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教师的使命:大教育书系(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全新作品)
QQ咨询:
有路璐璐:

教师的使命:大教育书系(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全新作品)

  • 作者:张文质 著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70221875
  •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01日
  • 页数:192
  • 定价:¥3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教育学者张文质的教育随笔集。作者立足于教育的本土化,探讨教育在我国当下的现状以及教师如何在这种现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把教育当成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教师在成为教育者的过程中,既要有专业成长,又要有生命成长,向精神的高度不断追求,从职业到事业再到命业,完成教育生命的精进与归依。 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从一些小事开始,你会发现一切皆可改变,也会看到教育的未来之光。
    文章节选
    我们低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难度 一 我觉得在未来,人们终将会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乃是世上重要的职业。 其实说它重要,核心是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这个角度说的。但更重要的角度还在于,随着对生命复杂性的理解,整个社会也终将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其实是世界上所有职业中难的。 教师是很古老的职业。对于古老的职业,大家在认识上可能存有这样一种习见——在经验系统里,它已经有足够丰富的积淀,也想当然地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很寻常,很常态,甚至会隐隐约约有这样的错觉:谁都可以当教师。 大多数人认为,教师首先被赋予了一种权力——一旦你在任何一种情形下被确认为教师,就可以上台讲课,就可以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教师自己的自我认知也是如此——因为我是一个教师,所以可以讲课,可以组织活动,可以评价、批评、惩罚。 其实,有时教育中的麻烦,也跟大众以及教师这样根深蒂固的认知有关。 我们很少去询问:你凭什么做教师?拿对一个生命的理解来说,你能说你理解自己吗?你能说你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吗?在各种复杂的纠结里,你确信自己能获得内心的平衡吗?在受到不当刺激的时候,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吗?这些都是极其困难的挑战。 认识自我,本身就是生命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人终生的任务。但反过来,其实上述这些认知,在你做教师时,不是经常会遇到吗?你凭什么说,我就是能够教那些学生学习呢?其实所谓的学习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现在也不一定知道呀。人到底要怎么去学习,仍是一个有待探寻、有待进一步获得更多认知的漫长工作。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班级到底该有多少学生才算合适呢?前几天我还在想,孔子开坛办学,他的学生(组成)是很复杂的,有父子同学,有兄弟同学,有叔侄同学等形式。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六艺”,但我认为当时的学习是一种生命的学习,是“所遇皆所学,所思皆所学”,是在各种场景中进行的一种生命的熏陶。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说,那并非正式的学校教育。自从有了正式的学校以后,就有了班级制——但我要说,班级制是值得质疑的。 我经常引用美国教育家鲍耶尔的一句话:当一个班级内学生总数超过三十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就从对个体的关注转为对班级的控制。这是他考察了千百所学校之后得出的结论——但是我对这句话也有疑问:为什么是三十个人,而不是二十个人、十个人、五个人呢?因此我要作一个预言:今后每班学生的数量一定还会不断地下降。那要下降到什么程度呢?一直下降到个别化的一对一的教育为止。 可能有**,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以及文明与富足,“一对一”的教学会成为常态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一对一”的教学就一定能教好孩子吗?如果能,那么父母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是不是就可以自己教孩子了? 今天很多人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任教师”,我觉得说错了——父母跟教师是不一样的,父母对孩子怀有生命的责任,而生命的责任重要的内容,正是我反复强调的:孕育、哺育、培育。其核心不在于知识的传承,以及趋向于社会化要求的行为规范教育——包括作为未来公民的担当、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等的教育。其实,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范围和角度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目录
    辑 教育是更难的事业 我们低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难度 / 3 我为何强调关注本土教育学 / 12 手中有书,远方有导师 / 19 我的“三命论” / 24 人的教育:生命,儿童,童年 / 32 小学教育的核心点 / 38 “生长性”与“标准化”的对峙 / 45 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什么? / 48 如何符合能力、素养的多维要求 / 54 在热爱的同时,更专注一些 / 59 第二辑 教育的退守之路 尘埃中的教育学 / 65 一个人的力量 / 70 学校文化和战场文化 / 73 教师的命业 / 79 我的教育退守之路 / 87 我对教学现场管理的思考 / 98 那些老先生的启示 / 102 三个典型的职业困境 / 108 第三辑 以教育为志业 以教育为志业 / 115 教育要回归到人性起点 / 119 保持一颗伟大的童心 / 130 教学的情感起点与学业起点 / 133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生命成长 / 138 当媒体创新转化为教育传播力 / 153 可实践的生命教育 / 163 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 / 171 属于个人的教育研究简史 / 179 后记:我需要把余生交给更伟大的事业 / 186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