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现代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与传播:以茅盾、郭沫若、鲁迅为视点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现代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与传播:以茅盾、郭沫若、鲁迅为视点

  • 作者:董仕衍 著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1177922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传播史上,茅盾、郭沫若、鲁迅三位现代作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书借助传播学的过程模式思维,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剖析了三位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行为,其与文学及其作家身份的深度关联,以及在理论传播的过程中,作家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本书特点有三:一、将作家的思想视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探寻作家接受马克思主义时主观上的前因后果;二、描摹作家所处传播位置的移动及其意义;三、对三位作家接受和传播的特点,进行了整体性的比较。本书将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史进行了交融性的深化研究。
    目录
    目录 绪论?1 一、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2 二、选题研究历史与现状?8 三、研究目标(创新点)、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17 **章 行动的诱惑:从浪漫主义到马克思主义?22 **节 《东方杂志》与文艺化的社会主义?2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理论渊源?31 第三节 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作家早年对浪漫主义的提倡?38 第二章 茅盾:职业的传播者?48 **节 作为传播渠道的文艺批评?48 第二节 茅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的贡献及其传播效果?59 第三节 渠道与内容的张力:茅盾的自主阐释?76 第三章 郭沫若:从受者到主体?89 **节 郭沫若的马克思主义转向?89 第二节 郭沫若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的贡献及其传播效果?101 第三节 郭沫若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取得的成果?114 ���四章 鲁迅:坚持文艺本位的“落后者”?122 **节 鲁迅“向左转”原因新论?122 第二节 鲁迅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的贡献及其传播效果?134 第三节 传播渠道的主体意义:以木刻为例?14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