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通往父亲之路(叶兆言全新作品,以其六十余载生命体验,初次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通往父亲之路(叶兆言全新作品,以其六十余载生命体验,初次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

  • 作者:叶兆言 著,赵蘅 绘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ISBN:9787544788311
  •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 页数:171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通往父亲的道路太漫长,张左发现他从来就没有真正走进过张希夷。” 《通往父亲之路》为叶兆言全新作品,是他回归写作初心,以六十余载生命体验,初次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张左出生不久,父母即因不和分开,他自幼由外公魏仁与外婆抚育,与其父张希夷情感疏离。时光流转,晚年的张希夷声名大噪,父子二人亦交往渐密。张左、张希夷、魏仁三代人,是父子或师徒,有恩亲,更有离合疏近。“父亲”,是肉身交替,还是精神的承传相继?“我们在通往父亲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么?”
    文章节选
    张左这名字,是他妈魏明韦给取的。魏明韦生下张左不久,赶上反右运动,她是女共产党员,解放前就参加革命的地下党,心直口快愤世嫉俗,大大咧咧地给上级领导提意见,说了些什么,结果被打成“右派”。送到农村去劳改一年,用张左外公魏仁的话来说,共产党专门治病救人,这一年的劳动改造,还是挺管用,魏明韦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开始改正错误,决心重新做人。但是张左的父亲张���夷,他的思想认识有问题,既不能谅解妻子犯的错误,觉得她不应该反党反社会主义,又在某些方面,仍然要比魏明韦的政治觉悟低,反正两个人经常说不到一起去,于是就离婚了。
    魏明韦后来和一家军工厂的陆师傅结婚,婚后又生了三个孩子,两儿一女。这位陆师傅所在的工厂,“文革”前夕整体搬迁去四川,魏明韦带着她和陆师傅生的两个孩子也去了。张左自从懂事,到上大学,也就见过魏明韦三次,上小学前见过一次,外婆和外公过世,她赶过来奔丧,又各见过一次。他和母亲魏明韦的关系,完全可以用陌生来形容,她好像从来就不知道要关心这个儿子,对他的事不闻不问。张左对她也没什么印象,或者说没好感。
    张左自小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自小他就知道,母亲和另外一位叔叔住在一起,父亲和另外一个阿姨住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母亲还有别的孩子,父亲也有别的孩子,他们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张左同学的父母不一样,张希夷和魏明韦都无暇顾及张左的生活,他们完全忽视了他的存在。张左知道自己和他那些同学家庭不一样,作为人之子,张左也有母亲,张左也有父亲,很多年里,有和没有差不多,有跟没有一样,他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个孤儿。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写作文,让同学们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献给伟大的**。张左用心写了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是当时流行的一首歌曲,《爹亲娘亲不如亲》。张左写得非常投入,老师的批语是“情真意切,文字流畅”,给他打了一个全班的分。这篇作文也成为全年级的**范文,抄在黑板报上,张左因此大出风头,几乎可以用轰动来形容。
    其实大家能够叫好,不只是作文内容,还有张左的一手好字。张左外公魏仁的书法在当地很有名气,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收藏名家书法变得时髦,魏仁的字陡然升值,突然行情大涨。南京一些书法家,谈起师承,都喜欢说自己受过张左外公影响,或标榜入门学生,或自称私淑弟子。然而这都是后话,事实上,在张左记忆中,过去的很多年里,并没太多的人来向外公请教毛笔字。外公喜欢教人写字,他一手好字无处发挥,便督促还是小学生的张左练字,让他每天必须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开始**一张,后来便是**三张。当时这么做,也不是觉得未来有什么用,只是不想让张左出去闯祸,那段时间武斗很厉害,外面的世界太乱了。能写毛笔字,用粉笔直接在黑板上写,自然也就可以写好。语文老师知道张左的字好,让他将自己那篇作文抄在学校的黑板报上。黑板报位于学校的大门口,非常显眼,每一期新黑板报出来,都会有很多同学围着看,尤其是女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站在黑板报前评头论足。张左仿佛听见她们在夸他,在夸他的作文写得好,夸他的字写得好。记忆中,那是张左小学时光辉的日子,他那篇作文很长,将近五六米长的黑板都被写满了。
    正好文教部门的军代表到学校视察工作,负责接待的工宣队曲师傅,笑容满面地领着军代表参观新挖好的防空洞。军代表皱着眉头看了,一言不发,然后去参观食堂,临走时,对校门口的黑板报产生了浓厚兴趣,看了又看,问曲师傅是谁写的。曲师傅说是同学的作文,军代表说知道这是作文,我问是谁写的,这个字谁写的,这字很不错。军代表是“文革”期间文教系统领导,工宣队差不多就是学校的领导,曲师傅是工宣队队长,一时回答不了,他也弄不清是谁写的,立刻派人去问。很快有答案,五年级的张左的作文,黑板报上那粉笔字,也是他写的。
    军代表提出要见见这个学生,于是把正在上课的张左叫了出来。军代表笑着问他,这是你写的,真是你写的。张左不明白这位穿着军装的人为什么会这样问自己,怯怯地点点头。军代表说我是说这字也是你写的,你竟然能写这么漂亮的粉笔字。张左又点点头,这时候有人递了一截粉笔给他,军代表还是有些不相信,说你再写几个字我看看。张左接过粉笔,想了想,见黑板报上没地方可写,便在水泥地上把那篇作文的题目,又写了一遍:
    “爹亲娘亲不如亲。”
    目录
    张左 外公魏仁 张希夷 还是张希夷 张左和张希夷 通往父亲之路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