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研究

  • 作者:李丹阳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85809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248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研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从理论、方法与应用三个层面对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的理论框架与评价模型(指标与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基于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的产生过程,从话语权构成要素出发构建了评价框架,设计并筛选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后,确立了评价模型,并以通信企业为样本进行了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实证。
    文章节选
    创新的概念在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后进入更为广泛的发展阶段,泛指各类形式的创新。知识创新是广义创新系统下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内弘高(Hirotaka Takeuchi)先是在1991年提出通过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在组织中学习推广新知识,融入新技术、新产品中,就能够实现创新,后于1995年提出知识创新的SECI(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模型。这里的知识创新是指企业创新活动,核心过程是企业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社会创始(socialization)、外显交流(externalization)、融合汇总(combination)和内隐实践(internalization)。其中,**种模式实质是社会化过程,指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常发生于企业培训过程中,通过人员互动获得隐性知识;第二种模式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外化,形成具体的概念和表达情绪的语言逻辑;第三种模式是指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组合化,有具体的文档、多媒体资料等担任传播媒介;第四种模式是指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内化过程,是个体对显性知识的学习、消化和升华。SECI模型虽然描述了知识���产的起点到终点的具体过程,但实际的知识转化过程远比SECI模型描述的常规性过程更为复杂,而且存在诸多外部因素的干扰(Nonaka et al,1995)。
    1993年,美国学者艾米顿认为知识创新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创造、演化、交换和应用新的思想,使其转变成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方环非等,2007)。国内有学者提出知识创新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张凤等,2005;何传启等,2001)。
    可见,知识创新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知识空间外部知识的探索与知识空间内部知识的转化。
    目录
    第1章 引 言……00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01 1.1.1 选题背景 /002 1.1.2 研究意义 /006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08 1.2.1 话语权的研究 /009 1.2.2 专利话语权与专利评价 /014 1.2.3 科技型企业的专利工作与评价 /021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023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026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026 1.3.2 研究方法 /029 1.4 研究创新点 /031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方法……033 2.1 话语权与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 /033 2.1.1 话语权 /033 2.1.2 专利话语权 /036 2.1.3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 /043 2.2 科技创新理论 /045 2.2.1 知识创新理论 /045 2.2.2 技术创新理论 /046 2.2.3 技术赶超理论 /049 2.2.4 科技竞争力理论 /051 2.3 科学评价理论与方法 /052 2.3.1 科学评价理论 /052 2.3.2 科学评价方法 /056 2.4 专利分析理论与方法 /059 2.4.1 专利文献与专利分析 /059 2.4.2 专利引文分析 /059 2.4.3 企业专利分析 /061 2.5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 /062 2.5.1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062 2.5.2 社会网络分析法 /062 2.6 本章小结 /066 第3章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理论框架……068 3.1 科技型企业的基本问题 /069 3.1.1 科技型企业的特征 /069 3.1.2 科技型企业的功能 /070 3.1.3 科技型企业的类别 /071 3.2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形成机制 /073 3.2.1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形成背景 /073 3.2.2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形成过程 /074 3.2.3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构成要素 /076 3.3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要素及其特征 /078 3.3.1 专利话语权评价要素 /079 3.3.2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要素特征分析 /082 3.4 本章小结 /084 第4章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086 4.1 基于文献调研法的评价指标筛选 /086 4.1.1 引导力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086 4.1.2 影响力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090 4.1.3 传播力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092 4.2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092 4.2.1 引导力评价指标设计 /094 4.2.2 影响力评价指标设计 /102 4.2.3 传播力评价指标设计 /102 4.3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指标处理与量化 /104 4.4 本章小结 /106 第5章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模型……107 5.1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模型构建思路与原则 /107 5.1.1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107 5.1.2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模型构建原则 /108 5.2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方法设计 /111 5.2.1 基于熵权法的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引导力评价 /111 5.2.2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综合评价 /112 5.2.3 基于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的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结果分析 /114 5.3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模型确立 /115 5.4 本章小结 /117 第6章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以通信企业为例……119 6.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120 6.1.1 数据来源 /120 6.1.2 样本选择 /122 6.1.3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27 6.2 通信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指标特征分析 /128 6.2.1 通信企业专利话语权引导力评价指标特征分析 /128 6.2.2 通信企业专利话语权影响力评价指标特征分析 /137 6.2.3 通信企业专利话语权传播力评价指标特征分析 /144 6.3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通信企业专利话语权综合评价 /147 6.3.1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通信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147 6.3.2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通信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结果分析 /151 6.4 通信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结果检验分析 /154 6.4.1 基于社会网络的评价结果有效性检验 /154 6.4.2 基于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的通信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指标分析 /161 6.5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提升建议与对策 /164 6.5.1 完善科技型企业专利活动体系环境的建议与对策 /164 6.5.2 提高科技型企业专利创新引导力的建议与对策 /166 6.5.3 提升科技型企业专利成果影响力的建议与对策 /166 6.6 本章小结 /167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68 7.1 研究结论 /168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169 参考文献……171 附 录……210 致 谢……22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