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智慧的觉醒:有趣有料的哲学百科
QQ咨询:
有路璐璐:

智慧的觉醒:有趣有料的哲学百科

  • 作者:刘睿 著, 斯坦威 出品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ISBN:9787505751897
  • 出版日期:2021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尼采、康德、罗素、德谟克利特等36位哲学家的生活趣事与哲理故事。 人们往往会觉得哲学晦涩难懂,而本书作者用轻松幽默、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解严肃的哲学问题,讲述**哲学家背后的故事,既能使者了解哲学家的思想,也能了解盛名背后真实的他们。 完本书,者不仅可以对西方哲学大师和他们的代表思想有更丰富全面的认识,更能看到大师们是如何面对和解决人生难题的。以知识开阔视野,用智慧过好人生,可以说,这是一本趣味十足、有料有用的通俗哲学小百科。
    文章节选
    泰勒斯:西方哲学的开山鼻祖 泰勒斯(约前624—约前547),小亚细亚米利都人,古希腊“七贤”之,古希腊传说中的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黑格尔称哲学是从泰勒斯的命题开始的。他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世界,在天文学、数学、气象学等方面都有贡献。 其主要哲学观点是:万物是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 哲学≠贫穷 **晚上,泰勒斯到野外观察星空,他一边走一边仰望天空,突然间“噗通”一声,一下子摔进了一个大水坑里,弄得狼狈至极。原来他的注意力太集中了,没有注意到前面有一个大水坑。幸好水不是很深,可是他却没有办法爬上来。 “救命啊,救命啊!”泰勒斯只好高声呼救。 过了一会儿,有人路过,把他从水坑中拉了起来。 “明天要下雨!”泰勒斯一边抖动衣服,一边神神秘秘地对帮助他的人说,似乎是为了报答那个人的救命之恩才告诉他这个消息的。 “我不需要你告诉我这个消息,以后你还是多看看地上的路吧。”那个人不以为意地说。 在回家的路上,那个人把泰勒斯的预言告诉了城邦的人,大家都觉得好笑,认为泰勒斯是个十足的傻子。可是第二天果然下起了雨,人们对泰勒斯能够知道天上的事情感到很惊讶。2000多年后,黑格尔评论这个故事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才永远也不会掉进坑里。”后来,泰勒斯又成功地预言了日食现象。于是,人们觉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把他看作圣人。 可是,由于泰勒斯把时间和**都用来研究学问,既不做官,也不经商,城邦里的一些人认为他不务正业,对他议论纷纷。有**,一个开油坊的富人在大街上和他不期而遇,他不怀好意地对泰勒斯说:“泰勒斯啊泰勒斯,你虽然知道天上的事情,可是却看不见脚下的水坑。你虽然被称为聪明的人,可是却一贫如洗。可见你的哲学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 为了向人们说明知识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泰勒斯决定找个机会训训那些嘲笑知识的人,他在一诗中写道: 多说话并不表示有才智, 去找一件智慧的东西吧, 去选择一件美好的东西吧, 这样你就会钳住许多饶舌汉的嘴。 …… 这一年冬天,泰勒斯在观察天象时发现,来年特别有利于橄榄的生长,他预测明年橄榄一定会大丰收。于是,他拿出了全的积蓄,租用了米利都和丘斯两个城邦所有闲置的橄榄榨油机。由于当时正好是冬季,而且橄榄连续几年都歉收,好多油坊都闲置起来,所以泰勒斯以很低的租金就搞定了这件事。当然,泰勒斯也租用了那位看不起他的富人的榨油机。 到了第二年,橄榄果然大丰收了。这两个城邦所有油坊的榨油机全开足马力都来不及加工。这时几乎所有的油坊老板都想到了泰勒斯去年租用的那些空闲的榨油机。泰勒斯当然根据价值规律抬高了他租来的榨油机使用权的租金。由此,他大大地赚了一笔。 去年当泰勒斯向那个富人租用榨油机时,他还暗中嘲笑泰勒斯是一个傻瓜,可是现在他也不得不求助于泰勒斯。泰勒斯当然毫不留情地向他索要了的租金,由于这位富人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只得忍痛接受了泰勒斯苛刻的租借条件。后来亚里士多德在评价这个故事时说:“只要哲学家们愿意,就很容易发财致富,但是他们的雄心却是属于另外的一种。” 水是万物的始基 “本原”是宇宙论的核心概念,可以说是个哲学概念。本原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开端”和“主宰”。泰勒斯把单一的实体“水”假定为宇宙构成的本原物质。不难理解他为什么选择水为基本构成成分,因为水有三种存在形态:液态、固态和气态。他认为,尽管物体聚合的形态可以不同,但其质料依然是同样的,因而断定一切物体是由同一种质料构成的。在说明地球在众星体之中的位置时,他断言,地球飘浮在空间中,正如一只球漂浮在水中一样。他做出这一论断,可能受到了古代神话的影响,因为古希腊神话把海神夫妇作为创世的双亲。 泰勒斯是有文献记载的早对自然进行哲学思考的哲学家,他摆脱了宗神话的束缚,试图从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的自然万物中概括它们统一的本原。可能是由于哲学家刚开始进行哲学思考时,还没有普遍抽象的概念可用,只能用感性直观的东西来表示或象征普遍的东西。“水”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元素,体现了自然哲学家以自然说明自然的哲学原则,它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元素,因为它表征的是作为万物的开端和主宰从而生化万物且始终保持自身同一性的本原,所以具有普遍性和流动性。 毕达哥拉斯:不能对着太阳撒尿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创始人,个使用“哲学”一词的人,认为哲学家就是爱智慧的人。毕达哥拉斯年轻时游学于埃及、巴比伦,学到那里的天文学和几何知识,后返回希腊,在克罗顿招徒结社,创建自己的学派。 该学派有两条能概括他们思想特色的典型格言:“什么智慧?——数目”,“什么美好?——和谐”。 位民众师 毕达哥拉斯在东方学成归来后,本来是想在自己的家乡萨摩斯岛传授知识的,可是当时萨摩斯岛政局混乱,他只得离开家乡,来到意大利南的克罗顿。下船后,毕达哥拉斯朝城里走,一边走一边盘算如何在这个地方实现自己的计划。半路上,他看见几个渔夫垂头丧气地从一条岔路上走过来。毕达哥拉斯上去和他们搭话,才知道这些渔夫今天在海边捕鱼一无所获。他约略回想了一下自己刚才走过的海边,就对渔夫们说:“你们想打到鱼吗?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保证你们撒下网就能打到很多鱼。”渔夫们听了很高兴,要毕达哥拉斯赶快告诉他们在何处能打到鱼。这时,毕达哥拉斯说:“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就是等你们打到鱼后,我叫你们做什么你们就得做什么。如果你们答应了,我就带你们去。”渔夫们答应了,于是毕达哥拉斯带他们到了一个自己刚才走过的地方,渔夫的网撒下去果然打到了不少鱼。这时毕达哥拉斯说出了要求他们做的事,就是趁这些鱼还活着立刻全放回到海里去。渔夫们信守诺言,把鱼都放了,他们回去后立刻把这件事传播开了。这样一来,毕达哥拉斯很快就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 毕达哥拉斯到了克罗顿以后,先帮助当地人学会做生意,并将怎样用秤称东西和用尺量长度的方法介绍给人们,使人们在同外地来的商人做生意时增加了收入。这样一来,当地人就更加尊敬他了。为了能更广泛地向人们传授知识,他决定开办一所公众学校。学校开办后,在这里学习的达300多人,毕达哥拉斯成了位公众师。 这是一个集宗、政治和学术为一体的团体,人称“毕达哥拉斯学派”。这是一个具有神秘性质的组织,弟子在这里学习五年之后,才能次和老师见面。而且这个团体不分男女都可以参加,地位一律平等,财产是公有的,甚至所有哲学上的发现也都是集体的。毕达哥拉斯还为这个团体规定了许多奇怪的戒律,比如:不准用铁器拨火、不准在指环上雕刻神像、不准吃动物的心、不准吃豆子、不准踩豆子地 ……这些禁忌的用意何在,后人有种种分析。有的人认为纯粹是为了使团体带上神秘的色彩;有的人认为像禁食公牛和小牛肉、不准吃豆子和踩豆子地,与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关;还有人认为是从宗迷信思想出发,为了使灵魂净化,使附着于人体的灵魂在人死后得以超升,脱离轮回之苦,有些禁令还有政治方面的原因。毕达哥拉斯的团体很成功,一段时期内甚至取得了克罗顿地区的统治权。但是木秀于林,风摧之,敌对势力联合起来向毕达哥拉斯的团体发动了突然攻击。相传学生们保护着毕达哥拉斯逃了出来,敌人在后面追,当他们跑到一块豆子地时,毕达哥拉斯坚决奉行自己不踩豆子地的戒律,被追上来的敌人捉住杀掉了。但也有传说说他曾用牙齿咬死过一条毒蛇,由此预言自己的学派会遭遇一场政治迫害,于是他来到迈达朋托,后在这里去世。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禁忌 毕达哥拉斯为自己的学派制定了许多奇怪的禁忌,但是由于其组织的神秘性,人们一直无法知道该学派所有的禁忌,只能在该学派一些成员后来的某些残篇断章中了解一些: 1.去神庙时要先敬神,路途中不要说话,不要做任何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情。 2.在路途中既不要进入庙宇也不要敬神,甚至经过庙堂的大门也不要对神礼拜。 3.切勿穿着鞋向神献祭和礼拜。 4.避开大道走小道。 5.听命于神灵,重要的是不要随便说话。 6.切勿用铁器拨火。 7.帮助负重之人,勿助卸重之人。 8.穿鞋自右脚始,洗脚自左脚始。 9.切勿在暗处谈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事情。 10.切勿跨越横栏。 11.从家外出切勿朝后看,因为复仇女神紧跟着你。 12.饲养公鸡但勿用公鸡祭祀,因为公鸡是专门奉献给太阳神和月亮的。 13.切勿在斗上坐。 14.切勿让燕子在屋檐下筑巢。 15.切勿戴指环。 16.切勿在灯旁照镜子。 17.切勿怀疑神迹和宗信仰。 18.切勿大笑不止。 19.祭祀时勿剪指甲。 20.起床时要卷好被褥,将睡的地方抚平。 21.切勿食心脏。 22.切勿在被剪下来的头发、指甲上吐唾沫。 23.切勿在灶灰上留下锅的印记。 24.切勿食豆子。 25.切勿食用生灵。 26.切勿食公牛和小牛。 27.切勿踩豆子地。 …… 亚里士多德认为,毕达哥拉斯告诫说,勿食豆子,这不仅是因为豆子像阳具,而且像冥王哈德斯冥府的入口(因为豆子是的无肢节植物),或者因为豆子具有毁灭的本性,或者因为豆子类似于宇宙,或者因为它们具有寡头政治的特点(它们被用来抽签以选举统治者)。他告诫人们说,勿食桌上掉下来的食物,使他们习惯于具有节制的饮食,这或者是因为这些东西会招致死亡。阿里斯托芬也说,掉下来的东西为英雄所有。勿碰白公鸡,因为这种动物是献给月神的祭品,它能报晓;而且白色是善,黑色是恶。勿碰献祭的鱼,因为神与人同享一道菜是不公正的,就像自由人和奴隶享用同一道菜肴一样不合适。勿将面包弄碎,因为古时的朋友在相会时带着一只整的面包,勿分割使他们团聚的面包,一些人解释说,这条戒律和哈德斯的审判有关;另外有些人说,分割面包会使人在战场上变得怯弱而胆小;还有人解释说,宇宙是从面包开始的。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赫拉克利特(约前540—约前480与470之间),古希腊爱菲斯学派的创始人,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他提出了很多有名的哲学命题,如“一切皆流”“一切皆变”“万物既是存在着,又是不存在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等,他还创造性地用“逻各斯”来抽象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尼采对他的评价极高:“人类永远需要智慧,因而永远需要赫拉克利特。” 爱江山,更爱智慧 按照当时的政治制度,赫拉克利特是爱菲斯城邦的王位继承人,但他目睹市民的社会生活日趋变坏,权贵们的生活日益**淫逸,感到十分痛心。有一次,爱菲斯被波斯人包围,生活来源被断绝,但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人依然花天酒地。不久,城里的人就受到了饥饿的威胁。为了解决生活来源问题,城邦召开公民大会。会上,那些每天耗费大量生活资料的人不着边际地高谈阔论,讨论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人们问赫拉克利特有何高见,他一言不发,转身回去拿来大麦面和水,在公民大会上吃喝了起来。这一举动立即被人们理解,就是说,大家都节俭就可以解决问题。人们感到无需再讨论了,默默地散去。赫拉克利特认识到,要改变败坏的社会风气,重要的是要使人们有正确的思想来指导生活,为此须钻研学问。于是,他放弃王位,隐居郊外山里的狩猎女神庙宇之中,潜心研究
    学问。 后来,波斯的国王了他写的《论自然》,特地派使者去请他到波斯讲课,并许以荣华富贵。赫拉克利特拒绝了,他在信中写道:“那样多的世人生活着,对于真理和正义都是陌生的。他们由于可恶的愚昧而保持着无节制的生活和虚妄的意见。但是我呢,由于已经遗忘了一切罪恶,遗弃了跟随我的无度的嫉妒和居高位的傲慢,因此,我将不应邀来波斯,而在此山野中满足于我的卑微,并保持我的素志。” 由于长期靠吃树皮和草根度日,赫拉克利特后得了水肿病,不得不返回城邦里求医。他用打哑谜的形式问医生能否使阴雨天变得干燥,医生不懂他的意思,他就对**失望了,于是跑到牛厩里,把脚伸到牛粪中去,想用牛粪的热力把身体内的水弄干。可是,这种办法对水肿病没有**,他终死于疾病。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每天都和他的学生们一起出来散步,一边走一边讨论问题。有**,他们来到河边,脱下鞋袜,蹚水过去,当走到中间时,赫拉克利特突然站住了,学生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不敢往前走,大家站在水中间,让水冲着自己的脚流去。赫拉克利特沉思了一会儿,然后郑重提醒学生记住并认真思考下面几句话: 走下同一条河流的人,经常遇到的流水。 我们走下而又不走下同一条河,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学生们认真地听完老师讲的这几句话,都感觉到这几句话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但意思一时也捉摸不透。其中有个叫克拉底鲁的学生,认为既然一切事物都处在流动变化之中,一切皆流,那就是说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在发生变化,不可能有一刻的稳定和静止。就像这条河流一样,在我们刚刚踏进去的一瞬间,它就变成另外的河流了,所以我们一次踏进去的就不是同一条
    河流了。 于是,他宣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说法不对,应当是“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有一位希腊喜剧作家,听说克拉底鲁的主张后,特意按照他的这个观点编了一个喜剧,并恭请克拉底鲁在演时观看。演出开始了,剧中人甲和乙出场了。 甲:朋友,我有急用,可现在手头没钱,请你帮帮忙,借点儿钱给我。 乙:你这个人从来就不讲信用,经常赖账不还。过去我就吃过你的亏,现在你又想来骗我的钱,告诉你,我才不会上你的
    当呢! 甲:朋友,你怎么这样说呢!我这个人从来都是讲道理的,以前几次没还,不都是有道理的吗? 乙:你有什么道理?尽是歪理!你别想再耍花招了! 甲:朋友,过去的事就别提了。这次,你无论如何都要帮帮我。我向你保证,这次借的钱一个月以后准还。你要是不信,我可以向阿波罗神起誓,到期不还让神惩罚我! 乙:既然你发了誓,那就把钱拿去吧。到了一个月的期限可不能再赖账! (甲和乙进去,过会儿两人又上场了。) 乙:一个月已经过去了,你要守信用,借我的钱该还了吧! 甲:朋友,你知道我借你的钱干什么吗?告诉你,这笔钱我交了学费,我去拜了一位老师学习哲学。学了他的哲学后,我不论做什么事都是有道理的。要不要我把他的哲学讲给你听? 乙:少废话!借钱时你对神起了誓,现在期限已到,你把钱还来,不然神要惩罚你���。 甲:按照老师给我的哲学道理,我既不用还钱给你,也不会受到神的惩罚。我的老师说,一切都是变化的,人连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转眼就变了。而从向你借钱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了,现在这个我早就不是向你借钱和对神起誓的那个我了。所以,你不应该向现在的我要钱,只能去向一个月以前向你借钱的那个我要钱。现在的我是不会还钱给你的。 (乙听后非常气愤,揪住甲痛打了一顿,把甲打得鼻青脸肿。) 甲:你敢打人!你把我打伤了,我要去告你,要你赔偿损失和医药费。 (甲叫喊着跑下,乙追下。下一场中间放着桌子,后面坐着法官。) 法官:谁是原告?告什么状? 甲:是我告的状,我控告他把我打伤了,您看,脸打肿了,鼻子也出血了。法律应当惩罚他,还要他赔偿医药费。法官对乙说:是你打人吗?打人是要受到法律惩罚的。 乙:(在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后,接着说道)我知道打人是犯法的,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按照他从他老师那里学来的道理,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一事物马上会变成别的事物。在哲学家眼里,我这个人也是个事物,也是瞬息万变的。现在的我并没有打人,而打人时的我又不是现在的我。所以,和他不还钱给我的道理一样,法律应当去惩罚先前打人的那个我,让那个我去给他付医药费。现在的这个我是不用负任何责任的。 剧演到这里,**观众无不捧腹大笑。正在这时,观众中有人认出了克拉底鲁,便站起来指着克拉底鲁说:“大家看,那个赖账不还的人交学费拜的老师就是这位克拉底鲁先生!”**观众一下子把眼光转向克拉底鲁,弄得他惊慌失措,无言以对,只是习惯性地伸出手来摇动大拇指。他这一招牌动作,更引起了人们的哄笑,这场喜剧也就在笑声中结束了。 幸福是什么 有**,一个内心感到十分苦恼的年轻人,对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一个问题:幸福是什么? 赫拉克利特看了看这位年轻人,反问他:“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我想,幸福应该是肉体的快感、拥有黄金和吃得好。” 赫拉克利特笑着对他说:“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牛在吃草的时候是幸福的;如果拥有黄金就是幸福,为什么驴子宁可要草料而不要黄金;如果吃得好就是幸福,那么人如果能够像牲畜一样狼吞虎咽就是幸福。可是,一个秀的人宁可要永恒的光荣,而不要那些很快就会消亡的东西。” “那么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呢?”年轻人觉得赫拉克利特还是没有把幸福是什么的问题说清楚。 “在我看来,幸福就是拥有智慧。”赫拉克利特说。 “那么怎么样才能拥有智慧呢?” “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熟悉很多东西。一个人要有智慧也不难,就是要有能认识事物的本领。但是,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否则智慧也变得太容易了。有智慧的人应该具有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如果你能承认‘一切是一 ’,承认我的‘逻各斯’,那就是智慧的。有一点你还须特别注意,那就是人的心没有智慧,而神的心则有智慧。美丽的猴子和人比起来也是丑陋的,智慧的人和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 “那么我到你这儿来学习好吗?请你我你的‘逻各斯 ’。”年轻人的情绪好多了。 赫拉克利特高兴地说:“好啊,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了。” 德谟克利特: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之间是虚空。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提出**的原子理论,认为原子和虚空构成了万物的本原,原子间的相互冲击和碰撞形成了我们无穷的世界。他被称为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柏拉图的敌人 德谟克利特是他父亲的第三个儿子。他从小就爱好学习。有一次他一个人躲在牛棚里看书,他的父亲把一头他喜欢的牛从他鼻子底下牵走了,可他却一点也不知道。等他出来时,才发现这头牛已经被杀用于祭神,他不由得放声大哭。 当他们弟兄三人都长大成人时,父亲决定分家。他把财产分成了三份。德谟克利特决定要少的那份。他的父亲便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到其他地方去旅行,去寻找有学问的人,向他学习哲学。那份财产虽少,但全是现金,对我外出旅行有帮助。” 于是,德谟克利特怀揣着100塔伦特的现金离开家乡到各处去旅行。在各地的旅行中,他学了许多知识,等他到达雅典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了。但在雅典他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招待,虽然大家都对哲学十分热情,但当时的另外两位哲学大家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他感慨道:“我到了雅典,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也没有一个人理睬我。”他又去向人们宣传他的原子论思想,可人们已然不予接受。他不由感觉到生不逢时,他对别人说:“我在这里认识了苏格拉底,但苏格拉底却不认识我。”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在理论上有着很深的冲突,虽然没人理睬,他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为此柏拉图十分恼火,他声称要把德谟克利特的所有著作一把火全烧了。但有人劝柏拉图说:“你这样做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德谟克利特的著作已经流传得很广了。”柏拉图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在此后他的著作中,他从来也不提及德谟克利特,他要用漠视来贬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在哲学史中的地位。但即便是像柏拉图这样的大家也不能抹杀真理的光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思想至今仍为人们所讨论学习,发挥着积极的意义。 宙斯的惩罚 据说,德谟克利特有一次因为不信神而被传讯。在法庭上,他讲哲学讲科学,昏聩的法官一概不听——他只相信神。德谟克利特看了老法官一眼,忽然灵机一动,对法官说:“法官先生,你尊敬神,这是很好的。那你一定听说了,先前我的一个邻居说我得了神经病,结果给天上掉下来的乌龟打破了头。” 这件事情早已在城里传开了,法官当然也听说过了。于是,法官说:“那是神宙斯派他的传信鸟对你邻居的惩罚。由此看来,你更应该相信神。” 哲学家说:“那么好吧!我的邻居只不过说我得了神经病,神宙斯就派老鹰对他做了严厉的惩罚。可见神喜欢谁是十分清楚的,现在任你判我多重的刑罚都可以,反正神宙斯是会给我做主的。我已经看到他派出的老鹰正向这里飞来了。” 迷信的法官一听,吓得双手抱头,赶紧改口说:“我知道你是神宙斯所喜欢的人,你使我们的城邦能得到神的保佑,你是我们城邦的光荣。我现在就宣布你无罪……” 回去以后有人问他:“你不是说一切都是自然的原因引起的吗?怎么在法庭上你又说是宙斯的惩罚呢?” 德谟克利特回答说:“真理只能和相信真理、爱好真理的人谈论。对于那些昏庸的家伙,只能用别的办法去对付他们。”别人又问他:“那你邻居的头为什么会被打呢?”德谟克利特回答说:“这里根本没有什么神的作用,而完全是自然的原因。根据对老鹰的解剖可知,老鹰是喜欢吃乌龟肉的。但乌龟的壳很硬,为了吃到龟肉,老鹰常把乌龟叼起飞到空中,当看到地上有光滑的石头时,便将乌龟甩下来,龟壳甩破,龟肉也吃到了。当时,这位邻居站在太阳下面,阳光照在他的光头上,老鹰从空中往下看,误以为是一块光滑的石头,便将乌龟对准光头甩下来了。” 什么是快乐 德谟克利特学成回乡后,由于知识渊博,时常有各地的人们前来请人生中遇到的问题。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来问他:“什么是快乐?” 德谟克利特说:“快乐与不适构成了你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也决定了有利和有害之间的界限。”“那是不是吃得好、穿得好就是快乐呢?”年轻人又问。“这可以说是快乐的一种形式。但对那一些只是沉溺于口腹之欲,并在吃、喝、情爱方面过度的人,快乐是很短暂的。他们只有在吃着、喝着的时候是快乐的,而随之的坏处却很大。除了瞬息即逝的快乐之外,这一切之中丝毫没有什么好东西,因为总是重感觉到有需要未满足,所以我们应当拒绝一切无益的享乐。”德谟克利特语**长地说。 “那么对于快乐,我们是不是应该尽情享乐呢?”年轻人又问。 “不!享乐应该节制。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且使享乐更加强。无节制的欲望是儿童的事,而不是一个成人的事。不合时宜的享乐会产生厌恶。” 德谟克利特看了看年轻人又接着说:“人们通过享乐上的节制和生活的宁静致远,才能得到快乐。应该定心于那些可能的东西,满足于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物,不要太注意那些作为人所嫉妒和羡慕的对象的人,思想上也不要老是惦记着他们。应该把眼光导向那些生活贫穷的人,并且想想他们的痛苦,这样你所能支配的这点财富就会显得很大、很可羡慕了,并且不会再因为永远想要多一些而给自己的灵魂带来伤害。应该去追求自己所有的,而且经常要和那些更不幸的人去比一比。如果你接受了这一原则,那么你就能生活得更愉快,并且驱除生活中不少的恶:嫉妒、仇恨和怨毒。” “难道拥有财富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年轻人对于德谟克利特没有提及财富感到奇怪。所以他特别提出了财富的问题。 “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凡是期望灵魂之善的人,追求某种神圣的东西;而追求肉体快乐的人则只有一种容易幻灭的好处。当然,在使人乐意的事物中,那稀有的就给以我们的快乐。一个人如果太缺乏财富,那么拥有财富会使他觉得快乐。可是一个明智的人,不应该愁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应该享受他拥有的东西。如果对一种特定对象的欲望过于强烈,就会使灵魂看不见其余的一切。对财富的欲望也是这样。”德谟克利特这么回答。 “那么我们应该追求美吗?”年轻人又问。 “是的,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瞻仰,追求美而又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不过身体的美,若不和聪明相结合,就是种动物性的美。如果你打开自己的内心,会看到里面是一大堆各种各样坏的情欲。人应该每天怀着的思想。追求知识,就可以使我们避免许多的不快乐。对别人所有的东西,不要有嫉妒之心。嫉妒的人常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德谟克利特这么说。 “德谟克利特,你是对的。”年轻人很快乐地走了。 受到表彰的犯人 德谟克利特的故乡阿布德拉城邦规定:“浪费掉祖业的人,不得在阿布德拉城举行葬礼。”所以,当德谟克利特回到阿布德拉之后,他遭到了一场审判,他被控“挥霍财产罪”。原因是德谟克利特经常外出旅行,有些人企图占有他剩下的财产,便控告他浪费祖产,对族中的事不加理会,把好好的园子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地。根据该城的法律,犯了这种罪的人,要被剥夺一切权利并驱逐出城。 德谟克利特来到了法庭上,为自己做了如下的辩护:“在我同辈的人当中,我漫游了地球的绝大分地方,我探索了遥远的东西;在我同辈的人当中,我看见了多的土地和**,我听见了多的有学问的人的讲演;在我同辈的人当中,勾画几何图形并加以证明,没有人能超得过我,就是埃及所谓丈量土地的人也未能超得过我……” 接着,他在庭上当众诵了他的名著——《宇宙大系统》。当他到“没有什么可以无端发生,万物都是有理由的,而且都是然”的时候,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大家打断了他的诵。他的学识和他的雄辩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彻底征服了阿布德拉。 为了奖赏他的这一哲学著作,法庭不但判他无罪,还决定以五倍于他“挥霍”掉的财产——500塔伦特的报酬表彰他。同时,还把他当成城市的伟人,在世就给他树立了铜像。在他死后,阿布德拉以整个**的名义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苏格拉底:永远的“牛虻” 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育政治方面的问题。他被认为是当时有智慧的人。他有很多学生,其中为**的是哲学家柏拉图与色诺芬。由于他本人没有任何著述传世,我们对他的了解也主要是从这两位哲学家的著作中得到的。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就好比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 丑陋的相貌,高尚的灵魂 苏格拉底长得很丑,他脸面扁平,嘴唇肥厚,眼球突出,鼻子扁大而向上翘,还有张奇大无比的嘴巴。他的学生色诺芬评价他说,“比萨提尔滑稽戏里的一切丑汉都还丑”。他的怪模怪样常常惹来人们的嘲笑,甚至成为朋友们聊天的谈资,但他自己丝毫不在意。他说:“实用才是美的,一般人的眼睛深陷,只能向前看,而我的眼睛可以侧目而视;一般人的鼻孔朝下,因而只能闻到自下而上的气味,而我可以闻到整个空气中的美味。至于大嘴巴、厚嘴唇,可以使我的吻比常人更加有力、接触面更大。”在他看来,跟俊美的外貌相比,崇高的灵魂和智慧才是更值得人们去追求的。 苏格拉底从来不把人世间的物质享受当作人生的追求目标。他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在他看来,不追寻高尚的道德,不探求世界的真理,仅仅去追求生活上的享乐的人便与猪无异。他虽然很贫困,但对自己的石匠工作并不十分卖力,只要收入够一家糊口就不多干了。他总是在天亮前起床,匆匆忙忙地吃些浸了酒的面包,穿上长袍,披上件粗布斗篷,便出门找人讨论问题去了。他常在商店、寺庙、朋友家、公共浴室,或者是一个街口与人辩论,探讨与智慧和真理相关的问题。有一次雅典对外进行战争,苏格拉底作为公民参加了战斗。当时正值冬天,在行军过程中,所有的人都穿着厚衣服,用毛毡裹着脚,只有苏格拉底穿着平时的衣服,光着脚在冰上走,脑���仍念念不忘地思考着哲学问题。 标榜自己无知的人 古希腊人信仰奥林匹斯诸神,其中伟大的太阳神阿波罗被认为是希腊精神的象征,他代表艺术、音乐、诗、美、政治品德,还有合乎礼节的行为。古希腊人建筑了供奉阿波罗神的德尔菲神庙,在神庙里有一块圣石,被认为标示着宇宙的**,德尔菲神庙的女祭司被认为具有通神的能力,能对未来做出预言,也能代表阿波罗神回答人世间的任何问题。一次,有一位叫凯勒菲的雅典青年跑到德尔菲神庙去,他求问的是是否有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女祭司传下神谕,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听到这个消息后,完全陷入了迷惑,因为他认为自己一无所知。但是女祭司是代表阿波罗神做出的回答,因此也不可能撒谎。为了更深地认识神谕,他就四处访问以智慧出名的人,看看他是否能指正神犯了错误。他想,如果能找到一个人比我智慧,那就可以到神那里去提出异议了。他先找到了一个以智慧著称的政治家,同他交谈,对他仔细观察,但结果却发现这个人没有智慧。苏格拉底又试图告诉他这一点,于是得罪了这位政治家。接着苏格拉底又去请诗人,请工匠,请所有被人们认为是有智慧的人。但后的结果是他得罪了所有的这些人,因为他发现他们都没有智慧,并且成功地向他们指出了这一点。这样到了后,苏格拉底终于发现神的回答是正确的。他之所以是有智慧的人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无知,而那些自以为自己很有智慧的人都是缺少智慧的自大狂。他说:“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他还说:“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为什么那么无知。” 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对此表示质疑,在他看来苏格拉底已经有非常多的知识了,为什么还因为觉得自己无知而整日闷闷不乐呢?苏格拉底在地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圈,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的知识就好比中间的小圆,而我的就像是外面的大圆,我与外界未知的知识接触得更为宽广,这更令我感到惶恐不安啊。” 悍妇造就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在许多人看来,这即是他自己生活的写照。苏格拉底为人和善,有着非常多的朋友,但他的妻子珊蒂佩却脾气暴躁,极难相处。据说也正是由于珊蒂佩脾气暴躁,才使得苏格拉底没法待在家里,只能够长久地待在广场上同别人争辩。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从外面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抖了抖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干雷过后有大雨!”有人询问他为什么要娶这样的女人为妻,他笑道:“如果你能驯服一匹烈马,那么其他马又有何难驾驭呢?我能忍受她这样凶的人,天下人还有谁不能做我的朋友呢?”在西方许多**,“苏格拉底的妻子”甚至成了一个成语,作为悍妇的代称。 关于爱情,据说苏格拉底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痛苦的失恋者找到苏格拉底,希望能在这位大哲学家这里获得安慰。两人展开了如下的对话: 苏格拉底(以下称“苏”):孩子,你为什么悲伤? 失恋者(以下称“失”):我失恋了。 苏: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比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 失: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苏: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失:等待,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苏:这**也许永远不会到来,你后会眼睁睁地看着她向另一个人走去。 失:那我就用自杀来表示我的诚心。 苏:如果这样,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恋人,同时还失去了自己,你会蒙受双倍的损失。 失:踩上她一脚如何?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苏:可这只能使你离她更远,而你本来是想与她更接近的。 失:那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爱她。 苏:真的很爱? 失:是的。 苏:那你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吗? 失:那是自然。 苏: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 失:不会的!她曾经跟我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感到幸福。 苏:那是曾经,是过去,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 失:这就是说,她一直在骗我? 苏:不,她一直对你很忠诚,当她爱你的时候,她和你在一起,现在她不爱你,她就离去了,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如果她不再爱你,却还装得对你很有情谊,甚至跟你结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骗。 失:那我为她所投入的感情不是白白浪费了吗?谁来补偿我? 苏:不,你的感情从来没有浪费,根本不存在补偿的问题。因为在你付出感情的同时,她也对你付出了感情,在你给她快乐的时候,她也给了你快乐。 失:可是,她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地爱着她,这多不公平啊! 苏:的确不公平,我是说你对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是她的权利,而你却想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自由,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可是,现在痛苦的是我而不是她,是我在为她痛苦。 苏:为她而痛苦?她的日子可能过得很好,不如说你是为自己而痛苦吧。明明是为自己,却还打着为别人的旗号。年轻人,爱情丢了,德行可不能丢。 失:这么说,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 苏:是的,从一开始你就错了。如果你能给她带来幸福,她是不会从你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 失:可她连机会都不给我,你说可恶不可恶? 苏:当然可恶,好在你现在已经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你应该感到高兴,孩子。 失:高兴?怎么可能呢?不管怎么说,我是被人给抛弃了。 苏:被抛弃的不一定就是不好的。 失:此话怎讲? 苏:有一次,我在商店看中一套**的衣服,爱不释手,店主问我要不要。你猜我怎么说?我说质地太差,不要!其实,我口袋里没有钱。年轻人,也许你就是这件被遗弃的衣服。 失:你真会安慰人,可惜你还是不能把我从失恋的痛苦中引出。 苏:时间会抚平你心灵的创伤。 失:但愿我也有这**,可我的步该从哪里做起呢? 苏:去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为她祝福。 失:为什么? 苏:因为她给了你忠诚,给了你重寻找幸福的机会。 思想上的助产婆 在德尔菲神庙的门口刻着一句箴言,即“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一生正是对这句箴言的实践,他有一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不仅对于自己他不断反思,他还不断地刺激别人去反思生活、追求智慧。苏格拉底每天在广场上和不同的人讨论各种问题,对大家无不熟视无睹的事物发问,譬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当时的智者学派也每天在广场用诡辩诘难大家,但苏格拉底与他们不同的是,他从来不收一分钱的学费。他把自己看作一只牛虻,而雅典城是一只由于闲适而养得过于肥胖的骏马,需要他的叮咬,这只骏马才能重精神起来。 为了帮助别人反思生活,他采用了特殊的提问方法,使得人们后不得不承认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无知,从而重去审视自己的生活。他的谈话一般都从一个具体的问题开始,比如“什么是爱”“什么是美”。当某人对这一问题做出自己的解答后,苏格拉底再从中找出错误的地方,通过进一步的发问使得对方承认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无知。为了认真地寻找真理,终苏格拉底和他的讨论对象达成共识,他们对于这个问题均是无知的,苏格拉底也无法给他们以终的答案。 有一次,苏格拉底看到一个青年在街上演说道德的问题,他就去问这位青年:“人人都说要做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呢?” 那位青年回答说:“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将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 那位青年回答道:“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我军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士气低落。我军将领为了鼓舞士气,组织突围,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围出去。结果士气大振,突围成功。你能说将军欺骗自己的士兵是不道德的吗?” 那位青年回答说:“那是在战争的情况下,战争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欺骗。”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子又不愿意吃。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你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 那位青年只好说:“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 终青年只得告诉苏格拉底他也不明白道德是什么。 苏格拉底的提问就是这样,常常给人以诘难,以至于会有人忍无可忍,把他揍一顿,甚至扯掉他的头发,而他从不还手,耐心承受。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个助产婆,在他看来自己也是如此,他说:“神迫使我做接生婆,但又禁止我生育。”他帮助每个人去认识生活,思考问题,终找到真理。这样的一种谈话方式有着很强的启发性,被后人称为苏格拉底式的提问。 哲人之死 由于苏格拉底不断地向人们发问,迫使一个个自以为是的人承认自己无知,终给自己带来了厄运。他的敌人们共同密谋反对他,控告他传播错误的学说、不敬神和腐化青年。他们把他送上法庭,希望迫使他卑躬屈膝承认自己犯了错。 但苏格拉底却并没有屈服,在法庭上,他为自己做了辩护。在他看来,他的错误不是传播了错误的学说,而是不够厚颜去迎合他人,因此得罪了许多人。他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肯承认自己有德行上的错误,相反,他认为雅典应当给予他各种便利帮助他研究哲学。这些言论激怒了陪审团,他被以280票对200票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的朋友们试图救走他。他们买通了狱卒,为他制定了周密的逃走计划,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带着家眷远走他乡。但是令所有人吃惊的是,苏格拉底选择了拒绝。他说:“我一生都致力于城邦的法律维护,如果我现在选择以违背法律的方式逃亡,岂不是对自己一生的嘲弄吗?” 死前,他还在与朋友进行哲学讨论。他是饮毒酒而逝的,当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之前,对他的朋友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哪一条路更好,唯有神知道。”说完,一饮而尽。渐渐毒酒发作,他躺了下来,神志开始混乱,对身边的朋友留下的后一句话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苏格拉底的死被人们看作为了真理而进行的殉难,而对他的判决也被视为民主制的悲哀。 柏拉图:哲学为王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曾经三次到意大利南的西西里岛进行政治活动,企图影响叙拉古城邦的君主狄奥尼修父子,实现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政治失败后回到雅典,开办“柏拉图学园”,收徒讲学。其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斐多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等。 柏拉图对整个西方哲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怀特海认为,全的西方哲学不过是为柏拉图的思想做注脚。 理想国与叙拉古历险记 柏拉图20岁左右便师从苏格拉底学习哲学。开学天,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习一件简单,也是容易做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一年后,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便是柏拉图。后来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对雅典失去了信心,于是他到埃及、意大利等地游学,一边考察,一边宣传自己真善相统一的理想国政治主张。 柏拉图次来到叙拉古时,狄奥尼修还是个小孩子,他的近亲狄翁负责育他,并且掌握了整个**很大一分权力。于是,柏拉图设法和狄翁认识,并向他讲述了自己所设想的理想**的蓝图。狄翁被柏拉图的雄辩说服了,很愿意按照柏拉图的设想在此建立这样的**。但是,这个计划须等到小国王长大了才能实现。狄翁本想让柏拉图在叙拉古传授知识,但柏拉图得到消息,雅典的政局又发生了变化,原来主张处死苏格拉底的人失势了。于是,柏拉图就离开了叙拉古,返回了雅典。 10多年后,狄奥尼修长大了,由于经常听狄翁说柏拉图是一个有学问的哲学家,有一套完善的治国方略,于是就派人到雅典去请柏拉图。柏拉图见狄奥尼修派人来请他,满以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到了,就跟着使者来到了叙拉古。 柏拉图按照其理想国的构架向狄奥尼修讲述治国方略,他认为一个理想的**,须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一个等级是占人口少数的掌握统治权的**,第二个等级是为统治者服务和保卫城邦的军人、武士,第三个等级是从事农工商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至于奴隶,只能像牲畜一样劳动,养活统治者,不属于人的范畴,因此不能列入社会的等级范围。 狄奥尼修问柏拉图,为什么社会要划分为这几个等级? 柏拉图说,神在创造这个世界时,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君主是神用金子制造出来的,国王的军队是神用银子制造出来的,农工商人则是神用铜和铁制造出来的。因为神用的材料不同,所以这三种人在社会上也就分成三个高低不同的等级。 狄奥尼修听柏拉图说自己是神用金子制造出来的,心里很高兴。他又问柏拉图,既然不同等级的人是神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出来的,那他们的品质有什么不同呢? 柏拉图回答说,他们的品质当然是不同的。地位的君主,具有智慧的品质,即君主是有智慧的。这里说的智慧,是指掌握各门学问,懂得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也就是精通哲学。所以,君主应当是出色的哲学家。第二个等级的军人和武士具有勇敢的品质,因此他们能承担保��君主和城邦的重任。第三个等级的农工商人应当具有节制欲望的品质。 狄奥尼修本来是满心欢喜的,因为柏拉图把他越捧越高,但当他听到君主应当是哲学家时,却觉得味道不对了。他心想,自己虽然是君主,但还不是一个哲学家。按照柏拉图的理论,自己不就是没有当君主的资格了吗?而柏拉图是大家公认的出色的哲学家,岂不应该由他来当君主?想到这里,他心里十分不满,也就不愿意和柏拉图讨论下去了。 柏拉图本来很有信心能够说服这位年轻的君主的,让他按照自己的理论在这里建设一个“理想国”,但没想到狄奥尼修不但不理解自己,反而对自己表示冷淡。在叙拉古等了很久,仍不见狄奥尼修再召见自己后,柏拉图又回到了雅典,第二次叙拉古之行也以失败告终。 但是,柏拉图是那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人,当狄奥尼修再一次派人去请他时,他还是满怀着希望来到了叙拉古。只是这次,狄奥尼修请柏拉图并不是想学习治国之术,而是想用他来封住老狄翁喋喋不休的嘴。因为柏拉图走后,狄翁感到很惋惜,天天在狄奥尼修面前唠唠叨叨地谈柏拉图,弄得狄奥尼修对狄翁很不满,却又不便在自己长辈面前发火。后来他想,不如再把柏拉图请来,想办法让柏拉图听自己的,就不用再听老头子啰嗦了。可是,柏拉图来了后,不仅没有听从狄奥尼修和狄翁疏远关系,反而和狄翁越来越密切。这样一来,狄奥尼修和狄翁的矛盾,反而因柏拉图越来越尖锐,狄奥尼修甚至怀疑狄翁纠集柏拉图来操纵自己。他越来越觉得柏拉图是个危险人物,害怕柏拉图和狄翁串通起来推翻自己,于是,他先下手为强,派人把柏拉图监视起来,不让他自由活动。 柏拉图看到自己的如意算盘又一次破产了,便不愿留在叙拉古,向狄奥尼修请求让他回雅典。但是,狄奥尼修怀疑柏拉图会带着狄翁的使命去勾结其他**来反对自己,就不准柏拉图走,强迫他留在叙拉古。柏拉图终于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地卷入叙拉古的政治斗争中了,弄不好很可能落得和自己老师苏格拉底一样的结果。于是,他想尽办法托人在狄奥尼修面前求情。后,狄奥尼修同意了让柏拉图离开,但既不派人送他走,也不让他自由回去。刚好有一条斯巴达人的船要离开叙拉古,狄奥尼修就不管柏拉图愿不愿意,强令柏拉图上了斯巴达人的船。 不幸的是,斯巴达和雅典长期是敌对关系,所以当船上的人听说上船的是一个雅典人的时候,就不管他是谁,直接把他当作敌人看待。当船开到非洲的居勒尼靠岸后,船上的斯巴达人把柏拉图捆了起来,强拉到奴隶市场上去出卖了,从中获利。这位把奴隶说成不是人的柏拉图,没想到自己今朝竟落到奴隶的下场。幸亏奴隶市场上,一个过去认识的人认出了他,出了一笔钱才把他救出来,并让他乘别的船回到了雅典。从此,柏拉图再也不敢冒险去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了。 走出洞穴的囚徒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写下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来说明哲学与哲学家工作的意义。 一群人世代居住在洞穴之中,犹如囚徒一样被锁住,不能走动、回头和环顾左右,只能直视洞壁的情景。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与人之间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人举着雕像走动,火光将雕像投影在他们面对的洞壁上,形成了变动的影像。由于他们长期看到这些影像,便以为是真实的事物。 但是有一个囚徒挣脱了铁链,回过头次看见了火光,就分清影像与雕像,并明白雕像比影像更真实。如果他被人拉出洞外,次看到太阳下的真实事物,也会再次眼花缭乱,先看到阴影,再看水中的影像,进而看事物,然后抬头望天,直到见到太阳,才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宰。 柏拉图用洞穴中的囚徒来比喻世人把表象当作真实,把谬误当作真理。哲学家就是那些挣脱束缚走到洞外的囚徒,虽然解放的历程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和痛苦,但毕竟看到了真实的世界,而不是一辈子活在黑暗之中。 然而,解放的囚徒并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归宿。当他回忆起往事,在庆幸自己的同时,开始怜悯他的同伴。这些囚徒中有智慧的,也不过是善于捕捉倏忽即逝的影子,善于记住影子的形状,善于推测将出现的影子而已,所以仍然是可怜虫。知道事物真相的人不会再留恋洞穴中的荣誉和奖赏,再也不愿意回到洞中做囚徒。但是为了解救自己还在洞穴之中的同伴,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洞穴。可是,从光明的地方回到黑暗的地方,他已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别人因为他看不清影子而嘲笑他,说他在外面弄坏了眼睛。没有人相信他在洞外看到的东西,他不得不到处和他们争论幻觉与真理、偶像和原型的区别,却因此激起了众怒,大家恨不得把他处死。 在柏拉图看来,知识并不是由他人从外面传授给我们的,不是后天获得的,也不是从灵魂中自发产生的,而是灵魂固有的,或者说是先于天地存在于我们灵魂之中的,但处于潜在状态,宛如梦境一般。我们不可能通过洞壁上的影像认识身后的事物,除非转过身来;我们不可能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宰,除非被拉出洞外。这个比喻反映了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即将世界二重化,划分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或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黑格尔评价说,这是柏拉图哲学中内在的实质和伟大之所在。 女友和麦穗 有个希腊青年,为了找女朋友的事,内心十分苦恼。他想要找全希腊漂亮的姑娘为妻,可是挑来挑去,总觉没有一个使
    他称心如意。于是他去请柏拉图,如何才能使自己找到这样的妻子。 柏拉图听了青年的问题后,什么也没说,带他来到了一块麦地。柏拉图对那个青年说:“你到麦地里去摘一枝的麦穗,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只准向前走,不准往后退。” 那个青年觉得有点奇怪,心里想:“摘麦穗和找女朋友有什么关系呢?既然柏拉图让我摘,那我就摘吧,说不定等我摘到的麦穗后,他真能给我找到全希腊漂亮的姑娘当妻子呢!”青年走进麦地,才几步就发现一枝很大很大的麦穗,他本想把它摘下来回去交给柏拉图,可是转瞬一想,前面的麦穗还多着呢!说不定前面能够找到更大的麦穗呢!于是他丢开那枝本来已经抓在手中的麦穗,继续向前走。走啊走,每当他拿起一枝麦穗想要摘下时,他心里总是在想:“说不定前面有更大的麦穗呢!”这样他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可是当他快要走到麦地的尽头时,却发现他看到的麦穗是一枝不如一枝。现在他心里非常懊悔:“早知道后面的麦穗一枝不如一枝,还不如在前面就摘了呢!”走到麦地的尽头了,那个青年还是没有发现一枝他认为是全麦地里的麦穗。 走出麦地,那个青年非常失望地告诉柏拉图,他没有能够完成任务。 柏拉图笑着问:“难道在你走过这块麦地的过程中,没有碰到一枝你合意的麦穗吗?” “那倒不是,我曾经遇到过好几枝我认为比较大的麦穗,可我心里总是想,前面的麦穗还多着呢!说不定在前面还能找到更大的麦穗!于是我就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青年的情绪显得很是低落。 “是啊,找女朋友和摘麦穗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你发现了合你心意的姑娘,就应当当机立断地向她表白和追求她。否则你总是想自己还很年轻,可以选择的时间还很多,全希腊美丽的姑娘多的是,说不定我以后还能遇到比这个姑娘更漂亮的姑娘!这样你就会错过一个又一个的机会。”柏拉图语**长地说。 那个青年低着头,认真想了一想说:“你说得对!”然后高高兴兴地走了。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别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柏拉图秀的学生,被西方人奉为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开创了逻辑学、物理学、美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工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对西方世界的影响难以估量。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得意门生。从17岁开始,亚里士多德就进入柏拉图学园,追随老师达20年之久。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的器重。柏拉图曾经幽默地说:“这个学园由两分组成,其余所有的学生仅仅构成了学园的身体,亚里士多德则是它的脑袋。”柏拉图还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意思是,亚里士多德十分聪明,须加以严格的管。 亚里士多德也十分爱戴他的老师,他曾写过一诗,来表达对于柏拉图的敬意—— 在众人中,他是的,也是纯洁的。 但在哲学上,他并不唯老师马是瞻,而是勇敢地表达了与老师的不同意见,常常批评柏拉图的错误和缺点,后甚至和他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柏拉图相信理念世界的存在,认为在我们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永恒的理念世界,现实的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要认识世界就要认识理念。但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样一种观念只能把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现实的世界在他看来就是真实的。为此有人指责他背叛了自己的老师,但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至今仍被许多人引用,是哲学家探求真理**的誓言。 逍遥的老师 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应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邀,前往担任他13岁王子的老师。而这位王子就是日后建立了庞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进行了认真而广博的育,对他影响很大。亚历山大大帝曾说过:“生我的是父母,而使我明了如何生活才有价值的,则是我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由于有了这样一位伟大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获得了很多便利。在亚历山大大帝的支持下,他创办了他自己的学校——吕克昂学园。这几乎花去了800金塔兰(每塔兰约合黄金60磅)。在学园里,亚里士多德建起了欧洲历史上个图书馆。亚历山大大帝还通令全国,凡是猎手或渔夫抓到稀奇古怪的动物,都要送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去研究。这使得他的学园在生物学的研究上也有着相当的成就。 亚里士多德的学方式是独特的,他总是一边散步一边进行哲学探讨,后面跟着求知若渴的学生们,为此他和学生得名“逍遥派”,即漫步哲学家的意思。 在那时的雅典城郊,经常可以看到满头白发的亚里士多德,身边跟着10多位青年,他们或是在树林中逍遥自在地漫步,或是坐在山谷溪旁的大石块上热烈地讨论。“老师,您再讲讲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亚里士多德缓缓地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不正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三段论么?” 什么是领悟 由于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过于深奥,不少学生对之不能理解。据说有**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一个学生鼓足了勇气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为什么你的许多论点我们都不能领悟呢?” “我想这是由于你们对我过于崇拜的缘故吧。”亚里士多德笑着说。 “怎么会呢?”学生显得更加疑惑了。 “这样吧,我来给你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亚里士多德说。 “从前,有一名樵夫,他对许多事都不能理解。**,他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突然,他看到了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从身边经过。于是他就伸手想抓住它。而这只动物名叫领悟,它的本领就是总能率先领悟出别人在想什么。樵夫刚一想抓住它,领悟就开口道破了他的心思。樵夫又想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等到有机会时就下手抓住它。但领悟依旧道破了樵夫的心思。樵夫无可奈何,只得放弃了抓它的想法,一门心思地接着砍柴。过了一会儿,樵夫手中的斧子一不小心脱手掉到了地上。当他俯身去拾斧子时,却意外地发现斧子刚好压在了领悟的身上。于是樵夫毫不费劲地就抓住了领悟。” 故事讲到这里,亚里士多德问他的学生们:“你们说,为什么樵夫想要抓住领悟的时候,却总是不能如愿,而当他不经意时,却能够轻易地抓住领悟呢?” 大家并没有回答,亚里士多德又接着说:“这就是说,我们常常为了悟出真理而过于执着,由于这种执着而产生了迷茫和困惑。因此,我们只要恢复我们的平常之心,顺应自然地发展,真理反而是唾手可得的。” 不给雅典第二次机会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之后,亚里士多德失去了他的庇护者。一些反对他的人就乘机诬陷他,指责他犯有“渎神罪”。而这也是当年雅典人给苏格拉底冠上的罪名。 亚里士多德得知后,立刻决定逃走。他的学生问他:“老师,你为什么不向我们的祖师爷苏格拉底学习,到法庭上为自己辩护?” 亚里士多德回答说:“是的,我对76年前苏格拉底的受审记忆犹。但我不愿意重蹈他的覆辙,我不愿意像他那样死去。我不会给雅典第二次机会,让它犯下对于哲学的罪行。” 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有这么一句断言:“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他基于自己物理学研究所做的推理。 由于亚里士多德在欧洲的崇高地位,人们一直将这句话奉为真理,想当然地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直到后来,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伽利略对此表示了怀疑。他在**的比萨斜塔上进行了实验,拿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向下落。终同时落地的两个铁球证实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虽然是个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但他也犯了不少错误。而这个错误则是他有名的一个。 第欧根尼:犬儒主义者 第欧根尼(约前404—约前323),生于锡诺帕,卒于科林斯。古希腊犬儒学派代表人物,崇尚禁欲主义,认为世界上除了自然的需要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 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这天,第欧根尼和以往一样,早上醒来后还是不肯起来,他一直躺在他的那个大桶里——哦,错了,因为那是个土做的瓮,希腊人通常拿来埋死人用的。他眯着眼睛,在科林斯温暖的阳光下尽情偷懒。但是由于他平时的怪模怪样和千奇百怪的言谈举止,因此路过的科林斯人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小心地讨论着这位以作弄人出名的人不会又在想着怎么去戏耍
    别人吧。 “唉,希望他能好运。”科林斯人为那个即将遇上第欧根尼的倒霉蛋默默祝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第欧根尼作弄人的本事整个希腊人尽皆知���任何人在第欧根尼找上他的时候都会提高一万倍的警惕,可惜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不过他们似乎没发现的是,第欧根尼很少去找别人,通常都是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惹上第欧根尼的。奴隶制下的科林斯城邦整天游手好闲的人还是很多的。 这时,第欧根尼大约是觉得自己躺够了,他伸伸懒腰,从自己的家,就是那只大瓮中爬出,在科林斯的阳光下舒展了一下筋骨之后,决定先去找点吃的。这时突然冲出来了一个人,一顿老拳揍上了第欧根尼,一直到把第欧根尼掀翻在地一顿暴打之后,那人才停手说:“我是美狄亚,我欠你3000德拉克马。”第欧根尼默不作声,只是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他来到了郊外,因为那里有干无花果。他正在采集无花果的时候,守卫过来说:“嗨,第欧根尼,这些无花果是有主的。” 第欧根尼回答说:“你认为万物属于诸神吗?” “是的。”守卫回答说。 “那么智慧之人和诸神是朋友吗?” “当然。”守卫点头。 “你认为朋友可以共享财产吗?” “那是须的。”守卫义气冲天地回答。 “好吧,既然你说这世间万物属于诸神,而智慧之人是诸神的朋友,按照朋友共享财产的原则,那么万物也就是智慧之人的财产,不是吗?所以这些无花果我理所当然是可以吃的。”第欧根尼将采摘的无花果扔进了自己背上的背袋,那是他装食物的地方,然后离开了无花果园。 他来到惯常喝水的那条小溪边,蹲下用手捧起了一捧水来喝。其实他本来是有一个专门喝水的水杯的,不过在他看到一个小孩用手捧着水喝时,他当即就把那个水杯砸了。他说:“一个小孩在生活俭朴方面打败了我。”他的饭碗也是这么失去的,因为他看见一个小孩用一个空心的面包来盛扁豆,于是他将他的饭碗也砸了。所以他现在就只能用手捧水喝,将所有的食物都卷在一起然后塞进口中。 吃完了早饭,第欧根尼开始了他每天须在科林斯城内的散步。他看到阿那克西美尼在做演讲,于是他从鱼摊上拿过一条鱼开始演示如何做一条咸鱼,所有的人都被第欧根尼的行为吸引。阿那克西美尼恼羞成怒,愤愤地下台了,第欧根尼哈哈大笑说:“阿那克西美尼啊,仅值一个奥卜尔的咸鱼就结束了你的演讲了。”然后他将那条咸鱼甩开,继续他在科林斯城里的旅行。 第欧根尼路过德尔菲神庙,他看到弗里涅建的一座阿芙洛狄忒的雕像,这时旁边有人大喊:“第欧根尼,给这个雕像取个名字吧。” “来自希腊的淫荡。”第欧根尼高喊,一点也不看弗里涅气发黑的脸。这时有人拦住了他,问道:“听说您自比为犬?”“是的。”第欧根尼高兴地点点头,终于有人愿意和他谈论真正值得谈论的话题了。 “您是哪种犬呢?”陌生人问道。 “饥肠辘辘时,我是马耳他犬;酒足饭饱时,是摩洛希亚犬——两个都是为人称道的品种,不过人们因为害怕疲劳,从不敢带它们外出打猎,所以你们也不能和我一起生活,因为你们害怕不适。” “您为什么要称自己是犬呢?”陌生人问。 “因为犬才是自然的。”第欧根尼指着墙角的一条狗说,“你看那条狗,想睡就睡,想吃就吃,不需要用上锅碗瓢盆,也不需要按时按量。它们的生活自由自在,接近真实的自然世界,因此也接近真实的善。人也一样,当一个人困于世俗的种种道德准则和规章制度的时候,制度越多,他离自然就越远,他离善也就越远。在那世俗的种种繁华绮丽当中,所有的人都汲汲于各种物质。富翁永远担心他的财产缩水或者被盗窃,官员永远担心他有朝一日会丧失权力。那些好的出身和显赫声誉以及所有这些优越之处,它们都是邪恶的炫耀装饰。每种通行的印戳都是假的。人被打上了将帅与帝王的印戳,事物被打上了荣誉、智慧、幸福与财富的印戳;一切全都是破铜烂铁打上了假印戳罢了。富有的人认为他占有宽敞的房子、华贵的衣服,还有马匹、仆人和银行存款。其实并非如此,他依赖它们,他得为这些东西操心,把一生的大分精力都耗费在这上面。它们支配着他。他是它们的奴隶。为了攫取这些虚假浮华的东西,他出卖了自己的独立性,这真实长久的东西。而你看那条狗,再看看我。我一无所有。我没钱,因此我不担心有人会来偷窃我的财产;我没权,因此我不担心有**我会被赶下台来。我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里,一个瓮,一个背袋,和一件披风。” 陌生人大叫道:“你还是有东西的,你的瓮就是你的东西。既然你说你一无所有,那我就把瓮砸烂。”那位陌生人挥起木棍,将那个瓮砸了个粉碎,于是第欧根尼目瞪口呆。不过他一点也不在意。倒是旁边的科林斯人看不下去了,他们要将那个陌生人扭送去法庭,要审判他。 第欧根尼连忙对科林斯人说:“你们不要审判他,他说的话不无道理。虽然我已经将一切的物质都抛弃了,但终我还是保留了基本的水准。我虽然将自己的生活与狗相提并论,但终我还是不能赤身裸体;虽然我也曾在公众场合猥亵,但我还是遵守着这个城邦基本的法律。因为我一向认为,如果没有法律,社会将不可能存在;因为如果没有城邦,开化的东西将无益可言。但城邦是开化的,而没有城邦的法律也毫无益处,因此法律是某种开化的东西。” “所以,”第欧根尼稍停了停,接着说,“所以他说的并没有错,请你们放过他吧。” 科林斯的民众都不忿陌生人对第欧根尼的所作所为,第欧根尼虽然很令人讨厌,经常捉弄别人,而且经常让人下不来台,但第欧根尼可是个值得人尊敬的哲学家,希腊社会尊敬哲学家了。所以他们后还是听从了第欧根尼的话,放掉了那个陌生人,但在放掉之前,他们狠狠地揍了那个陌生人一顿,并且他们还让人重打好了一只瓮送给了第欧根尼,以代替他那个被打烂的瓮。 当亚历山大大帝走到第欧根尼面前时,他看到第欧根尼缩在一个全的瓮中,正眯缝着眼晒太阳。亚历山大站在第欧根尼面前说:“我是伟大的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已知世界的王。” 第欧根尼很干脆地翻翻白眼说:“我是犬儒第欧根尼,哲学家,未知世界的主宰。” 亚历山大大帝好奇地问道:“你做了什么事而让人称你是狗呢?” 第欧根尼没好气地说:“因为我对给我施舍的人献媚,对拒绝者狂吠,对流氓则大加撕咬。” 亚历山大大帝低声下气地说:“您可否去担任我的老师?” 第欧根尼很干脆地拒绝:“免谈,我没兴趣。” 亚历山大惊奇地问道:“为什么,你可知有多少人愿意做我的老师而不得?”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第欧根尼掏掏耳朵说,“至于我为什么不想做你的老师,你看看那条狗。” 亚历山大顺着第欧根尼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了一条癞皮狗正呼呼大睡。 “我称自己为狗,就是想让自己扔掉那一切的浮华,像条狗一般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于自然。当你的老师我就要遵守宫廷规矩,每天按就班上下课,那将使我远离自然,远离善。” 亚历山大大帝只好作罢:“那么,老师,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呢?” 第欧根尼像赶苍蝇般挥挥手说:“麻烦你让一让,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这时,第欧根尼突然从瓮里取出了一副拳击手套,嘴里骂骂咧咧地冲了出去。原来他看到了美狄亚。第欧根尼一把揪住美狄亚,一顿乱拳过去,将美狄亚揍倒在地,然后再将美狄亚按在地上狠狠地揍了一顿,一边打一边大声叫着:“我欠你3000拳,我欠你3000拳。”旁边的科林斯人都哈哈大笑。 亚历山大大帝打听到了经过,只好无奈地走了,一边走一边感慨:“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多希望我是第欧根尼啊。”
    目录
    泰勒斯:西方哲学的开山鼻祖 哲学≠贫穷 ›› 002 水是万物的始基 ›› 004 毕达哥拉斯:不能对着太阳撒尿 位民众师 ›› 008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禁忌 ›› 010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爱江山,更爱智慧 ›› 014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015 幸福是什么 ›› 019 德谟克利特: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柏拉图的敌人 ›› 022 宙斯的惩罚 ›› 023 什么是快乐 ›› 024 受到表彰的犯人 ››026 苏格拉底:永远的“牛虻” 丑陋的相貌,高尚的灵魂 ›› 030 标榜自己无知的人 ›› 031 悍妇造就的哲学家 ›› 032 思想上的助产婆 ›› 036 哲人之死 ›› 038 柏拉图:哲学为王 理想国与叙拉古历险记 ›› 042 走出洞穴的囚徒 ›› 045 女友和麦穗 ›› 047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050 逍遥的老师 ›› 051 什么是领悟 ›› 052 不给雅典第二次机会 ›› 053 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 053 第欧根尼:犬儒主义者 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056 毕洛:怀疑论的创始人 像猪一样不动心 ›› 064 伊壁鸠鲁:快乐哲学 神的悖论 ›› 066 什么是快乐 ›› 067 奥古斯丁:真理就居住在人的内心 从反叛者到皈依 ›› 072 上帝存在于时间之外 ›› 074 布鲁诺:烈火不能征服的哲学家 罗马鲜花广场的悲剧 ›› 078 弗朗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简单归纳法的困境 ›› 082 蚂蚁、蜘蛛和蜜蜂 ›› 084 传奇人生 ›› 085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三个梦与真理之神 ›› 090 致命的仰慕 ›› 092 笛卡尔的壁炉 ››095 斯宾诺莎:心灵的德性就是理解 从信徒走到异端 ›› 102 与士们的辩论 ›› 104 莱布尼茨: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 天才的童年 ›› 110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 112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从反叛到皈依 ›› 118 那颗不存在的樱桃 ›› 118 休谟:明天的太阳从何方升起 默默无闻的哲学家 ›› 124 休谟问题 ›› 125 伏尔泰:因为我有身体,所以我有思想 罗昂事件 ›› 130 选择情人而不是妻子 ›› 132 猜谜 ›› 134 用生命来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135 卢梭:浪漫主义先驱 性情中人的浪漫生活 ›› 138 卢梭和女人的纠结 ›› 139 什么是幸福 ›› 143 康德:没有生活、没有历史的哲学家 多情女子都爱哲学家 ›› 148 如太阳般精准的生活 ›› 149 关于“二律背反”的打油诗 ›› 151 黑格尔:黄昏的猫头鹰 哲学的国王 ›› 156 家务与我无关 ›› 157 黑格尔的比喻 ›› 158 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表象 与黑格尔同时开课的失败者 ›› 162 法兰克福的隐居 ›› 165 尼采:病态超人 哲学家等于疯子的来源 ›› 168 那匹可怜的马 ››169 上帝已死 ›› 170 超人和**意志 ›› 171 克尔凯郭尔:具有两副面孔的人 生下来的老人 ›› 176 两副面孔的哲学家 ›› 177 要真正“填饱人肚子”的哲学家 ›› 178 弗洛伊德:性欲乃一切人类成就之源泉 哲人的婚姻 ›› 182 精神分析学 ›› 186 梦和释梦 ›› 189 胡塞尔:现象的还原 瞌睡虫的职业选择 ›› 194 超越心理主义 ›› 196 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者 被误认为是修理工的大学授 ›› 200 海德格尔的学生与情人 ›› 201 海德格尔的小木屋 ››204 罗素:了解中国的外国人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小罗素 ›› 208 师门传奇 ›› 209 中国之行 ›› 210 我为什么而活着 ›› 211 维特根斯坦:哲学家就是瓶子里的苍蝇 希特勒的同学 ›› 216 你们永远不懂我在说些什么 ›› 217 监狱里写成的著作 ›› 218 脾气古怪的哲学家 ›› 220 萨特:他人即地狱 拒绝诺贝尔奖的文人 ›› 226 咖啡馆里的哲学家 ›› 228 风流的思想家 ›› 230 不安分的政治活动家 ›› 233 存在先于本质 ›› 234 马克斯·韦伯:宣告众神时代的来临 影响世界的小人物 ›› 238 众神时代 ››239 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 求真的哲学家 ›› 244 从逻辑的观点看 ›› 245 福柯:追求欲望的后现代大师 不一样的知识分子 ›› 248 话语就是权力 ›› 250 弗洛姆:自由的囚徒 孤独的童年 ›› 254 战争与成就 ›› 255 毒蛇的小屋 ›› 258 梦是无需翻译的 ›› 259 柏格森:生命的本质在于创 “哲学家大道”与午夜阳光 ›› 264 讲座明星 ›› 265 这个哲学家也是外交家 ›› 266 连续不断的“意识流” ›› 267 柏格森的比喻 ›› 268 记忆 ››27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