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

  • 作者:吴宗济 口述 崔枢华 记录 撰文 鲁国尧 策划 作序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205603
  •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01日
  • 页数:394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本书忠实记录了吴宗济先生**传奇色彩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出生于清末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的几位长辈已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他自己的百年岁月更是续写了精彩纷呈的人生传奇。他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后又考入**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此踏上漫漫“寻音”路。他走的这条路可谓一路荆棘,人生命运也是一波三折。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已是寿登古稀的老人,才得以全身心地从事自己的专业研究,并奇迹般地屡有重大创获,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实现“人机对话”、为“科大讯飞”的诞生提供了语音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他的行为操守、人生智慧,更值得品味,足资借鉴。
    文章节选
    中秋节拜月很隆重,搭台子,摆供品,一直看着月亮上来。大人们可能要想到全家团圆,要思念远方的亲人……小孩子们不懂得关心这些事,只想着撤供的时候,我们就有得吃了。
    在烟台经历过的*大的事,就是母亲的去世,详细情况已经在**章叙述过了。母亲的去世,对我家影响极大,更彻���地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护送母亲的灵柩回老家湖州安葬之后,没有再回到烟台,而是跟着外婆到了上海。在上海期间,我跟盛家人在一起,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说在烟台是生活在旧官僚家庭的话,那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过的就是大商人家庭的生活。
    这一段生活的具体情况,打算在下一小节中详述。现在想把我在烟台的事情,11岁之前的事情,做一个小结,着重说一说这一时期自己的性格、观念方面形成的情况。
    回忆这一段生活,虽然当时我还只是个小孩子,但一些性格已经初步形成;很多观念还相当模糊,但对一些人生道理,也已经开始思考。这些主要是受父母,特别是父亲的影响,也受老师的教育和书本的影响。
    比如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看到什么东西,或从书上学到什么东西,就想去研究,喜欢模仿,像前面说过的仿照田单的火牛阵弄出什么“火猫阵”等,这种性格几乎伴随了我的一生。
    关于善与恶的观念,尤其是政治上的善恶,不是很清楚。父亲不贪,可在广东雷琼道时,下面的人送给他姨太太,他也接受了。那时广东一些地方“盗贼蜂起”,他亲自下乡剿办。其中可能有打家劫舍的强盗,也有反清起义的人。像海陆丰一带,是强盗窝,也是反对清政府的革命势力聚集的地方。父亲的做法对不对,小时候从来也没有想过。
    父亲在烟台做了十年道尹,北京换了六位总统,但一直没有换他,这种事情很少见。他对旧文化的执着、对佛教的虔诚,他决囚时的慎重,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我一生有重大影响。
    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山东的省长换了田中玉。田中玉不喜欢父亲,父亲也不买他的账。他想要撤换掉父亲,另派了一位道尹,但**不同意撤换,结果弄得当时烟台有两位道尹。我们的衙门在朝阳街的西头,他们派的道尹在东头,两个道尹衙门同时开府办公。这样的局面大约维持了三四年、四五年的样子,父亲终于离开了烟台,并离开山东,来到北京,*后把家也迁到了北京。
    那位新道尹的名字想不起来了,但记得我到南京史语所工作时,租住的房子就是他的房子。世界上有些事情真是太奇怪了。
    关于贫富的观念,*初是《红楼梦》给的。看《红楼梦》里写的,穷人是真穷,富人是真富。回过头来看实际生活,也是这样。对于我家来说,有些穷亲戚遇到困难,我们都是尽量周济。来到我家的,给他们吃,给他们找地方住,走的时候还要送些东西。母亲故去时做道场,放焰口,在家里停灵七七四十九天,每一七,都要搭台“施食”,撒馒头。每到这时,就有不少贫苦邻居家的孩子们在这里等着抢馒头。这些丢下来的馒头我们都不吃,不觉得稀罕,可是那些穷人的孩子一个人能抢到两三个,满脸都是高兴的样子。还有那些被送到西伯利亚的人,也都是穷人呀!我们自己吃穿不愁,本来不需要花什么钱,但过年时家里还要给一块大洋做压岁钱。这些就是我当时对贫富的认识。
    也没有什么敌我的概念。因为父亲兼着交涉使,所以短不了跟外国人打交道。我曾经跟着父亲到烟台山上的英国领事馆办事,还在那里住过几天。没有觉得英国人有什么不好。烟台有很多日本人,他们的兵舰就停在港口,舰上安装着大炮,但小孩子也不懂得仇恨他们。俄国人,有时听大人议论,说他们对东三省有野心,也只是心里讨厌他而已。可以说在这些方面,思想上是模糊的。
    对于宗教,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接触得比较多。不知是不是跟我的健康状况有关系,从五六岁起,家里就要求我背诵《心经》。每天早晨还没起床,在被窝里就要开始背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背是背得很熟了,但当时并不懂。此外,大人们求神拜佛,总要带我去。所以小时候是相信鬼神的,对神佛有一种敬畏之心。
    关于男女,虽然已经和梅家订了婚,虽然看过《红楼梦》之类的书,但在山东时,在这方面还没有开窍儿。直到我到了上海,接触了小表妹,才找到一点儿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感觉。这是后话,留待下一小节再说吧!
    ……
    目录
    **章 我的家世 一 我的父亲 1.结亲曾门 2.庚子接驾 3.广东任上 4.调任山东 5.晚年生活 二 我的母亲们 1.我的前母和庶母 2.我的生母和继母 第二章 我的童年和青少年 一 我的童年 1.生在济宁 2.道尹衙门 3.娃娃亲 4.鸬鹚咳 5.私塾和父亲的书房 6.签押房 7.挨打和受奖 8.木工房和洗印室 9.吃西餐 10.过年过节 二 我的青少年时代 1.舅舅家 2.南洋中学 3.北京的家 4.成达学校 5.上清华 6.婚姻大事 7.妻之闺密 8.读清华 9.初涉电影 第三章 我与史语所 1.从出版事务所到史语所 2.初识广西:壮语调查 3.跟着赵元任先生调查方言 4.家里的变化 5.避乱西南 6.追随赵师 7.行路难 8.叔公吴鼎昌 9.溶洞探奇 10.初到昆明 11.欢迎“临大”师生 …… 第四章 漂泊十六年 第五章 漫漫寻音路 第六章 老骥伏枥——我的晚年生活 附录 后记 版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