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教育之眼(大教育书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教育之眼(大教育书系)

  • 作者:李志欣 著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70226337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 页数:204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本书中,作者走访教师的常态课堂,考察学校的管理和建设情况,给出了评价和建议;同时在阅读书籍、参加教研活动以及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表达自己的思辨理解。围绕课程教学指导、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和阅读提升、心灵修炼等方面,本书展现了一个**教育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与实践智慧,能助力校长等教育管理人群修炼领导力、学习力,为其专业发展和生命成长提供启发。
    文章节选
    寻找教育的心灵和思想共鸣 张志勇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修炼的是自己的心灵。 李志欣校长在教育的人生旅途上,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始终抱守着纯粹的心灵、纯净的品格,闪耀着明亮的眼睛,去观察、发现这个世界上教育的美好。他的新著《教育之眼》,是他教育发现之旅的*新结晶。 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已经化为李校长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如果有**突然停止了读书,他会觉得生命也就随之戛然而止。李校长通过阅读《孩子:挑战》《掌控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学习究竟是什么》《无限的游戏》《名师基质》《如何定义、评估和改变学校文化》《在普通课堂教出尖子生的20个方法:分层教学》等中外教育名家的著作,滋养和浇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灵魂,成就了他富有创造性、艺术性的教育品质,激励他带着虔诚的心,勇于走进教师教学的课堂,走进学校教育的现场,去发现和创造真正的教育。 教师是教育的**资源。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契约》所指出的:“作为一项协作性事业,教学应进一步专业化,教学工作中教师作为知识生产者以及教育和社会变革的关键人物的工作应得到认可。”李校长走进**教师的课堂,发现教师们正在走入核心素养培育的自由王国:他们把教材打通,进行大单元、大任务整合教学;他们为了讲一篇课文,会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章,让学生走近那些具有智慧的大师;他们设计很多方法,融汇各学科的思想,训练学生质疑、批判的思维;他们让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进行体验、探索、创新;他们以育人为本,尊重所有的生命,让学生都有尊严地成长;他们关注细节,嵌入反馈,启动评价,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他们重视学情,唤醒好奇,点燃志趣,使学生在离开他们后仍然保持浓郁的学习渴望…… 一个教育的行者,其生命的意义在于在研究别人和观照自身中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教育生命体验和价值体认。李校长有幸沉浸于多所**学校的教育现场,这些学校始终秉承“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他们探索“以学习者为**”的教学,重塑学习场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他们从细微处着手创新管理,进行系列微改革,达至“尽精微,致广大”的效果;他们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开发多元课程,组织丰富的社团,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他们重视文化环境的创建,以核心价值观和先进的育人理念,打造有良知、有文明,学生不愿回家的学校…… 海明威有句名言:优于别人,并不**,真正的**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李校长常常带着“一双反思的眼睛”看世界、看教育、做教育,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让自己的心灵真正得以解放,与所看到的、遇到的、想到的一切问题、现象、思想产生共鸣,学会用自己的思想对各种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主张做出解释,发现适合自己教育理念的*佳行动方案,自觉地去实践教育生活中的各种新发现,为教育、为社会、为自己、为他人,创造出有思想、有情感、有力量的新教育。 阅读李校长的书,听李校长娓娓道来一个个教育故事,便是与李校长一样循着自己心灵的声音,去发现那一个个教育的“真理”,去体会教育常识背后的力量。当谨记《史记·商君列传》之语:“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是为序。 (张志勇,北京师范大学**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主任、教授JIAOYU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目录
    第YI辑 观察课堂情境 请把你的耳麦摘下来 / 003 运用“课堂及时评价与反馈”策略,给学生二次学习机会 / 007 一体化大任务架构的课堂 / 014 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整的人的教育 / 018 思维的“跑马场”是如何营建的 / 024 避免日常课堂教学的程序化问题 / 027 以学习单为载体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 / 034 第二辑 走进学校现场 让教师失语的教育现场 / 045 还学与生,还生与人 / 050 释放农村薄弱学校办学的内生活力 / 056 守护教育的良心 / 063 这就是“素质教育” / 068 文明,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追寻的核心概念 / 073 创生校园生活力,让学校文化力绽放 / 083 第三辑 阅读照亮发展 与孩子一起享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 091 “微习惯”永不停止的复利成本 / 096 创作是想法的连接 / 101 教育人生是一场“无限的游戏” / 106 突破**的制约走向** / 111 氛围是学校文化改善的晴雨表 / 115 不要忘了尖子生 / 119 第四辑 思辨通往** “生成的理念”才能让学校焕发生命力 / 127 教育真相都是朴实的 / 131 关于什么是学科育人的真实解读 / 136 践行适合各个阶段学生的教育才是硬道理 / 140 让“低效循环”的教研管理远离教师 / 144 教师学习“自组织”兴起背后有隐忧 / 150 很多学校仍然在“原地打转”? / 154 第五辑 遇见美好自己 生命需要温和而坚定 / 161 好心情相遇深度的现在 / 165 内在的重建是多么重要 / 170 在教育的旅途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主观与偏见 / 174 生命自我修复的勇气 / 178 以进化之道适应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 183 一切都是为了美好的生活 / 188 后记:让种子播到土里等待萌芽 / 19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