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民说·沈祖棻全集:宋词赏析  诵诗偶记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民说·沈祖棻全集:宋词赏析 诵诗偶记

  • 作者:沈祖棻,新民说出品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9860026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 页数:412
  • 定价:¥8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沈祖棻赏析诗词之作,合《宋词赏析》和《诵诗偶记》为一册。前者释读宋词名作,《唐五代词批语残存》列为附录,收入白居易、温庭筠、韩偓等唐五代人词作及对其的精妙批语;后者为论文集。作者沉潜唐宋诗词研究多年,更兼积累丰厚的诗词创作实践经验,擅长由创作背景入手,比照同题材、同风格作品以较其优劣,诠释古人深蕴的诗心、词心,深刻精当且言人所未言,普及性和学术性兼具。论文部分评析苏轼词、姜夔词、《窦娥冤》等作品,举列多家说法而加以去取剖析,皆有独到见地。
    文章节选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主题与〔安公子〕同,但时令有异,前者是暮春所作,此首则是暮秋所作。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界线比较分明,与他词上、下片中每每景情兼赅者,又别。 上片头两句,用一“对”字领起,勾画出词人正面对一幅暮秋季节、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暮雨”上用“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是一阵秋天的凉爽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却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目前。《九歌·大司命》“使涷雨兮洒尘”句,可能使柳永受到启发。“洒江天”,也是洒向空气中的灰尘,但由此想出“洗清秋”,构思就更新颖。 接着,用一“渐”字领起下三句。一番雨后,傍晚的江边,就觉得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是如此,眼中所见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是“冷落”的,而词人所在之地,则被即将西沉的阳光照射着。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这三句,却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见赵令畤《侯鲭录》)正因这几句词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之如亲历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在词中是稀有的。 六、七两句接写楼头所见。看到的装饰着大自然的花木,都凋零了。与〔卜算子慢〕“江枫渐老”三句同意。不过那首词先写“败红衰翠”,后写“楚客登临”,而这首词则反过来,先写了人已登楼,再写“红衰翠减”,结构按照全词的安排,所以各有不同。歇拍两句,写在这种自然界的变化之下,人是不能不引起许多感触的,但是,却并没有明说,只以“长江水无语东流”暗示出来。“惟有”两字,包含有不但“红衰翠减”的花木在外,也包含有“登高临远”的旅人更不在内的意思。古人每用流水来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高蟾《秋日北固晚望》“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乃是柳词所本(他如韩琮《暮春浐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宫阙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黄季刚师又反韩意作词云:“流尽年光,流水何曾住?”都是此意)。江水本不能语,而词人却认为它无语即是无情,这也是无理而有情之一例。上片以这样一个暗喻作结,而不明写人的思想感情,是为下片完全写情蓄势。 下片由景入情。上片写到面对江天暮雨、残照关河,可见词人本是在“登高临远”,而换头却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深曲。“登高临远”,为的是想望故乡,但故乡太远,“爱而不见”,所闯入眼帘的,只不过是更加引起乡思的凄凉景物,如上片所描写的,这就自然使人产生了“不忍”的感情,而乡思一发,更加难于收拾了。 四、五两句,由想象而转到自念。怀乡之情虽然是如此的强烈和迫切,但是检点自己近年来还是落拓江湖,东漂西荡,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呢?这里用问句一提,就加重了语气,写出了千回百转的心思和四顾茫然的神态,表达出“归也未能归,住也如何住”,即“归思”和“淹留”之间的矛盾,含有多少难言之隐在内。究竟为什么“淹留”,词人自己当然明白,他在另外一首词〔戚氏〕中就说出了:“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从前的读书人,在没有取得功名之前,要上京应考;在已经取得功名之后,当上了官,也要在他乡任职。长期考不取,就或者是在京城住下来,准备下届再考,或者四处游谒地方长官,以谋衣食。这当中,是包含了许多生活经历中的酸甜苦辣在内的。问“何事苦淹留”,而不作回答,不过是因为他不愿说出来罢了。这样,就显得含蓄,比〔戚氏〕所直接抒写的同一心情,更其动人。 由于自己的思归心切,因而联想到故乡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地盼望自己回家。自己在外边漂泊了这样久,她必然也想望得很久了。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谢诗是实写江景,柳词则借用其语,为怀念自己的妻子创造了一个生动的形象。他想象她会经常地在妆楼上痴痴地望着远处的归帆,而几次三番地误认为这些船上就载着她的从远方回来的丈夫。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这是“想佳人”两句很具体的解释。 *后两句,再由对方回到自己。在“佳人”多少次的希望和失望中,肯定要埋怨在外边长期不回来的人不想家。因为“何事苦淹留”,有时连自己都感到有些茫然,则整天在“妆楼凝望”的人,自然更难于理解了。她也许还认为自己在外边乐而忘返,又怎么会知道我现在倚阑远望的时候,是如此愁苦呢? 本是自己望乡,怀人,思归,却从对面写“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本是自己倚阑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佳人”怀念自己,出于想象,本是虚写,却用“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具体的细节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倚阑凝愁,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则又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如此曲折,文笔如此变化,真可谓达难达之情了。这种为对方设想的写法,并非始自柳永,在他以前,如韦庄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即是一例。但更**的则是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但柳词层次更多,更曲折变化(单就这一点说,不是比较这些作品整个的高下)。梁令娴《艺蘅馆词选》载梁启超评此词,认为它的境界很像温庭筠〔菩萨蛮〕中“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两句,就是指词中所写自己与对方的情景,有如美女簪花以后,前后照镜,镜中形象重叠辉映。 我们还应当注意一下此词下片用的重字。说自己,是有难收的“归思”,说“佳人”,是盼天边的“归舟”。说“佳人”,是在妆楼“凝望”,说自己,是倚阑干“凝愁”。这里的“归”与“凝”,是故意重复,作强烈对照的,与一般因取其流畅自然而不避重字的不同。 结句倚阑凝愁,远应上片起句,知“对潇潇暮雨”以下,一切景物,都是倚阑时所见;近应下片起句,知“不忍登高临远”以下,一切归思,都是凝愁中所想。通篇结构严密,而又动荡开合,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如前人谈兵所云常山之蛇。
    目录
    宋词赏析 北宋名家词浅释 无名氏(一首)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范仲淹(一首)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张先(三首)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晏殊(二首)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欧阳修(一首) 〔踏莎行〕候馆梅残 柳永(七首) 〔雨霖铃〕寒蝉凄切 〔曲玉管〕陇首云飞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望海潮〕东南形胜 晏幾道(六首)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 苏轼(二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 秦观(六首) 〔八六子〕倚危亭 〔满庭芳〕山抹微云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望海潮〕梅英疏淡 〔满庭芳〕晓色云开 〔鹊桥仙〕纤云弄巧 贺铸(四首) 〔芳心苦〕杨柳回塘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薄幸〕淡妆多态 〔将进酒〕城下路 周邦彦(七首) 〔瑞龙吟〕章台路 〔兰陵王〕柳阴直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解连环〕怨怀无托 〔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过秦楼〕水浴清蟾 李清照(五首)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念奴娇〕萧条庭院 〔声声慢〕寻寻觅觅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永遇乐〕落日熔金 姜夔词小札 〔小重山令〕人绕湘皋月坠时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点绛唇〕燕雁无心 〔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 〔鹧鸪天〕巷陌风光纵赏时 〔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 〔踏莎行〕燕燕轻盈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浣溪沙〕雁怯重云不肯啼 〔霓裳中序**〕亭皋正望极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 〔一萼红〕古城阴 〔念奴娇〕闹红一舸 〔月下笛〕与客携壶 〔琵琶仙〕双桨来时 〔玲珑四犯〕叠鼓夜寒 〔扬州慢〕淮左名都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 〔淡黄柳〕空城晓角 〔暗香〕旧时月色 〔疏影〕苔枝缀玉 张炎词小札 〔南浦〕波暖绿粼粼 〔解连环〕楚江空晚 〔高阳台〕接叶巢莺 〔高阳台〕古木迷鸦 〔扫花游〕嫩寒禁暖 〔渡江云〕山空天入海 〔渡江云〕锦香缭绕地 〔声声慢〕寒花清事 〔声声慢〕平沙催晓 〔声声慢〕烟堤小舫 〔声声慢〕山风古道 〔绮罗香〕万里飞霜 〔壶中天〕扬舲万里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八声甘州〕望涓涓一水隐芙蓉 〔台城路〕朗吟未了西湖酒 〔台城路〕十年前事翻疑梦 〔台城路〕春风不暖垂杨树 〔忆旧游〕叹江潭树老 〔满庭芳〕晴皎霜花 〔凄凉犯〕萧疏野柳鸣寒雨 后记 程千帆 台湾版后记 程千帆 附录 唐五代词批语残存 张志和(一首)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白居易(一首) 〔花非花〕花非花 刘禹锡(二首) 〔忆江南〕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忆江南〕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温庭筠(三首)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皇甫松(二首) 〔忆江南〕兰烬落 〔忆江南〕楼上寝 张曙(一首) 〔浣溪沙〕枕障熏炉隔绣帷 韩偓(一首) 〔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后记 张春晓 诵诗偶记 古诗十九首讲录 阮嗣宗《咏怀》诗初论 关于苏词评价的几个问题 苏轼与词乐 白石词〔暗香〕、〔疏影〕说 读《遗山乐府》 略谈《窦娥冤》 读马致远的〔天净沙〕 清代词论家的比兴说 后记 张春晓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