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宗白华美学33讲(插图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宗白华美学33讲(插图本)

  • 作者:宗白华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020176694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宗白华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本书收入宗白华谈美学和中西艺术的代表作品33篇,包括《美学的散步》《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论和晋人的美》等。内容涵盖书法、绘画、雕塑、建筑、园林、戏剧、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门类,论述融贯中西,尤侧重如何欣赏艺术,如何建立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将日常生活艺术化、审美化。 本书甄选中西名家书法、绘画、雕塑、文物等精美插图二百余幅,唯美全彩印刷,裸脊锁线装帧,以帮助读者直观领略中西艺术精华。
    文章节选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引言 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适我无非新”(王羲之诗句),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感受。“光景常新”,是一切伟大作品的烙印。“温故而知新”,却是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应有的态度。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李、杜的天才,不忘转益多师。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追摹着希腊,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憧憬着中古,二十世纪的新派且溯源到原始艺术的浑朴天真。 现代的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新的局面必将展开。然而我们对旧文化的检讨,以同情的了解给予新的评价,也更重要。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希腊哲人对人生指示说:“认识你自己!”近代哲人对我们说:“改造这世界!”为了改造世��,我们先得认识。 (一)意境的意义 龚定庵在北京,对戴醇士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学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方士庶在《天慵庵笔记》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见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中国绘画的整个精粹在这几句话里。本文的千言万语,也只是阐明此语。 恽南田《题洁庵图》说:“谛视斯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指唐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将以尻轮神马,御泠风以游无穷。真所谓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尘垢秕糠,绰约冰雪。时俗龌龊,又何能知洁庵游心之所在哉!” 画家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作为他艺术创作的**之**。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Amiel)说: 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 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但在音乐和建筑,这时间中纯形式与空间中纯形式的艺术,却以非模仿自然的境相来表现人心中*深的不可名的意境,而舞蹈则又为综合时空的纯形式艺术,所以能为一切艺术的根本型态,这事后面再说到。)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王安石有一首诗: 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①。 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元人马东篱有一首《天净沙》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也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根触无边的诗境。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元人杨载《景阳宫望月》②云: 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③。 明画家沈周《写怀寄僧》云: 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无声万木中。 清人盛青嵝咏《白莲》云: 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
    目录
    目录 001/何处寻美 002/美学与艺术略谈 007/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016/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 022/美从何处寻? 031/美学的散步 046/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076/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 119/艺术之美 120/艺术生活 125/徐悲鸿与中国绘画 129/哲学与艺术 142/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 148/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 156/论素描 160/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179/论中西画法之渊源与基础 197/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223/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 229/中国艺术的传神境界 233/艺术与中国社会生活 239/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245/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271/论《游春图》 276/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283/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 303/文艺美学 304/戏曲在文艺上的地位 307/新诗略谈 311/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 317/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342/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352/清谈与析理 356/略论文艺与象征 360/关于山水诗画的点滴感想 365/中西戏剧比较及其他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