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探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探究

  • 作者:丁钢,李梅,等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23619
  •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01日
  • 页数:412
  • 定价:¥11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教育研究的关注显著提高,中国教育研究走向国际舞台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教育研究的学术发表及其影响力在国际上呈现上升趋势。本书围绕何谓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教育研究如何形成国际影响力、如何评价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等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内容,探讨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内涵、主要特征及成因,从学术价值、政策意义和实践作用等方面理解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目录
    前言 2 目录 4 **章 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反思与前瞻 8 **节 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反思 8 一、对国内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反思 8 二、对国际上中国教育研究影响力的评鉴 10 三、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研究的现状 13 第二节 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研究面临的挑战 14 一、研究问题与方法 14 二、研究维度与视角 16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24 第二章 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发表概貌、特征与学术影响力 27 **节 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发表的时间、空间分布情况 28 一、数据来源及检索方式 28 二、年度发表情况分析 28 三、发文群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29 第二节 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高被引论文:主体及其影响 31 一、问题与方法 31 二、分析维度:不同主体在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发文中的角色与影响 33 三、知识生产规模渐增,主体多元化,中国大陆学者作用不断提升 33 四、不同主体在知识生产中的角色: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和合著分析 34 ��、知识生产的学术影响:SSCI论文的被引情况分析 38 六、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发表的思考 41 第三章 中国教育研究的合著网络研究 43 **节 国际中国教育研究的关键作者及其合著网络 43 一、研究问题与方法 44 二、国际中国教育研究SSCI期刊发文的关键作者 45 三、中国教育研究SSCI发文高产作者的合著网络特征 47 四、三种类型关键作者及其合著网络的微观结构 49 五、国际中国教育研究关键作者的合著关系 52 第二节 中国大陆中国教育主题研究的国际合著网络 54 一、已有研究与分析基础 55 二、数据来源 56 三、数据结果与分析 57 第四章 国际中国教育研究的知识谱系:主题与前沿分析 65 **节 知识谱系:主题与前沿分析 65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65 一、研究前沿突现 66 二、研究主题的时间发展轨迹 68 三、主题分类与代表文献分析 68 四、与国际教育研究的主题对比 71 五、与国内教育研究的主题对比 73 第二节 研究范式、核心议题和理论基础 74 一、学科类别与期刊分析 74 二、非交叉学科的国际中国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 76 三、非交叉学科的国际中国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 77 四、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发表中的文化意识 80 第五章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的主题、价值表述与被引 83 **节 中国基础教育的主题与价值表述 83 一、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价值的表述方式 84 二、如何评估被引产生的国际影响:从引用次数到引用动机 87 三、各类主题论文的国际学术影响 88 第二节 中国课程改革研究的案例 94 一、课程改革已经过时了? 94 二、备受关注的实践:课改研究走出去了? 95 三、徘徊于理论建构的外围 98 四、审视“被引”产生的学术影响:结论引用抑或背景引用 101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学者与华人学者的视角 105 **节 基于国际学者视角的分析 105 一、分析框架:教育学研究在三重维度下的角色 105 二、研究方法:半结构访谈 108 三、域外学者眼中的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化:正在路上,喜忧参半 109 第二节 基于华人学者视角的分析 114 一、研究方法 115 二、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116 三、如何进一步增强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 118 四、华人教育学者的学术身份 119 第七章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教育研究:大陆学者高被引论文的分析 123 **节 问题的提出 123 一、相关理论与研究问题 123 二、数据及研究方法 124 第二节 研究发现 125 一、宏观维度:论文被引情况的“马太效应”与“近亲密友体制”分析 125 二、中观维度:大陆学者国际期刊高被引论文内容概貌 126 三、微观维度:对“中国大陆库”前10位高被引论文的内容分析 128 第八章 中国大陆教育学英文期刊的发展现状、特征及其影响 133 **节 中国大陆教育学英文期刊的出版状况与知识传播方式 134 一、中国大陆教育学英文期刊概况 134 二、教育学英文期刊的出版状况 135 三、教育学英文期刊的编辑团队与知识生产、传播方式 139 第二节 中国大陆教育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144 一、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 144 二、中国教育学英文期刊影响力分析 145 第三节 分析与结论 147 一、英文期刊构筑了中国教育知识生产及其国际平台 147 二、英文期刊还需注重质量,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147 三、英文期刊有效促进了中国高校教育学科的国际化发展 148 四、英文期刊提升了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148 第九章 中国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合作 151 **节 OECD与中国教育 151 一、OECD对中国的影响 151 二、OECD主动探索中国教育、获取教育数据 152 三、OECD与中国教育界的对话与合作 154 四、中国主动参与国际教育治理,中国教育对各国教育产生影响 155 第二节 PISA、TALIS与走向国际视野的上海基础教育 155 一、PISA简介 155 二、TALIS简介 157 三、上海学生在PISA中的优异表现 158 四、TALIS视野下的上海教师 160 五、走进国际视野的上海教育 161 六、对上海教育的不同分析视角 164 七、借势PISA和TALIS走向世界 166 第十章 中国教育研究在世界银行中的影响力 167 **节 中国与世行教育合作概述 167 一、世界银行概况 167 二、中国与世界银行的教育合作 167 三、中国教育研究对世界银行的影响力 170 第二节 从世界银行SABER上海测评看我国教育影响力 170 一、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思想 171 二、世界银行SABER测评:后华盛顿共识下的重要教育行动 171 三、上海在SABER测评中的角色与中国教育影响力 172 四、思考与讨论 176 第十一章 中国教育研究在UNESCO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 178 **节 UNESCO的重要性 178 一、借助UNESCO,促进世界对中国教育的理解 178 二、增强中国与世界的教育对话 178 第二节 中国教育研究在UNESCO的影响力体现 179 一、合作内容与阶段 179 二、机构设立与项目参与 180 三、出席会议与高层交流 181 第三节 中国教育研究在UNESCO影响力特征分析 182 一、以多类机构为依托 182 二、参与形式多样化 182 三、政策建言国际化 182 第四节 中国教育研究在中国与东南亚**联盟合作中的影响力 183 一、东南亚**联盟概述 183 二、中国与东盟间的教育合作发展 183 三、中国教育研究影响力窥见 184 第五节 中国教育研究在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交流中的影响力 185 一、上海合作组织概述 185 二、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间的教育交流 185 三、中国教育研究影响力窥见 186 第十二章 中英数学教师交流及其影响 189 **节 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概况 190 第二节 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对英国数学教育的影响 191 一、MTE在形成新的知识概念方面的影响——上海的“掌握教学”理论 193 二、MTE对教师专业知识分享方式方面的影响 195 三、MTE对促进实践性知识方面的影响 198 第三节 中英项目的展望 203 第十三章 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专家评估与分析 205 **节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205 第二节 专家视域中的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 206 一、中国教育研究的重要程度与当前表现 206 二、中国内地教育学英文和中文期刊的评价 208 三、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制约因素 210 四、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路径 211 五、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评估方式 211 六、对于提升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的建议 212 第三节 问题与讨论 213 一、如何增强原创性的知识生产和理论贡献 213 二、如何增强教育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14 三、如何加快科研激励与评价制度及机制改革 214 第十四章 研究的归纳与评估构成 216 **节 研究的归纳 216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216 二、进一步的思考 218 三、亟需推进的方面 220 第二节 维度、因素、指标及其评价框架构成 221 第三节 结语 223 参考文献 225 中文文献 225 外文文献 22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