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结构及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结构及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 作者:朱妮娜 著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71453
  •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8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探究RCEP协定生效后关税减让政策对各成员国制造业贸易带来的影响为主要目标,尝试在复杂网络框架内定量分析国际贸易关税政策的实施效果及产生的影响,通过对GTAP 10th 模型动态递归拓展生成两场景下的双边贸易预测数据,由此构建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以及HS 84/ 85/ 87商品贸易网络,进一步对平均聚集系数、互惠性等网络特征指标以及接近**度、限制度等节点指标进行测算,同时创建关税减让协定平均净效应指标,以分析网络动态发展趋势。*后,本书基于STERGM进行网络实证回归分析,探究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变机制。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2.1 主要内容 1.2.2 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 1.3.1 复杂网络分析法 1.3.2 动态递归分析法 1.3.3 网络结构统计分析法 1.3.4 比较分析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 1.4.2 本书的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区域贸易网络研究现状 2.1 复杂网络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2.1.1 复杂网络与复杂网络模型的提出 2.1.2 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贸易网络研究 2.2 区域贸易网络的相关研究 2.2.1 “一带一路”区域贸易网络 2.2.2 ASEAN 与 RCEP 区域贸易网络 2.3 复杂网络演化机制的定量研究 2.3.1 指数随机图模型的提出 2.3.2 从 ERGM 到 TERGM与STERGM 2.3.3 基于ERGM 方法的网络特征研究 第3章 RCEP区域制造业贸易现状及特征 3.1 中国与RCEP成员国(地区)双边货物贸易现状 3.1.1 货物贸易规模 3.1.2 货物贸易顺差、逆差 3.1.3 中国与东盟地区货物贸易现状 3.1.4 中国与日本、韩国两国货物贸易现状 3.1.5 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货物贸易现状 3.2 RCEP区域制造业贸易总体规模 3.2.1 制造业行业分类 3.2.2 制造业贸易总体规模 3.2.3 中国与RCEP成员国(地区)双边制造业贸易规模 3.2.4 中国与RCEP成员国(地区)双边制造业贸易顺差 情况 3.3 RCEP区域制造业贸易分行业情况 3.3.1 低端制造业贸易 3.3.2 中端制造业贸易 3.3.3 高端制造业贸易 3.4 中国在RCEP区域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3.4.1 中国同时具备需求方和供给方双重身份 3.4.2 中国与各成员国构建制造业区域价值链 3.5 中国与RCEP成员国(地区)制造业贸易的互补性 3.5.1 指标选取 3.5.2 RCEP成员国(地区)制造业贸易互补性分析 第4章 RCEP 制造业贸易网络构建及网络结构特征 4.1 构建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 4.1.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4.1.2 网络构建 4.2 网络结构分析 4.2.1 节点指标选取 4.2.2 网络指标选取 4.3 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4.3.1 货物贸易网络结构 4.3.2 中观层面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结构 4.3.3 微观层面特定制造业商品贸易网络结构 第5章 关税减让视角下RCEP 制造业贸易网络预测分析 5.1 GTAP 模型 5.2 GTAP模型动态递归拓展 5.3 数据来源及处理 5.4 基于RCEP关税减让承诺的GTAP 模型的构建 5.4.1 基线模型 5.4.2 RCEP生效后关税减让冲击模型 5.4.3 对 UN Comtrade 数据库的插值扩展 5.5 贸易互补性净效应指标 5.6 GTAP 模拟结果及预测分析 5.6.1 RCEP制造业贸易总体预测 5.6.2 机械、电气设备及汽车制造行业贸易预测 5.7 关税减让视角下 RCEP 制造业贸易网络演变趋势 5.7.1 创建贸易网络动态净效应指标 5.7.2 制造业贸易网络总体发展趋势 5.7.3 机械、电子及汽车贸易网络发展趋势 第6章 基于网络模体的RCEP制造业贸易结构演变趋势 6.1 网络模体概念以及在贸易网络中的应用 6.1.1 网络模体的基本概念 6.1.2 模体在贸易网络中的应用 6.2 模体识别及测度 6.2.1 三节点模体分类 6.2.2 次二次条件子图搜索算法(模体频次) 6.2.3 模体显著性统计(Z-Score) 6.2.4 模体的相对显著性 6.3 基于频次统计与Z-Score显著性检验的模体分析 6.3.1 模体显著性检验结果及分析 6.3.2 贸易集团化演变趋势 6.3.3 中国在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中的角色定位 6.4 基于相对显著性统计的模体分析 6.4.1 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集团化与等级化发展潜力 6.4.2 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集团化与等级化发展潜力预测 分析 6.4.3 基于模体统计SP结果的净效应分析 第7章 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7.1 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 7.1.1 ERGM结构 7.1.2 模型构建与模型求解 7.1.3 变量选取 7.1.4 基于ERGM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7.1.5 模型评价 7.2 可分离时态的指数随机图模型(STERGM) 7.2.1 模型数据说明与模型求解 7.2.2 变量选取 7.2.3 基于STERGM的回归结果 7.2.4 模型评价 第8章 总结及展望 8.1 本书总结 8.1.1 主要研究结论 8.1.2 中国在RCEP区域内发展制造业贸易的对策建议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GTAP预测的各国产出变动 附录B 模体预测分析补充数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