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照亮成长:让教育更有智慧 大夏书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照亮成长:让教育更有智慧 大夏书系

  • 作者:储朝晖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38224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 页数:232
  • 定价:¥6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照亮学生的成长,做有温度、有智慧的教育,是教育者的应然价值追求,也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书从解放学习的主人、造就大国良师、改进教育教学、激活基础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瞄准立德树人、改进教育评价、优化考试招生、实现大学内涵发展等方面,精选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近年在大量调查、实践基础上对于提升教育质量的教育思考和诊疗剖析,供教育同仁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参考,提高立德树人的能力,做为学生未来奠基的**明师。
    文章节选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怎么教学生自主学习呢?这是在大量调查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先看当下学生的自主状况。从高校的情况来看,每年都有近1000万学生进入高校,不管是比较好的大学还是一般大学,现在都遇到同一个问题: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很努力学习,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就放松了,很多学生感到船到码头车到站了,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一开始还比较轻一点,仅是睡懒觉不吃早饭,现在越来越严重,很多的学生不光是不吃早饭,也不吃中饭,到晚上再起来点外卖,吃了饭以后打游戏,打完游戏再睡懒觉。很多的大学生就处在这样一种状态。 跟国际比较一下就显得差距很大,很多**高校的学生很忙,中小学相对来讲负担比较轻一点。但是中国大学出现大量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找不到目标,没有自己的规划,也没有自己的专业发展的选择,长期把宝贵的时间,尤其是精力*充沛的时间段,用在睡懒觉玩游戏上面,没有用在真正的学业上。 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严重?事实上它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回顾一下这些学生中小学是怎么过来的就可以知道。实际上4岁是一个孩子自主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后的小学、初中、高中时段有多少时间自己去安排自己的活动是决定其后来自主性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事实上现在很多的孩子在这十多年中已经形成了被动型人格。被动型人格的出现的基本特征是父母叫他干什么他很快就干了,老师叫他干什么他也很快就干了,父母和老师或者其他的成年人不告诉他干什么的时候,他就没有事干了,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干什么。可以观察一下,没有进过幼儿园的孩子总是动个不歇,一会儿动动这个,一会儿动动那个,但是进了小学、初中以后的孩子,他想做的事就会越来越少,进了高中、大学的孩子更是这样,典型的特征是宅在家里不愿意与人交往,也没有自己生活的主题,不愿意去干什么,这一种状况就是形成被动型人格的表现。 当一个孩子形成被动型人格以后,他后来的生活、成长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他还是继续玩。2020年春季学校没有正常开学,不少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还是只关注:老师你是不是给我出题了?你没有出题我就没事做了。老师你是不是给我判了作业啊?我做的题你如果没有判,好像以后就没有必要做了……这都是典型的被动型人格的表现,这种被动型人格会影响其终身发展,如果他身边没有一个人监督他,没有一个人支配他,没有一个人指挥他,他就不会干什么事。 这种人即便在高考当中考得好,因为每年的高中复习都是在老师的指导、监督下进行的,特别是有一些学校把孩子的所有时间都占得满满的,他未来的发展也不可能是很好的,这个状况应该引起警醒。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做起,不要把孩子的所有时间填得满满的,要让孩子能有时间和机会学自己想学的内容,做自己想做的事,发展自己想发展的能力。中学阶段尤其要消除“题海没志”的环境,让学生有条件了解自己、认识社会,给学生正常生成志向的环境与条件。有自主性才能正常生成志向,志向生成后又能维护自主性。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的基本的看法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让人有更广的视野、更大的能力去追求创造自己的幸福,也追求创造别人的幸福,追求创造自己和别人能够共享的幸福。中国古人表述的“士志于道,明道济世”这八个字,我认为*值得当下即将要考大学的学生去参考。“士”就是学习的人,学习的人的志向应该追求“道”,“道”包括真理、规律,包括人道和天道,人道主要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天道主要讲自然之间的规律。“士志于道,明道济世”,就是探究了规律、真理以后,再用它来解决社会的问题,创造人类幸福。大学生如果在大学学习了几年,依然是仅仅局限于学一点知识,而不知道做学问的大方向,那么这个大学就没有学好。 但是现实当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很多人又陷入了世俗的圈套里面去了,追求做人上人。*近流行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怎么能够跟某个人去比拼?”这种教育对人产生伤害,让人丢掉自主性。 考大学本身具有工具价值,解决特定时间段的特定问题。现在高考还有社会层级提升的“电梯”功能,能够把考生分到不同的楼层,有的人就认为好像分到这个楼层就一辈子在这个层楼,所以现在高考的竞争压力很大。但是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肯定是走向越来越扁平,不同层之间越来越可以互通,不要过于看重工具价值,要有长远眼光。事实上,高考本身就是个门槛,你人生当中过这个门槛的重要性相对于自主学习而言是较低的。在大学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的情况下,当然尽可能进这个门槛,它对人的成长发展是必要的。 但是考上大学就没有人生目标是一个误区,需要每个人自主走出误区,对人生来说更有价值、更有决定意义的是保留自己的自主性。长期学习,终身学习,这对你未来的成长发展价值更大,意义更大。 一个人的成就是他的学习跟他的经历或时间的乘积,明白了上述道理后,在实践和生活过程当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正常发挥,他只有一直是自主的,才能够充分地利用学校的条件与资源、家庭的动力、社会的机遇来发展自己。这次新冠疫情的发生对考生、对学校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让学生自主调节学习动机,自主检查自己的学习,找到自己的问题,提炼自己的问题并表达出来,提高自我认知,自主地去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制订规划并监督自己执行规划;通过小组或社团培养孩子合作、规则制定与遵守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自我实现感。
    目录
    **辑 解放学习的主人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 3 发现自己,规划成长 / 6 职业规划,从娃娃抓起 / 8 让孩子朝着健全的方向发展 / 10 防控近视须釜底抽薪 / 12 减负不能“花拳绣腿”,不能“单打独斗” / 14 假期,需要更开放性的学习 / 18 “三点半”后孩子的主要去向应该是社会 / 20 分班与解放 / 24 如何改善学生的被动型人格 / 29 第二辑 造就大国良师 慎做“名师”,要做“良师” / 33 专业阅读成就良师 / 37 大师起于心动 / 40 需要更多**人才当中小学老师 / 43 师范教育需要瞄准师资需求 / 45 教师群体负担加重,功利主义的评价体系要改改了 / 48 教师减负的关键是保障教学自主权 / 50 减负的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 52 第三辑 改进教育教学 新旧文化中教学站在哪儿 / 55 教育惩戒权的边界在哪里 / 57 惩戒好比高悬的剑,未必真要刺中谁 / 59 让学生当众销毁手机,这样的教育秀当休矣 / 61 理性看待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 63 音乐课该跨过“每课一歌/曲”这道坎儿 / 65 第四辑 激活基础教育 提高公办中小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 71 办与时代同行的高中教育 / 73 中高考新政下的中小学教育走向 / 76 好校长“动”起来,好学校才能“走”起来 / 85 谨防基层教育四大不良倾向 / 89 每所学校都可以办成有文化传承的学校 / 92 育才学校教育的现代性及其启示 / 97 第五辑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有效的关键在于教会孩子“玩” / 105 家庭教育的边界与效力 / 107 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教育 / 110 让家长焦虑的是电子还是作业 / 113 警惕家庭教育被“绑架” / 115 学会自主规划,孩子一生受益 / 117 万言难以断亲情 / 120 第六辑 瞄准立德树人 我们离好教育有多远 / 125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教育的需求 / 133 解决了教育问题,实现全面现代化才有可能 / 137 不忘初心,攻破立德树人难关 / 143 日新才能启蒙 / 146 新时代教育需要新理念 / 148 教育的本真跑到哪里去了 / 152 读《敬告青年》有感 / 155 第七辑 改进教育评价 目前的主要问题在管理和评价 / 159 “立”起多元专业评价才能真正破除“唯论文” / 165 教育评价改革关键在从“一”到“多” / 167 莫让综合素质评价落入“应试”窠臼 / 170 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评才合理 / 173 教育评价多元化才是减负的治本之策 / 175 第八辑 优化考试招生 实施“强基计划”须找准学生与高校优势切点 / 179 如何科学看待“强基计划” / 181 以更大的自主克服焦虑应对高考延期 / 183 高校如何利用复试自主权为保障公平担责 / 185 新高考要在遵从规律的前提下深化改革 / 187 改进高考招生让更多残疾人飞得更高 / 190 高职扩招效果取决于需求 / 192 教育公正需要持续不断地维护 / 196 高考改革关键仍在于招考分离 / 201 第九辑 实现大学内涵发展 高校内涵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 207 新工科在于培养“未成人” / 210 新型大学建设的新“士”格 / 215 大学发展需解决好深层学理问题 / 217 思想家要靠思想土壤培育 / 220 “走教”的产生显示高校体制改革还有更大空间 / 22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