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区域国别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区域国别学

  • 作者:赵可金 主编 尹一凡 副主编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624370
  •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系统地介绍了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全书回答的主要问题有:区域性国别研究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的理论与方法有哪些?中外之间有何知识与方法上的不同?如何认识美俄欧等大国?如何界定世界上多样性的地区? 本书是区域国别学交叉一级学科的重要教材,不仅可作为国际政治、外交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历史、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等多学科专业本科生基础课程或通识课程的参考教材,还可供对世界主要**或地区的国情、社情、民情等区域国别研究专题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论 1 节统一性与多样性的世界 1 一、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区域国别学的哲学基础 1 二、当今世界处于统一性与多样性并行不悖的时代 2 三、区域国别学本质上是一门寻根立基之学 3 第二节区域国别学的学术基因 4 一、地缘关系与区域国别学 4 二、血缘关系与区域国别学 5 三、心缘关系与区域国别学 7 第三节区域国别的形态:文明、文化及其类型 8 一、区域国别学中的文化文明研究 8 二、区域国别学中的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 9 思考题10 章区域国别学概论11 节区域国别学的内涵12 一、区域国别学的定义12 二、区域国别学的特征14 三、区域国别学的功能16 第二节区域国别学的发展19 一、区域国别学溯源19 二、帝国崩溃、民族**兴起与区域国别学20 三、冷战与美国区域国别��的发展23 四、冷战终结与区域国别学的重新定向25 思考题26 第二章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基础 27 节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27 Gbxzwindd 9 202356 3:33:33 PM X 区域国别学 一、中国区域国别学学科的发展历程27 二、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布局30 第二节区域国别学的知识体系33 一、域外知识体系的层次33 二、域外知识体系的变革35 第三节中国的区域国别学37 一、大国及其周边地区研究37 二、中国周边地区研究39 三、发展中**和地区研究40 思考题42 第三章区域国别学的理论方法43 节区域国别学的范式转变43 一、文明主义范式44 二、**主义范式46 三、全球主义范式48 第二节人文学科的理论与方法51 一、国别史区域史的研究51 二、全球史的研究53 第三节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56 一、比较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56 二、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60 三、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64 思考题66 第四章大国研究(一):美国与北美地区67 节美国的**主题67 一、合众为一:美国的主题68 二、自由与平等的张力:美国的认同动力70 三、美国研究的学术议题71 第二节美国研究:学科与事业74 一、作为学科的美国研究75 二、作为事业的美国研究76 第三节美国研究:历史与范式77 一、美国研究的奠基时期:帕灵顿范式78 二、美国研究的成熟时期:神话—象征范式80 三、美国研究的反思时期:后现代—文化批判范式82 Gbxzwindd 10 202356 3:33:34 PM 目录XI 思考题84 第五章大国研究(二):俄罗斯与欧亚地区85 节欧亚地区概述85 一、地缘政治的伟大博弈86 二、经济发展的丝绸之路88 三、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89 第二节俄罗斯研究:历史与范式90 一、历史转型中的俄罗斯90 二、俄罗斯研究的范式变迁:从斯拉夫研究到俄罗斯学95 第三节转型**发展模式99 一、转型**及其特征99 二、转型**的发展模式100 三、转型**研究及其趋势101 思考题104 第六章大国研究(三):欧洲大国与地区 105 节欧洲地区概述105 一、欧洲文明及其内涵106 二、欧洲研究的核心问题107 第二节欧洲地区研究的学术范式112 一、欧洲**论范式112 二、全球研究范式113 三、地区一体化研究范式116 第三节欧洲地区一体化发展模式117 一、欧洲一体化的问题与背景117 二、欧洲一体化的结构和过程118 三、欧洲一体化的问题和挑战120 四、欧洲一体化的理论解释123 思考题124 第七章中国周边地区研究(一):东北亚地区 125 节东北亚地区概述125 一、东北亚地区及其内涵125 二、东北亚地区研究的核心问题126 第二节东北亚地区研究的学术范式129 一、人文学科研究129 Gbxzwindd 11 202356 3:33:34 PM XII 区域国别学 二、社会科学学科研究130 三、跨学科的范式131 第三节发展型**模式132 一、发展型**及其特征132 二、发展型**的发展模式132 三、发展型**研究及其趋势134 思考题136 第八章中国周边地区研究(二):东南亚与南太平洋地区 137 节东南亚地区概述137 一、东南亚地区的历史结构138 二、东南亚地区的多样性140 第二节东南亚地区研究的学术范式141 一、东方主义范式141 二、地区研究范式142 三、全球研究范式143 第三节东南亚地区发展模式144 一、认同建构与东盟方式的雏形145 二、东盟方式的确立与发展146 三、东盟方式的挑战及应对147 第四节南太平洋地区概述149 思考题150 第九章中国周边地区研究(三):南亚地区 151 节南亚地区概述151 一、印度文明及其韧性152 二、印度文明的宗教基因154 三、印度文明的族群基础154 第二节南亚地区研究的学术范式157 一、18 世纪以来的东方主义157 二、美国南亚研究的发展历程158 三、中国南亚研究的发展历程160 第三节南亚地区发展模式162 一、政治发展模式:外来与本土的杂糅162 二、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模式166 思考题170 Gbxzwindd 12 202356 3:33:34 PM 目录XIII 第十章发展中**研究(一):中东地区 171 节中东地区概述171 一、中东文明及其特征171 二、近代以来的殖民化与反殖民化173 三、中东文明的特性174 四、中东研究的主要问题175 第二节中东地区研究177 一、欧洲资本主义扩张时期的中东地区研究177 二、冷战期间的中东地区研究178 三、冷战后的中东地区研究179 四、中国的中东地区研究180 第三节伊斯兰发展模式182 一、殖民模式及影响183 二、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探索184 三、探索新时期的发展模式185 思考题186 第十一章发展中**研究(二):非洲地区 187 节非洲地区概述187 一、非洲文明及其特征188 二、近代以来的殖民化与反殖民化189 三、非洲文明的特性191 四、非洲地区研究的主要议题192 第二节非洲地区研究的发展194 一、传统殖民宗主国的非洲研究194 二、冷战期间的非洲研究195 三、冷战后的非洲研究197 四、中国的非洲研究198 第三节非洲地区发展模式200 一、殖民模式及其遗产200 二、本土模式的探索201 三、后殖民时代自主发展模式的探索202 思考题204 第十二章发展中**研究(三):拉美地区 205 节拉美地区概述205 一、拉丁美洲文明及其内涵205 Gbxzwindd 13 202356 3:33:34 PM XIV 区域国别学 二、殖民体系及独立革命207 三、拉美研究的主要问题209 第二节拉美地区研究的发展212 一、拉美地区研究的兴起213 二、拉美地区研究的范式变革214 三、拉美地区研究的启示215 第三节拉美地区发展模式217 一、拉美政治及其发展217 二、拉美经济和社会发展218 思考题220 第十三章地区化、地区主义与地区学 221 节地区化研究221 一、地区化与地区一体化222 二、地区化与全球化225 第二节主要的地区化模式227 一、政治建设:欧洲地区一体化模式227 二、经济社会合作网络:东亚地区一体化模式228 三、地区内合作的尝试:南亚地区一体化229 四、**与经济合作:中东地区一体化231 五、落后**的复杂组合:非洲地区一体化模式233 六、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美洲地区一体化的模式236 第三节地区主义研究237 一、地区与地区主义238 二、从老地区主义到新地区主义240 三、从新地区主义到地区间主义242 第四节地区学与全球学243 一、国别学243 二、地区学245 三、全球学247 思考题248 结语 249 一、中国区域国别学进入新时代249 二、新时代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学科景观250 三、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区域国别学253 思考题255 参考文献 256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