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古汉语语法精讲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古汉语语法精讲

  • 作者:许威汉
  •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584708
  • 出版日期:2002年02月01日
  • 页数:240
  • 定价:¥1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先后举例说明有复出现象,这主要是笔者在不同场合要求作典型有效示例而未加避复。这一取法对读者也许有利无弊。
    常见的副词、助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以及常见的复音、多音的固定结构,要写得细而全,三五十万字也未必容纳得了,况且从初学者某种意义上看,字多篇幅大而直接收效却比不上吕叔湘万余字由博返约所囊括的言简意赅的内容切合实用,所以迳录吕作于第七讲第二部分《虚字诠要》之后。就目前情况看,有此万字在手,不特可应一般学习参考之需,他日出入经史百家之门、登高览胜,亦可助为阶梯。有句谚语说:“一个深思熟虑的单词,胜过千百句废话。”众著固非没有价值,吕作实属熟虑肯綮的点睛之论。
    本书可供语文初学者参考,也可供一般语文爱好者和工作者参考,所以书前的《导言》、书后的《结束语》及《附录》(拙论)看来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导言》,系仿效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合编的《开明文言读本》(建国后上海教育出版社重新印刷改名“文言读本”)做法写的。《文言读本》字数不多,《导言》则占全书四分之一内容,重要性非同一般。本书“导言”内容与《文言读本》不同,但愿亦能多发挥导引作用。
    文章节选
    导言
    一、古代汉语的两个支流
    (一)文言文与古白话
    古代汉语在发展变化中形成文言文和古白话两个支流。周代和周代以前所**下来的书面语和秦代以至汉初的某些书面语,大致是和当时口语相近或相一致的。汉初以后,各时代文人的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当时的口语,成为一种特殊的书面语。这种特殊书面语就是文言文。与此并驾齐驱,从汉魏以后到“五四”前,还有一种与口语基本一致的书面语。这种与口语基本一致的书面语就是古白话。文言文与古白话是古代汉语的两个分支,彼��并没有截然的不可逾越的鸿沟。汉代以后的文人写文章喜欢使用秦汉以前书面语里的词汇和语法成分,还喜欢模仿秦汉以前文章的腔调,这就反映出了文言文的人为性。(这一“人为性”有其社会历史渊源,与人为随意性未可相提并论。)可是不同时代的汉语毕竟是一种语言,后来的文人写文章,一面仿古,一面不由自主地或不知不觉地把当时口语的某些成分用到他们所写的文章里去,这就使文言文又具有综合性(综合各时代语言成分)。越到后来,综合性越大,它不仅积累了当时口语里的词汇和语法的某些成分,而且积累了历来许多时期口语里的词汇和语法的某些成分。唐代的韩愈尝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把包括语言诸要素在内的文章之事看成是“退化”的,这是一种反历史主义的观点。但是他的诗文,一方面反映出较严重地脱离当时的口语,另一方面韩愈本人笔下仍常出现方俗词,这进一步表明了韩愈的语言实践全面地自我批驳了“退化”的历史观。比如韩愈的《南山》诗有“团辞试提挈,挂一念漏万”句,“团”字就无法从先前用义来解释(“团”较早见于金文,许慎《说文解字》:“团,圜也,从口,专声。”)。“团”是当作“估量”、“猜度”解释,“团辞”就是仔细估量怎样用词,即斟酌、推敲用词。这是韩愈用的方俗词义,如同晁元礼的《少年游》“眼来眼去又无言,教我怎生团(怎么去猜测)”和《董西厢》“我团着(猜着)这妮子做破大手脚”的“团”的含义。又比如韩愈“杏花两株能白红”(转引自《方言藻》)的“能”不可解释为“能够”,说“能够白”、“能够红”显然不可通。其实这个“能”是“这样”的意思,韩愈用的也是方俗词义。这意味着后世词语在古代书面语中的使用是语言历史发展的必然,文言文具有人为性与综合性不言而喻(以上着重从词汇成分举例说明,语法成分的综合性,反映在虚词上便是一例,其他方面说来话长,暂且从略,留待后面综合展示)。尽管韩愈每诋“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甚而他本人也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历代众多硕儒更相继力挽文言文的统治,但文言文终究只能暂时处于主流地位,白话文依然循着社会的需求和自身职能的发挥而存在和发展。再专就古白话书面语自身系统而言,它的逐渐演变在整个历史时期内并不完全相同,口语成分不间断地增加,展现了量的逐渐增长的历程。唐宋时古白话已渐取得文学语言的地位,沿至清末,古白话书面语系统中的口语成分的量积聚已经到了相当丰硕的程度,进而赢得了汉语书面语的正统地位。古白话的发展基本上反映了先秦以后汉语口语的发展面貌。白话文书面语系统的形成,在汉代已发其端绪,往后的《世说新语》的“半文不白”则继其端绪而益滋,逮及唐宋以降已趋蔚为大观之势。这也就是说,古白话书面语体,始自汉魏,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多数佛经译文、变文俗讲、各种语录,以及后来的话本、小说、杂剧和南戏剧本等,都属于古白话系统。也有一些介于文言和白话两大系统之间的,如较为通俗的诗、词、曲等。由于历史上文言文占统治地位,很多文章是用文言文写的,古代文献大多数是用文言文记录下来的,人们往往把古汉语只看作是文言文。既然历史上相当广泛地使用文言文,我们要继承文化遗产,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就不能不懂文言文了。好的文言文,议论酣畅,内容丰富,词藻优美,技巧娴熟,文法严密,也是我们学习的雅范。古汉语有文言文和古白话两个支流,古汉语和文言文不能划等号,而我们现在讲的古代汉语语法是指文言语法。同时必须指出,前面说文言文有其人为性和综合性,却不能因而忽视语言固有的社会性和稳固性。语言的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人为性,只是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历史状况说的,仍有其社会历史的渊源和根基。
    ……
    目录
    导言
    一、古代汉语的两个支流
    (一)文言文与古白话
    (二)文言文的阅读与分析
    (三)文学因素分析与语言因素分析相结全
    (四)语言诸要素分析相照应
    二、学习指向与方法
    (一)掌握规律,以简驭繁
    (二)了解一般,重在辨异
    (三)要有历史主义观点
    (四)要有正确的学科方法论
    **讲 句子成分
    一、主语、谓语和宾语
    (一)动词、形容词充当主语
    (二)动词、形容词充当宾语
    (三)数词充当主语和宾语
    (四)副词充当谓语
    二、状语和补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三)动词作状语
    (四)形容词作状语
    (五)数词作状语
    (六)代词作状语
    (七)旬首状语
    (八)介词结构作补语
    (九)名词(包括以名词为**的词组)作补语
    三、词组充当句子成分
    (一)主谓词组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二)动宾词组作主语、宾语和状语
    四、句子结构由疏趋密
    第二讲 语序
    一、宾语前置
    (一)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二、介词宾语的前置
    三、宾语提前
    四、谓语提前
    五、定语的位置
    六、数量词在句中的位置
    七、介词结构在句中的位置
    八、古典诗词中词序的变换
    第三讲 省略
    一、主语的省略
    (一)主语承前省略
    (二)主语蒙后省略
    (三)主语当前省略
    二、谓语的省略
    (一)谓语承前省略
    (二)谓语蒙后省略
    (三)谓语当前省略
    ……
    第四讲 实词活用
    第五讲 数量的表示
    第六讲 代词的运用
    第七讲 虚词种种
    结束语 古汉语语法学习、教学和研究取向
    附录:古汉语语法研究三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