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1949—1966年中国舞蹈批评话语研究(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1949—1966年中国舞蹈批评话语研究(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

  • 作者:毛雅琛
  •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9787503971693
  • 出版日期:2023年07月01日
  • 页数:340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1949—1966年中国舞蹈批评话语研究》旨在以丰富、详实的**手资料对舞蹈批评话语做深入剖析,通过对大量批评文本的爬梳与细读,尽可能客观地还原该时期舞蹈批评的整体话语风貌,包括其模式化样态、语体特征及政治美学阐释等,期望对这一时期的舞蹈批评话语做整体认知和全面总结。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
    文章节选
    后 记
    于我而言,中国艺术研究院永远有着别样的意义,2007年至2010年,我在这里度过了充实而美好的硕士阶段,那段青春年少的无忧时光,成为记忆中*美的片段被我小心珍藏,时时怀念。在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工作了7年以后,我有幸在2017年的秋天再次回到研究院继续我的博士生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但还有一些似乎始终在那里守候。改变了的是我的心境,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时光,也更加相信唯有不断跋涉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始终在那里守候的是——研究院金色的银杏叶,舞研所老师们和蔼可亲的笑脸,还有那片纯粹、安宁的净土。
    何其有幸,我是**个硕士、博士都就读于“江门”的学生,江东老师既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又像一位慈爱的父亲。从帮我一句句地修改“的”“地”“得”开始,到每一节课的谆谆教诲,到每周一篇的英文翻译、读书笔记,到我发表人生的**篇文章��看着我穿上硕士学位礼服,成为一名舞蹈理论老师……再到我回归母校又一次做回学生,直到今天,博士学位论文即将成书,整整十四年的时间,老师为我付出了太多心血。无论是读书做人,还是工作生活,老师的关爱无处不在,流淌于我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如山般厚重如海般深邃,让我始终有枝可依,能够温暖而笃定地前行。
    感谢远在天国的王克芬先生,何其有幸,只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竟被中国舞蹈史论界泰斗级的人物牵着手将我带进了舞蹈理论之门。正是如奶奶般慈祥的王老师建议当年懵懂的我报考江东老师的研究生,以83岁的高龄做我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主席,又在患病的晚年用颤抖的手为我亲笔写下博士考试的**书……我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先生的鼓励和支持。对先生来说,曾经的我只是一个陌生的年轻后辈,但是先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像孙子、孙女般疼爱,我记得先生亲手做的红烧鱼,记得先生讲的敦煌壁画,也始终记得先生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
    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冯双白老师、罗斌老师、欧建平老师、刘青弋老师、王宁宁老师、茅慧老师、马盛德老师、卿青老师、胡晶莹老师、刘晓真老师、刘春老师、段妃老师……是你们多年来的倾囊相授、悉心教导,让我在舞蹈理论之路上有了前进的榜样。
    感谢**民族大学的朴永光老师,从硕士学位论文一直到博士学位论文,始终有您的关心和指导,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一次都让我受益匪浅。感谢《舞蹈》杂志社执行副主编张萍老师,从论文选题,到资料收集,再到论文撰写,给予我莫大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南京艺术学院的于平老师,在专著《舞蹈评论形态分析教程》(上、下卷)出版后,**时间便赠予我阅读,为我的论文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感谢密歇根大学的魏美玲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的金秋老师……是你们的课程为我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论文的写作思路。感谢北京舞蹈学院的刘建老师、慕羽老师、苏娅老师、金浩老师,在我论文开题和撰写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让论文的写作不至于偏颇。
    感谢亲爱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和同学们,让我们携手走过的每一个平凡日子,拥有了色彩和温度,在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更加真实的自己。
    感谢亲爱的家人与爱人,在每一个疲惫、孤单的时刻,给予我爱与温暖,在每一个失落、迷茫的时刻,给予我勇气与力量,没有你们的默默付出与鼎力支持,我很难顺利完成写作,我会始终将这份爱珍藏心底。
    在这个疫情肆虐的冬天,幸而有文字相伴,让足不出户的日子变得无比充实,时光在不断的自我对话与审视中如水般流逝,竟从未觉得难熬。专著的写作过程让写作和思考成为每**的固定习惯,希望这也可以成为我一生的习惯,力学笃行,甘之如饴。
    毛雅琛
    2020年12月
    目录
    目 录 绪 论 **节 问题的缘起./.003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意义./.006 **章 舞蹈批评话语的载体与方法论构建 **节 舞蹈批评话语的前置理论与媒介./.024 第二节 舞蹈批评话语的方法论构建./.041 第二章 舞蹈批评话语的生成来源 **节 传统文脉的话语传承及烙印./.060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话语变革./.069 第三节 延安革命文艺话语的延续./.086 第三章 舞蹈批评的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 **节 从革命战争语境到和平建设语境的过渡./.108 第二节 政治环境与文化语境./.115 第四章 舞蹈批评话语的体系建构 **节 舞蹈批评话语体系的建构基础./.130 第二节 舞蹈批评话语的模式化样态./.200 第五章 舞蹈批评话语的民族身份认同 **节 舞蹈批评话语中所涉及的主流创作方法./.228 第二节 舞蹈批评话语中的辨析与争鸣./.240 第三节 舞蹈批评的话语风貌及语体特征./.282 第四节 舞蹈批评话语的政治美学阐释./.295 结 语./.303 参考文献./.308 后 记./.31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