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松岛
QQ咨询:
有路璐璐:

松岛

  • 作者:(德)玛丽昂·波施曼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20722476
  •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01日
  • 页数:192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德国大学讲师吉尔伯特为婚姻危机和事业低潮所折磨,抛弃一切前往东京。初抵东京,他救下跳轨自杀的青年与谢,二人分别带着《奥州小道》和《自杀完全手册》,开启一段追寻芭蕉足迹的北境朝圣之旅。 在“涡轮资本主义”时代,在智能手机和高铁的时代,我们还能进行内心之旅吗?这部**讽刺意味的小说为21世纪的读者提供了一段潜在的旅程。
    文章节选
    飞机下面是一大片厚厚的云层,此时他回忆起这几年的事情,像一坨令人窒息的东西压在心上,全是羞辱和失败。年轻的时候,他曾经相信自己比一般人更聪明,他感到自己在一群俗气的、适应环境追求成功的人当中非常突出,能够用一种哲学的洞察力看透世界上的事情。现在他觉得自己正身处一种尴尬的状况之中,要靠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才能生存,职业上还要依靠以前的朋友们帮忙,而这些人上学时成绩比他差得多,他们从来都没有办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必须强调一点:和他相比,这些朋友们在专业上都没啥能力。可是与他相反,他们的行为举止都透出机灵劲儿,这是职业成功有用的一点。 这些人把原生家庭、自己的小家庭和日常工作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可是他却觉得自己是被迫去做那些愚蠢、报酬也一般的工作,被那些他打心底看不上的人指挥来指挥去。这么多年来他都生活在害怕之中,担心自己沦落到无法清晰思考的地步。之后这种担心也就慢慢减退了,一种凡事都无所谓的心态占了上风。他尽力完成交代给他的任务,把自己的洞察力放在那些愚蠢的任务上。他也学会了对一切都表示赞同,不提反对意见,只表示支持,可惜他明白得太晚,白��耽误了几十年。 目前开展的项目让他变成了胡子方面的专家。不管这主题听起来多可疑,可是起码给他带来了好几年的固定收入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甚至有点喜欢这个无法言说的题目,而且就像有规则的过程一样,随着对整个系统了解的深入,在做事的过程中对某些细节的兴趣也在增长。比如在驾校的时候,他就对交通规则极其感兴趣;在学跳舞的时候对步子的顺序着迷。将自己等同于某一个事物,这不是黑魔法。 在喝咖啡的**,一切东西都摆在明面上。而在喝茶的**,一切都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下。在喝咖啡的**可以用很少的**换得一种较为**的享受,而在喝茶的**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得依靠想象力。 第二天一早,他带上武器奔赴战场。他拥有神秘的力量,不只是他的剑像自己有生命一样出神入化,他还会飞,而其他人顶多也就能奋力一跳而已。这些能力为他赢得了“战无不胜的剑术大师”称号,可是对方的人数远超自己这方,他们明显处于劣势。他满怀悲壮地浮在战场上空,看着那些扭曲得极不自然的身体,他救不了他们,只能离开。他越飞越高,直到能看见远处波光鄰粼的大海。从天空俯瞰日本,无数的小岛屿,长满了森林的山脉,一种丝绒一般的绿色,被迷人而隆重的蓝色不断冲刷,他后次从空中再看一眼日本那美到有一丝残忍的景色,然后就要遵守当时战败者的风俗剖腹自尽。 前往松岛的游客都是些疯子,崇拜月亮的人,还有各种古怪的人。他们编撰出自己的传奇故事,在他们眼里写诗超过一切,只有写诗才能让他们的思想之路走向虚无。他们是主义者、禁欲主义者,为某种特别的美而感到疯狂,比如花朵一般转瞬即逝的美,月光那种暧昧的美,内敛的风景那种模糊的美。 吉尔伯特想象着黑色松树上方的一轮满月。银色的月光洒在松树的剪影上,也照着古老的流浪诗人那布满沧桑的脸。流浪的僧人,胡子到膝盖那么长的艺术家......他激动地冲着黑漆漆的房间发笑,似乎那就是宇宙洪荒,然后用拳头从两边把过于柔软的枕头捶得高一点儿。他心里有了一个目标。 一本典型的地下读物,目标群体是大学生, 他们尽管有些个体差异,但总的来说作态扭捏、举止晚熟, 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幼稚可笑。与谢表现得比较拘谨内敛,但内心却渴望成为一个强者。吉尔伯特教的那些大学生情况也差不太多。艰难的存在状态,他们也清楚这种艰难的存在状态会一直延续,也许正因如此他们才会选修吉尔伯特的课程吧,因为在这个方面他自己就是大学生们好的榜样。 要说从芭蕉那里学到了什么,那就是——这一切必须发生在另外一个层次上。持续地步行,简单的住宿,不使用技术方面的辅助工具,尤其是手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状态,让人与严格的超我拉开距离,正是这个超我每天都监督我们的日常行为不会失控。这是一种高度自主和无欲无求的态度,终会让我们毫无保留地转向其他的事物。转向内心生活,转向松树,转向月亮。 吉尔伯特梦到了一朵巨型蘑菇,大得像一栋高楼,上面有很多窗户一样的孔洞,就像被吓人的蜗牛吃穿了似的。住在这样一栋蘑菇楼里可不太舒服,因为墙皮已经发霉了, 到处都是黑色的黏液。就连在梦里他都能体会到一股怒火,这个年轻日本人的负能量正在蔓延开来,就连吉尔伯特都能感应到那种抑郁的画面。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日本人不能好好地做自己的梦。他鄙视地把手指插进黑色的黏液,自言自语道,这个小伙子真是没用,他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吉尔伯特拎着两个包,跌跌撞撞地踏过树枝和蕨类植物的叶片,一边禁不住赞叹那些不同色调的绿色。超市里的绿色。奶油生菜(Kopfsalats)那种细腻的绿、抛光的苹果那种光滑的绿、有点儿涩的菠菜绿、温柔的茴香绿;运动型的牙膏绿、纯洁的猫草绿。树叶在他眼前晃动,他试着去区分那些细微的差别,因为自己能够分辨出不同的色调而欢欣鼓舞,回忆起上学时通过颜料盒里的水彩颜料名称来认识那些颜色,有毒的绿、孔雀绿、黄绿、法国绿,而风穿过树丛,搅动树叶,使得那些色彩也变得生动起来,像有了生命。 为了给与谢打气,吉尔伯特长篇大论地谈到了日本武士蓄须的**。他继续说,在罗马帝国,光滑无须的脸颊被认为是更文明的表现,而国境之外的那些蓄须者被罗马人称作野蛮人——疯长的胡子和飞扬的长发。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野蛮人却认为茂密的须发代表了权力,所以终在谈论是否应该蓄须这个现象时大家陷入了僵持局面。直到今天,罗马教皇无论何时出现在公众面前都是剃光了胡须的,而俄罗斯东正教的大主教则蓄着上帝那样的络腮胡,这理所当然被视为威严的象征,这种现象也明确表明,罗马天主教教堂结合了罗马和天主教,本身就暗含了矛盾,因为上帝在地球上的代言人很明显不敢用上帝的形象现身,而是故意选择了亚当的面部特点。这是吹毛求疵的神学讨论中一个典型事件,彻底体现了坎托罗维茨的两个身体理论,他认为统治者因为上帝的仁慈分裂为两个身 体,实质的身体代表个人,上帝的身体代表权力。王位的标志如权杖,罗马教皇的玺印戒指等等代表这种纯粹、完全的精神权力,而教皇的身体则没有参与这种精神权力的展现, 所以完全有理由相信蓄须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狂妄和自大,因为蓄须这种行为混淆了上帝与尘世。至于东正教为什么要蓄须,吉尔伯特还想再详细讲解一番,他对与谢说,这一点是他项目里有趣的部分。 与谢瘫坐在软座椅上睡着觉,双臂紧紧地抱着运动包。眼前这一刻本来还指望他能发挥点儿用处,起码能给吉尔伯特指一下哪一个是富士山,介绍介绍情况,从他的手册里读一段,做点儿导游该做的事儿,可是这个人就是这么指望不上。 等到乘务员走过来的时候,吉尔伯特赶紧问问在哪一段行程中可以看到富士山。可是很明显乘务员也没办法给出一个详细的指示。他只是按部就班地点了点头,说了一个经过富士山的时间段,**到分钟。随后他犹豫了一下,又加了一分钟,然后道歉说他们的列车已经晚点三十秒钟了,不过还有可能追回来...... 当他们离开酒店的时候,与谢提醒吉尔伯特,上野的樱花在这个季节已经看不到了。吉尔伯特有点儿生气。与谢压根儿意识不到事情的核心在哪儿。本来应该认真计划的事情,他却态度十分随意,该随意的事情他又十分认真,这是他失败的另外一个原因。 吉尔伯特耐心地解释说,我们去上野,想象一下当年芭蕉看到的樱花。花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那个地点的能量。芭蕉之旅发生在五百年以前,至于今天我们写下的两个字是春天还是秋天,本质上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内心的体会:时间飞逝,而地点永存。 抛弃,意味着不再按照周边世界的允诺生活,更何况是这种绝大多数人要做的俗气事情。 这个哲学里关于至高无上的悖论向上帝的无所不能提出了质疑。上帝的力量应该如何理解,它包含了什么,本身到底是什么?在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比较折中的一派引入了一个概念叫相对全能(Allmacht),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自相矛盾之处,上帝虽然可以创造出这么重的石头,但是却因为重量太大而无法将它举起。或者换个思路:如果上帝能举起它,说明这块石头是空心的,证明了上帝在造物方面的无能;如果造物主举不起来,就说明祂在体育方面不太擅长呗。这些想法毫无疑问还是贴近现实体验而且能对观众产生影响的。在全能悖论中核心问题并非石头的重量,而是上帝。虽然现在吉尔伯特所说的话与以前发表文章里的观点截然相反,但他私底下其实还是相信上帝的全能。当然,全能的上帝可以创造出任何一种形式的石头,祂也能够高高地举起它,如果有人认为一块全能的上帝无法举起的石头是上帝存在的反证,那他是没有理解,这场讨论的核心争论点并非能否举起石头,因为是由全能的上帝来创造逻辑规则,这才是问题核心所在,其他问题都不用考虑。吉尔伯特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在与谢这个年纪就已经想明白了,感受全能悖论就像欣赏一首诗歌,我们轻声诵读,而无须去思考背后的逻辑问题,也不用花费心思去研究,直接接受这种与众不同的、非理性的美就好了。 芭蕉在这里参观了好几处历史遗迹,比如海上巨石——那是在多贺,还有“末松山”,对于一个想要浪漫结尾的年轻男子来说,这两个地方都很有吸引力,还有以风景如画的陡峭悬崖著称的盐釜。所有这些地方都流传着关于对爱失望的传说,所以我现在居然也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地方我也适合去看一看。清原元辅有一首诗:“**泪盈袖,犹思相契坚。爱如波浪涌,吞此末松山。”这首诗让几代人听了都会落泪。 他本不想屈服于这股风的力量,可终还是放弃了,就像云一样被风吹着走。在外人看来,他目标明确,很有抱负,一副要做出一番事业的样子,即便算不得勤奋,就像天上的云朵,表面上急促地涌向一个特定的方向,就好像它们有一个目标,而做出这样的行动是发自内心的。一段时间以来他对这股力量的怀疑不断增长,以前他可能还觉得那是一种动力,是推动,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地成了一种强迫。有时他会问自己,如果没有这种强迫,那是不是就会像月亮一样,不为任何事所动地升起,永远宁静地行走在自己的轨迹上,因为月亮会吸引夜里的一切东西朝着它聚拢过来。 西行法师一直按照月亮的指引旅行。他曾穿过美丽的风景,去过偏远的地方,他跟随着美丽月亮的魔法,一步步来到北部。 他像变魔术一样摆出一排明信片,让吉尔伯特从中抽一张。这种游戏让他有种被施舍的感觉,可他觉得贸然拒绝也不太好。上面是各种迷你小岛的不同风光。他挑选的那一张上面是一座光秃秃的海岛耸立在海面上,形状像一面船帆。接待员说,这个岛已经消失了,被海啸淹没了。吉尔伯特客气地用双手接过这张已经死去的小岛的明信片。 松岛很美,几百年前就有一种传说:松岛的美就连海啸都无能为力,甚至它的美能让海啸退却。海湾里无数个长满了松树的小岛能够降低海浪的怒火,避免可怕的灾害,守护这一方的土地。
    目录
    **序 不存在的松岛 **序 跟随松树和美丽月亮的魔法 **序 放下咖啡吃茶去 东京 高岛平 青木原 千住 仙台 盐釜 松岛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