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半生孤影,鸣凤于飞 : 于凤至传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半生孤影,鸣凤于飞 : 于凤至传

  • 作者:落花无言 著
  •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 ISBN:9787512699021
  •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01日
  • 页数:204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富家千金,少帅夫人 罹患癌症,浴火重生 与君一别,遥遥再无重逢日 经商炒股,大洋彼岸展风姿 人生海海,起落沉浮。她凭着高超的智慧,以不屈的姿态傲然民国史坛 只是,在爱情面前,半个多世纪的思念和等待,成全的却是另一段不属于她的传奇 于凤至1897年生于今吉林省大泉眼村一个富商之家,自幼受良好教育;1916年嫁给张学良,成为少帅夫人,在家乡兴办学校,服务家乡教育事业;1940年因患乳腺癌到美国就医,其间,抚育子女,并凭借经商天赋,在商界投资、开拓,卓有成就。1990年逝世。于凤至的后半生,经历了与丈夫离婚、与癌症抗争、儿子早逝等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人生种种艰难处境,但她从未向命运屈服,而是凭借坚强的毅力,实现了从癌症患者到生命重生的蜕变,并以高超的情商、智商和财商,白手起家,经商炒股,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以不屈的姿态傲然于历史的舞台。于凤至用自己的方式,尽展巾帼不让须眉的瑰丽人生。本书生动演绎了一个自爱、自强的女性形象和风采。
    文章节选
    愿得一心人 爱情是美好的,古往今来,两情相悦的爱情总是让人为之心动。 司马相如爱上卓文君,弹奏《凤求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文君为之所动,当夜与司马相如私奔成都。爱情至此,看似皆大欢喜。 可是,爱情如果这般容易,便没有《白头吟》了。两人私奔,生计无着,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分一部分财产给她。而司马相如后来到京城向皇帝献赋,为汉武帝所赏识,司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到此消息,写了《白头吟》表示恩情断绝之意。 据传,司马相如阅毕《白头吟》,忆及当年恩爱,遂绝纳妾之念,夫妇和好如初。 于凤至内心深处,对爱情的认知一如卓文君。 她在心中静静等待百花争艳,千日荭;她愿自己的爱情远度闻名,千里香。 日子飞逝,这天,家人通报,张公子要来郑家屯相亲,媒人吴俊升正是当年从沙漠中救出张作霖的人之一。 吴俊升曾在张作霖落难时对他施以援手,如今张作霖发迹,一跃成为威震一方的军阀,吴俊升被张大帅委以媒人之重任,必然要尽心把这件事办得滴水不漏。 当张学良的脚踏在郑家屯的大地上,眼前的一切,让他皱眉。所谓古镇,无非就是荒凉破烂的大屯子。 新年刚过,白雪皑皑,人迹寥落,街边矮房苍凉破落,地上牲畜的粪便随处可见,北风呼啸,大地苍茫,哪有繁华景象?这样的山水,怎么可能养出佳人如玉? 吴俊升热情地将张学良安排在自己在郑家屯的**住下,喜滋滋地去于家报信。 因父亲张作霖在这一带剿匪,张学良幼时和母亲赵氏住在新民乡下杏核店。虽然后来常听父亲提到水旱码头郑家屯,但对于于凤至,他毫无所知,亦毫无兴趣。 现在,他把自己闷在吴俊升的公馆里,闭门谢客,怎么也不肯去古镇西街于家去“相门户”。 苦恼的张学良在吴公馆度日如年,倍感煎熬,有时,他会换了便装,带着侍卫,在镇上闲逛。 这里,在他看来完全是穷乡僻壤,毫无让他心动之处。 在奉天城待久了,大城市的繁华,大城市的文明,使他对此时身处的地方充满厌恶。乡下的空气再是怡人,那些从身边一晃而过的乡下人,都入不了他的眼。 张学良躺在吴家的客房里,他双手抱着头,望着房顶,心中积聚着郁闷。如果真的去相亲了,岂不是就把这婚姻坐实了?虽然奉父命来到这偏僻小镇上,但自己如果不去相亲,于家应该也会知难而退。他这样想着,一跃而起,唤来侍卫,逛街、听戏去了。 于家自从知晓张家大公子要上门提亲,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张灯结彩,满院子都在忙活,准备好好招待这位准姑父。 日头初升,日上竿,渐渐西斜,后宅准备好的热气腾腾的酒菜渐渐凉了,可是始终不见姑爷的影子。 于凤至内心对这场包办的婚姻也不赞同。她虽然出生在这辽河边上的商埠之家,但才学过人,心性高洁,并不想高攀结贵——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怎么可能长远? 虽然张学良是文韬武略的将门之子,虽然自己也有过少女怀春之梦,但家人们小心翼翼地在她书房门外张望,欲语还休的模样,让她的心里也渐渐阴郁起来。 转眼五六天过去了,于家并不曾见张学良登门,于凤至也不过是个情窦初开的姑娘,面对此事,她内心感到烦乱、惆怅甚至气恼。 正当于凤至在胡思乱想之时,母亲命人唤她,说是吴夫人来了,让她去见面聊聊。 于凤至早就认识吴俊升的夫人石氏,见吴夫人来此,端庄秀丽的于凤至上前问好。 吴夫人看着眼前的姑娘愈加端庄俊秀,忍不住夸她和张家公子结成一对,真是郎才女貌。 接着,吴夫人告诉于凤至,张学良来到郑家屯,到底还年轻,在奉天待惯了,到这个小地方,看哪都新鲜,整天跑街上玩,说书的、唱戏的、拉洋片的、打把式的,什么他都喜欢。 于凤至听到这个消息,并不欣喜,她心事重重,聪明的她可以断定张学良在郑家屯逗留了这么多天却迟迟不肯上门,必然是不乐意这门亲事。 饱读诗书的她,既温婉如水也心如明镜。在她看来,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对方如此轻慢自己,不懂礼仪规矩,就算是将门公子,那又如何? 于是,于凤至对吴夫人说:“伯母,我觉得明天让人家下聘礼还为时尚早,*重要的是需要让张公子和我先见一面。婚姻是人生大事,我不想让人家太勉强。我比他大三岁,我们两家又门第悬殊,硬捏在一起,双方都不顺心,这又何苦呢?” 吴夫人一听,从内心称赞于凤至,不愧是读过书的姑娘,考虑很是周到。 当晚,吴夫人回家,同吴俊升说明了于家的意思。 吴俊升一听,便与张学良进行一番商量,并发自内心地夸这个姑娘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样样拿得起。 张学良听吴俊升这样夸一个乡下姑娘,心里却很别扭。他打骨子里就瞧不上小地方的女人,凭自己一个帅府公子,风尘仆仆来到郑家屯就是为了相一个比自己大三岁的管家婆?就是为了相一个能干家务活的女佣?在他看来,这里的姑娘能有什么出息?这个未曾谋面的女子在他心目中无非同他家粗使丫头一样俗气。 不过,既然父亲让自己来提亲,父命难违,明天去一趟吧。 但是,吴夫人却在此时把于凤至的意思转告他,让他不必谈论彩礼之事,大家只是见个面,婚姻之事不必强求。 张学良一听,正合他意。在他看来,这于姑娘对他也不热情,正好自己也不想相什么亲,既然如此,正好就有了不去于家的理由,他决定翌日返奉,无论吴俊升夫妻怎么劝阻,他都坚持自己的意思,第二天就带着手下踏上了归途。 张学良去郑家屯相亲,没有相亲反而不辞而别,张学良知道难以向父亲交差,所以从郑家屯回到家,他便告诉父亲,于家姑娘十分娇纵,百般刁难,拒收彩礼,弄得他很尴尬,所以亲事只能作罢。 知子莫若父,张作霖很是生气,把张学良臭骂了一顿。他告诉张学良,无论他使什么鬼花招,这桩婚事都是铁板钉钉的事。 政坛风云变幻,张作霖无暇顾及儿子的婚事,忙于处理各种政事,不知不觉,已至端午。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无论城里还是乡下,有条件的人家大都会在这样的日子熬油糕、做香包、做花花绳,并以艾叶插门廊等。 这天,吴俊升从古镇来到奉天张作霖帅府。 他媒人的使命尚未完成,此时一行,与张于两家的亲事有关。 吴俊升一进张府,张作霖什么都明白:亲事没谈成,完全是自己的儿子对这桩婚事漫不经心,才耽误了两家结亲。 吴俊升告诉张作霖,于家今天进城,于文斗是来进货,闺女于凤至随父前来,听说是走亲访友,买些文化用品,他们俩就住在中街路南的天益堂药房。 张作霖一听,大喜。上次儿子去相亲,连面都没见着,既然于家父女已到奉天,一定要请他们到帅府来一趟,也好让全家人都看一看于凤至姑娘。 吴俊升领命,将此事告之于文斗。于文斗征求女儿意见,说不如去张府一趟。 于凤至却说,于情于理,张学良都必须先到自己家,上次他去郑家屯,不辞而别,如今自己和父亲去他家,会引起别人议论,人家会说于家巴结豪门权贵。 吴俊升见于凤至不愿意去张府,只好和于文斗私下商量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张学良假扮卖字画的先生,去天益堂药房卖字画,让两个孩子互相认识,没准能擦出火花来。 吴俊升回来,先是和张作霖细说此事,又将自己和于文斗的办法说给张作霖听,张作霖连连点头,并且由衷称赞于凤至是个有志气的丫头,当即把张学良叫到跟前,又训斥了一番。 吴俊升为了打破僵局,又对张学良说了自己的办法:让张学良假扮卖字画的掌柜,见一见于凤至。两个人如果互相看中,就彼此相处,如果看不中,也不会引起尴尬。张学良对这门亲事本来就不上心,此时又提,他依然不肯。但惧于父亲威严,便应允见面可以,但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 这天,天气炎热,吴俊升带着于凤至来到一爿画店。张学良端坐店中,见一女子娉婷而至,不由一惊。待对方走至近前看去,女子眉眼细长,皮肤洁白细嫩,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眉梢眼角隐藏秀气,音容笑貌显露温柔。 见惯了奉天城里的**闺秀,初见于凤至,好似一股清流,让张学良怦然心动。 于凤至也并非等闲之辈,她隐约感觉这画店老板气宇轩昂,英姿勃勃,那气质完全不像画店老板,又想及吴俊升几次相约,心中隐约有些明白。 张学良出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兰图》,想考一考于凤至鉴别画作的水平。 于凤至自幼深得父亲于文斗喜爱,父亲每日从商号回来,都要抱起于凤至亲一亲,嘴里嘟囔着“凤儿、凤儿”。空闲时间,他总会拉着凤至一起把玩家里的古董,辨认翡翠的成色,鉴赏画作的真伪。 于凤至经过多年学习,鉴赏画作的功力深厚。张学良不仅没有难倒于凤至,还被眼前这位女子渊博的学识彻底征服。 于凤至离开画店后,张学良兴奋不已,于凤至的形象像影子一样跟着他,在他的脑海里打着转。 张学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他亲自登门造访,没想到于凤至听说是他,却找借口避而不见。 张学良冷静下来,回想两个人一路走来,这才幡然醒悟。那个自己曾十二分不乐意的“包办婚姻”,那个自己一直认为的“乡野村姑”,不仅风姿绰约、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而且她的学识人品,她的言行举止之中的大气与淡定既让张学良心慌意乱,又使张学良怅然若失。 张学良此时对这位乡下姑娘着了迷,他**不住自己的激情,挥毫给于凤至写了一首《定风波》,表达对于凤至的爱慕、思恋和羞悔交集的复杂心情: 洛滨子建适遇卿,仙妹朗丽似月明。赴郑相亲何鲁莽,狂妄。险些草率碍玉成。僻地择妻实懵懂,父命。旧习媒妁气不平。焦渴欣逢三月雨,天霁,彤云归去是彩虹。 《定风波》传到于凤至手里,于凤至那颗已经冰冷了的芳心,被张学良的一笺小词融化,重新燃起了爱情之火,于是也和着张学良的那首《定风波》填写一词——《太常引》: 两家爱好定丝萝,大事必须斟酌。百岁鬃厮磨,只一面轻言定夺。悬殊门第,年华相异,学浅慢公婆。望尔再三思,君莫拟,南辕北辙。 张学良读罢诗笺,心潮澎湃,对方叫自己三思而行,一定是对方对自己当初古镇之行还心存芥蒂,对方对自己所表达的爱慕之情表示不信,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对方回心转意呢?张学良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于凤至自从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张学良,她内心也忐忑不安。那日画店一见,张学良英俊洒脱的模样,也刻进了她的心里。 于凤至不见张学良,其实她是在赌,赌张学良对她的感情是否真诚。 这等待的日子,使生活变得十分难熬。 好在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很久,这**,张学良再也忍不住了,他突然闯进了于凤至的家中。当时于凤至的家人都在,于凤至看着男人英俊的脸庞,内心十分紧张,紧张到脑子一片混乱。张学良则当众向于凤至及她的家人表明了自己愿娶于凤至为妻的态度。 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两个人的这般爱情,所遇障碍,所受挫折,正是因为于凤至有着一颗坚定的心,有着对爱情不卑不亢的态度,有着对自我价值的清楚认识。她不看低自己,不将就婚姻,迎来了张学良深情款款地向她表明心迹。 “汉卿处处依着我,听我的话,他这种态度使我满意。当他接住我的手,说他永远听我的话,决不变心时,我点了头,这样才订了亲,我和他是姻缘啊!”于凤至如是回忆当时二人的情感状态。 随后的日子,二人你侬我侬,一起在案前俯身品评历代诗画文物,一起在乡间小路散步,他们也谈时政,说当下政治风云,家族故事……张学良常常被于凤至的真知灼见所折服,对于凤至更是刮目相看。于凤至长张学良三岁,在张学良心中,此时的于凤至,亦亲亦师亦友,他每见她,心生喜欢,眉梢心上都是“满意”二字。 于凤至内心是一个传统的女子,当初张学良在小镇上晾了她足足八天之久,如今相处,他的浪漫,他的细腻,他的温柔,他的重情重义、嘘寒问暖都让她沉浸其中,对他的爱意也越来越深。 张作霖见自家这个倔头倔脑的儿子如今恋着于凤至,乐不思蜀,便催促二人早日成婚。这正中张学良的下怀,于凤至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十分欢喜。 张学良处处依着于凤至的心意,听从这个小姐姐的话,于凤至的心结终于解开,张学良终于得以用*盛大的形式——婚礼,向于凤至做出*郑重的承诺:“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 这何尝不是于凤至所要的爱情的模样呢? 席勒说: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非常的狭小,它狭小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此时此刻,于凤至不会想到,这段美好的爱情也不过三年五年的事,晃晃眼,就过去了。
    目录
    **章:于凤于飞 雏凤来仪 于家有女初长成 欲说还休 第二章:固守与别恋 姻缘姻缘 愿得一心人 琴瑟和谐 持家有道 飞往光亮处 第三章:隐藏的泪 孤枕泪影 清醒中的嬗变 岁月狰狞 心底疮痍 第四章:风起云涌 看不见的界线 南京之行 祸起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第五章:陪伴与离别 软禁与陪伴 陌生的美国 一定要活下去 重生 第六章:奔波与憔悴 相见时难 那场轰炸 孩子,孩子 贵人相助 第七章:为母则刚 股市搏杀 命运无常 祸从天降 探亲始末 第八章:放手之间,只为成全 奔走呼吁 两地之间 痛读家书 卿本佳人,奈何情深 第九章:浮生一梦 商界女王 高瞻远瞩 心愿 回忆录 张于凤至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