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廿二史札记(中华经典史评)(中华经典史评)
QQ咨询:
有路璐璐:

廿二史札记(中华经典史评)(中华经典史评)

  • 作者:(清代)赵翼 注译 董文武
  •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 ISBN:9787101063073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03
  • 定价:¥3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为作者读史之笔记。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其书注重经世致用,旨在探究“治乱兴衰”。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题目大多标新立异,有考有论,非一般读书笔记所能比拟。
    文章节选
    《假官》选自《廿二史札记》卷十五。吏治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石,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是漏洞百出。作者在《魏书》、《隋书》、《北史》中,发现了北魏官员弄虚作假和隋初假冒官员的史实。作者认为,北魏后期朝政混乱,出现假冒的官员不足为奇;但在隋初文帝政治较为清明之际,这种事情就十分出人意料了;而且既然有假冒的官员,那么真正的官员在哪里,为什么听凭别人假冒却不出来申诉辩白?这使得作者感到疑惑不解。事实上,作者没有看到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吏制混乱的必然性。首先,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人治社会,历代实行君主专制体制,皇帝掌握全国的*高权力。在这种体制下,官吏的选举、任用、管理权是封闭式操作的,这是吏治腐败的根源。其次,封建王朝的法制建设虽然也较为严密和完备,但是法律只不过是皇帝的御用工具,皇帝拥有*高立法权和司法权,君权大于法,法治与人治的矛盾无法解决。再次,专制政体下的吏治缺乏持久有效的监察制度。古代虽有监察制度,但监察权与管理权却常常合而为一。上级长官对下级的直接监督,本身就是监察权和管理权的合流。而对于监察*有效的自下而上的民众监督,根本无从谈起。总而言之,君主专制政体是吏治问题产生的根源,只要它存在,就不可能真正澄清吏治,**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大治。 后魏①孝静帝②时,吏部令史③张永和、崔阔④等伪假人官,事觉,纠检首者六万余人(《本纪》⑤)。此在荒乱之朝,吏弊官邪,固无足怪。至隋文帝⑥,以综核为政,宜无敢有作伪者矣,乃有向道力⑦者,伪作高平郡守⑧,将之官,薛胄⑨遇诸途,疑之,使主簿⑩按问。有徐俱罗⑩者,先为海陵郡守,已为道力所代,秩满而公私未悟。俱罗亦日:“道力已代我一任,使君@岂容疑之。”胄不听,遽收道力,道力果引服@(《薛胄传》)。郡守非卑秩,任满非暂时,乃作伪而莫之悟,亦可见法网之疏矣。然亦有不可信者,彼既为伪守,则真守何在,岂肯听人之假冒数年,而不出理者,恐作史者之谑闻⑩也。注释:①后魏:即东魏。北朝之一。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大丞相高欢胁迫孝 武帝出走关中,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统 治区域为今河南洛阳以东原北魏疆域。孝静帝武定八年(550)为北齐所代。 共十七年。②孝静帝:即元善见(524-552)。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王元宣(dan)之子。 鲜卑族。永熙三年(534),被丞相高欢迎立为帝,改元天平,是为东魏之始。武定 五年(547),与宗室亲信密谋诛高澄,事发被幽禁。八年,禅
    …… 《廿二史札记》(以下简称《札记》)作者赵翼,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清代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史家、诗人。生于雍正五年(1727),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享年八十八岁。乾隆十九年(1754)由举人中明通榜,选为内阁中书,入直军机。二十六年(1761)中进士,入翰林院,曾预修《平定准葛尔方略》和《通鉴辑览》。后外放,任广西镇安府(治今广西德宝)、广东广州府(治今广东广州)知府、贵州贵西道兵备道等职。乾隆三十七年(1772),朝廷下令以违律降职调用,遂称母病回乡侍养,是年四十六岁。其后一直未曾出仕,以诗文著述终其身。一生的主要著作,史学方面有《札记》三十六卷、《补遗》一卷,《陔余丛考》四十三卷,《皇朝武功纪盛》四卷;文学方面有《瓯北诗钞》二十卷,《瓯北诗话》十卷、《续诗话》二卷;别集有《檐曝杂记》六卷。合编为《瓯北全集》。
    赵翼主要生活在清代盛世“乾隆”时期。清朝初年,民族矛盾与**矛盾十分尖锐。在一部分知识分子企图反清复明的形势下,清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强化思想控制,自入关后对知识分子采取高压与笼络相结合的策略。特别是乾隆帝在位时,一面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思想;一面又用怀柔手段软化士人,提倡汉学,力图引导知识分子专心学术、不问政事。在民族矛盾与现实政治的双重压力下,学术思想界兴起实事求是和通经更兼治史的风气,考证训诂之学逐渐成为学术主流。此时形成的汉学,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它在内容上是“经学”,在方法上是“考据学”,在学风上是“朴学”。乾嘉学者多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等角度研究经学,反复弓l证,严密考据。
    目录
    卷一《史记》、《汉书》
    班固作史年岁

    卷二《史记》、《汉书》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汉诏多惧词
    汉时以经义断事
    上书无忌讳
    汉武用将

    卷三《史记》、《汉书》
    武帝时刑罚之滥
    吕武不当并称
    汉多黄金
    两汉外戚之祸

    卷四《后汉书》
    光武多免奴婢
    东汉功臣多近儒
    东汉诸帝多不永年

    卷五《后汉书》
    籍没财产代民租

    卷六《三国志》
    荀或传
    陈寿论诸葛亮

    卷七《三国志》、《晋书》
    借荆州之非一

    卷八《晋书》
    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

    卷十一《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并《南史》
    宋齐多荒主

    卷十二《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并《南史》
    六朝多以反语作谶

    卷十三《魏书》、《齐书》、《周书》、《隋书》并《北史》
    大业十四年

    卷十四《魏书》、《齐书》、《周书》、《隋书》并《北史》
    后魏百官无禄

    卷十五《魏书》、《齐书》、《周书》、《隋书》并《北史》
    假官

    卷十九《新唐书》、《旧唐书》
    天子不观起居注
    建成元吉之子被诛

    卷二十《新唐书》、《旧唐书》
    唐节度使之祸
    方镇骄兵
    黄巢李自成

    卷二十二《五代史》
    五代藩郡皆用武入

    卷二十四《宋史》
    宋初严惩赃吏

    卷二十五《宋史》
    宋冗官冗费

    卷二十六《宋史》
    秦桧史弥远之揽权

    卷二十七《辽史》、《金史》
    元筑燕京

    卷二十八《金史》
    金以坏和议而亡

    卷二十九《元史》
    元建国号始用文义

    卷三十《元史》
    郝经昔班帖木儿
    永乐中海外诸番来朝

    卷三十四《明史》
    天主教

    卷三十五《明史》
    明代宦官

    卷三十六《明史》
    明末辽饷剿饷练饷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