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纳米科学2035发展战略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纳米科学2035发展战略

  • 作者:“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项目组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747785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 页数:148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纳米科学技术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慧结晶,也是未来变革性技术的源泉。《中国纳米科学2035发展战略》包括纳米科学的战略地位、纳米科学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纳米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布局、纳米科学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系统分析了纳米科学的发展现状与态势,总结了纳米科学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我国相应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政策建议。
    目录
    目录总序/i前言/vii 摘要/xi Abstract/xxi **章 学科发展战略/1**节 纳米科学的战略地位/1一、纳米学与於基础学科奴融合,带动基础学科的发展/2二、纳米学**全球研究前沿/2 第二节 纳米科学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6 第三节 纳米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布局/13一、新材料领域/15二、跨尺度领域/17三、自组装与仿生领域/18四、纳米催化领域/19五、表界面研究/20六、纳米器件领域/21七、传感领域/22八、极限测量领域/24九、纳米理论研究/26 十、纳米生物医学/27十一、纳米技术的变革性应用/28 第四节 纳米科学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径/30一、新材料研究/31二、跨尺度研究/32三、自组装与仿生研究/33四、纳米催化研究/34五、表界面研究/35六、纳米器件与传感研究/36七、极限测量研究/37八、纳米理论研究/38九、纳米生物医学/39十、纳米技术的变革性应用/40第二章 学科交叉的优先领域/42**节 新材料研究/42一、科学意义与战略需求/42二、发展态势与我国优势/43二、发展目标/43四、主要研究方向/44五、核心科学问题/44 第二节 跨尺度研究/45一、科学意义/45二、发展态势/46三、发展目标/47四、主要研究方向及核心科学问题/47 第三节 自组装与仿生研究/48一、科学意义与战略需求/48 二、发展态势及我国优势/48 三、发展目标/49四、**布局的研究方向/49 五、本领域要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49 第四节 纳米催化研究/50 一、科学意义与战略需求/50 二、发展态势与我国优势/50 三、主要研究方向/51 四、核心科学问题/51 第五节 表界面研究/52一、科学意义与战略需求/52二、发展态势与我国优势/52 三、发展目标/53四、主要研究方向/53 五、核心科学问题/54 六、本领域优先支持的研究方向/54第六节 纳米器件与传感研究/54 一、纳米器件/54二、传感技术/58第七节 极限测量研究/61一、基础与前沿领域/61二、面向变革性应用:实际器件中纳尺度界面的精准测量/64 第八节 纳米理论研究/67一、科学意义与战略需求/67二、国际态势与我国优势/67 二、发展目标/68四、主要研究方向/68五、核心科学问题/69 第九节 纳米生物研究/69一、科学意义与战略需求/69二、国际态势与我国优势/70三、发展目标/70四、主要研究方向及核心科学问题/70五、本领域优先支持的研究方向/72 第十节 纳米技术的变革性应用/72一、纳米能源/72二、纳米医药/75三、纳米农业/79第三章 国际合作优先领域/85**节 二维纳米固体材料/87 第二节 线型碳材料/88一、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88二、关键科学问题/88 第三节 器件与传感/89 第四节 自组装与仿生/90 第五节 极限测量/90第六节 纳米农业研究/91第四章 实现“中长期”暨“十四五”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92一、优化学科布局,改革评价体系/92二、融通科研资源,支持建立大型平台/93三、贯通产学研用,建立研究新机制/93四、注重政策衔接,加强人才体系建设/94五、重视基础研究,鼓励交叉学科/94六、制定全球科技战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94七、总体均衡发展,开拓变革应用/95参考文献/96关键词索引/10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