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稻菽千重浪——乡村振兴主题小说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稻菽千重浪——乡村振兴主题小说集

  • 作者:阎晶明
  •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9676685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 页数:248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小说集,精选了知名专业作家创作的《辣椒红了》《报君知》《稻菽千重浪》《无限好山都上心》《婆家的饭长》《黑王寨风情》六篇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农村在物质生活、社会发展、精神面貌、思想观念等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塑造了众多为乡村发展鞠躬尽瘁的基层工作者形象,作品充满催人奋进的力量。
    文章节选
    辣椒红了 /光盘 一 作为私企,旭日家电公司没有乡村扶贫的硬性任务。董事会上,乔洋抛出扶贫的议题,引起一片哗然。董事们有三分之一不同意。他们不是不想伸出援助之手,只是公司效益一般,受多种因素影响,去年公司上下用尽智慧和力气,也才略有盈利。“公司不大不小,要是效益特别好,乔洋董事长怎么提议,全体董事都会赞成。”反对者如是说。乔洋看得出,许多没有公开表态的董事内心也是不乐意参与乡村扶贫的。他们可能碍于乔洋的面子,不便表态,不想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提出反对意见。乔洋必须争取这些摇摆的人,他抢占先机说:“除了刚才发言表示反对的,剩下的董事都是赞成的,赞成者超过半数,项目通过。散会。”乔洋站起来,走出会议室。董事们愣了愣,相互看看,无奈地接连离开。 下午,各董事和在职高管都收到了《扶贫计划书》。扶贫点定在锦荣村。那地方属高寒山区,田少、地少、水少,十年九旱,太穷,公司人都知道。乔洋董事长的太太赵轶男就是锦荣村委会下辖的虎山自然村的。那年她只身回老家。村里不通车,下班车后她走在通往村里的山道上。大白天的,来了劫��,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半大孩子。“我是虎山村的,本地人。”她说,“我看你们谁敢抢?!”劫匪红着眼,凶兽一般扑过来。赵轶男带的现金比以往多,因为娘家急需这笔钱。赵轶男夺路而逃。她钻进山里,慌不择路,不小心摔下五米山坡……两腿残疾伴随她到如今。被抢劫,以致腿残疾,她内心的疼痛与对故乡的憎恨与日俱增。 公司通过了扶贫计划,无法更改,但即便扶贫也不能扶锦荣这样太穷的地方,得挑一个条件相对好点儿的,那样,公司不费劲儿,还能赚荣誉。大部分董事和多数高管都有同样的看法。乔洋回答说:“锦荣,是我精心挑选的扶贫点。如果条件好,还要我们扶什么贫?!” 一位高管的理由却是另外一种:“你难道忘记了你太太的遭遇,忘记了你全家内心的伤痛与仇恨?” “我没忘,一辈子也忘不了。”乔洋低沉地说。他苦着脸,示意前来提意见的高管退出去。 二 元旦假期,在锦荣村,跟往常没有区别。昨晚下过小雨,从早晨开始的北风,吹落了山林植物上的水珠,却没吹干沙道上的潮湿。通往锦荣的岔路口聚集了一些人,他们告诉乔洋,在政府支持下,他们准备修建能跟村委相连的水泥公路。路口延伸进去,S形串起锦荣村、大坪村、弄岩村,然后绕过绵绵山岭,进入别的县界。 “要致富,先修路。”乔洋说。 聚集在路口的修路工人今天**天开工,有一个工头模样的人说:“修路没错,可修了路就能万事大吉,钞票滚滚来吗?” 乔洋看着对方,心里说,我知道幸福从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乔洋了解了一下,这条乡村公路设计宽度为三米五,会车点设计宽四米。乔洋脑子里闪过数字,轻声说:“路太窄,碰上大车通过不了。”工头耳尖,听到了,说:“知足吧,三米五的路都争取了好几年。” “如果拓宽到四米五,需要增加多少费用?”乔洋问。 “我算不来,应该不少。难道你想捐款?修路的钱一部分是本地老百姓捐的,数字很小。本地没几个富户。”工头说,“据说,县里政策是老百姓集资越多,政府配套资金也就越多。谁不想把路修宽点儿?路宽了,现在也许用处不大,将来作用一定大。眼光应该放长远。可惜,民间集不了这个资啊。” 这是条机耕道。一条机耕道连接山区的三个村。乔洋开了辆越野车来,再难走的道路都不怕,只要是条公路。工头指挥刚开工的施工人员为乔洋让出一条道,并说:“你不是本地人吧?口音不对,相貌不熟。”乔洋回答说:“怎么说呢,我是锦荣女婿,算本地人吗?” “此路磕磕碰碰,按摩腰部效果不错。”儿子乔锐讽刺地说。 “适应一下就好了。”车上还坐着一位副总经理、一位办公室主任。 “我们都是城里人,不懂农村,怎么扶贫?”副总经理问。 “是啊,我们都不懂农村人、农村事和农村的发展,所以就要学嘛。”乔洋回头说。后排的乔锐哼哼冷笑。 行驶一公里,就到了锦荣村村委办公楼。办公楼像民居,上下两层,里面乱,周边环境差,看得出村里的经济状况。三张办公桌靠在一角,村委干部来得倒整齐。桌子下是烧得正旺的炭火。 “天气真冷。”乔洋说。 “是呀是呀。”村支书钟德明说。村委主任辞职,他目前兼任。 乔洋给他们散过香烟后,做自我介绍。钟德明打断乔洋的话说:“你是大老板,姓乔,我认识你。你可能不记得我了。好几年了吧。说起来惭愧……当时你来处理你老婆的事,还来了好多人,包括民警和镇里干部。” 在座的村委干部都记得赵轶男的事。回乡人在老家被劫,有同情心的人心里都会难受。 “钟传广回来了吗?”乔洋问。钟传广就是带头抢劫赵轶男的那个犯罪男子。 “没有。”钟德明说。 “他那年逃出去被抓,判刑后就再没回来?”乔锐气鼓鼓地问。 “出狱后回过一两回吧,来去匆匆。”钟德明说,“但他不承认抢劫,他说他是被冤枉的。” “真不要脸,这种人就不该活着!”乔锐大声说。 乔洋拍拍儿子的肩,示意他冷静。赵轶男遭劫,也给儿子留下了巨大的阴影。那年,儿子乔锐已经十五岁,血气方刚,多次要动手报仇。还好,乔洋看管得紧,阻止了另一场悲剧的发生。当年赵轶男跌下悬崖所经历的疼痛,乔洋不愿去细想。赵轶男连续呼救三个小时,才被一个善良的打柴老汉听到。老汉立即组织人营救。赵轶男摔得重,两条腿再没复原,落下残疾。丧尽天良的钟传广带领两个半大小子并没放过赵轶男。他们绕过悬崖,来到出事地点,抢走赵轶男的背包、手表、手机和现金,然后逃跑。民警破案花去很多时间,赵轶男的脑袋也摔伤了,出院一年多后脑子还不能完全清醒,给民警取证带来极大困难。民警入村调查,走访群众,寻找目击证人和知情者,前一个月没寻到有价值的线索。民警清楚,知情者不敢说。但是,谁是知情者呢?村委干部应镇政府领导和派出所要求,组织事发地点附近自然村的人开会。留守的人不多,来参加调查会的人数也大打折扣。有民警提出,来者无鬼,拒者才是知情者或者嫌疑人。民警再次逐村逐户逐个排查。民警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嫌疑人或者知情人。案子取得突破得益于集市上的一次偷盗事件,一个少年扒窃一个中年妇女的钱包,随后被一个青年擒拿。这个青年是中年妇女的外甥,警校三年级学生,假期来走亲戚。少年被扭送进派出所。一审问,就审出了参与抢劫赵轶男的案子。民警立即捕人,另一个同案少年束手就擒。钟传广闻信逃跑,民警半年后才在广州警方配合下将其捉拿归案。三个抢劫嫌疑犯是父子和叔侄关系。当时钟传广计划过两天带着儿子和侄儿外出打工,躲开民警调查,要不是儿子手痒又在集市上扒窃,他们就将在广州偷盗了。两个少年初中还未毕业,没成年,司法部门把他们关进少管所。钟传广则被判刑十三年。 “你们是来找钟传广吗?”钟德明问。 “当然是,前面是法律跟他算账,现在是道义跟他算账!赶快交出来!”乔锐说。 “他去年出狱,就回来过一两次,停留时间短,村里好多人都没见到他。”钟德明说,“钟传广的儿子和侄儿倒常回来,可是,他们眼下并不在村里。”钟德明做出一个“请”的姿势,意思是欢迎乔洋一行人入村搜查。那年,钟德明还没当村委干部。他跟钟传广同在一个自然村,两人是族亲。 “钟传广三人的事,暂且不谈。”乔洋原地不动,“我们旭日家电公司有意来你们村扶贫投资。” 钟德明笑道:“乔老板说笑了,你们恨我们都来不及,再说,我们这穷地方,你们能投资什么?” “也许我们不能投资大项目,但可以帮助你们做一些事。”乔洋说,“趁你们班子成员都在,我们双方开一个会。” 钟德明为难地说:“我们的会还没开完呢。”然后对村干部说,“我们继续开会。” 乔洋看得出,钟德明信不过自己。乔洋带着随行人员朝村里走去,钟德明追上来叫喊:“乔老板,他们三人都不在家,真的。” 村道肮脏凌乱,夹在破败老屋及新洋楼间。洋楼不多,也就三栋,是主人打工挣了点儿钱回乡建的。其余大都是传统房屋,有的甚至在风雨中飘摇。有个中年男人坐在屋前,用笑容跟乔洋一行人打招呼。 “你多大?”乔洋问。 “五十七岁。”中年男人说,“你们是政府干部?” 乔洋不请自入屋内,他指着堂屋说:“你们看,这是他们的厅堂。”他们进入厨房、卧室,乔洋说,“这是他们的厨房和卧室。谁用一个词来形容?” “家徒四壁。”乔锐说。 “你们家几口人?年收入多少?”乔洋问跟在后面的中年男人。 “我家算上我妈六口人,大儿子外出打工,小儿子和女儿还在上大学。”中年男人说,“年收入,唉,我都说不出口呢。” 中年男人的老婆用板车拉着婆婆出现在他们眼前,她俩刚从镇卫生院回来。他老婆听说来人不是政府的,是一群闲人,话也懒得跟乔洋说。她的眼里透出敏感、自卑,也透出不友好。乔洋一行离开时,她冷不丁朝他们后背说:“你们来干什么?来看我们笑话吗?!” 乔洋带领副总等人一连走了四五家,从家中摆设来看,有的家庭相对好一些,但普遍给人的感觉就是穷。锦荣这地方穷出了名,想不穷也许只能期望将来。乔洋和有一定阅历的副总似乎并不太吃惊,他俩有心理准备。乔锐和年纪轻轻的办公室主任参观过后,咂舌不断。乔洋*后将一行人带到钟传广家。对于这座倒塌一半的房屋,乔洋再熟悉不过,那年,为了处理赵轶男遭劫的事,他不知来过多少回。倒塌的那一半是钟传广哥哥家的,他家出了另一个少年抢劫犯。屋子倒塌一半,自然不能住人了。外出打工数年不回,老屋不住人,毁得快,住不了人。住不了人,主人就不回来,不回来,老屋就毁得更快。两者较劲似的。 “锦荣这一带别的自然村情况与此大同小异。”乔洋说。 “想想他们,我们的生活比蜜甜了。”年轻的办公室主任说。 “人性之恶也会因为贫困被大比例地激发出来。”乔洋说。 在村口,乔洋一行碰上钟德明,其实是钟德明来堵他们的。乔洋一行的真实目的钟德明必须弄清楚,要是对村里、对家族不利,他就要想办法阻止。 “我们进村看了看,了解了一点儿你们的生活情况。”乔洋说。 “不需要调查,我们村就是一个字,穷!”钟德明说,“我们穷,我们谁也不怕。” “你这话好像带着威胁呢!”乔洋笑着说,“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实地考察,回去做方案,真心实意地帮助你们,首先让大家脱贫。现在**提出了精准扶贫,不久肯定会有大动作。我们公司不一定做得到精准,但的确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凭什么?你们凭什么?”钟德明说。 “凭你们穷。”乔洋说,“穷,没什么可遮掩的,首先大胆承认,其次发力改变。” “我们天天做梦脱贫,可是我们这个自然条件,缺田缺地缺水缺钱缺技术缺市场,我们使不上力啊。”钟德明说。 “所以,你们需要帮助,除了政府,还有更多社会力量可以依靠。”乔洋说。 “可是这个工作跟你们没关系啊。”钟德明说。 “谁说无关?跟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乔洋说,“真爱国,就要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只停留在嘴上,停留在网络聊天上。”乔洋侧过头看了看乔锐和年轻的办公室主任。 “我们双方可以开会了。”钟德明说。 回到村委办公室,钟德明向乔洋介绍锦荣的基本情况,乔洋带头详细记录。会议快结束时,驻村工作队队长肖书记来到,他来自县人社局,是退居二线的副局长,后来改任驻锦荣村**书记。肖书记听说过乔洋他们公司,知道旭日家电公司是做家电产品的。家庭用的除了彩电、冰箱,其他家用电器也做。肖书记也是不太相信这个与此地无关的大城市的公司会来扶贫。听说乔洋老婆当年的事后,肖书记心里更加怀疑。曾有个别公司打着开发、扶贫的旗号,到农村来圈地,套取**资金,假开发,装模作样开发,钱到手后,就抛弃项目。肖书记问得细,是想寻找破绽。到头来没找到破绽,他心里仍然不踏实。
    目录
    001 辣椒红了/光盘 047 报君知/王方晨 073 稻菽千重浪/余一鸣 123 无限好山都上心/余一鸣 191 婆家的饭长/刘正权 209 黑王寨风情/刘正权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