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日本的现代 (岩波日本史 第九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日本的现代 (岩波日本史 第九卷)

  • 作者:(日)鹿野政直 著; 杨伯江,邹圣婴 译;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ISBN:9787513338875
  • 出版日期:2021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日本的现代》是“岩波日本史”的第九卷,也是这套丛书的后一卷。 全书分为独立与日美条约、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经济大国、日本走向何方四个部分,作者从安保体制、经济高速增长、冲绳问题、物质丰富、社会管理、考试竞争、国际化、女性问题、人权等各个方面,勾勒出这一时代的本质特征,直面“战后”日本“近现代”的真正含义。在这本书里,作者探讨了从二战结束往后的六十年,日本人在亚洲、在世界上究竟在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本书的写作视野开阔,作者透过日本看到世界,同时把日本放到世界中去看,虽然本书主题是战后日本史,但从中能够看到作为大背景的时代及世界形势。作者在书中还大量引用了《朝日新闻》读者来信栏目里的文章作为史料,其内容覆盖了日本战后女权运动、反安保运动、“考试地狱”、环境污染等社会现象,看来是小人物的素材,却能从侧面一窥历史的变迁。
    文章节选
    20世纪后半期的日本 1952年4月28日,随着《对日和平条约》的生效,日本恢复独立主权并得到世界多数**的承认。以此为起点,至2000年初捉笔此稿,时间跨度恰值20世纪后半期。 对于日本来说,这又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 这半个世���,恰好是笔者成年后所经历的时代。这意味着,不管是否情愿,笔者都是这个时代建设的一名参与者,或者说共同经历者。同时,也是时代的目击者,时而也是批判者。 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在我看来,迄今的半个世纪里,日本的发展实际是靠两个框架支撑的。一是“经济大国”的架构,二是日美关系的架构。前者开始于这一时期并改变了日本,后者的构建则更早,并在这期间被不断强化。 经济大国架构体系 正如“岩波日本史”第七卷《明治维新》所述,这个**的现代化,是以1853年佩里来航带来的冲击为契机开始的。实际上,这位时任美利坚合众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的马修·C.佩里在日本的知名度远比在美国要高,他所率领的舰队对日本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后,又过了将近一个半世纪。若将这一个半世纪,以半个世纪为界划分成三段来看,那么作为本书研究对象的后这半个世纪的特征便清晰地浮现出来。 在大致相当于19世纪后半期的半个世纪,列岛上的人们实现了明治维新、建立了帝国宪法体系、与清政府的战争取得了胜利,日本崛起成为东亚的新兴帝国。而中日甲午战争①正是发生在1894年到1895年间。 在大致相当于20世纪前半期的半个世纪,战争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上个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为起点,次与列强共同出兵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日俄战争、次世界大战、出兵西伯利亚,屡次出兵中国以及作为其结果——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③、七七卢沟桥事变④、被冠以“大东亚战争”之名的亚洲太平洋区域的战争,日本不断开战、参战,依靠武力谋求帝国的扩张。这十五年的战争,受到各国民众和各民族的抵抗,终日本战败投降,被置于盟国的占领之下。 这段历史可归纳为: (一)19世纪后半期的日本, 以转型为近代**为目标,并取得了成功; (二)20世纪前半期的日本,以建立军事大国为目标,一度实现,但终失败。 20世纪后半期的日本,则是通过以60年代为主的高速经济增长(简称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大国。就此,无论是从日本国内还是世界的角度看,曾经的“贫穷**”形象被“富足**”取代,人们有史以来次摆脱“贫穷”,同时,社会也开始以是否“富足”作为衡量标准。过去,“贫穷”是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但以此变化为契机,伴随着“富足”又产生了新难题,而且,世界也开始以审视的目光来看待日本的 “富足”。 将其概括一下,可以这样说: (三)20世纪后半期的日本,以成为经济大国为目标,并得以实现。 正是这样,以实现经济大国为目标,创造了现代的日本。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笔者认为,可以将这半个世纪,与应属于日本近代的(一)(二)区分开来称之为“日本的现代”。本书之所以不用“现代的日本”,而是以“日本的现代”为书名,是由于世界各地所经历的“现代”这一概念的含义各不相同,那么,日本的“现代”又该如何界定呢?想就此做一番探究。另外,还有一重考虑,是不想把“现代”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前提概念,而是作为一个历史时代来客观考察。这两个思路重合在了一起。 日美关系的框架体系 日美关系以佩里来航为起点。此后,两国曾经围绕移民问题产生摩擦,从日本来看,美国只是欧美**的一员,这一观念一直持续到十五年战争①后期,两国以太平洋为主要战场直接交战。此后美国成为日本眼中的特别**。而珍珠港和广岛、长崎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两国国民共同的战争记忆。 随着盟国的胜利,日本进入了以美国为主的被占领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格局形成,其间,美国主导缔结了《对日和平条约》。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日本和日本国民而言,美国是以盟军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为代表的“权威”。 媾和条约是与日本接受美军在日本驻扎并设置基地的《日美**保障条约》关联的。此后,这一同盟关系虽有调整,但却始终得以维持,并构成日美关系的基础。日本由此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并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冷战让全世界都笼罩在核战争的恐怖之中,而既遭受过核武器攻击,同时又处于核武器保护之下的日本,则始终处于纠结当中。 冲绳是日美军事关系的聚焦点。这里的岛屿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被当作陆战战场,而后又从日本分离出去,被美国单独统治,作为基地使用,直到1972年回归日本。即便是在回归之后,岛上基地遍布的情况也未得到解除,直至**。 与此同时,这一**保障体制已经超越了普通**间的条约范畴,以至于同**基本法《日本国宪法》互相对立,而这种关系绝不是单方面的。日本方面,存在着以主权在民、尊重基本人权以及和平主义为原则的宪法,与要求军事合作的安保体制是否矛盾的问题,以及哪一方优先的问题等。另一方面,美国认为日本以宪法作挡箭牌,消极对待强化军力,更衍生出所谓“搭安保顺风车”的言论。同时还有一种相当有影响的看法认为,曾受到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抑或是美国也将安保体制作为防止日本走向军事大国化的手段。综上可见,日美安保体制同“战后”的日本实际上是一个联动的整体。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强的**,其统治力通过作为世界基础货币的“美元”对全世界产生影响,日本则成为“盟主”美国身边的一员。对于日本而言,日美虽以军事关系为基础,但美国的影响力也深深渗透到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各个领域。通过占领,美国成了民主主义的“传教士”。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大国,同时也是新文化的发祥地,而日本则以年轻人为主成为接受对象。两国互为巨大市场,在成为经济大国的同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一直都是日本政府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此外,与美国的关系也限定了日本同世界其他**的关系。在国际关系中,日本一直在美国容许的范围内行动,并对这一状态加以利用。对美国来说,日本并不是超越世界其他**之上的存在;但反过来,对于日本来说,美国却是不同于世界其他**的特别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仅此一点,便限制了日本人观察世界其他地区的视角。 框架将会如何改变 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日本来说,经济大国以及同美国的关系构成两大主体框架。两者均对日本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对其检视透彻,才能看清时代的全貌。 然而,在迎接世纪末到来之际,两大框架却发生了动摇,并且已经到了转换和重组的临界点。造成这一系列动荡的主要因素,就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以及欧洲社会主义体制瓦解带来的冷战格局的彻底结束。 至此,一直被视为前提的框架也成为需要重新审视的对象。曾被喻为“日本奇迹”的经济大国究竟是什么?从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是否会有所改变?究竟又将如何重新构筑起新品质的生存方式?日本人在饱受破产冲击的同时,也开始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究。另一方面,冷战后,安保体制框架也迎来了转变的契机,需要对这一体制重新定义。从这些层面来看,日本也到了对20世纪后半期进行归纳总结的时期。 而且,总结归纳的视角,不应**于过去的半个世纪,而是要着眼于导致这样的“现代”形成的整部近代史。在预感到当前社会架构体系将要终结或转换的背景下,对那些以往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制度、道德、感知方式,甚至是自己的躯体,从“这些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视角出发,追溯、探究其存在和成立的基础。 这个问题不仅局限于国民与**、民族与世界等层面,甚至已经涉及人类,或者说生物与地球层面了。只有这样不懈地探索,才有可能看清未来。 我听说有这样一种表述,当指代国民当中的一个人时,可以使用1/N(N=Nation)来表示。如果借用这种表示,那么1/N就是参与创造现在的这一代中的一个人,这样的话,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将上述问题传递给创造未来的下一代的每一个人。在讲述历史的时候,通常是用第三人称的“人们”,但我并不想将自己这个“我”排除在外,而是希望能够洞悉“人们”即“我”们的志向、成就、迷茫和过失。这也是笔者的愿望。
    目录
    序 言 .....................................................................................1 章 独立与日美条约.................................................11 1. 和平条约生效....................................................13 2.“已经不再是‘战后’”.....................................22 3. 日美安保机制....................................................30 第二章 经济高速增长时代.............................................45 1. 所得倍增政策....................................................47 2. 向着“富足”起飞............................................62 3. 公害与居民抗议活动........................................72 4. 日美关系中的亚洲 ...........................................83 第三章 经济大国..............................................................97 1.“日本株式会社”...............................................99 2. “社员”人生 .....................................................113 3. 大国化与国际化................................................126 4. 向性别歧视发起挑战 .......................................138 5. 管理与共生 ......................................................155 第四章 日本走向何方 .....................................................167 1. 冷战的终结........................................................169 2. 泡沫经济的崩溃................................................176 3. 被质疑的“战后”..............................................191 结 语.................................................................................205 参考文献.................................................................................212 年 表.................................................................................2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