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社群营销密码
QQ咨询:
有路璐璐:

社群营销密码

  • 作者:王鸥飏、沈悦恩、倪李斌
  •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ISBN:9787515830759
  •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01日
  • 页数:232
  • 定价:¥5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社群在距今100多万年以前就出现了,人类为了生存和对抗自然,形成了早的群落,进行协同分工,如狩猎、农耕。 互联网本质就是建立连接。互联网正从“物以类聚”,走向“人以群分”的时代。 社群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社群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冗余的一种过滤。 社群是基于共同的目标、兴趣和价值观通过一定的场景和手段连接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群体。
    文章节选

    社群无用?那是因为你不懂社群!
    第1节
    什么是社群?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是一种社群动物,不可能以“个体”形式存在,或者说,人人都需要“抱团取暖”。

    有一个原始人迷失在森林里,由于自己力量有限,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几天之后,这个原始人便饿得头昏眼花。没想到,他获救了,救他的是另外一群原始人。这群原始人对他很好,给他食物,并且为他缝制了衣服。没过几天,原始人就恢复了健康和体能。作为“救命回报”,他将自己掌握的“钻木取火”和“保存火种”的技能传授给原始部落。原始部落的长老对他说:“这个丛林太过凶险,一个人是无法应对的,倒不如留下来!”经过深思熟虑,原始人决定留下来。后来,这个原始人一直生活在这个部落,并且成长为一名**的猎人。原始部落,就是人类初的社群形态。

    社群是“互联网概念”吗?我认为,它不应是一个互联网概念,它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随之诞生的事物。当然,社群有“广义的概念”,也有“狭义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是,社群特指某个区域或者边界之内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相对于整个人类,也可以把同一民族体系构成的**当作是一个社群,在这样的社群中,一切与**、民族命运相关的活动,都是社群活动。社群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它十分抽象,但是社群也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一、稳定的结构
    这个结构有性别结构,也有年龄结构,有伦理结构,也有与之相关的功能结构。如果没有稳定的结构,社群也就无法形成,继而就会解体。
    二、统一的群体意识
    什么是群体意识?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群体意识是由群体内部共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所形成的群体成员共有的心理特征。群体意识包括群体兴趣、群体需要、群体规范、群体价值观、群体舆论、群体目标指向等。群体成员意识到自己对群体的从属关系,首先是通过接受这些特征,即意识到自己同该群体其他成员具有某种心理共性的事实来实现的。”拥有群体意识的社群,才有组织力、向心力、凝聚力,才能让社群长期生存下去。**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认为,群体意识的形成要有三个条件,即自觉了解与“我”相关的群体利益,拒绝另一群体利益,以集体手段实现群体利益目标。不同的社群,有不同的“群体意识”。或者说,“群体意识”决定社群的发展命运。
    三、一致的行为关系
    社群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相对统一的行为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和沟通,构建起一个稳定的社群关系网络。与此同时,社群中的每个人分工明确,担任不同的角色,从事与社群相关的不同工作,如某旅游社群,有人负责旅游线路开发,有人负责车辆,有人负责导游,有人负责保险和其他相关事宜。
    四、“利益攸关”的群体
    社群中的人有着相同的指向,继而走到了一起,形成了社群。有一些“登山社群”,是登山家和登山爱好者的乐园,定期组织与登山相关的活动,如登顶珠峰等,以此实现社群的目标和社群成员的梦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社群的理解更加社会化、商业化,并对社群进行了二次定义。比如**的“豆瓣社区”,社区里有许多兴趣化、标签化的群体,这些群体也是社群。如今,年轻人都在使用QQ或者微信,也会加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QQ群或者微信群,不仅能够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可以在“兴趣圈”里发展自己的人脉,甚至经营自己的事业。也有人说:“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微信群看作是‘社群’,社群还要有统一的价值观、强烈的身份认同以及归属感,甚至具有一种‘家’的氛围。”当然,这样的“定义”和“解释”仍旧是抽象的。但是,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社群,并能说出社群的某一种定义。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是一个玩社群的天才,他打造的千亿小米帝国就是源于自己的“小米社群”。在这个社群里,有数以千万计的“米粉”,这些“米粉”不仅购买小米科技的产品,而且还参与到小米科技产品的“设计环节”之中。雷军有句略显矫情的话:“看不懂的人以为我们是手机公司,稍微懂一些的人以为我们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其实都不是,我们是一家品牌公司、文化公司。”换言之,只有具有“文化气息”和“信仰逻辑”的社群,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社会效应。社群是“标签化”的社群,是真正的“人以群分”的社群,**“垂直”的特点。如今,全国上下有各式各样的社群,如商业社群、亲子社群、健康社群、金融社群、投资社群、校友社群、企业社群等。社群是社会的细胞,社群组成了社会。
    ……
    目录
    章 社群无用?那是因为你不懂社群! 第1节 什么是社群?/3 第2节 社群是个**大IP/6 第3节 社群、社区、社交/10 第4节 互联网与社群经济/13 第5节 常见的社群类型/16 第6节 常见的社群思维/21 第二章 越垂直细分的小群越活跃 第1节 社群的特点:垂直与细分/27 第2节 垂直社群与各类标签/30 第3节 垂直社群:只为特定场景买单/34 第4节 以人划分的垂直社群/38 第5节 垂直社群:一场场景革命/41 第三章 社群的三大属性 第1节 社群的工具性/49 第2节 社群的传播性/53 第3节 社群的连接性/57 第四章 社群与**信 第1节 进社群为什么要写**信?/63 第2节 进社群,找谁写**信更靠谱/66 第3节 如何写好一封**信?/70 第五章 纲举目张,定位社群 第1节 社群的定位原则/77 第2节 社群的“共同价值观”/81 第3节 社群定位的常见方式/85 第六章 提升社群的魅力值 第1节 “人格化”社群/91 第2节 有趣的逻辑思维/94 第3节 社群的多个闪光点/97 第4节 一封温馨的邀请函/101 第5节 一群有创意的小伙伴/104 第七章 搜寻客群,发现利基 第1节 社群的利基:客户群体/111 第2节 搜寻客群之“进其他群”/114 第3节 搜寻客群之“网海捞针”/118 第4节 搜寻客群之“换群共赢”/121 第5节 搜寻客群之“线下互动”/125 第八章 利基,就是培养一群铁粉 第1节 社群与铁粉/131 第2节 各式“套路”中的诱惑点/134 第3节 给铁粉“存在感”和“仪式感”/137 第4节 与铁粉一起成长/140 第5节 给铁粉足够的权限和体验/144 第6节 铁粉的“共同价值信仰”/147 第九章 亚文化也能玩出大生意 第1节 社群与亚文化/153 第2节 亚文化社群/156 第3节 亚文化社群的思考/159 第4节 亚文化社群营销/162 第5节 亚文化中的大生意/166 第十章 意见**与社群 第1节 什么是意见**?/173 第2节 意见**与社群/177 第3节 意见**养成招式/180 第4节 1‰意见**法则/184 第5节 意见**带来的“风口”/187 第6节 意见**:有价值的不是意见,是思维/190 第十一章 人类对社交的需求不亚于对温饱的需求 第1节 社群与马斯洛需求/197 第2节 抓住需求/200 第3节 制造社交机会/203 第4节 给予尊重/207 第5节 给梦想以平台/210 后 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