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政府会计记账原理、科目使用、分录编写及报表编制实战
QQ咨询:
有路璐璐:

政府会计记账原理、科目使用、分录编写及报表编制实战

  • 作者:政府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604354
  • 出版日期:2023年04月01日
  • 页数:824
  • 定价:¥2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下,作者以《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依据,在总结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写了本书。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政府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实务。 本书体系完整,系统介绍了政府会计记账原理、政府会计的科目使用规则、常见经济业务与事项的会计分录编写,以及政府会计7种报表的编制实务等内容。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会计工作者可以迅速、准确且全面地掌握政府会计制度,提升实务操作能力。本书也可以作为会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学习政府会计制度的辅导用书。
    目录
    第1章 政府会计基本理论 1.1 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 1 1.1.1 政府会计的概念 1 1.1.2 政府会计目标 2 1.2 政府会计对象与要素 4 1.2.1 政府会计对象 4 1.2.2 政府会计要素 4 1.3 政府会计假设 6 1.3.1 政府会计基本假设 6 1.3.2 政府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 1.3.3 政府会计核算的其他原则 10 1.4 政府会计的记账基础 10 1.5 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11 1.6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13 1.6.1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变化 13 1.6.2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主要内容 14 第2章 政府会计的基本方法 2.1 政府会计的记账方法 21 2.1.1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21 2.1.2 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21 2.1.3 记账规则 23 2.1.4 试算平衡 24 2.2 政府会计的会计凭证 26 2.2.1 原始凭证 26 2.2.2 记账凭证 30 2.3 政府会计的会计账簿 35 2.3.1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设置 35 2.3.2 会计账簿的使用 38 2.3.3 会计账簿的错误更正方法 39 2.3.4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40 2.4 政府会计的会计报表 41 2.4.1 政府会计主体财务报表的种类 41 2.4.2 政府会计主体预算会计报表的 种类 42 2.4.3 政府会计主体报表的编制要求 42 2.5 账务处理程序 43 第3章 资产类科目的使用规则 1001 库存现金 44 1002 银行存款 49 101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2 1021 其他货币资金 56 1101 短期投资 57 1201 财政应返还额度 59 1211 应收票据 60 1212 应收账款 63 1214 预付账款 66 1215 应收股利 68 1216 应收利息 69 1218 其他应收款 70 1219 坏账准备 74 1301 在途物品 75 1302 库存物品 76 1303 加工物品 82 1401 待摊费用 84 1501 长期股权投资 86 1502 长期债券投资 92 1601 固定资产 94 1602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02 1611 工程物资 104 1613 在建工程 105 1701 无形资产 113 1702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120 1703 研发支出 121 1801 公共基础设施 122 1802 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摊销) 126 1811 政府储备物资 127 1821 文物文化资产 130 1831 保障性住房 133 1832 保障性住房累计折旧 136 1891 受托代理资产 136 1901 长期待摊费用 140 1902 待处理财产损溢 141 第4章 负债类科目的使用规则 2001 短期借款 144 2101 应交增值税 145 2102 其他应交税费 151 2103 应缴财政款 153 2201 应付职工薪酬 154 2301 应付票据 157 2302 应付账款 159 2303 应付政府补贴款 160 2304 应付利息 161 2305 预收账款 162 2307 其他应付款 163 2401 预提费用 166 2501 长期借款 167 2502 长期应付款 169 2601 预计负债 171 2901 受托代理负债 172 第5章 净资产类科目的使用规则 3001 累计盈余 173 3101 专用基金 174 3201 权益法调整 175 3301 本期盈余 177 3302 本年盈余分配 178 3401 无偿调拨净资产 179 3501 以前年度盈余调整 181 第6章 收入类科目的使用规则 4001 财政拨款收入 183 4101 事业收入 186 4201 上级补助收入 189 4301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190 4401 经营收入 191 4601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192 4602 投资收益 193 4603 捐赠收入 197 4604 利息收入 199 4605 租金收入 200 4609 其他收入 201 第7章 费用类科目的使用规则 5001 业务活动费用 205 5101 单位管理费用 210 5201 经营费用 214 5301 资产处置费用 218 5401 上缴上级费用 220 5501 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 221 5801 所得税费用 222 5901 其他费用 223 第8章 预算收入类科目的使用规则 600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27 6101 事业预算收入 229 6201 上级补助预算收入 231 6301 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 233 6401 经营预算收入 234 6501 债务预算收入 235 6601 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36 6602 投资预算收益 237 6609 其他预算收入 239 第9章 预算支出类科目的使用规则 7101 行政支出 243 7201 事业支出 247 7301 经营支出 252 7401 上缴上级支出 256 7501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257 7601 投资支出 258 7701 债务还本支出 260 7901 其他支出 261 第10章 预算结余类科目的使用规则 8001 资金结存 267 8101 财政拨款结转 273 8102 财政拨款结余 278 8201 非财政拨款结转 282 8202 非财政拨款结余 287 8301 专用结余 290 8401 经营结余 291 8501 其他结余 293 8701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294 第11章 资产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11.1 库存现金 296 11.1.1 提现和存现 296 11.1.2 差旅费 297 11.1.3 其他涉及现金收支的业务 299 11.1.4 受托代理、代管现金 301 11.1.5 现金溢余 302 11.1.6 现金短缺 304 11.2 银行存款 306 11.2.1 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 机构 306 11.2.2 支付款项 307 11.2.3 收到银行存款利息、支付银行 手续费 307 11.2.4 受托代理、代管银行存款 309 11.2.5 外币业务 310 11.3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13 11.3.1 收到额度 313 11.3.2 按照规定支用额度 314 11.3.3 提现和退回现金 315 11.3.4 因购货退回等发生国库授权支付 额度退回 316 11.3.5 年末,注销额度 317 11.3.6 下年初,恢复额度 319 11.4 其他货币资金 320 11.4.1 形成其他货币资金 320 11.4.2 发生支付 321 11.4.3 余款退回时 321 11.5 短期投资 322 11.5.1 取得短期投资 322 11.5.2 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利息 323 11.5.3 出售短期投资或到期收回短期投资(国债)本息 324 11.6 财政应返还额度 325 11.6.1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确认财政 应返还额度 325 11.6.2 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确认财政 应返还额度 326 11.7 应收票据 328 11.7.1 收到商业汇票 328 11.7.2 持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 329 11.7.3 商业汇票背书转让 330 11.7.4 商业汇票到期 331 11.8 应收账款 332 11.8.1 发生应收账款时 332 11.8.2 收回应收账款时 333 11.8.3 逾期无法收回应收账款 334 11.9 预付账款 336 11.9.1 发生预付账款时 336 11.9.2 收到所购物资或劳务以及根据工程进度结算工程价款 337 11.9.3 预付账款退回 338 11.9.4 逾期无法收回的预付账款转为其他应收款 339 11.10 应收股利 340 11.11 应收利息 340 11.12 其他应收款 340 11.12.1 发生暂付款项 341 11.12.2 发生其他各种应收款项 342 11.12.3 拨付给内部有关部门备用金 343 11.12.4 逾期无法收回其他应收款 345 11.13 坏账准备 346 11.13.1 年末全面分析不需上缴财政的 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347 11.13.2 逾期无法收回应收账款和其他 应收款 348 11.14 在途物品 349 11.14.1 购入材料等物资 349 11.14.2 所购材料等物资验收入库 350 11.15 库存物品 350 11.15.1 取得库存物品 351 11.15.2 发出库存物品 355 11.15.3 库存物品定期盘点及毁损、 报废 358 11.16 加工物品 360 11.16.1 自制物品 360 11.16.2 委托加工物品 362 11.17 待摊费用 364 11.17.1 发生待摊费用 364 11.17.2 按照收益期限分期平均摊销 365 11.17.3 将摊余金额一次全部转入当期 费用 365 11.18 长期股权投资 366 11.18.1 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366 11.18.2 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 369 11.18.3 出售(转让)长期股权投资 374 11.19 长期债券投资 377 11.19.1 取得长期债券投资 377 11.19.2 持有长期债券投资期间 378 11.19.3 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本息 379 11.19.4 对外出售长期债券投资 379 11.20 固定资产 380 11.20.1 取得固定资产 380 11.20.2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 387 11.20.3 固定资产处置 389 11.20.4 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 392 11.21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393 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393 11.22 工程物资 395 11.22.1 取得工程物资 395 11.22.2 领用工程物资 396 11.22.3 剩余工程物资转作存货 397 11.23 在建工程 397 11.23.1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397 11.23.2 设备投资 400 11.23.3 待摊投资 402 11.23.4 其他投资 405 11.23.5 基建转出投资 406 11.23.6 待核销基建支出 407 11.24 无形资产 409 11.24.1 取得无形资产 409 11.24.2 与无形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 414 11.24.3 处置无形资产 416 11.25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419 11.25.1 按月进行无形资产摊销 419 11.25.2 处置无形资产 420 11.26 研发支出 421 11.26.1 自行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 支出 421 11.26.2 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 支出 421 11.26.3 自行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 用途 422 11.26.4 自行研究开发项目不能达到预定用途 422 11.27 公共基础设施 423 11.27.1 取得公共基础设施 423 11.27.2 与公共基础设施有关的后续 支出 426 11.27.3 按照规定处置公共基础设施 428 11.27.4 盘盈和盘亏、毁损或报废的公共基础设施 429 11.28 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 (摊销) 430 11.28.1 按月计提公共基础设施折旧或 摊销 430 11.28.2 处置公共基础设施 431 11.29 政府储备物资 432 11.29.1 取得政府储备物资 432 11.29.2 发出政府储备物资 435 11.29.3 政府储备物资盘盈和盘亏、报废或毁损 437 11.30 文物文化资产 438 11.30.1 取得文物文化资产 438 11.30.2 与文物文化资产有关的后续 支出 441 11.30.3 按照规定处置文物文化资产 441 11.30.4 盘点文物文化资产 443 11.31 保障性住房 444 11.31.1 保障性住房的取得 444 11.31.2 出租保障性住房 446 11.31.3 处置保障性住房 446 11.31.4 保障性住房定期盘点清查 448 11.32 保障性住房累计折旧 448 按月计提保障性住房折旧时 449 11.33 受托代理资产 449 11.33.1 受托转赠物资 450 11.33.2 受托储存保管物资 452 11.33.3 罚没物资 453 11.34 长期待摊费用 454 11.34.1 发生长期待摊费用 455 11.34.2 按期摊销或一次转销长期待摊 费用剩余账面余额 455 11.35 待处理财产损溢 456 11.35.1 账款核对时发现的现金短缺或 溢余 456 11.35.2 盘盈的非现金资产 457 11.35.3 盘亏或毁损、报废的非现金 资产 458 第12章 负债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12.1 短期借款 462 12.1.1 借入各种短期借款 462 12.1.2 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却无力 偿付 463 12.1.3 归还短期借款本息 463 12.2 应交增值税 464 12.2.1 单位取得资产或接受服务等业务的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 465 12.2.2 单位销售资产或提供服务等业务的销项税额的账务处理 470 12.2.3 单位月末转出应交未交、多交的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472 12.2.4 单位缴纳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473 12.2.5 小规模纳税人业务 475 12.3 其他应交税费 477 12.3.1 发生并缴纳其他应交税费 477 12.3.2 代扣代缴职工个人所得税 478 12.3.3 发生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 480 12.4 应缴财政款 481 12.4.1 取得或应收按照规定应上缴财政的款项 481 12.4.2 处置资产取得应上缴财政的处置 净收入 482 12.5 应付职工薪酬 483 12.5.1 计算确认当期应付职工薪酬 484 12.5.2 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补贴等 薪酬 486 12.5.3 从职工薪酬中代扣各种款项 487 12.5.4 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和住房 公积金 488 12.5.5 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支付的其他 款项 488 12.6 应付票据 489 以应付票据结算方式购买商品 489 12.7 应付账款 492 以应付账款购买商品 492 12.8 应付政府补贴款 495 应付政府补贴款的业务 495 12.9 应付利息 496 应付利息的计提与支付 496 12.10 预收账款 498 单位预先收取但尚未结算的业务 498 12.11 其他应付款 500 12.11.1 发生暂收款项 500 12.11.2 预拨款项 502 12.11.3 发生其他应付义务 503 12.12 预提费用 504 12.12.1 计提和发生项目间接费用或 管理费 504 12.12.2 预提和支付租金 505 12.13 长期借款 507 借入并偿还长期借款 507 12.14 长期应付款 510 单位发生的长期应付款 510 12.15 预计负债 512 产生或有事项的业务的账务处理 512 12.16 受托代理负债 514 第13章 净资产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13.1 累计盈余 515 13.1.1 年末将“本年盈余分配”科目余额转入 515 13.1.2 年末将“无偿调拨净资产”科目余额转入 516 13.1.3 与其他单位发生的调入调出资金 结转 516 13.1.4 年末将“以前年度盈余调整”科目余额转入 518 13.2 专用基金 519 13.2.1 年末提取专用基金 519 13.2.2 从收入中提取专用基金并计入 费用 519 13.2.3 设置的其他专用基金 520 13.2.4 使用专用基金 520 13.3 权益法调整 521 13.3.1 年末长期股权投资引起的权益法 调整 522 13.3.2 处置时长期股权投资引起的权益法调整 522 13.4 本期盈余 523 13.4.1 期末结转 523 13.4.2 年末结转 525 13.5 本年盈余分配 526 13.5.1 本年盈余的结转 526 13.5.2 提取专用基金 527 13.5.3 将“本年盈余分配”科目余额转入累计盈余 528 13.6 无偿调拨净资产 528 13.6.1 调入净资产 528 13.6.2 调出净资产 530 13.6.3 将“无偿调拨净资产”科目余额 转入累计盈余 531 13.7 以前年度盈余调整 532 13.7.1 以前年度收入调整 532 13.7.2 以前年度费用调整 533 13.7.3 盘盈非流动资产 533 13.7.4 年末,“以前年度盈余调整”科目余额的结转 534 第14章 收入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14.1 财政拨款收入 536 14.1.1 收到拨款 536 14.1.2 年末确认拨款差额 537 14.1.3 拨款退回 538 14.1.4 年末结转 540 14.2 事业收入 540 14.2.1 采用财政专户返还方式 541 14.2.2 采用预收款方式 542 14.2.3 采用应收款方式 543 14.2.4 采用其他方式 544 14.2.5 年末结转 544 14.3 上级补助收入 545 14.3.1 日常核算 546 14.3.2 年末结转 547 14.4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548 14.4.1 日常核算 548 14.4.2 年末结转 549 14.5 经营收入 550 14.5.1 确认经营收入时 550 14.5.2 年末结转 551 14.6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552 14.6.1 确认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时 552 14.6.2 年末结转 553 14.7 投资收益 554 14.7.1 出售或到期收回短期债券 本息 554 14.7.2 持有的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长期债券投资 555 14.7.3 持有的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 投资 556 14.7.4 出售长期债券投资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本息 557 14.7.5 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股利 557 14.7.6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持有 期间 558 14.7.7 年末结转 560 14.8 捐赠收入 560 14.8.1 接受捐赠的货币资金 561 14.8.2 接受捐赠的存货、固定 资产等 561 14.8.3 年末结转 562 14.9 利息收入 563 14.9.1 确认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563 14.9.2 年末结转 564 14.10 租金收入 565 14.10.1 预收租金 565 14.10.2 后付租金 566 14.10.3 分期收取租金 567 14.10.4 年末结转 568 14.11 其他收入 569 14.11.1 现金盘盈收入 569 14.11.2 科技成果转化收入 569 14.11.3 收回已核销的其他应收款 570 14.11.4 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 571 14.11.5 置换换出资产评估增值 572 14.11.6 其他情况 572 14.11.7 年末结转 573 第15章 费用/预算支出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15.1 业务活动费用与行政支出/事业 支出 575 15.1.1 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薪酬和劳务费 575 15.1.2 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预付款项 577 15.1.3 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购买资产或支付在建工程款等 579 15.1.4 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领用库存 物品 580 15.1.5 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计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的折旧(摊销) 581 15.1.6 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 582 15.1.7 计提专用基金 584 15.1.8 购货退回等 584 15.1.9 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其他 各项费用 585 15.1.10 期末/年末结转 586 15.2 单位管理费用 588 15.2.1 为开展管理活动发生的薪酬和 劳务费 588 15.2.2 开展管理活动发生的预付 款项 590 15.2.3 为开展管理活动购买资产或支付 在建工程款 592 15.2.4 管理活动所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的折旧(摊销) 593 15.2.5 开展管理活动内部领用库存 物品 594 15.2.6 开展管理活动发生应负担的税金 及附加 594 15.2.7 购货退回等 595 15.2.8 发生的其他与管理活动相关的各项费用 596 15.2.9 期末/年末结转 597 15.3 经营费用与经营支出 598 15.3.1 为经营活动人员支付职工 薪酬 599 15.3.2 为开展经营活动购买资产或支付 在建工程款 601 15.3.3 经营活动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的折旧、摊销 602 15.3.4 开展经营活动内部领用材料或出售发出物品等 603 15.3.5 开展经营活动发生的预付 款项 603 15.3.6 开展经营活动发生应负担的税金 及附加 605 15.3.7 计提专用基金 606 15.3.8 购货退回等 607 15.3.9 开展经营活动发生的其他各项 费用 608 15.3.10 期末/年末结转 608 15.4 资产处置费用 609 15.4.1 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核算的资产处置 610 15.4.2 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的资产处置 612 15.4.3 期末结转 613 15.5 投资支出 614 15.5.1 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时 614 15.5.2 出售、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本年度以货币资金取得的对外投资 615 15.5.3 年末结转 616 15.6 上缴上级费用与上缴上级 支出 617 事业单位发生并缴纳上缴上级支出 617 15.7 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与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619 事业单位发生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619 15.8 所得税费用 621 事业单位发生所得税费用 621 15.9 其他费用与其他支出 623 15.9.1 利息费用/利息支出 623 15.9.2 现金资产对外捐赠 625 15.9.3 坏账损失 625 15.9.4 罚没支出 626 15.9.5 其他相关税费、运输费等 627 15.9.6 期末/年末结转 628 第16章 预算结余类业务的会计处理 16.1 资金结存 630 16.1.1 取得预算收入 630 16.1.2 发生预算支出 631 16.1.3 预算结转结余调整 632 16.1.4 使用专用基金 634 16.1.5 发生会计差错更正、购货 退回 635 16.1.6 缴纳企业所得税 636 16.1.7 确认未下达的财政用款额度 636 16.1.8 注销及恢复零余额账户用款 额度 637 16.2 财政拨款结转 638 16.2.1 发生会计差错更正、购货 退回 640 16.2.2 与其他单位发生财政拨款结转资金的调入和调出业务 641 16.2.3 上缴或注销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或 额度 642 16.2.4 单位内部调剂财政拨款结余 资金 643 16.2.5 年末结转和冲销 643 16.3 财政拨款结余 645 16.3.1 发生会计差错更正、购货退回 646 16.3.2 上缴或注销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或 额度 647 16.3.3 单位内部调剂财政拨款结余 资金 648 16.3.4 年末结转和冲销 649 16.4 非财政拨款结转 650 16.4.1 提取项目管理费或间接费 651 16.4.2 发生会计差错更正、购货 退回 651 16.4.3 缴回非财政拨款结转资金 652 16.4.4 年末结转和冲销 653 16.4.5 划转非财政拨款专项剩余 资金 655 16.5 非财政拨款结余 655 16.5.1 提取项目管理费或间接费 656 16.5.2 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 657 16.5.3 发生会计差错更正、购货 退回 657 16.5.4 年末结转和冲销 658 16.5.5 划转非财政拨款专项剩余 资金 659 16.6 专用结余 660 16.6.1 提取专用基金 660 16.6.2 使用专用基金 661 16.7 经营结余 662 16.7.1 年末经营收支结转 662 16.7.2 年末转入结余分配 663 16.8 其他结余 664 16.8.1 年末结转预算收入及支出 664 16.8.2 其他结余年末转出 665 16.9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666 16.9.1 事业单位年末结余转入 666 16.9.2 计提专用基金 667 16.9.3 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 668 第17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 17.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概述 669 17.1.1 会计报表的概念 669 17.1.2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669 17.1.3 会计报表的分类 670 17.1.4 年终清理 671 17.2 资产负债表 673 17.2.1 资产负债表概述 673 17.2.2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673 17.2.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674 17.2.4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例 680 17.3 收入费用表 684 17.3.1 收入费用表概述 684 17.3.2 收入费用表的内容 684 17.3.3 收入费用表的编制 685 17.3.4 收入费用表的编制实例 687 17.4 净资产变动表 689 17.4.1 净资产变动表概述 689 17.4.2 净资产变动表的内容 690 17.4.3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 690 17.4.4 净资产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 方法 690 17.4.5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692 17.5 现金流量表 693 17.5.1 现金流量表概述 694 17.5.2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694 17.5.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694 17.5.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实例 699 17.6 预算收入支出表 703 17.6.1 预算收入支出表概述 703 17.6.2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内容 703 17.6.3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 704 17.6.4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706 17.7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709 17.7.1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概述 709 17.7.2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内容 709 17.7.3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 709 17.7.4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报表数 填列方法 710 17.7.5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 实例 712 17.8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714 17.8.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概述 714 17.8.2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 内容 715 17.8.3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 编制 715 17.8.4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715 17.8.5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 实例 716 17.9 附注 721 17.9.1 附注的概念 721 17.9.2 附注的主要内容 721 17.9.3 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722 17.9.4 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的差异情况 说明 733 17.9.5 其他重要事项说明 734 17.10 会计报表的审核、汇总 与分析 735 17.10.1 会计报表的审核 735 17.10.2 会计报表的汇总 736 17.10.3 会计报表的分析 736 17.10.4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739 第18章 政府会计合并财务报表 18.1 合并财务报表相关概念 741 18.2 合并财务报表的程序 742 18.2.1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基础 742 18.2.2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 程序 742 18.2.3 被合并主体需要向合并主体提供的相关资料 743 18.3 部门(单位)合并财务报表 745 18.3.1 部门(单位)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745 18.3.2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基础以及抵销事项 746 18.3.3 部门(单位)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内容 746 18.3.4 部门(单位)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步骤 749 18.4 本级政府合并财务报表 753 18.5 行政区政府合并财务报表 767 18.6 附注 767 18.7 附则 770 18.8 部门(单位)合并收入费用表 格式 770 第19章 政府会计调整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19.1 总则 772 19.1.1 《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制定依据及相关概念 772 19.1.2 对政府会计主体会计调整的 要求 773 19.2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773 19.2.1 会计政策的定义 773 19.2.2 会计政策的特点 774 19.2.3 会计政策变更的定义及条件 775 19.2.4 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 776 19.2.5 追溯调整法 777 19.2.6 未来适用法 782 19.3 会计估计变更 783 19.3.1 会计估计变更的定义 784 19.3.2 会计估计变更的特点 784 19.3.3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784 19.3.4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 区分 785 19.4 会计差错更正 786 19.4.1 前期差错及更正的内容 787 19.4.2 前期差错及更正的分类 787 19.4.3 “以前年度盈余调整”科目 788 19.5 报告日后事项 796 19.5.1 报告日后事项的定义和期间 796 19.5.2 调整事项 797 19.5.3 非调整事项 797 19.5.4 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797 19.5.5 报告日后调整事项与会计政策变更在会计处理上的区别 799 19.6 披露 800 19.7 附则 800 第20章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账务处理 20.1 关于PPP会计准则适用范围 的判断 801 20.1.1 适用PPP会计准则的情形 801 20.1.2 不适用PPP会计准则的情形 802 20.2 关于PPP会计准则第二条“双特征”的说明 803 20.3 关于PPP会计准则第三条“双控制”标准的说明 803 20.4 关于PPP会计准则第二十条“政府方承担向社会资本方支付款项的义务”的说明 804 20.5 关于会计科目设置及主要账务 处理 805 20.5.1 应增设的会计科目 805 20.5.2 主要账务处理 806 20.6 关于财务报表项目 822 20.6.1 关于资产负债表 822 20.6.2 关于净资产变动表 822 20.7 关于新旧衔接规定 822 20.7.1 关于PPP会计准则**执行时已 入库的PPP项目合同 823 20.7.2 关于PPP会计准则**执行时 未入库的特许经营项目协议 823 20.7.3 关于PPP项目资产折旧(摊销) 政策规定 824 20.8 附则 824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