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毛泽东、周恩来与抗美援朝》丛书品种之一,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解读抗美援朝战争)
QQ咨询:
有路璐璐:

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毛泽东、周恩来与抗美援朝》丛书品种之一,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解读抗美援朝战争)

  • 作者:石仲泉
  •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9115961
  • 出版日期:2023年07月01日
  • 页数:168
  • 定价:¥3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重要历史,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中共党史专家石仲泉立足于多年来对中共党史与抗美援朝战争的深刻研究,写作了关于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党史通俗读物——《毛泽东、周恩来与抗美援朝》丛书,《毛泽东与抗美援朝》即为该丛书品种之一。 本书是对毛泽东等**领导人与抗美援朝战争关系的深入分析和通俗表达,是石仲泉先生对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研究的结晶。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毛泽东是领导和指挥抗美援朝战争的*高统帅,对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终胜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从抗美援朝战争的准备和发起、抗美援朝的作战过程、停战协定的谋划和设计、抗美援朝的胜利和历史意义等四个方面,对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了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分析和总结,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对于普通读者把握抗美援朝战争的整个过程,了解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统揽全局、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全书史料详实、论证严谨,为我们回顾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阐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是一部****的史学著作,其出版对于丰富党史、深化国内抗美援朝史研究有极大的价值��意义。
    文章节选
    ★ 精彩书摘
    抗美援朝战争的*后胜利
    在双方签订关于遣返战俘的协议后,停战谈判的议程全部完成。根据协议,双方即将在实际控制线基础上划定*后的军事分界线和拟定停战协定的细节工作。这样,谈判工作就完全结束了。为了保证停战谈判在6月15日顺利签字,毛泽东致电代表团,除就朝鲜停战协定草案有关条款的修改问题作出指示外,还强调了关于军事分界线问题。他指出:军事分界线应以15日24时的时间为划线的*后根据,不再改变;在这个时间以后的任何发展均不算数。中朝联合司令部命令:“从六月十六日起,各部队一律停止主动向敌人攻击,但对敌人向我发动的任何进攻,则应坚决地给以打击。我各部队必须加强阵地警戒,不得丝毫疏忽松懈。”
    就在这时,李承晚和美军演了一出 “双簧”。他们从6 月18日到该月月底,以所谓 “就地释放”为名,强行将朝鲜人民军战俘2.7万余人劫往南朝鲜军队训练**,公然破坏协议。当晚,毛泽东召集**领导人会议,商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问题,以及鉴于李承晚破坏战俘协议决定在朝鲜停战前再对南朝鲜军队实施军事打击问题。次日,毛泽东致电谈判代表团,指出:美军总部明知故犯地纵容李承晚破坏战俘协议,引起全世界严重注意和纷纷责难, 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的争吵和分歧正在扩大。“鉴于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在行动上有重大表示方能配合形势,给敌方以充分的压力,使类此事件不敢再度发生,并便于我方掌握主动。”21日,毛泽东又电告刚从北京到平壤准备参加停战协定签字仪式的彭德怀,指出:“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方能作决定。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根据毛泽东的这个决策,中朝军队发起金城战役,集中力量打击李承晚军队。7月13日,中朝军队以1100多门火炮向金城以南李伪军阵地发起猛烈轰击。随后,两国步兵迅速突破李伪军的全部前沿阵地。这次战役进行了两个星期,一直打到美国方面和南朝鲜政府发表声明接受停战协定为止。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后一战,打得非常漂亮,歼灭敌军7.8万余人,收复阵地167平方公里,敌人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它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对停战后维护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金城战役的胜利和中朝军队在三八线上的积极推进,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才答应准备签字,但他们还是在绞尽脑汁制造事端。因此,对于如何举行签字仪式,在签字前应做什么准备,毛泽东考虑得非常仔细、格外慎重。他提出要分几个步骤进行,要做好必须做的工作:
    一是此次复会后的谈判,首先讨论有关停战协定实施的各种保证,然后再谈签字前的准备工作。
    二是对于美方**代表的挑拨性发言必须回击。毛泽东指出,美方代表13日提出的方案怀着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将朝鲜人民军加至76600人,占敌人交出名单中朝被俘人员家在北朝鲜的96000人的80%,而故意将中国人民志愿军仅加至6400人,仅占名单中中国被俘人员20000人 的32%,这一数字上的差异显然是敌人企图以此来挑拨我 朝中人民牢不可破的战斗团结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对遣返名单以外的被俘人员的 “征询”,使我们在客观上承认其 “甄别”的效果,然后再落入其所设的 “征询”的陷阱中。因此,敌人这一方案不论在数字上、内容上,都是决不可以接受的,应坚决地拒绝和回击。我们过去预想的9 万上下数字,一方面可较接近于11万数字,另一方面可使朝中双方被俘人员在名单上遣返比例大体接近 [比如人民军7万5000至6000人,志愿军1万5000 (人)上下]。现在这个概数和比例都未达到。而且敌人怀着上述阴谋,我们不仅不能在此原则上让步,并应利用这一形势,扩大宣传,指出敌人企图得到他在会议桌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以逼使敌人接受我方的合理要求。如果敌人拒绝协商,继续拖延谈判,我们就应决心让他拖延,使敌人的主要力量继续受到损伤,*后迫使敌人向我让步。
    三是关于出席停战协定签字仪式的规格。毛泽东于7月18日致电金日成指出:我们考虑双方司令官,您及彭德怀同志与克拉克三人均不出席签字仪式,而改由双方司令官预先将字签好,再拿到板门店去由双方谈判代表签署,其理由为南朝鲜的破坏行为不利于双方司令官在这个时机出面;如您对此议无不同意见,我们即拟电告开城在联络官会上提出。在金日成复电表示同意后,毛泽东电告代表团指出:我们应主动向敌方提出,由于李承晚政府曾破坏了关于战俘问题的协议,至今尚反对停战,并声言他们有行动自由,因此,双方**司令官不宜出席签字仪式,而应各在其司令部先行签字,然后将他们已经签字的文本送板门店,由双方**代表南日大将及哈利逊中将主持签字仪式,并进行分别签署。
    四是关于不直接遣返战俘送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地点问题。在7月18日晚,毛泽东致电代表团指出:签字前的准备工作,除调整军事分界线外,应包括确定对方手中剩余的不直接遣返战俘送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地点问题,此事不应留在停战后交军事停战委员会解决。
    五是关于签字日期和停战后代表团的名称问题。毛泽东在7月下旬连续致电代表团指出:签字日期,估计各种准备工作的完成时间不会早于7月26日;如你们估计有此可能,可与对方确定签字日期;应坚持金、彭不参加签字仪式,而应将文本送签;停战后,谈判代表团改为停战代表团,内部仍应由朝中各保有同等人数的代表团,依照谈判开始时与金首相的协议,由李克农同志负总的责任,一切问题由朝中双方代表集体协商解决。
    六是关于*后的签字仪式。7月25日晨,毛泽东电告代表团说:可告对方,金首相将由崔庸健次帅代表出席签字,彭司令员将亲自出席;签字日期应肯定通知对方为27 日上午10时,进入签字厅的记者可容许为每方各10人至20人之数。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在朝鲜板门店,朝中代表团**代表南日与 “联合国军”代表团**代表哈利逊正式签署 《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及其附件 《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下午1时,克拉克于汶山在停战协定和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晚10时,金日成于平壤在停战协定和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28日上午9时30分,彭德怀于开城在停战协定和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
    从1953年7月27日晚10时起,朝鲜全线的一切战斗行动完全停止。全世界人民渴望的朝鲜停战终于实现了。历时3年1个月的朝鲜战争和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结束了! 就抗美援朝战争言,共歼敌71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36.6万余人。敌我伤亡损失比为1.9∶1。美国开支战费400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我国开支战费62.5亿人民币 (相当于当时25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560余万吨。美中两国的这个战争开支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而是非常大了。这一比,可以说是轻量级举重选手打败了重量级举重选手!
    毛泽东在1953年9月12日**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会议上讲话,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说:抗美援朝,经过3年,取得了伟大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是靠什么得来的呢? 大家说是领导的正确。领导是一个因素,没有正确的领导,事情是做不好的。但主要的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的战争,全国人民的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我们同美帝国主义这样的敌人作战,他们的武器比我们强许多倍,而我们能够打胜,迫使他们不能不和下来。为什么能够和下来呢? **,在军事方面,美国侵略者处于不利状态,挨打状态。如果不和,它的整个战线就要被打破,汉城就可能落入朝鲜人民之手。这种形势,去年就已经开始看出来了。”“作战的双方,都把自己的战线称为铜墙铁壁。在我们这方面,确实是铜墙铁壁。我们的战士和干部机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国侵略军却怕死,他们的军官也比较呆板,不那么灵活。他们的战线不巩固,并不是铜墙铁壁。” “第二,政治方面,敌人内部有许多不能解决的矛盾,全世界人民要求和下来。第三,经济方面,敌人在侵朝战争中用钱很多,它的预算收支不平衡。这几个原因合起来,使敌人不得不和。而**个原因是主要的原因, 没有这一条,同他们讲和是不容易的。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毛泽东的这个总结是实事求是的总结。它平实、朴素、生动、自然,道出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目录
    目录 **篇 一生中*难下决心打的一场战争 第二篇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高统帅 第三篇 精心谋划停战谈判的总设计师 第四篇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