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太极文化:中国人的修身之道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太极文化:中国人的修身之道

  • 作者:沈国麟 主编 种鹰扬 著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ISBN:9787549640430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8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文汇出版社出版,沈国麟主编、岳强策划的“文化传家”系列丛书之一,文化传家系列丛书的宗旨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书从自身参悟与体认的角度,对太极文化与健康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作者介绍了传统太极文化与健康的关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贯穿传统太极文化与健康的理念,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文章节选
    我在欧洲教太极 2018年7月,是我**次在国外完全用德语和英语教授太极拳和中医,过程虽然不容易,但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和智慧非常感兴趣和向往。 如何用英语解释功夫 这一次教学,我尝试把中国传统文化里*高明的智慧分享给他们,但做起来确实不容易,因为很多词汇在他们的语言里是不存在的。譬如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功夫,而不是知识。这给中国人解释也是不容易的。 说到“功夫”这个词汇,在西方语言没有合适的表达词汇。西方文化是逻辑思维的文化,不是体验式的文化。直接讲GongFu,他们会以为是Chinese Gong Fu,中国武术。得益于之前有众多大师把佛法传播到西方,他们在解释功夫时会用“练习”这个词, practice。当被问到为什么修行人能通过修行或练习来认识心性或者转化习气,他们会说“This is my practice”,这是我的练习,通过这种表达来说明这是他的功夫。 学员中有人问我是如何做到��极的状态的,能让虚处变实,实处变虚。我也回答“This is my practice”。这样讲他们就能明白,功夫不是用头脑思考,而是用体验获得。不是逻辑思维或用头脑的,可以说“It is not something intellectual”。说到进入功夫里觉知的境界,可以翻译成Awareness,德语叫Gewahrsein。 对于觉知的训练和解释 不仅是外国人,现在的中国人也一样,我们都缺乏静定和觉知的练习。纯知识性的头脑学习让我们产生对立,活在二元论(Dualism)里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这样离一体(Unity)越来越远,也就离自然和智慧越来越远。我和外国学员说,这是非常东方式的哲学观,一定要先分开谈。要阐述太极拳里无极和太极的状态,先要从这里开始。 在开场时开玩笑问他们,你们想学真太极还是假太极?真太极先要明理,也许有点枯燥;但假太极我也是高手,教你们一些花哨好看的动作。大家都一致要学真太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是一味否定头脑知识性的学习,而是要超越它,不受限制。这样一讲,外国人就能理解而不反感。我说这就是Reality,这是真实世界的情况。 尤其是讲到太极拳,它是先天之学,英语直接翻译为Pre-Heaven,以觉知作为学习的钥匙。后天翻译为Post-Heaven,以思想为主导。对于觉知的训练和解释是这一次欧洲行的**,也是难度*高的,我用了很长时间来说清楚它的原理。觉知的训练是如何从识心(识神)转化为纯然的觉心(元神),to transform the mind。在解释到当我们静下来时,对一切都清晰地知道,无论是对念头、情绪、外界的声音或影像,还是身体的种种变化。不造作,no fabrication;不去抓取,no grasping and attachment;没有评判,no judgement;还有我很喜欢的一个词,没有参考点,no reference point。这样处于一种全然开放无抓取和充满知觉的状态,是先天智慧的开始,也是真太极学习的开始。 相应是什么 在我长期学习和实践传统文化的日子里,观察了很多中外的学习者,大家虽然看了很多讲智慧的书,做了许多静定的训练,但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却帮助不大,不能修正自己的行为习气和执念。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大家往往在静定当中获得一些宁静和表层对身心的觉察,但是一旦回到生活中就被打回原形,功夫完全用不上,不能与生活打成一片。之后有一些人就会退而求其次去寻求所谓的术或技巧,这样离道就越走越远,甚至反过来批判,这在历史上大有人在。 其实,深入剖析其中的缘由,就是见地不深,下功夫不够,不能起用。若要起用,必须明白和修证“相应”的功夫。在太极拳中,有非常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在实用中去检验,不让我们落在虚无的幻觉里面。 说到“相应”,它是建立在“觉”的前提下的,前面已经谈到。可以说,没有真正的“觉”,就没有真正的“相应”。“相应”这个词对中国人并不陌生,可以理解为一种交感和连接。 再三强调,“相应”不是一种思维和哲学方式,是真实能体验的功夫,虽然要去练习。因为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和一直要练的就是“觉”和“相应”,两者相互促进。在太极拳中要先练出在觉性的感知中一元非对立的状态,所谓的“无极”,再去和所有感知中的空间去相应。当我们在这种一元和空间相应的状态下,用心意去运化,这种能量的流动在太极拳中称之为“势”。 太极是一种智慧 去欧洲教学之前,特意问了一位美国朋友Bryan,“相应”该如何翻译。他是一位瑜伽修行者和中医师,通晓东方文化。我感觉用“Connection”,中文是“联结”,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相应。Bryan就和我说可以用“Resonance”,意思是“共振或共鸣”。我说这个太棒了,结果让我在欧洲教学中获得好评。 还有一个更大的翻译难题,“势”到底该如何翻译呢?我绞尽脑汁都想不出,问了几个母语英语的人,有一些也是学中国文化和武术的,都不太理想。他们说可以翻译为“Potential Energy”,翻译为“潜在能量”,或是“Momentum”,意思为势头或物理学中的动量,但我在上海给外国人解释时都不太理想。后来我的美国好朋友Mattias,中文名慈和,他刚好经过上海,我就请教了他。他也是一位中国文化通,多年主攻道家和中医的研究,翻译了多本书。他一时说不出来,说让他想想。 两周后他发微信给我,说他终于找到了。原文如下,还是用繁体的: 感覺我終於能回答你的問題,太極拳所講的“勢”應該可以說近乎物理學所講的“力”(這並非力氣的意思)。因此,我認為太極拳的勢*恰當的翻譯就是“force”。Force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詞,因為它的用途很廣,有時候它很明確是物理學的力,有時候它的意義也很抽象。 比方说,在“force of nature”“force of attraction”“force of will”等說法裡面。它總指一種說不清楚不過頗能影響事物的力量;它既不是能量(或氣),又不是資訊;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引起實際變化的……理。怪不得《星球大戰》的劇本裡面到處都出現這個詞。其實,說到這點,這個單詞**的缺點就是很多聽眾會以為你的意思是練太極拳會讓你變成Jedi哈哈。所以,講課的時候,要保證學生聽完了還是腳踏實地地練功,哈哈!” 通过太极拳的演示,我演示了这种功夫的体与用,让他们极为震撼。我也通过太极拳得到极大的帮助,因为通过演练他们马上理解,不用费太多口舌和无谓的讨论。不信,就试试。Try,let me show you! 我挑他们当中个子和力气*大的来尝试,他们如何用力也控制不了我,“势”的威力是惊人的。 *后,当在多个教学点结束教学时,我都会提道:这是一种智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无国界,不独属于任何一个民族。它会对每个人身心带来很大的收益,让我们之间和谐共处,获得大自在。
    目录
    上篇 中国文化之根本 一、中国文化之根本 1.道,万物之根本 2.儒家,道的继承者 3.人的*高修养是养气 4.品读孟子《养气章》 二、太极拳的圭臬 1.太极拳的圭臬《太极拳论》 2.王宗岳《太极拳论》 三、太极拳的体与用 1.太极拳与搏击 2.松是活相,紧是死相 3.四面八方的空间感 四、太极拳与健康 1.是什么在伤害我们的生命力 2.动静结合,打开人体的大药库 3.人体形态学与太极拳 下篇 太极拳的入门练习 一、太极拳的入门练习 1.站桩的身法与心法 2.静坐入门旨要 3.静坐和站桩的不同在哪里 二、太极拳架的练习 1.太极拳架的练习 2.如何练功才不会落入自己的幻想里 三、详解身法中的要领 1.身法**要领之虚领顶劲 2.容易误解的含胸拔背 3.能让气降下来的沉肩坠肘 4.松腰,开启人体的核心力量 5.圆裆松胯,稳定的下盘 6.复归于婴儿,先做好舌抵上腭 附篇 太极文化的传播 一、我在欧洲教太极 二、李小龙与太极文化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