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百岁哲人:张世英先生纪念文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百岁哲人:张世英先生纪念文集

  • 作者: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编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99872
  • 出版日期:2021年08月01日
  • 页数:412
  • 定价:¥1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张世英先生是我国**哲学家、哲学史家、美学家和哲学教育家。在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张先生在西方哲学(美学)史、德国哲学(美学)、康德黑格尔哲学、中国哲学(美学)、中西哲学(美学)比较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版了很多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他的黑格尔哲学研究更是得到了国外同行的赞誉。经过几十年的“求索”和“勤耕”,张世英先生在会通中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哲学体系:“新的万物一体”的哲学观——“万有相通的哲学”。可以说,这是当代中国*具原创性的哲学体系之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多边主义、经济全球化遭遇挑战,张先生主张的天地万物“不同”而又“相通”的哲学观为应对全球化危机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深切缅怀这位百岁哲人,学术界和张先生亲朋好友写了多篇纪念性文章,现结集出版,以便更多的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张先生的学术人生。
    文章节选
    张先生这几年常说,他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他胸中仍然波涛汹涌,万马奔腾。张先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依然十分旺盛。同冯友兰先生、朱光潜先生一样,张先生也是“欲罢不能”。这说明做学问是张先生的生命所在,张先生的学问已经进入他生命的核心里面。 近二十年,我和张先生的交往比较密切,深受张先生的思想和著作的启发。启发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三点,一是张先生对超越主客二分的“万物一体”的哲学阐述,这对于我们突破美学研究的旧的思维模式,对审美活动(美和美感)获得一个新的理解有重大的启发。二是对人生境界的论述。人生境界的学说是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冯先生说,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价值的内容就是人生境界的学说。张先生从冯友兰接着讲,强调哲学和美学都应该有提升人生境界的功能。我非常赞同冯先生、张先生的说法。我研究的是美学,我认为审美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但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终归结起来是提高人的人生境界。我的《美在意象》一书的后一章就是讲人生境界。这是受冯先生、张先生的启发。三是美感的神圣性的思想。张世英先生在《境界与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美感的神圣性”这个美学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集中体现了张先生本人的人生追求。张先生指出,讨论“美感的神圣性”的意义,就在于赋予人世以神圣性。美除了应讲究感性形象和形式之外,还具有更深层的内蕴。这内蕴的根本是在****、万物一体的境界中,感受人生的的意义,从而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我们从张先生的人生和著作中处处可以看到这种对高远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张先生的著作是他的深心灵的呈现。我们读张先生的著作,不单纯是读到文字,而且是读到张先生的人格性情,心灵节奏,生命情调。张先生的著作有一种从他心灵深处发出的光芒。这是一种精神的光芒,一种对高远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这种精神追求,给人生注入了一种严肃性和神圣性。 张先生的人生是圆满的。赵朴初《遗嘱》说:“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弘一法师《辞世二偈》之二说:“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些遗言,都显示了一种人生圆满的喜悦。张先生书法集中的两句话:“心游天地外,意在有无间。”同样显示了一种人生圆满的喜悦。 张先生辞世时十分平静。听张先生的家人说,张先生是在熟睡中辞世的。而且头几天就嘱咐家人,身体如有不适,要留在家中,不要去医院。可见张先生对自己生命的来去和人生的圆满有十分清晰的自我感觉。这是一位哲学家的圆满。因为人生的圆满,所以对生命的来去持有平静的心态。 张先生去世了,但是张先生并没有离开我们。张先生的学问,张先生的精神,张先生的人格,张先生的爱心,都依然伴随着我们,依然照亮我们的心灵,激励我们去从事文化学术的创造,去追求人生的神圣价值,追求人生的圆满和平静。 (摘自叶朗:《悼念张世英先生: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目录
    3 在“百岁哲人张世英先生追思会”上的致辞(代序) / 邱水平 1 百岁哲人张世英先生生平 5 悼念张世英先生: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 叶 朗 10 时代呼唤这样的哲学家 ——深切追思张世英先生 / 张翼星 19 张世英:百岁**哲学家的睿智人生 ——受教60余年的追思 / 林可济 39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文化立命,万有相通 / 张立文 44 留迹人间高翔清空 ——缅怀世英师 / 孙月才 53 张先生满脑子都是学问 ——缅怀张世英先生 / 朱 滢 55 不仅仅是“怀念” ——回忆张世英先生随感 / 杜小真 63 自由的心灵 ——悼念张世英先生 / 徐友渔 66 哲学记忆中的黑格尔 ——悼念刚刚谢世的张世英先生,缅怀敬爱的杨祖陶老师 / 陈家琪 77 “惊异”和“热爱”的哲学地位 ——张世英先生哲学观简析 / 张祥龙 94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怀念敬爱的张世英伯伯 / 陈 端 97 张世英与西南联大 / 闻黎明 105 纪念张世英教授:缘分 / 〔法〕白乐桑 109 追怀张世英先生 / 陈 来 116 百岁哲人后的生命光彩 ——纪念张世英先生 / 王忠明 122 我的老师张世英 / 杨 河 127 精神文化上的自我超越,比什么都重要! ——我读当代伟大哲学家张世英 / 钱 宏 144 万有相通 美在自由 ——怀念张世英先生 / 赵树丛 149 思想的召唤 ——张世英先生对我的学术** / 张 晶 158 哲学大师,人生楷模 ——深切缅怀敬爱的张世英老师 / 彭兴业 167 斯人虽逝,精神长存 ——缅怀张世英先生 / 杨国荣 172 怀念我的导师张世英先生 / 王蓉蓉 177 张世英先生学术思想的启示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 / 何卫平 191 张世英先生在社科院讲授“审美的自由境界” / 甘绍平 198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记跟张世英先生学习德国哲学的岁月 / 邓安庆 210 怀念张世英先生 / 吴国盛 213 《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诞生记 / 李超杰 227 张世英先生与湖北大学哲学学科 / 戴茂堂 江 畅 237 从“人的问题”到“天人之境” ——追思张世英先生 / 张学广 250 思言谢 ——在张世英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 / 陈小文 258 张世英先生的诗心与哲思 / 顾春芳 264 怀念恩师张世英先生 / 胡自信 274 我与张世英先生的今世缘及三件不灭的心像 ——在北京大学“百岁哲人张世英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 / 魏敦友 279 精神的怅望 ——沿着英公心路的思与想 / 庞井君 287 师门片忆 ——深切缅怀张世英先生 / 杨君武 297 一位有诗意的自由人 ——怀念张世英先生 / 孙向晨 304 要创造比西方哲学思想更具魅力的中国文化 ——追忆张世英先生 / 赵 涛 313 经师 业师 人师 ——怀念我的导师张世英先生 / 彭国华 323 深邃的思想,永远的怀念 ——追忆张世英先生的统战情缘 / 高慧芳 334 无尽的思念 ——追忆我师张世英先生 / 李 智 338 悼念张世英先生:在天堂里继续“文思泉涌,笔随云飞” / 李 念 346 如沐春风忆先生 ——张世英先生印象 / 金 涛 362 仰望星空,走出象牙之塔 ——怀念张世英先生 / 刘鲁嘉 378 张世英先生在湖北大学 / 刘爱玉 383 思念我的父亲 / 张晓嵋 390 听爸爸张世英聊往事 / 张晓岚 402 我的父亲张世英 / 张晓崧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