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际经贸规则变局与重塑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际经贸规则变局与重塑

  • 作者:梁一新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458019
  •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 页数:220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一是国际经贸规则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是从产业角度如何看待国际经贸规则重塑;三是应对国际经贸规则重塑的战略思考和系统策略是什么。本书前三章回答**个问题,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趋势、国际经贸规则演变的诉求、国际经贸规则回应变局的路径以及国际经贸规则未来演变趋势和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本书第四章至第九章回答第二个问题,分别就货物贸易规则、出口管制制度、国际投资规则、产业政策和产业补贴规则、供应链国际规则和数字经贸规则展开论述,这些都是对我国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议题,也是中国和美西方**博弈的**议题。在阐述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本书第十章回答第三个问题,提出对国际经贸规则重塑的系统性思考和应对。本书可为政府部门、相关企业中从事相关政策制定、管理决策和咨询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对国际经贸感兴趣的读者学习。
    目录
    目录 **章 全球化不同阶段:理解国际经贸规则演变的经济基础/001 一、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商品全球化阶段,全球财富集中在以G7为代表的发达**/003 二、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价值链阶段,新兴经济体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009 第二章 现行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对全球化不同阶段的回应/025 一、现行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演变历程/026 二、现行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规律特征/032 第三章 未来国际经贸规则重塑呈现的新趋势/035 一、从推动力量看,全球价值链的动态调整必然带来国际经贸规则的重塑/036 二、从推动主体看,美国仍然是推动规则演变的主导力量,但中国参与规则重塑的能力不���提升/046 三、从重塑平台看,除WTO外,CPTPP、RCEP、IPEF等也将成为规则重塑的重要平台/063 四、从博弈焦点看,顺应贸易自由化的规则与规制保护主义的规则并存/071 第四章 货物贸易规则: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角逐/073 一、CPTPP等高水平自贸协定的货物贸易规则新动向/074 二、全新碳关税规则的兴起和推进/083 三、美国单边主义惩罚性关税的盛行与滥用/089 第五章 出口管制制度:从国内立法向国际规则演变/105 一、从中间主义到限制主义:两届美国政府的路径选择/106 二、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企图利用出口管制制度调整全球价值链布局的尝试/108 三、美国已经成为单边主义霸凌行径的实施者,对全球科技合作和高科技产品贸易造成不利影响/121 四、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我国已经在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起诉,显示我国捍卫多边贸易规则的决心/125 第六章 国际投资规则:投资自由化与****审查泛化的博弈/127 一、国际投资规则的演变:保护主义的回归/128 二、投资自由化与****审查泛化的博弈/130 三、国际投资规则下的大国博弈:美国对外资**审查制度的滥用/133 四、中国对策:以更大的开放破解投资保护主义/140 第七章 产业政策与产业补贴规则:美国成为规则双重标准操纵者/142 一、“踢梯子”:美国意图为中国量身打造补贴规则/144 二、“只许官兵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美国开启产业政策双重标准大幕/152 三、对外发声捍卫我国产业发展权利,对内改革优化我国产业政策工具/158 第八章 供应链国际规则:争夺全球供应链控制力和主导权/160 一、主要**正以“制度化”方式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161 二、美国正利用IPEF等多个平台机制将供应链国内法上升为国际规则/166 三、美国推动供应链重构面临与中国、跨国公司、盟友等不同主体不同诉求难以平衡的困境/168 四、全球供应链国际规则演变的机遇与挑战并存/171 五、积极应对全球供应链重构新趋势和新挑战/172 第九章 数字经贸规则:大国数字主导权博弈/174 一、数字经贸规则发展演进/175 二、跨境数据流动成为数字经贸规则的核心议题/181 三、数字经贸规则未来走向的判断/187 第十章 对国际经贸规则重塑的系统性思考与应对/188 一、坚持世贸组织多边机制和高标准区域协定两个轮子共同推进/189 二、以高度开放的视角与全球共享市场机遇,同时做好产业**兜底工作/191 三、从根本上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综合实力/193 四、强化产业链多边合作与布局,摆脱产业围堵/194 五、完善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产业政策扶持体系/196 参考资料/198 后记/21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