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谁塑造了我们: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
QQ咨询:
有路璐璐:

谁塑造了我们: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

  • 作者:许倬云 等
  •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143409
  •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涵盖中国历史上多位具有特别意义的思想家及其作品,分别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董仲舒、王充、嵇康、惠能和韩愈。这些先哲,有的保守,有的激进;有的中庸守成,有的特立独行;有的开宗立派,有的离经叛道;有的积极用世,有的放逸山林;有的希望能替天地立法, 建立一套秩序,保障现世运转;有的则在不断质疑现存社会的合理性,向理想与高远进发,以生命拓展文化维度,彰显个体价值与尊严。他们并非中国思想史的全部,但对于中国传统的形成意义重大。我们希望以他们为基点,以点带面,管窥传统文化的样貌与潜在的可能性,令更多人得以观照时代与自身。 本书中,国内外在这一领域成就**的学者,从他们多年的治学经验 与阅读感受出发,向我们介绍这些思想家的生平主张,向大家提供窥睹堂奥的门径,**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为本书作序。
    文章节选
    老文明及它遇到的新问题 ○许倬云[1] 节 生存环境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观念? 我是许倬云,承蒙三联邀请我给《谁塑造了我们》作序。这是关于中国思想的一本书,也是个宏观的课题。 这个课题可以分三节进行讨论。 在节里我主要想指出的是,来自四方的不同的信仰方式,不同的思考方式,包括祖灵、泛灵和天神,后如何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天人相应的系统。而到了西周的时候,天命无常观念启发了另一个新的方向,孔子从这上面更扩而大之,将天心当作人心看——他认为天和人是一体的。那么天心和人心互相��应,就是将我们的宇宙论、道德论和伦理学通过整合,编织在一个大的框架里面。到了董仲舒的时候汉帝国成立,相对应的中华帝国的天下**的概念,这个宏大而无所不包的宇宙论,给中国以及中华文明又定下了一个根本的基础。到今天这个基础还在很多地方显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祖灵崇拜与天命 我们所说的,实际上是一些思想部分,或者是对自然的解释部分,甚至可以说属于宇宙论和认识论的范畴。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地区人类的生活方式多可能分为三种形态。 种形态产生于草原牧民生活的游牧地带。他们对于广大的天空笼罩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这个景象,感受是很深刻的,所以他们对天有一定的崇拜。对于天的崇拜,是在整个草原地区通古斯语系民族中,几乎都会出现的现象。 第二种形态产生于中原地区的农业地带。在中国的黄土区的平原上发展的农业,和在湖泊地区发展的稻米的种植农业,都是安土重迁。人们居住在这些地方,通过自身的努力改造天然环境,生产出一个个农业产品以维持生活。这个系统,这一种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意识形态,是天跟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人施展出一些力量,天回报一些反应,这就是天人之间的互相呼应。人在这块地方长期工作生活累积的经验本身,从祖宗传到子孙,所以对于生活在这片地域的人们来说,初的开创者、当下生活的人以及未来是一个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对祖宗的认识是从祖灵崇拜开始,以至于由祖灵的崇拜延伸出宗族结构。这是第二个重要的形态。 第三种形态产生于采集渔猎地带。人们在山林、河川、湖泊等地方以采集、渔猎为生。在这种生活环境里,人们获取物资相对容易。但是,他们也必须在跟自然界密切接触以后才能获得生活物资,因此,他们会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存在一个神灵。这就是泛灵论的一种信仰。 天神崇拜、祖灵崇拜和泛神信仰,这三种信仰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逐渐结合起来,融汇成一个很难分开的混合系统。可以说从今天的关中一直到沿海,从北方草原一直到东南海边,包括中间的湖泊和长江、黄河流域等等,基本上在大中国里边,这三种信仰逐渐混合在一起。这种混合而成的新信仰,集中出现在黄土区的平原区域,从华山一直到泰山,就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文明。 商代建立了个超越部落的霸权,这个霸权延续的时间更长。由于这是一个由部落联盟所建立的霸权,所以各个部落要自己认同自己的来历和自己的祖先。因此,商代中国人崇拜祖灵。祖灵可以沟通人间跟上天,掌握着特别的权力,可以祛除邪魔恶灵的侵扰。从卜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商代的信仰,主要的一条是祖宗崇拜。其他朝代,人们都没有对祖宗如此之重视。上天是祖宗的一个对应体,上天和祖宗是结合的,但并不一样,而是对应体。 等到商代霸权终了,周代,一个西边的小国变成君临中原的一大群部落以后,建立了一个封建体系。这个封建体系是以周人姬、姜两族的宗族组织,笼罩在姬、姜两族以外的异姓部落之上的。宗族组织当然会借重于祖灵信仰,但是周人添入了新的因素——天。天命无常,天给**一个使命,让他做仁民爱物的工作,对老百姓要好。天命授予**,**若没有完成这个使命,天意就可以改换到别的**身上。 周人是从自己得到天命,来影射商人失去天命。这个很重要,因为从这以后,天命本身成为一个裁判,**的权力是屈服于天命的。天命是无常的,天命以老百姓的反应——民心、人心——为依归。这一个特别的条件,使得周人的作为确实和商人不一样。在周人的考古遗址里面,我们几乎看不见商代那种用人殉葬的现象。周人墓葬里喝酒的酒器,数量相当少,不像商人墓葬那样酒器众多。 所以周人代商以后,撰写了《周书》。《周书》里面充满了对周人的劝告与警诫,要求周人必须做到勤快、正直,服从天命,这样才能得到天命的佑护,才能长久。通过这种警诫性的文章,可以看出周人对于自己部族的行为是非常重视的,并且以天命来约束人间的行为。
    目录
    前言/李菁 探寻旧传统,再造新精神 序/许倬云 老文明及它遇到的新问题 讲 孔孟:中国人延续千年的儒家浩然之气 ○梁涛 节 孟子追随孔子的“成圣之路” 第二节 民众不爱国,国君怎么办? 第三节 孟子的“性善论”真相 第四节 理解和培养孟子的浩然之气 第五节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气概的自信 第二讲 墨子:来自2500年前的人生渴望:平等与博爱 ○孙中原 节 劳动者出身的墨子是“半人半神”? 第二节 墨家处于“地下”两千年而不亡 第三节 兼爱思想的特殊意义 第四节 墨家科学思想的产生 第五节 特立独行的墨家科学思想 第六节 作为墨家“要害”的辩证法 第七节 从理解墨家逻辑学开始读懂《墨子》 第三讲 老庄:世故到天真 ○杨立华 节 道家与老庄的关系 第二节 《老子》是老子作的吗? 第三节 “有”生于“无” 第四节 《庄子》中哪些是庄子所作? 第五节 逍遥是追求真知的起点 第六节 庄子追求真理性生存 第七节 通过经典阅读塑造精神强度 第四讲 荀子:特殊的问题意识 ○林宏星 节 荀子生平、思想及其特殊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节 建立“公共善” 第四节 “礼”的意义:道德与政治 第五节 荀子天道观的独特性及意义 第六节 如何阅读《荀子》? 第五讲 韩非子:中国思想中的隐秘内核 ○宋洪兵 节 法家的前驱和代表人物 第二节 还原真实的韩非子及法家 第三节 法家人物命运多悲剧 第四节 成为有德之人 第五节 以力服人 第六节 法家的历史影响 第七节 如何阅读《韩非子》及法家著作? 第六讲 董仲舒:一次对话影响中国两千年 ○余治平 节 抑郁不扬的一生 第二节 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学说 第三节 “天人三策”的前两策:以天人感应推行儒家教化 第四节 “天人三策”之三:**顺天行事,奠定“大一统”根基 第五节 儒学国教化的影响 第六节 儒家与皇帝配合的结果 第七节 读懂董仲舒 第七讲 王充:一个勇于“疾虚妄”“求实诚”的思想家 ○邵毅平 节 王充:一个“任气”的人 第二节 《论衡》:“百科全书”式的奇书 第三节 中国思想史上的“另类”思想 第四节 《论衡》的两千年流传与评价 第五节 如何深入阅读《论衡》? 第八讲 嵇康:痛苦与生命铸就的风流 ○章启群 节 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第二节 魏晋玄学是本体论与纯粹哲学思辨 第三节 残酷虚无时代的性格悲剧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两个虚无主义时代 第五节 中国哲学史上难得的理性主义 第六节 音乐哲学思辨颠覆儒家传统观念 第七节 要读经典“大书” 第九讲 惠能:我们的“佛系”精神由他而来 ○徐文明 节 禅宗发展史中的六祖惠能 第二节 大梵寺说法:禅宗新思想将佛教中国化 第三节 “自性是佛,顿悟入道”的思想特色 第四节 真正的“佛系”精神 第五节 南宗如何在国内和世界传播? 第六节 如何阅读《六祖坛经》? 第十讲 韩愈:为后世知识分子开辟精神道路 ○刘宁 节 开启宋以后中国文化新格局 第二节 面对困局,勇于敢为 第三节 力挽狂澜,激活儒学 第四节 强调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 第五节 匹夫而为百世师 第六节 古文宗师,文以明道 第七节 如何读懂韩愈?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