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孔子传(精装版)继国学大师钱穆和作家鲍鹏山《孔子传》之后,又一本值得关注的人物传记。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孔子传(精装版)继国学大师钱穆和作家鲍鹏山《孔子传》之后,又一本值得关注的人物传记。

  • 作者:李木生
  •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4233957
  • 出版日期:2021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继国学大师钱穆《孔子传》、作家鲍鹏山《孔子传》之后,又一本值得关注的为孔子作传的精心力作。《孔子传》全景式地呈现了孔子的一生,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以及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文章节选
    《孔子传》比老师小了四十五岁的子游当了山东武城这个地方的县长,老师当然高兴。孔子是信任自己的学生的,而且去视察一下,看看学生的政绩,又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老师去视察,肯定还要带着一帮子学生,如现在开现场会似的,既是研讨,又是实地学习。年轻的子游相当重视,也很兴奋。他知道,老师亲自来,这本身就是对于自己的莫大的重视、肯定与鼓励。
    让孔子想不到的是,他一进武城,竟然听到了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虽然弹琴瑟的技法还不高妙,甚至还有些生涩,但是听那咏唱诗歌的声音,却也透着一股蓬勃向上之气。弹琴瑟并配以咏唱诗歌,这是孔子教导学生们的一种**方法,而且是到了一定程度、要在一定场合才使用的方法。比如在陈蔡绝粮的时候,弟子们不少饿倒病倒了,情绪也比较低落,这时孔子就使用了弹琴唱歌咏诗的教育方法。跟他流亡的弟子哪一个没有着高深的学问与修养?当然能够在音乐诗歌之中体���到了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道理与情怀。可在这个小小的武城,乡里民间竟也有了弦歌之声。
    这时孔子“莞尔而笑”。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次“莞尔而笑”,是比微笑要开放一点的笑吧?这笑里当然隐含着一点点不以为然——在这样的小地方,教育老百姓,却用这样**的方法。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说了一句“割鸡焉用牛刀?”
    别看比老师小了四十五岁,子游听了老师的评价,刚才还灿烂着的笑容立即收敛起来,不仅不怯,甚至简直有点理直气壮地质问老师说:“老师,您以前不是教导过我们,说有知识的君子求学学道之后就能够唤醒仁爱之心,普通的百姓求学学道之后就能够懂得道理、指挥起来方便吗?我是这个地方的领导,教育百姓是我的责任嘛,怎么我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反倒错了,成了用牛刀杀鸡了?”
    这语气凌厉着呢,还有点抢白的味道,比自己大四十五岁的老师肯定会有些挂不住脸的吧?
    真是让人想不到。孔子面对学生的抢白,却更加的和颜悦色起来,并对跟随的众多学生说:“大家都听好了,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的话是开开玩笑,同学们可不要当真。
    学习当然要认真,但也不能光耍嘴皮子,要学以致用。老师——哪怕他是孔子——也不会事事都对,对了就遵守,不对了就得说出来。子游就这样当学生。诲人不倦,鼓励向上,自己错了就承认,学生对了就听学生的。孔子就是这样当老师。
    还是那个意思,我不是圣人,不仅不会事事都会,也不会事事都对。关键不在这里,关键是出现了错误就得承认错误,并且改正错误。不能以上压下、倚老卖老地“唯我独尊”“一贯正确”。
    还有一个故事。按照周礼的规定,同姓不能结婚。吴国与鲁国同是周公之后,依礼是不能通婚的。可是鲁昭公却娶了一个吴国的太太,取名叫吴孟子。于是陈国的一个司寇的官员出访鲁国的时候,就问孔子鲁昭公知不知礼。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朝的文献典籍大多传之于鲁国,而且是问到自己**的国君,孔子当然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昭公知礼。这个“陈司败”(是官名,亦司寇)果然厉害,不依不饶却又“知礼”。他没有让闻名列国的大学问家孔子难堪,等到孔子离开之后,就向孔子的学生巫马期作了个揖,靠近他认真地说:“我听说君子无所偏袒,难道像孔子这样赫赫有名的君子也有私心吗?鲁君这样做如果算知礼,还有哪一个不知礼?”巫马期将陈司败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达给老师,老师不仅没有恼羞成怒,还把人家指出他的错误当作一种幸运,“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有一年孔子去齐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孔子拜见了齐景公却不去拜见齐国的权相晏婴。学生子贡不解,就问老师为什么。孔子这样回答子贡:“晏婴连续被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个国君重用为相,执掌朝政数十年,可说是个不倒翁。我怀疑他是个八面玲珑、处世圆滑的人。因此,我才不想见他。”
    晏婴听到孔子的话以后,向人表示着自己的不满与不服。他说:“我以一心事三君,一心一意忠实地执行相继三个在位国君的旨意,为齐国的安定、富强竭尽了全力,所以我做相国才一直很顺利。如果我以三心事一君,那么齐国与我自己的情况就会相反了。现在孔子认定我从政顺利的原因是八面玲珑、处事圆滑,这真让人难以接受。原来我总以为孔子的意见是珍贵的,通过这个事情,我对他意见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
    孔子听了之后,认为是自己说了错话。他不是文过饰非,而是真诚地检讨:“我私下议论晏婴时,并没有确切地知道他有什么过失,这是我的错,是我对晏婴失言了,晏婴对我的批评是正确的。晏婴相国,是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不仅有了这样知错的想法,又派弟子子宰前往齐国相府代自己向晏婴谢罪。还觉得不过意,又亲自登门拜访,向晏婴当面道歉。“‘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晏子春秋·外篇》)
    目录
    《孔子传》 第——章 孔子形象素描 第二章 孔子的先辈们 第三章 孔子诞生之谜 第四章 “吾少也贱”的少年时代 第五章 “少能鄙事”的青年时代 第六章 孔子适齐 第七章 大河之融:孔子见老子 第八章 “学而不厌”:雒邑深造 第九章 “爱人”:孔子的仁学思想 第十章 中国座杏坛 第十一章 孔子仕鲁:杀少正卯 第十二章 孔子仕鲁:夹谷会盟 第十三章 孔子仕鲁:堕三都 第十四章 “郁郁乎文哉”:孔子的礼乐思想 第十五章 离鲁流亡 第十六章 流亡列国:子畏于匡 第十七章 流亡列国:子见南子 第十八章 流亡列国:肃慎之箭 第十九章 流亡列国:厄于陈、蔡 第二十章 流亡列国:叶公问政 第二十一章 流亡列国:重回卫国 第二十二章 离卫返鲁 第二十三章 “允执其中”:孔子的中庸思想 第二十四章 国老的参政议政 第二十五章 文献整理与著述 第二十六章 孔子与他的学生们 第二十七章 坦荡与戚戚:君子与小人 第二十八章 公元前 年:孔子之死 第二十九章 孔子质疑 第三十章 孔子的后代们 跋 附录一 孔子年谱 附录二 孔子语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