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古人的绝唱(揭秘历史人物与事件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另类书写,探寻万古流芳经典传奇背后的故事真相和人生博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古人的绝唱(揭秘历史人物与事件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另类书写,探寻万古流芳经典传奇背后的故事真相和人生博弈。)

  • 作者:贾兴安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ISBN:9787521216264
  •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 页数:312
  • 定价:¥5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21216264
    • 作者
    • 页数
      312
    • 出版时间
      2022年04月01日
    • 定价
      ¥52.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有选择性的以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和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为基本素材,加之亲临所涉及到的故事发生地,对当地风土人情进行细致的文化考察,梳理、整合典籍记载和民间传说并融会贯通。用跨文体的非虚构文学书写方式,以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讲述方式,深入事件的细节末梢和人物的内心深处,以有情感有温度的可靠叙述,还原历史真相中的重大节点,让人物、时间、地点、场景、氛围复活和重现。从而揭示这些曾经在中国历史画卷中重重描绘出鲜亮色彩的英雄风流人物,那些鲜为人知、令人感叹和唏嘘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在那个沧桑与沉浮的动荡岁月里,被历史烟云淹没在时光里的对与错、是与非、沉与浮、痛苦与幸福、笑声和泪水。这是杰出者的激情岁月,古人的绝唱,也是中国历史的痛点和拐点。
    文章节选
    豫让亮剑 一 豫让次见到赵襄子,是在智伯家举行的一次宴会上。 地点是绛城(今山西省运城市绛县),这里是晋国的国都,也是智伯的城邑。 这晚没有月亮,有星星偶尔在云层里闪烁。 智伯**阔大的庭院里,灯火璀璨。西则走廊下挂满了一盏盏的豆灯,门口、墙边以及廊下���柱子旁边,站着一些手持长戟的卫士。一群男佣和侍女,捧着鼎、鬲、甑、甗、簋、盨、敦等食器,从庖房里出来,鱼贯般穿过甬道,向正北的客厅里走去。 客厅里,智伯在方几旁盘着腿居中而坐,其他三位分别席地坐在两旁和他的对面。墙壁上,一圈儿造型各异的巨型豆灯旺盛地燃烧着,把室内映照得如同白昼。 一拨儿青铜器和陶具,盛装着牛、羊、猪、鹿、麋、獐、蜗,雉、兔、鱼卵、鳖、腶、蚳等肉食以及黍、稻、麦、粱、菽、稷等主食上来以后,智伯端起酒爵,庄重地对三位客人说:“来,三位兄弟,咱们喝了这爵酒,感谢众卿不辞劳苦,应邀来我智家做客。” 智伯宴请的这三位“客人”,是目前晋国除他之外的另三位卿大夫,即赵襄子、韩康子和魏桓子,真可谓“四卿聚首”。如今,智、韩、赵、魏四姓氏族的世袭者,是晋国乃至整个周王朝权势的卿大夫。而智家传承至第三代的智伯,一直列位正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和如今的国务院总理,已经掌权执政多年了。因此,其他三大家族的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地位比他低一级,原则上要服从他的“领导”。 三人闻声都举起爵,但韩康子却问:“智大哥,不知这次请我们来,有何见教啊?” 赵襄子和魏桓子,也都举爵望着智伯,但没有说话,意思是对啊,好好的请我们吃大餐喝美酒,又有什么事安排我们做呢? 智伯微笑着望了望三人,感慨道:“这爵酒,是庆贺我们联手,灭了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原来六家的天下变成了咱们四家。咱们瓜分了他们的土地和人口,各自扩大了地盘,难道不值得祝贺一下吗?” “值得,值得!”三人异口同声,相互碰碰酒爵,然后一饮而尽。 放下酒爵,赵襄子眨眨眼睛,望定智伯,想了想问:“这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智卿不会是为此事请我们喝酒吧?” “看看,还是赵老弟聪明。”智伯把酒爵斟满,挥动着双箸道,“不错,我是有大事要跟三位爱卿商量。来,各位快快下箸,品尝我差庖丁们为各位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再把这第二爵酒喝了。” 众人吃了几口菜后,魏桓子看看智伯说:“老大,究竟是什么事啊?你不妨说清楚了,不然这酒喝得糊糊涂涂的,好菜下肚了,还没品出什么味儿。” “唉……”智伯捋捋长髯,重重叹了一口气,皱着眉头道,“前几天,出公跟我说,越国灭了吴国以后,成了新的霸主,让咱们大晋国威风扫地,无颜面对臣民,就令我献出一部分土地送给**,以强大晋国的势力。我心有不愿,但没有办法啊!出公是咱们的国君,尤其是在咱们这四卿中,我又是正卿,算是个领头的,就答应了出公……” 智伯所说的“出公”,是晋出公,目前的晋国君主,实际上是一个被智、赵、韩、魏四家“架空”的傀儡。**的大政方针和施政纲领,由智伯说了算,但在名义或者形式上,则由晋出公出面发布,如同实施办法拟定好了,由他盖个章颁布一样,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这是智伯“假借”他的旗号对赵、韩、魏三家发号施令的一贯伎俩。 “答应了!可你准备拿出多大的地盘充公呢?” “一百里的土地连带人口。” 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都惊呆了,直勾勾望着智伯说不出话来。 这时,智伯伸出双掌,用力击打了三下,一个高大魁梧的侍从,提着三个鹿皮袋子来到了客厅。 这人,就是智伯的门客,名叫豫让。 智伯见豫让进来,笑着对三人道:“我备了三份薄礼,不成敬意,请各位笑纳。” 豫让遵命躬身向三位施礼,然后双手托着礼袋向他们递送。 韩康子接过礼袋,有点不好意思:“这是何意……” “这又吃又拿的,无功受禄,让人不安啊……”魏桓子也面有窘色。 智伯在一旁很大度地说:“咱们都是晋国历代的公卿,到了咱们这一代,同在出公的手下做事,是上天修下的福分,亲如兄弟,不分彼此。如今众卿来我家做客,哪能不备点小礼相送?这可是我选用上等的蓝田玉,令能工巧匠特意为各位**制作的,你们取来看看,就会爱不释手的。” 韩康子和魏桓子把礼袋打开,见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纯黄色牌形玉饰,在全身雕刻着密集繁缛的龙凤纹的正中间,凸显着一个“韩”字和“魏”字。于是满脸惊奇,相互望望,啧啧称奇,感叹着向智伯致谢。 只有赵襄子没有接礼袋,面无表情地坐着,这让豫让很是尴尬。 “豫让,你把袋子打开,让赵卿老弟过目。” 豫让将礼袋解开,从里面拿出玉饰,来到赵襄子身旁,弯下腰,双手托举着对他道:“大人,请您收下。” 赵襄子没有正眼看豫让,而是以鄙夷的眼神,朝牌形的玉饰睨斜了一眼。他没有仔细观看龙凤纹簇拥着的那个“赵”字,而是无意间发现豫让紧握在玉饰两旁的那一双手的特别:骨节粗大,两个拇指的指甲出奇地厚实,像是鸭子张开的扁嘴,骨节处的皱褶刀刻一般条理分明,周边似是环列着一圈儿老茧,掌背上皮肤皴裂,干硬,呈黛黑色,如同龟甲,上面隆起的青筋,仿佛几条爬行的蚯蚓……这可不是一般人的手啊!拥有这双手的人,一定是一个孔武有力、雄壮无比、勇猛刚烈的男人…… 赵襄子心里微微一动,不由抬起头来,认真看了一眼面前这个高大的男人。 但见此人大概不到四十岁的样子,方脸阔口,长发在头顶束成平髻,寸长的胡须如同浓密的毛刷子支棱着,根根如针,硬朗腮帮的嘴上角左边,有一粒黑豆般的青痣…… 这可真是智伯家一个威风凛凛、十分彪悍的武士啊! “你这门客,叫什么名字?”赵襄子问智伯。 “豫让,上党人(今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从前是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后来投到我的门下,干得不错,是我喜欢和得意的门客。他爷爷你应该听说过,叫毕阳,是咱们晋国有名的侠士。”智伯高兴地说,“豫让,快给赵卿施礼。” 豫让再次举着玉饰给赵襄子施礼,声若洪钟:“下人豫让,姬姓,毕氏,再次给大人行礼了。” 赵襄子接过玉饰,放到几案上,看看智伯和豫让,欲言又止:“智正卿,我……我有一事不明,想当面请教……” 智伯挥挥手,让豫让退了出去:“什么事不明白?老弟,你只管说。” 赵襄子说:“你宴请我们还物,难道是为了祝贺出公让你献地吗?这不对吧,有话就直说,不必玩心眼儿。莫非,你是用这个计谋,要拉着我们三家,跟你一块儿也把我们的土地和户口献出去吧?老大,实话实说吧,我是个直性子,别总弄那弯弯儿绕!” 智伯一拍大腿道:“说得好,出公是这个意思,但我不好意思开口啊!所以我刚才只说了我自己,同时把你们三位请来,一块来商量这件事,我怕你们有意见,所以才……” 魏桓子这才回过味儿来,瞪着眼睛道:“原来,是让我们也献地啊!” “献多少?也是一百里,一百户?”韩康子惊叫。 智伯耷拉着眼皮说:“当然,咱们四家一样,一家割出一百里,我先带头了。” 赵襄子问:“这到底是你的主意,还是借君主出公之名?” “当然是出公的旨意。” 赵襄子拍案而起:“我不干,不同意!” “为什么?” 赵襄子沉着脸说:“我们赵家的土地和子民,是我祖宗赵简子留下来的,到了我的手里,绝不能送出去交给他人!” “这是君主的命令,你敢不听?” 赵襄子冷笑道:“这恐怕是你的主意吧,想借机吞并我们三家的土地,做大你自己!” “好啊,你小子想造反不成!”智伯大怒。 赵襄子站了起来:“我没想造反,我只是想守住我的祖业和家产。” 说完拂袖而去。 智伯气急败坏,冲韩康子和魏桓子说:“你们呢,按君主的旨意,各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回去就给我办!” 慑于智伯的淫威,韩康子和魏桓子不敢像赵襄子那样断然拒绝,答应回去考虑一下。 智伯平静一下心绪道:“好吧,你们回去商量商量,赶快给我回话。” “赵襄子不献地,怎么办?” 智伯瞪着大眼,把几案拍得当当作响:“这是君主出公的决定,谁不执行,我们就联手收拾他!” 韩康子和魏桓子吓得吐吐舌头,连忙往外走。 智伯吼叫道:“回来,拿上我送你们的礼物!”
    目录
    豫让亮剑 (春秋时期,一个不成功但却伟大的刺客) 被饿死的国王 (战国年间,一代枭雄赵武灵王被儿子囚禁饿死之迷) 秦始皇之死 (以细节展示一场旷世阴谋致使大秦帝国灭亡的前奏) 黄巾军的崩溃 (东汉末年,太平道教主张角的沉浮) 跟皇帝“死磕”的人 (在唐代,**谏臣与太宗李世民的是非恩怨) 一个**的荣耀 (五代十国的一代明君柴荣,为何把江山托付给赵匡胤) 天上有颗“郭守敬星” (元代**科学家的悲惨结局) 河套王 (清末民初,一个叫王同春的农民在河套地区的人生传奇)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