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罗晓晖论语课
QQ咨询:
有路璐璐:

罗晓晖论语课

  • 作者:罗晓晖 著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127724
  •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罗晓晖自发的课程改革“论语课”的讲义精华。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原典研读课”,是对《论语》二十篇重要章节的译注与评说;第二部分为“经典研讨课”,提供了几种参考课型,如语义辨识课、资料梳理课、主题研讨课、拓展阅读课。作者的解读立足文本,多有新见,且能逻辑自洽。在当前提倡“整本书阅读”的背景下,作者的“论语课”早经教学实践检验,取得显著效果,因而其经验总结之作亦颇有价值,或可供师生参考借鉴,从而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
    文章节选
    经典的学习,首重原典研读。 无论是概论性的介绍,还是体系性的论述,都不能替代直接面对经典的细读与聆听。概括与提炼,分析与综合,是普通的阅读所必需,更是经典研习与学术探讨的必要手段,但对于《论语》这样的经典而言,这并不是*基础的和*重要的。要真正领会经典的思想活力,需要直接面对经典本身,从字里行间去揣摩和发现。 原典研读的要求是: 1.不参阅相关评论,阅读经典原文。 这样做是为了直接面对经典,减少他人意见的干扰。 凡有字句疑惑,皆须查阅辞书。要利用工具书和各种资料,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经典原文的语义理解问题。语文的经典学习当然应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它应让我们首先获得语文的利益。 2.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找出对自己*有启发的部分。 这是因为经典具有各种营养,我们只需获取对自己有益的,这部分也*容易内化于心。当理解发生时,我们实际上也在用理智权衡,同时比照自己的经验。 3.以自主阅读为主,要一则一则地用心细读。 阅读过程中若有特别的心得或难解的困惑应记录下来,这对后续的学习与探讨非常必要。 本书���文致力于还原原文本意,跟通行版本多有不同。字词若有疑义,则多以《说文解字》为主要释义依据,并须有先秦文献可征。译文务求明白,不单列注释。若有须注者,在“补说”中说明。“补说”以诠释译文为主,尽量不作义理发挥。 4.要抱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谦逊态度。 原典研读时不需要创新,特别需要以谦虚学习的心态来对待经典。自以为是的批判性立场容易带来偏见,导致我们看不见经典中值得汲取的东西。如果确实有不吐不快的个人见解,可做批注或笔记留待经典研讨课提出来讨论。 学而**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之后,能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不是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切磋所学,分享学习所得或探讨学习上的疑惑,不也很享受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学 习的进境而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 【补说】 本章谈学习,三句话是连贯的。**句谈学而能用的快乐,第二句谈切磋所学的快乐,第三句谈学有所成时内心稳定而自足的愉悦。 “学”是指学习知识,“习”是指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朋”是指同门(同师)的人,“友”是指志趣相投的人,“朋”不宜径直翻译为“朋友”。“朋”有领悟须说或有疑惑未解,故“自远方来”与同门交流。根据语意连贯性要求,“人不知”,是指他人不了解自己的学问。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在不真诚的花巧言辞和假装出的和颜悦色之中,几乎不会有‘仁’的存在。” 【补说】 “巧言令色”的实质,是表里不一,隐瞒真实情感与立场,不符合“仁”的要求。孔子强调要真诚,要讲是非,要有原则。 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事是否未能尽心?同朋友交往是否未能守信?我被传授的那些知识和道理,是否未能付诸实践?” 【补说】 “三省”是本章提出自我反省的方法,儒家是主张“反省内求”以不断求得进步的。 4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不能固执己见。要以忠信为主。不要把与自己不同类的人作为同道(那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错了就不要怕改正。” 【补说】 本章断句跟通行版本不同。孔子这里讲了五点意思,五句话相互独立,不相连贯。“学,则不固”是指学习要具备灵活性和接纳的心胸(此句若理解为“只要学习,就不会固陋”,语义上来讲也比较妥适,但如果这样理解,此句则是一般道理的阐发,跟其他几句具有针对性的劝告,表意角度不够密合)。“友”是指同道(志同道合);“不如己”可理解为志趣跟自己不同类,也可理解为修养不如自己,前者为佳。 5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这就是古代君主治国方法*美妙的地方。但是,大事小事都遵循和谐的标准,有时是不可行的;知道要和谐而一味搞和谐,不以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补说】 “礼”意味着秩序,它要求人们各安其位,然而人总有不安分的,“和”是很难的,“和”也因此显得珍贵。只有古圣先王的“礼之用”,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凡事一味讲和谐,为和谐而和谐,是行不通的。考虑到“有所不行”“亦不可行”的对应关系,故如此标点,跟通行版本有所区别。 6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具有超越物欲层面的精神追求——他不追求吃饭饱足,不追求居住舒适。一个人应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到有道之士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补说】 这段话共三句,意思包括三个方面,**句讲志趣,第二句讲日常言行,第三句讲进德修业。如果把三句话视为连贯的来解说,似乎也通,但较为牵强。 7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能不因有欲求而谄媚,富有却能不因有依恃而骄傲,怎么样?”孔子说:“这算可以的了。但这不如虽贫穷却内心安适,虽富裕却能喜好礼义。” 【补说】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属于有持守的自我节制;“贫而乐,富而好礼”,则属于有建设性的精神发展。钱穆说,前者心中还有贫富,后者心中不以贫富为意,因此前者不如后者。
    目录
    目 录 **部分 原典研读课 学而** / 003 为政第二 / 008 八佾第三 / 016 里仁第四 / 021 公冶长第五 / 027 雍也第六 / 031 述而第七 / 036 泰伯第八 / 045 子罕第九 / 051 乡党第十 / 057 先进第十一 / 060 颜渊第十二 / 063 子路第十三 / 071 宪问第十四 / 078 卫灵公第十五 / 088 季氏第十六 / 097 阳货第十七 / 102 微子第十八 / 110 子张第十九 / 114 尧曰第二十 / 120 第二部分 经典研讨课 一、语义辨识课 / 125 二、资料梳理课 / 129 三、主题探讨课 / 145 四、拓展讨论课 / 160 后 记 / 17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