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原书第4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原书第4版)

  • 作者:罗伯特·S. 费尔德曼 著 苏彦捷等 译 湛庐文化 出品
  •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72219283
  • 出版日期:2021年08月01日
  • 页数:530
  • 定价:¥1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世界知名发展心理学家费尔德曼全新教材《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原书第4版)》,更新多项研究和热点话题:新版教材加入了行为遗传学、脑发育、演化观点和跨文化发展研究等新研究成果。增加了上百篇文献资料,多为近年来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书籍。为我们勾勒了人的一生成长和发展的完整路径图,横向跨越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三大方面的发展,纵向贯穿从胚胎发育到生命逝去的全过程,多方面、有序地帮助读者深入学习人的发展规律。 全书的专栏设置丰富多样,每章都以相应阶段人物的故事为开端,让读者身临其境,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这不仅是一本多方面、系统的经典教材,更是一本人人读得懂的大众心理学佳作,可以同时满足心理学、教育学学生,教育从业人士和家长的阅读需求。深入学习发展心理学,不仅能够回答我们心中无数个为什么,也能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好奇和求索之心,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与虔诚,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孩子,激发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章节选
    性别认同:发展中的男性和女性特征 学习目标4.14 分析学前儿童如何发展出性别概念。 人们对男孩的夸奖通常为:思想、好学、有想象力、热情、有科学精神、好的朋友、风度翩翩、勤劳、幽默感。人们对女孩的夸奖则为:人见人爱的宝贝、甜美、可爱、好的分享者、好的艺术家、度、有礼貌、热心助人、创造力。 这样的描述有什么不对?对于女儿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得到上述夸奖的父母来说,这就相当于孩子得了个“好女孩奖”。女孩通常会由于她们令人喜爱的个性而得到赞扬,而男孩则会由于他们的聪明和较强的分析能力而获得夸奖(Deveny,1994)。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从出生开始到学前期以及之后,女孩和男孩都生活在不同的评价体系(Bornsteinetal.,2008;Conry-Murray,2013;Brinkmanetal.,2014)。 性别意识,即成为男性或女性的意识,在儿童进入学前期的时候就已经很好地建立起来了。到2岁时,儿童能够较为一致地给人贴上男性或女性的标签(Raag,2003;Campbell,Shirley,&Candy,2004;Fivush,2010)。 性别差异也会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学前期男孩会比女孩花更多的时间玩追逐打闹的游戏,学前期女孩则会花更多的时间玩有组织的或角色扮演游戏。在这个时候,男孩开始更多地跟男孩玩,女孩开始更多地跟女孩玩,这种趋势在儿童中期逐渐增强。女孩比男孩更早开始偏好同性玩伴,她们在2岁时就开始明显地偏爱和女孩玩,而男孩要直到3岁才表现出这种偏好(Boyatzis,Mallis,&Leon,1999;Martin&Fabes,2001;Raag,2003)。 学前儿童对于男孩和女孩应该有怎样行为有着严格的想法。事实上,他们对于与性别相适宜的行为的期望甚至比成年人更加刻板。一直到5岁,儿童对性别刻板印象的信念都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尽管到7岁时这些信念或多或少会变得不再那么刻板,但其并不会消失。事实上,学前儿童特有的性别刻板印象与社会中传统的成年人很相似(Rubleetal.,2007;Martin&Ruble,2010;Halimetal.,2014)。 像成人一样,学前儿童中,男性被认为更可能具有关于能力、独立性、强有力和竞争性的特征,而女性则被认为更应该具有友善、善于表达、抚育以及服从等特征。尽管这只是期望,并不代表男性和女性实际上的行为方式,但是这样的期望也会给学前儿童提供观察世界的透镜,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与同伴和成人互动的方式(Blakemore,2003;Gelman,Taylor,&Nguyen,2004)。 为什么性别会在学前期(以及生命的其他阶段)起着这样大的作用?发展心理学家已经给出了一些解释。 生物学观点与性别相关的生理特征导致了性别差异,这并不令人惊讶。例如,研究发现,激素影响着以性别为基础的行为。出生前接触高水平雄性激素的女孩,与没有接触雄性激素的同性相比,更可能表现出符合男性刻板印象的行为(Knickmeyer&Baron-Cohen,2006;Burtonetal.,2009;Mathewsetal.,2009)。 接触较高水平雄性激素的女孩更喜欢与男孩同伴玩耍,会比其他女孩花更多时间玩与男性角色相关的玩具,例如小汽车和卡车。与此类似,男孩如果在出生前接触异常高的雌性激素,也会倾向于表现出符合女性刻板印象的相关行为(Servinetal.,2003;Knickmeyer&Baron-Cohen,2006)。 一些发展心理学家把性别差异看作是种族生存的生物学目标。基于演化的观点,这些研究者认为,男性如果表现出刻板化的男子气概(如有力量和富有竞争力),就会吸引那些能为他们生育强壮后代的女性;而在女性化刻板任务上(如养育后代)表现出色的女性就可能成为更有价值的配偶,因为她们能够帮助孩子度过充满危险的童年期(Browne,2006;Ellis,2006)。 当然,我们很难将行为特征明确地归因于生物学因素。因此,我们也必须考虑性别差异的其他解释。 社会学习理论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儿童通过观察他人了解到与性别相关的行为和期望,这里的他人包括父母、教师、兄弟姐妹以及同伴。 一个小男孩看到了美国职业棒球联赛选手的荣耀,之后变得对运动感兴趣;一个小女孩看到她的临时看护者练习啦啦队舞蹈,就开始自己试着练习起来。观察到他人因性别适宜行为而获得奖励会引导儿童效仿这些行为(Rustetal.,2000)。 另外,传统观点认为,书籍和媒体,特别是电视和视频游戏,也在帮助延续性别相关行为的产生。例如,对流行电视节目的分析发现,男性角色数量是女性角色的两倍。另外,女性更倾向于同男性一起出现,女性与女性的关系在节目中则不太常见(Calvertetal.,2003)。 电视还将传统的性别角色赋予男性和女性。电视节目通常会通过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的关系来定义女性角色。女性角色更可能作为受害者出现(Wrightetal.,1995;Turner-Bowker,1996)。她们不太可能作为创造者或决策者出现,而更可能被刻画成对爱情、家庭、亲人感兴趣的人物。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这样的榜样对学前儿童定义性别适宜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Hust&Brown,2008;Nassif&Gunter,2008;Matthes,Prieler&Adam,2016)。 在某些情况下,社会角色的学习并不是间接地通过榜样发生的,而是直接发生的。例如,父母可能会告知学前儿童要做个“小女孩”或“小男子汉”。这通常意味着女孩应该淑女一些,而男孩应该坚强不屈。这些直接的训练提供了对不同性别被期望行为的清晰信息(Leaper,2002)。 认知理论在某些认知研究者的观点中,形成清晰认同感的一个方面是要建立性别认同的愿望。 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是指对于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知觉。为了做到这一点,儿童发展出性别图式(gender schema),即组织性别相关信息的认知框架(Barbera,2003;Martin&Ruble,2004;Signorella&Frieze,2008)。 性别图式包括了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哪些是适宜的、哪些是不适宜的“规则”,是学前儿童看待世界的透镜。一些女孩会认为裤子是男孩穿的,并僵化地应用这条规则,从而拒绝穿裙子以外的衣服。学前期男孩也可能认为只有女孩子才应化妆,因此在即使其他所有的男孩女孩都化了妆的情况下,也拒绝为学校的演出化妆(Frawley,2008)。 根据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僵化部分地反映了学前儿童对性别的认识(Kohlberg,1966)。具体来说,年幼的学前儿童认为性别差异是由外表或行为的差异,而不是生物学因素造成的。根据这种世界观,一个男孩可能认为,他穿上裙子并把头发扎成马尾辫就会变成女孩。等到了四五岁,儿童才能发展到可以理解性别恒常性(gender constancy),即意识到基于固定不变的生物特征,一个人将永远是男性或是女性。 有趣的是,性别图式在儿童理解性别恒常性之前就出现了。即使是很小的学前儿童,也可以基于性别的刻板观点来判断哪些行为是适宜的、哪些是不适宜的(Martin&Ruble,2004;Rubleetal.,2007;Karniol,2009)。 能否避免让儿童采用性别图式来看待世界呢?根据桑德拉·贝姆(SandraBem,1987)的观点,一个方法是鼓励儿童的双性化(androgynous),即一个性别角色中包括了两个性别典型特征的状态。例如,父母和看护者可以鼓励儿童把男性看成是坚定而自信的,但同时也是友善而温柔的。类似地,可以鼓励女孩把女性角色看成既是有同情心的、温柔的,又是喜爱竞争的、自信的和独立的。 与其他关于性别发展的观点一样,认知视角并没有暗示两性之间的差异不正确或不合适。相反,该观点认为,应该教导学前儿童把他人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另外,学前儿童也需要学会理解,重要的是以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以一种性别的代表去行动和实践。 ……
    目录
    第1章 绪论 001 1.1 开端 002 毕**展研究取向 003 文化维度 文化、民族和种族如何影响发展 007 关键议题和问题:决定毕**展的先天与后天因素 008 回顾、检测和应用 010 1.2 毕**展的视角与理论 011 心理动力学、行为和认知视角 012 人本主义、情境和演化视角 019 回顾、检测和应用 023 1.3 研究方法 025 理论、假设和相关研究 025 实验研究:确定原因和结果 029 从研究到实践 相关研究成果如何影响政策的制定 031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批判性地思考专家建议 035 回顾、检测和应用 036 总 结 038 第2章 生命的开端 040 2.1 产前发育 041 初的发育 041 从研究到实践 产前筛查不是诊断 051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051 文化维度 生理唤醒上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下的哲学观是否由遗传决定 056 回顾、检测和应用 059 2.2 产前的生长和变化 060 产前阶段 061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优化产前环境 070 回顾、检测和应用071 2.3 出生和新生儿 072 出生的过程 073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应对分娩,摆脱恐惧 079 出生并发症 080 文化维度 婴儿死亡率的种族和文化差异 086 能力非凡的新生儿 088 回顾、检测和应用 093 总 结 096 第3章 婴幼儿期 098 3.1 婴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099 成长与稳定 100 运动发展 107 文化维度 运动发展的跨文化视角 111 感知觉的发展 114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锻炼婴幼儿的身体和感知觉 118 回顾、检测和应用 119 3.2 婴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120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21 信息加工观点 127 从研究到实践大脑的发育可能是婴儿遗忘症的原因 130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做什么能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133 语言的根源 134 文化维度 婴儿指向型言语在不同文化中是相似的吗 140 回顾、检测和应用 140 3.3 婴幼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142 社交能力形成的根源 142 关系的形成 146 文化维度 不同文化中的依恋有差异吗 150 婴幼儿的个体差异 151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选择正确的婴儿看护机构 157 回顾、检测和应用 158 总 结 160 第4章 学前期 162 4.1 学前期的生理发展 163 发育中的身体 164 发育中的大脑 166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保持学前儿童的健康 167 运动技能的发展 168 回顾、检测和应用 171 4.2 学前期的认知发展 17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72 其他观点:信息加工观点和维果茨基的观点176 语言和学习的发展 180 文化维度 全世界的学前教育:为什么美国落后了 185 回顾、检测和应用 186 4.3 学前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187 形成自我感 188 文化维度 发展种族和民族意识 189 朋友和家庭:学前儿童的社会生活 192 从研究到实践 儿童是怎样学会说谎的 195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管教孩子的有效方法 198 道德发展和攻击 202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增加道德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 207 回顾、检测和应用 208 总 结 210 第5章 儿童中期 212 5.1 儿童中期的生理发展 213 缓慢而稳定的身体成长 214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如何鼓励儿童多运动 216 运动发展和** 217 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221 回顾、检测和应用 224 5.2 儿童中期的认知发展 226 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226 学校教育:儿童中期的“三个R”等教育方式 233 文化维度 多元文化教育 235 智力:确定个体的强项 237 回顾、检测和应用 246 5.3 儿童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248 发展中的自我 248 从研究到实践过度称赞的危害 251 文化维度 移民家庭中的孩子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吗 252 关系:儿童中期友谊的建立 256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提高儿童的社会能力 259 儿童中期的家庭生活 262 回顾、检测和应用 268 总 结 270 第6章 青少年期 272 6.1 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 273 生理的成熟 274 对青少年心身健康的威胁 282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识别沉迷于毒品或酒精的青少年 285 文化维度 贩卖死亡:向弱势群体推销烟草 285 回顾、检测和应用 287 6.2 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 288 多元认知发展视角 289 在校表现 293 回顾、检测和应用 298 6.3 青少年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299 同一性:“我是谁” 300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 308 关系:家庭和朋友 309 从研究到实践 青少年期的共情 313 文化维度 种族隔离:青少年的重要分水岭 315 约会、性行为和青少年怀孕 317 回顾、检测和应用 322 总 结324 第7章 成年早期 326 7.1 成年早期的生理发展 327 生理发展和健康 328 文化维度 文化信念如何影响健康与保健 333 压力与应对:处理生活中的挑战 333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 336 回顾、检测和应用 337 7.2 成年早期的认知发展 338 多元认知发展视角 339 大学:追求高等教育 344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大学生什么时候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347 回顾、检测和应用 348 7.3 成年早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350 建立关系:成年早期的亲密关系、喜欢和爱 351 从研究到实践 成年初显期:尚未抵达 352 文化维度 同性恋关系:男男和女女 357 关系的进程 359 工作:选择和开始职业生涯 365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关于职业选择的一些建议 369 回顾、检测和应用 370 总 结 373 第8章 成年中期 375 8.1 成年中期的生理发展 376 生理发展与性3 76 健康状态会下降吗 383 文化维度 健康的个体差异:族群和性别差异 385 从研究到实践 对重大疾病进行基因检测是个好主意吗 388 回顾、检测和应用 389 8.2 成年中期的认知发展 391 智力和记忆会下降吗 391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如何使用记忆术进行记忆 395 回顾、检测和应用 396 8.3 成年中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397 人格发展 398 文化维度 中年时期:在某些文化中并不存在 401 关系:中年时期的家庭 403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如何应对配偶的虐待 412 工作和休闲 412 文化维度 移民在美国的快速发展 415 回顾、检测和应用 417 总 结 419 第9章 成年晚期 421 9.1 成年晚期的生理发展 422 生理改变 423 衰老对健康的影响 430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照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433 文化维度 预期寿命的性别、种族和族群差异 438 回顾、检测和应用 439 9.2 成年晚期的认知发展 440 智力改变 440 记忆与学习 442 回顾、检测和应用 446 9.3 成年晚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447 人格发展和顺利老化 447 文化维度 文化差异怎样影响我们对待老年人的方式 451 从研究到实践 年龄仅仅是一种心理状态吗 455 成年晚期的日常生活 456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规划**的退休生活 460 关系:旧的和新的 461 回顾、检测和应用 467 总 结 469 第10章 死亡和临终 471 10.1 毕**展中的死亡和临终 472 理解死亡 472 文化维度 不同的死亡概念 477 回顾、检测和应用 478 10.2 面对死亡 479 理解临终过程 480 回顾、检测和应用 486 10.3 悲痛及丧亲 487 死亡对生者的影响 488 从研究到实践 火葬的兴盛 489 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运用者 帮助孩子应对悲痛的方法 492 回顾、检测和应用 493 总 结 494 术语表 496 致谢 507 译者后记 515 图片版权信息 51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