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君子之交——忆李光耀先生
QQ咨询:
有路璐璐:

君子之交——忆李光耀先生

  • 作者:周清海
  •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ISBN:9787500168201
  •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 页数:200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华文老师周清海教授撰写的一本回忆录,记录了他在担任李光耀四十多年华文老师过程中两人相处的点滴细节,以及讲述了李光耀自新马分家后,如何投注心力,制定和实施双语政策,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多数人都通晓英文,同时又懂得自己母语的双语**。从两人亦师亦友的文字叙述中,不但能让读者看到李光耀的治国之道,而且能够让读者对于新马历史及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的原因(从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等)进行全面了解。
    文章节选
    前 言 (一) 2011 年,我的回忆录《人生记忆——一个华文教学者的回忆》(世界科技出版公司,2011 年)出版了。书里,除了记录我平凡的一生之外,也包括了“李光耀资政二三事”一章,回忆了一些我和李光耀资政相处的事情。许多朋友看了,对我说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章,建议我写得详细一些,而且应该单独出版。 我和李光耀资政相处了近四十年。这将近四十年里,我们之间来往的传真和电邮,不计其数。这里头有相互问候的;有他把演讲稿传真或电邮给我,要我提意见的;有他对媒体的谈话,要知道我读后感想的;有他的《回忆录》以及其他著作的初稿,要我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的;也有我给他有关华文和华文教学的意见书等等。这些资料在我退休之后,几乎全部都从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的办公室带了回来,存放在箱子里。 我完全没有想到要怎样利用这些资料,只觉得这里头有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的记录,因此无比珍惜。直到 2013 年年初,一位出版界的朋友对我说:你应该写一本和李光耀资政相处以��他怎 样学习华文的书。他说“只有你适合写这样的书了”。这才勾起我的写作兴趣。 于是,我开始整理电邮和存档的资料,也开始了自己重温过去的旅程。阅读资料,回忆过去,设法找回当时的真相。一幕一幕的回忆,一封一封的电邮,都流露了我们之间真诚的相处。 李光耀资政是世界上伟大的政治家,是备受世界政治**尊敬的政治家。他塑造了多元民族和谐相处、花园城市的新加坡;他建立了任人唯贤、清廉**的制度;他在短短的四十几年内,使新加坡从第三世界跃升成为世界的**。他的地位,远远在我之上,但我和他相处时,却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他让我在轻松而且毫无压力的状态下,和他说话,和他讨论问题,和他一起学习华文。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可能不同,尤其是对华文和华文教学的问题,但彼此尊重。我对他,也完全无所求。这就是君子之间的相处。 资政一有机会,就会向我表达他对我的感谢。2010 年 11 月28 日,在资政的答谢晚宴上,我和内人受邀与他合照,他在送我的照片上签了字,注明日期,并写上“感谢你无数小时的华语 课。” 2011 年 9 月,他的新著《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出版,他的签名本上说:“对你无数小时教我华文表示深深的感激。” 同年 11 月,他的《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出版,他又再一次写道:“对你从 1975 年开始教我华文表示感激”。 我的文笔拙劣,不能完全表现我和资政之间的温馨相处,只能是真实的、朴素的记录。我还是本着《人生记忆》里所说的精神,写下关于资政的点点滴滴。在《人生记忆》里,我说:我将以平常心,真实地记下我所看到的李光耀资政。这三十几年来的相处,让我从作为人的感觉上了解资政。我看着他从总理到资政,看着他从年轻到年老,看着他处理紧要的事情,理智上的抉择和感情上的不舍,看着他对年轻人越来越仁慈。 这三十多年来,他是有变化的,但也有始终不变的。那始终不变的是他的真诚,是他对新加坡深深的爱。 (二) 三十多年前,就有朋友建议我每次见了李资政(当时是总理)之后,都写下日记,以备遗忘。但是,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当时也没有想日后要写些什么书,只是一心一意地想帮他学好华文, 也就没有这样做。 我专心诚意地帮助资政,从来就没有想利用他和我的关系,以自我宣传、自我夸耀,获取私利。这就是我尽量避免公开提及我帮助资政学习华文的原因。资政的新闻秘书几次对我说,这三十几年来,你从不提自己是资政的华文教师,为什么只教了几年的年轻人却处处以此自我标榜? 三四年前,刚退休不久的教育部提学司(director-general of Education)黄庆新先生在总统府开完会之后,特别把我叫到走廊上,告诉我说,政府的高层人士对他说:“周教授是个可尊敬的君 子。”资政为我的回忆录《人生记忆》写的序言也说:“若以古典文学的文字来形容他,他堪称一位君子。”这些赞语,希望对年轻的新加坡人能有些启示。 现在这本书,就根据手上的资料和自己的记忆来写了。手上的资料有些是英文的,我自己将它翻译成中文。我尽量做到译得接近原文的意思。我的写作,也尽力做到真实。 我和资政的许多来往信件,以前是通过传真的,后来有了电邮,也就快速和方便多了。这些现存的传真信件或者电邮,我都尽可能注上日期,其他没注上日期的,大部分是我们之间的谈话,我凭记忆写下来的。 和资政一起学习华文将近四十年,有太多值得记录和回忆的事。这些事情,反映的是资政少为人知、另外的一面。我怀着温馨的回忆,尽我的可能,将这些相处的片段呈现给读者,希望让更多的新加坡国人,以及外国的友人,知道资政,了解资政,也能和我一样永远地缅怀资政。 (三) 我大约是在 1975 年和资政次见面的。他当时是总理。他交给我的任务是用华语和他交谈,纠正他说华语的错误,以保持并提高他的华文程度。当时,他对我说:“学语文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就这样铭刻在我心里。我一辈子从事华语教育,培训了数以千计的华语教师,但从语文学习的态度观察,资政学习语文之认真,是我从没见过的。 上课的时候,我总要他先念课文,然后我再念。这样可以知道哪些词语是他熟悉的,哪些词语他不太了解、说得不流利,或者哪些词语他发音有困难。他和我念课文、做语文练习的声音,都录在录音机里,以便课后他运动的时候,或者从家里到总统府办公室的路上,可以随时再听。用来录音的是一部老式的盒式录音机。三十多年来,用的就是这一部。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像是老朋友,一面念课文,做语文练习,一面聊天,谈各种话题。 他从来没有摆出他是总理或者资政的架子。 和资政相处, 我完全没有压力。他的秘书忙着处理文件的时候,资政会亲自打开办公室的大门,请我进去。资政忙的时候,让我在办公室外等久了,他会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资政的外国友人送了特产,有时他也叫保安人员送一些到我的办公室来。资政不喝酒,朋友送的“蒋介石纪念酒”“2008八八坑道纪念酒”,中国友人送的“国酒茅台”,都成了我的收藏。我也不喝酒,这些藏酒,当我宴请中国来的朋友时,就用上了。 我手上还有一台龙砚,是用整块砚石刻成的。砚盖上面雕了一条神采飞舞的龙,非常精美。这是 1992 年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送的。资政从总理退下来时,也特别送我一组中华民族八大伟人的微雕。送给我的时候,他特别让我看,并且说如果不喜欢,他可以送别的东西。这组微雕,由保安人员送去财政部估价后,再送到我手里。这样来来回回,微雕移动摩擦,边缘有些磨损。如果我告诉资政,难免让保安人员为难,也就收了下来,没说什么。 我们相处了近四十年,成了朋友。1997 年 10 月 28 日,他在 送给我的《李光耀和他的思想》一书里,这样写道: To Prof. Chew Cheng Hai With my friendship after the thousands of hours together speaking Mandarin. (多年共处,你我用华语交谈,前后累计数千小时,友谊亦日益深厚。谨赠此书,聊表情谊。愿存念。——陈照明博士翻译) 2006 年 9 月,他为我 65 岁生日写了贺词,后也说: On his 65th birthday, I wish my friend, Prof. Chew Cheng Hai, good health and happiness. (我谨祝贺我的朋友周清海教授 65 岁生日健康、快乐。) 这将近 40 年的温馨相处,让我有机会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从个人的角度,长期观察李资政。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我能有机缘和他相处,是我的幸运。 李光耀这三个字,从初的高不可攀,到亲切,到看着有无限温暖,这是李光耀在我内心的变化。我真实地记录下我所看到的李光耀资政。这些珍贵的点点滴滴,大部分都表现了他的为人,他维护新加坡的决心,以及对多元社会里的语言、语文教育等课题的深切关心,以及看法。 资政是伟大的**,他对世界格局,对中国的发展,对两岸的关系等等,都有精到的分析。许多关于政治、经济、外交的决策,都不是我所能完全理解的,我们也就很少讨论,在这本书里,也就很少记载。但从做人的角度观察,资政就已经有许多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这包括他对我的关心、鼓励,以及对我看错人的安慰,他说:“蒋经国都会看错人。” 这本书,是李资政一个平平凡凡的友人,一个纯华文教育出身的知识分子,对他的观察和真实的记录,是我和李资政交往的纪念。我用这本书表示我对他的崇敬,也是我正式地,对他把我当作朋友,向他 道谢。更是我对他永远的怀念。 资政于 2015 年 3 月 23 日过世,这是为他而写的书。 2019 年 2 月 1 日
    目录
    一、前言 二、向李光耀总理致敬 三、李资政的华文教师 四、关心新加坡的华文和华文教学 五、女儿病重 六、郑章远事件 七、李资政的待客之道 八、关于李资政《回忆录》的一些事 九、李光耀动怒了 十、资政谈语言标准和语言选择问题 十一、李资政谈教育和语言规范 十二、李资政与南洋大学 十三、李资政夫人病了 十四、我印象中的李光耀夫人 十五、李资政和总理 十六、资政退出内阁 十七、关于《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的一些细节 十八、双语教育与双语并用教学法 十九、附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