,位于江西省北部,地跨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大淡水湖。 夏季的鄱阳湖,湖光万顷,烟云一色,是一年四季中奔放的。湖水上涨的时候,吴城四面环水,周围一片汪洋,如同鄱阳湖上的“**岛”。在集镇通向外界的永吴公路上,有一段仙绝尘世的网红打卡地,这就是“中国美水上公路”。 每当汛期来临,水位达到18.67米时,湖水漫过永吴公路大湖池段,呈现全长5.05公里的水上公路,形成鄱阳湖中奇特的水上景观。 浩渺鄱湖映日月,横陈玉带藏水天。水上公路水中有路,路天一色,浑然一体;两侧路桩红白相间,像一串珍珠项链伸向远方,在湖心亭台的映衬下,俨然水天一线的怡人图画。这时,可邀约三两好友,在水面上驾��穿行,体验冲浪时迭雪飞溅的刺激;或带着心上恋人,伫立浮雪亭凭栏望远,感受水色天光交相辉映的美妙;或领着一家老小,乘船迎浪而行,领略浮光水路万重波的风光……如同置身梦幻般的仙境,是如此地浪漫和惬意! 如今,新建成的全球长竹制水上栈道成了“中国美水上公路”的“伴侣”。穿行水上公路,走在水上栈道,不同的季节可赏不同的画卷:春看草浪翻飞,夏望波浪起伏,秋赏荻浪飞雪,冬观鸟浪席卷。 水上公路的走红,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景致的向往。它的美不仅在人们的眼里,更在人们的心中。 第二节 湖池草原 “夏秋水连天,冬春滩无边”。鄱阳湖风景变化万千,年复一年。每到秋冬季节,受赣江、修河等水系水量不足的影响,鄱阳湖随之进入枯水期。从此时到次年仲春,水道舒缓,河水环清。特殊的地貌,温润的气候,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温床。 鄱阳湖一年中美的季节在“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春天,这时水落滩出,碧草连天,江南草原的美景扑面而来。在吴城镇域近二十万亩的广袤草洲中,撩人心扉的是大湖池的无边春色。 春意盎然的大湖池,虽然没有冬日暖阳下万鸟翱翔的绝美风景,但是孕育着四季轮回中旺盛的生命色彩:晨光熹微中,薄雾氤氲,草露滴翠;丽日和风里,绿毯摇浪,草长莺飞;暮霞幻影下,烟际缥缈,草色迷离。阳春三月,男女老少成群结队,点缀在绿草如茵的湖洲之中,与五颜六色的小花亲近,别有一番情致。他们有的采着藜蒿,篮子里承载了笑容;有的放飞纸鸢,眼睛里蕴含了情丝;有的登亭赏鹤,思绪里装满了祝福,献给这春日里深沉博大的草原,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湖池草原,上天的眷顾,人间的臻境,心灵的归处。 第三节 芦花浮雪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这是诗词中的芦花,也是人们心中的絮语。 秋天,芦苇成熟的季节。当红蓼盛开、候鸟归来的时候,鄱阳湖边大大小小的沼泽滩头,白色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或静立水滨,或悄然渚上,在晨曦暮霭中映射出“芦花浮雪”的壮美景象,尤其是浮雪亭里的楹联:落羽芦花千簇雪;浮光水路万重波。令人心驰神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苇依水而生,入秋渐黄,花开似雪,纷飞如梦,成为鄱阳湖畔、千眼桥边一道看不尽的风景。芦花之美在姿态,其秆亭亭玉立,其絮飘逸俊雅,在风笛中摇曳出一季的风情,在斜阳下漫舞成雪色的海洋。芦花之境在淡然,远离尘世喧嚣,独守湖滩瘠土,筛风弄月,胸怀天地,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哪怕寂寥无闻,依然活出自己的模样。芦花之恋在相依,抛开杂念,倾听天籁之音,放下脚步,度过曼妙时光,此情此景,如诗如画,瞬间定格成为绝妙而迷离的永恒。 也许一场风雨之后,随风而散的芦花终将归湖泽,但随着四季的更迭,来年一定还会遇水而发,从来时来,向去时去。人生亦是如此,看花开花谢,听潮起潮落,历经一切以后,素心洁白,终将归于平静。如此,还有什么不能放下,还有什么不能释然呢? 第四节 人鸟相依 湿地滋润赣鄱,候鸟连通世界。吴城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三个观鸟点,以其仿生的设计、新奇的造型、舒适的体验,让人过目不忘,驻足流连。 行走在浮雪满汀的大湖湿地,穿过翠筱通幽的观鸟小道,映入眼帘的是风格迥异的观鸟点。走上大湖池观鸟栈道,依次进入三个鸟巢形状的观鸟点,透过望远镜:水波荡漾的湖面上,白鹤一家寻食苦草、苔草等食物,那样子真让人痴迷;成群结队的雁鸭一会儿冲天而起,遮天蔽日,一会儿扑落水面,相互嬉戏,好一幅“候鸟天堂”的壮观画面。在常湖池,两棵树状造型的观鸟平台高大挺立,视野开阔。镜头中,东方白鹳悠然信步,白琵鹭欢快觅食,一座座雪色的“候鸟长城”映入眼帘。而朱市湖则是另一番景象,竹艺编织的观鸟亭如同一枚鸟蛋,高倍望远境隐藏在疏密有致的竹隙间,镜头里的候鸟或翱翔于天际,或雀跃于湖面,或云集于水岸,“候鸟王国”的奇景一览无余。 大湖池“百鸟归巢”、常湖池“瑞鸟栖林”、朱市湖“雏鸟破壳”,诠释着鸟儿“爱恋-相守-哺育”的生命历程。在这里,你能真切感受到“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的生态之美,领悟到“度观鸟时光,与生命对话”的真谛所在。 第五节 红蓼映霞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每年的秋天,鄱阳湖畔的蓼子花正如宋代词人晏殊所描绘的这般,将岸畔汀洲铺天盖地晕染成红色的海洋,映红了脸颊,照亮了天边。 蓼生水泽,临渚而居。无论湖水的涨与落,还是泥土的丰与瘠,蓼花依旧肆意地生长、如靥地绽放。深秋时节,红蓼吐穗后,簇簇悠悠,丛丛田田,生得自在,开得忘我。寥寥秋意中,那胜火的胭红,铺陈在盈盈秋水边,让平素沉寂的湖岸一下子变得亮丽而温馨。 在诗人心里,红蓼蕴含着意境,是白居易“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的从容,是陆游“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的通透,也是黄庚“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的宁静;在画家笔下,红蓼渲染着情趣,蓝天、白云、青草、红花、远山、近水,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意蕴深邃的油画,装扮着迷人的秋色,展现着大湖的灵动,诉说着世间的美好;在旅人面前,红蓼相伴着时光,在恣意奔放、随风摇曳中,一同把白芦、水禽的秋韵收进了眼中,一同把秋水、伊人的倩影放进了霞光,也一同把立志、思念的花语揉进了心房。 第六节 候鸟乐园 湿地是“地球之肾”、环境之本。它与森林、海洋一道,成为滋惠生命、润泽万物的三大生态系统。 鄱阳湖生态湿地公园是候鸟的乐园,地处赣江之滨,吴城老虎口处,占地面积76万多平方米。公园以“人鸟和谐,乐彼之园”为主题,分为“湿地科普”“鹤徙之路”“鹤湖之家”“研学基地”四大片区,是集观赏、游憩、科教、研学为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 公园呈南北走向,依山傍水。东面“鹤徙之路”按照白鹤经由“南亚-澳大利西亚”的迁徙路线设计,模拟沿途各自然保护区的生境,为候鸟提供栖息环境;南面“鹤湖之家”是天然湖泊,为候鸟自由翱翔的天堂;西面“湿地科普”为湿地知识普及的自然课堂,分布着河流、湖泊、人工等湿地景观;北面“研学基地”为四季果园和游乐休闲场所,不仅是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基地,也是各类团建活动的舞台。 一鸟一世界,一步一风情。湿地公园四季生态演替,美轮美奂:春天,这里树木弄娇,花草含情,绿意盎然;夏天,这里荷香十里,林影婆娑,清新怡人;秋天,这里芦荻飞扬,水杉挺立,色彩纷呈;冬天,这里鱼虾肥美,候鸟云集,生态和谐。 一座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的湿地公园,既是科普教育的户外场所,又是人鹤共舞的生态家园,它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义深远。 ……
    目录
    目 录 章 自然景观 节 水上公路/4 第二节 湖池草原/5 第三节 芦花浮雪/8 第四节 人鸟相依/12 第五节 红蓼映霞/16 第六节 候鸟乐园/17 第七节 两河夹洲/20 第八节 湖中沙山/24 第九节 吉山风车/26 第十节 松门石镜/27 第二章 **候鸟 节 白 鹤/36 第二节 白头鹤/37 第三节 白枕鹤/39 第四节 东方白鹳/41 第五节 黑 鹳/42 第六节 灰 鹤/45 第七节 鸿 雁/46 第八节 白额雁/48 第九节 小天鹅/49 第十节 白琵鹭/50 第三章 古迹遗址 节 望湖亭/56 第二节 海昏城址/58 第三节 吉安会馆/60 第四节 天主堂/62 第五节 万氏贞节牌坊/63 第六节 豆豉街/65 第七节 修河古码头/67 第八节 武宁会馆/69 第九节 聂公庙/70 第十节 章亚若故居/73 第四章 非遗民俗 节 丫丫戏/77 第二节 排工号子/79 第三节 竹枝词/82 第四节 圆木技艺/85 第五节 铁匠技艺/88 第六节 篾匠技艺/91 第七节 元宵滚龙灯/93 第八节 端午赛龙舟/96 第九节 中秋西瓜灯/100 第十节 庙会/101 第五章 行业贸易 节 木 业/108 第二节 茶 业/110 第三节 盐 业/112 第四节 纸 业/113 第五节 麻 业/114 第六节 米 业/116 第七节 钱 业/117 第八节 渔 业/118 第九节 糕点业/121 第十节 娱乐业/122 第六章 本土名流 节 一代文杰程钜夫/128 第二节 一家忠义叶景恩/131 第三节 抗倭名将吴桂芳/133 第四节 廉能清正邹复宣/136 第五节 才高德馨叶一栋/139 第六节 以身许国吴一嵩/142 第七节 文武双全吴坤修/144 第八节 半生作客赖学海/146 第九节 良贾义商傅紫庭/148 第十节 青年团一大代表叶纫芳/151 第七章 名人足迹 节 谢灵运钟情石镜/158 第二节 李白诗题松门山/160 第三节 东坡望湖亭咏怀/162 第四节 文天祥风雨过吴山/166 第五节 刘伯温预卜吴城/168 第六节 解缙鄱湖悲欢事/172 第七节 唐伯虎三游吴城/175 第八节 王阳明鄱阳战捷/177 第九节 曾国藩题联望湖亭/179 第十节 孙中山吴城演讲/181 第八章 故事传说 节 松门山的由来/186 第二节 孙钟种瓜 太史筑城/190 第三节 许逊斩蛟/192 第四节 海昏城沉没之谜/194 第五节 丁子轩与丁家山/196 第六节 黄庭坚梦遇小龙女/198 第七节 望夫亭/200 第八节 大板瓜子上金銮殿/202 第九节 吴城战事/205 第十节 才女章亚若/207 第九章 地方名菜 节 藜蒿炒腊肉/213 第二节 鳜鱼煮粉/214 第三节 河水煮河鱼/215 第四节 扣 鸡/217 第五节 白舌子炖萝卜/218 第六节 水蒿笋炒肉/219 第七节 线藠头炒腊肉/221 第八节 薯粉丸子/222 第九节 黄花炒线粉/223 第十节 虾米汤/224 第十章 特色小吃 节 油 香/229 第二节 二来子/230 第三节 白糖糕/231 第四节 大危水饺/232 第五节 吴城酥糖/233 第六节 麻叶粑/234 第七节 麻 圆/235 第八节 红薯角子/236 第九节 大板瓜子/238 第十节 吴城鱼干/239 后 记/24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