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司法考试2022 2022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一本通(第四卷 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司法考试2022 2022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一本通(第四卷 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 作者:刘东根 主编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62889
  •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01日
  • 页数:358
  • 定价:¥7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2022年**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一本通 卷:*法治思想·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第二卷: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三卷: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第四卷: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本书的核心思路及突出特色:四位一体 本书想为考生提供一种有效复习法条的方法,真正帮助考生解决三大问题:法条会如何考;法条应如何看;法条如何应用于法考的实战。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书力图通过法条、命题题眼、历年试题和强化模拟题四位一体,全面阐述法考的**、难点和命题思路,使考生真正掌握某一法条、知识点,真正做到“一本通”。 本书编写模式和内容具有如下三大特点: (一)法条、司法解释**穿插 本书以法考大纲规定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为依据,将属于某一知识点的相关法条都汇总在一起,并将相关的司法解释列在主法条之后,这样就非常全面,考生掌握起来也非常方便,这不仅符合法考的命题特点,也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二)命题题���全面、深度解析 本书在对历年试题(由于法考不公布真题,本书部分是以司法考试的真题为分析对象,同时也穿插了能收集
    文章节选
    全面、深入解析精准应对法考试题 --法考的命题特点、趋势及本书的思路和特色 一、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法考透露出来的命题特点和趋势 在2018年登上历史舞台的**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法考)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2019年、2020年、2021年这三年的法考轮廓进一步清晰。虽然真题不再公布,但从诸多考生的吐槽和点滴回忆中还是能勾勒出法考的大致面貌。总结起来,法考的命题特点及考试趋势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与《关于完善**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法考命题的整体要求高度契合 《意见》在“改革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内容”部分规定,考试内容增加相关内容。着重考查宪法法律知识、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以案例分析、法律方法检验考生在法律适用和事实认定等方面的法治实践水平。考试以案例为主,每年更新相当比例的案例。大幅度提高案例题的分值比重。从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法考的试题看,《意见》的这一要求得到了较好贯彻。 (二)试题的实践性、综合性加强,以检验考生的法治实践水平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法考,很多试题都是直接以生活中真实发生的热点案件为素材加工而成,如“昆山反杀案”、陨石所有权案等。有考生吐槽:“命题人追热点追得比新媒体小编都快,反杀案这么新的案件都安排上了。”当然,以前的司法考试也有试题直接来源现实发生的真实案例,但可以预见的是,以后的法考会将更多的热门案件、真实案件融进试题中。这表明法律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科学,考生必须关注社会热点,注意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注意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方法来分析真实案件。 同时,试题的综合性强也是显著特点之一。有考生吐槽:“感觉出题老师就是来炫技的,各部门法来回穿插,有好多题不确定是在考哪个法,部门法边界不明显。”多部门法综合考查在主观题部分体现得更为突出。这一命题特点也符合司法实践,因为真实发生的案件往往不会只局限于某一部法律,而是会涉及多部法律,刑民交叉、民商法相互交织、实体法与程序法交融是常态,具体法律的划分只是方便研究和学习之用,绝不是真实案件中复杂法律关系的真实体现。 (三)坚持了法考是职业资格考试(而不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一定位 法考是法律实务从业者的资格考试,是为法律职业准入门槛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这必然要求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测试标准要基本一致,即大部分试题有相对统一的答案,答案完全开放的试题只是少数。从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法考的试题看,那种认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案例为主,答案就是完全开放的观点并不正确。在同一事实和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案例题的答案必然是相对明确的,当然也会涉及在重要法律知识点上的观点之争,但这毕竟是少数。答案完全开放的试题并不适用于这种测试标准相对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 二、本书的核心思路及特色:四位一体 本书想为考生提供一种有效复习法条的方法,真正帮助考生解决三大问题:法条会如何考;法条应如何看;法条如何应用于法考的实战。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书力图通过法条、命题题眼、历年试题和强化模拟题四位一体,全面阐述法考的**、难点和命题思路,使考生真正掌握某一法条、知识点,真正做到“一本通”。 本书编写模式和内容具有如下三大特点: (一)法条、司法解释**穿插 本书以法考大纲规定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为依据,将属于某一知识点的相关法条都汇总在一起,并将相关的司法解释列在主法条之后,这样就非常全面,考生掌握起来也非常方便,这不仅符合法考的命题特点,也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二)命题题眼全面、深度解析 本书在对历年试题(由于法考不公布真题,本书部分是以司法考试的真题为分析对象,同时也穿插了能收集到的部分法考真题来分析)分析和展示的基础上,对重要法条的一个或者多个考点进行全面、深度解析,让考生准确地掌握法条所涉及的知识点可以从哪些方面命题,哪些考点以前考过,哪些考点还没有考过,每个命题题眼需要掌握的深度(是一般记忆还是需要理论解析),从而提高复习的实战性和针对性。 法考虽然在主观题部分可以查看法条和司法解释,但这绝不意味着备考时可以降低对法条和司法解释的掌握程度,因为客观题仍然是不能查看法条和司法解释,主观题部分虽然能查看,但大概率是没有时间翻看。另外,法考与司法考试相比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司法考试中每个部门法的试题顺序是相对固定的,试题虽然可能不会答,但至少知道考的是刑事诉讼法还是民事诉讼法,但在实行机考的法考时代,部门法的试题顺序不再规律地出现,有考生无奈地感叹:“今年试题打乱,感觉不多看几眼都不知道考哪科。”这就要求平时对法条的掌握要深刻。 另外,无论是司考还是法考,都要求对知识点掌握得很精准,不能似是而非,否则就会出现有些考生所说的“单选看着像多选,多选看着像单选”。本书通过对法条所涉知识点的深度解析和对真题知识点考查方式的展示,帮助考生精准掌握,面对命题陷阱不再犹豫彷徨。 (三)模拟题检验、巩固学习效果 本书参照法考试题的要求、特点,对**法条的考点编写相应的强化模拟题,通过反复地有针对性地演练,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某一知识点,同时达到加深对法条的理解和全面掌握的效果。
    目录
    知识产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经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环境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 国 际 私 法 章国际私法概述 节国际私法的概念 第二节国际私法的范围 第三节国际私法的渊源 第二章国际私法的主体 节自然人 第二节法人 第三章法律冲突、冲突规范和准据法 节法律冲突 第二节冲突规范 第三节准据法 第四章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 节定性 第二节反致 第三节外国法的查明和解释 第四节公共秩序保留 第五节法律规避 第五章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节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时效 第二节物权 第三节债权 第四节商事关系 第五节家庭 第六节继承 第七节知识产权 第六章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 节国际民商事争议概述 第二节国际商事仲裁 第三节国际民事诉讼 第七章区际法律问题 节区际法律冲突与区际冲突法 第二节区际司法协助 国际经济法 章国际货物买卖 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 第二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第二章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节国际货物运输 第二节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第三章国际贸易支付 节汇付与托收 第二节信用证 第四章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节我国的对外贸易法 第二节贸易救济措施 第三节我国的出口管制法律制度 第五章世界贸易组织 节世界贸易组织概述 第二节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法律制度 第六章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 节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第二节国际投资法 第三节国际融资法 第四节国际税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